关于上海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32:14

关于上海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年1月3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2月3日   02:要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0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是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肩负筹办世博会紧迫繁重的任务,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全力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一揽子计划措施,经济运行呈现逐季回升态势,社会发展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了年初“四个确保”的目标,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见表一)

    (一)全力保增长、扩内需,经济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

    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市经济在一季度触底基础上呈现持续回升态势(见图1),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第三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6%,增速分别高出工业和全市经济9.7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

图1全市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经济运行质量效益逐步改善。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增速呈现持续回升态势(见图2)。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140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8%,汽车、石化等重点行业利润明显回升。

    图2 地方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

    扩大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贯彻落实国家扩大消费各项政策取得了成效 (见表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积极争取和实施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全力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帮扶企业取得成效。建立覆盖全市主要部门和所有区县的服务企业网络,加强和改进对企业的服务。针对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深化落实融资、财税、投资体制改革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见表三)。

    (二)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

    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见图3)。金融、房地产增加值均增长25%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增速超过20%。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上海迪士尼项目获国家批准。

    图3 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聚焦九大重点领域,出台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意见,启动了首批200多个重点项目。制定发布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与国家共同组建5个高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见表四)。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7%左右;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300件左右。同时,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全年技术改造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50%。

    节能环保和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见表五),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明显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完成年初目标。全年调整淘汰落后产能846项,实现年节能能力102万吨标准煤。全面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建设型项目完成26个,已完成和开工在建项目数占总数70%。全年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5%,绿化覆盖率达到38.1%。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两规合一”,继续推动工业向重大产业基地和园区集聚,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提升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制定出台上海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93项重点工作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59项重点工作。金融市场建设、机构集聚、金融创新和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见表六)。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 (不含外汇市场)累计达到2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全市金融机构累计超过850家。

    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不断增强。航运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进展(见表七)。全年上海关区进出口商品总额为5154.9亿美元,占全国27.1%;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5.9亿吨,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为2500.2万标箱,继续名列全球第二;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国际中转和水水中转比例分别达到5.7%和40.1%。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7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三。邮轮游客进出境人次比上年增长22%左右。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意见。制定虹桥商务区总体功能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功能定位、规划范围、开发体制和管理政策。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体制和模式创新,成立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推进“三区”“三港”联动发展。设立上海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立足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制定出台支持外贸、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等政策措施,初步遏制了对外贸易降幅持续扩大的局面。全年实现上海市进出口总额2777.3亿美元,其中出口1419.1亿美元,降幅由上半年的22.3%缩小至全年的16.2%;全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850亿美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5%。

    (四)全力以赴推进世博会筹办各项工作,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世博会园区主要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一轴四馆”永久性建筑、42个租赁馆、11个联合馆和26个外国自建馆相继建成。布展工作全面启动,中国馆、主题馆以及大部分国际、国内展馆和企业馆开始布展。世博配套路网、中心城路网改造、世博公园、新建路越江、人民路越江、西藏南路越江等配套工程按计划建成。

    世博会运营筹备工作进展顺利。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见图4),为历届世博会之最;国内31个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签署了参展协议。网上世博会顺利开通。运营准备全面展开,世博安保、交通组织、接待服务等保障工作抓紧推进,世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50万人。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港澳台地区开展了世博推介活动,“走进世博会”全国巡展参观人数近300万人次。世博会门票销售已超过1600万张。

    图4 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

    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全面实施。认真落实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市容市貌、城市管理、窗口服务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见表八)。广泛开展“百万家庭学礼仪”、“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等各类世博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提升。

    城市和社会管理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全市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监管和源头治理力度加大,对51.7万来沪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8%。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深入推进,组织开展迎世博食品安全系列整治行动,全市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2.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3.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深入开展打击商业贿赂、商业欺诈、无证无照经营等专项行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成效明显。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酒后驾车等专项整治。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居住证转户籍办法和实施细则,基本实现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的全覆盖管理。加大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

    (五)努力解决人民群众“三最”问题,人民生活持续得到改善

    积极的就业政策成效明显。把促进就业放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大力实施就业“1+3”计划(见表九),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9.6万个,其中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1.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连续五年控制在4.5%以内。

表一 200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地方财政收入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

    产总值比例

    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实到外资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

    新增就业岗位城市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年初目标

增长9%左右进一步提高

    增长6%

    3%左右进一步下降10%左右

    5%左右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继续提高230件左右23%左右47%左右60%以上4.5%左右

    50万个持续稳定增长持续稳定增长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申请家庭应保尽保力争开工建设400万平方米左右

全年完成

增长8.2%

    59.4%增长7.7%3%以上完成年初目标完成年初目标完成年初目标

    99.62.7%左右300件左右

    23.1%47%左右

    72.3%

    4.3%59.6万个达到28838元,增长8.1%达到12324元,增长8.2%完成年初目标(达到6.3万户)开工建设400万平方米以上

    注:根据国家规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的年度完成情况将由国家统计局和环保部核定后统一公布。主要领域拓宽融资渠道拓展销售市场实施成效●小额贷款公司获批45家,开业35家,实现区县全覆盖,发放贷款超过50亿元●试点成立崇明长江、奉贤浦发、松江民生三家村镇银行,发放贷款逾4.3亿元●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拟上市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备案9家、在创业板备案13家●建立小企业信贷网络服务平台●积极举办各类重要展会帮助企业抓订单促成交。举办第19届华交会,出口总成交额达22.4亿美元;成功举办2009中国 (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采购金额达180亿美元;举办200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产品和技术成交 17.4亿元,比上届增长42.8%●组团参加兄弟省市举办的重大经贸会展活动8次表五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主要领域推进项目完善政策健全机制进展情况●组织实施两批260多个节能技改项目,可实现年节能能力约60万吨标准煤●结合迎世博600天综合整治工作,落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600万平方米●关停21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宝钢3号机脱硫工程建成投产,在全国率先完成燃煤电厂脱硫工作●积极推进竹园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苏州河整治三期、西干线改造等一批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8.9%,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加油站系统油气回收治理取得进展●修订出台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出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老旧汽车淘汰、节能空调补贴、高效照明产品补贴、建筑节能等6个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安排下达节能减排资金10多亿元;其中在全国率先对变频节能空调实施地方补贴●制定上海地区大型商业设施用能指南;制定出台上海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节能标准提高至65%●出台2009-2011年郊区污水管网市级资金补贴政策、上海太湖治理近期项目支持政策、太湖治理区域污染源截污纳管市级资金补贴政策●提前实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国IV标准,全面实施车用汽柴油沪IV标准●修改完善区县节能考核方案,完成对上海千家企业和工业系统的节能考核工作●推进5000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节能审计工作●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价格政策,继续深化电价、水价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主要领域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展情况●上海海事仲裁院、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等机构相继成立,全球第二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独资船务公司●上海航运交易所自主研发的“中华船舶交易网”已运行,全国8大船舶交易市场成为该平台的会员单位;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发布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企业开设离岸账户、组建航运产业基金、研究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公司、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参与组建金融租赁公司等工作已形成初步思路●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从事国际航运和货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业务,以及注册在上海的保险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共惠及约60家企业,减免营业税3.1亿元●加快落实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减免税政策,与交通部、海关总署等进一步协商简化程序,吸引中资“方便旗”船舶回国登记●研究形成启运港退税工作实施方案表二 扩大消费政策成效主要领域汽车家电节能产品实施成效●受理老旧汽车淘汰更新补贴申请4358辆,购置新车总值8.3亿元,实施补贴2223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2055辆,金额达到3612万元,实施补贴373万元●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车减半征收购置税,销售小排量汽车7.8万辆,减征购置税3.4亿元●全年轿车零售额达到324.4亿元,增长12.7%●家电下乡销售各类家电 7.5万台,销售额达到1.8亿元,实施补贴907万元●家电以旧换新回收旧家电81.5万台,销售新家电75万台,销售额达到30亿元●全年推广节能空调30万台/套,占推广期内空调销售总量的50.9%,实施补贴3300多万元●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近1000万只,是上年的10倍,实施补贴3000多万元表三 帮扶企业取得成效主要领域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实施成效●落实增值税转型和小规模纳税人降低税负政策,共减税92亿元●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相关政策,减免税64亿元●落实国家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有关政策,增加退税40亿元●取消和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以及降低收费标准共约50项,涉及金额约2.7亿元表四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主要领域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进展情况●亚洲首座大型海上风力发电场——东海大桥风电场100兆瓦首批3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上海风力发电装备销售收入和订单同比增长1倍,核电主设备新接订单占国内市场份额近40%,国内首条50MW单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落成●中国馆和主题馆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完工,世博园区80%的照明采用半导体(LED)技术;普陀工业厂房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国家能源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获国家批准●ARJ-21支线飞机批生产能力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批准●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落户上海●中国商用飞机设计研发中心落户浦东●自主研制的1.6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运行,标志着我国大型铸锻件制造能力跻身世界一流水平●首台具有穿越复合型地层能力的复合型国产盾构顺利通过验收,填补了世界空白●自主研制的A型地铁列车通过了10万公里载客运营考核试验,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国家肝癌科学中心获得国家批准,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奠基●包括甲流疫苗在内的27个新药获得生产批文,34个创新药物获得临床研究批文●益赛普、麻风腮三联疫苗、丹参多酚酸盐等一批创新药品实现规模化生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获行业年度最佳产品称号并正式实现销售●上海已成为国内TD技术最重要的产业基地,自主研发的TD-SCDMA数据卡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上海成为全国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新能源汽车在公交、旅游、环卫等领域试点运营车辆超过100辆,比上年翻一番●上汽集团两款新能源产品入选工信部汽车产品目录●国内首个“汽车风洞”正式落成,为新能源汽车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平台●自主研制的“海龙”无人遥控潜水器,成功完成目前国内最大深度的精确定点取样工作●国内首艘自主设计的铺管船建成交付,填补了国内空白●第6代3000米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在外高桥船厂下坞,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研制出容量为650Ah的钠硫储能单体电池,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国家●8英寸集成电路用外延硅片走向国际市场,标志着我国该领域进入自主发展阶段●成功实现高端特种金属板带产品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在高端配套材料领域的垄断●国内首台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魔方”正式启用●全国手机研发测试平台、中国电信全国视讯运营中心、中国移动视频产品创新基地落户上海●以3Tnet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示范项目落户上海,首批50万户示范网络启建表六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主要领域市场建设机构集聚金融创新优化环境进展情况●全年证券市场成交39.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1%;期货市场成交73.8万亿元,增长1.6倍;黄金市场成交1.1万亿元,增长22.6%;全国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成交137.2万亿元,增长23.7%●上海证券市场筹资总额达到4817.7亿元,增长46.2%;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商业银行债券等筹资1.7万亿元,增长89.1%●螺纹钢、线材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超过400家,占全市金融机构数近1/2●落户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达到20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的2/3左右●美国硅谷银行等13家外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相继落户●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银行间市场清算所等重要功能性机构落户上海,上海市再担保公司挂牌成立●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等试点,国内首家金融产业投资基金上海金浦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开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小企业网络联保贷款等多项业务创新●积极推进信贷转让市场、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房地产信托基金等创新试点前期工作●出台 《上海市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营造良好的金融业发展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出台 《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吸引金融人才、鼓励金融创新、扶持金融机构发展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金融法治环境,成立了市高院、市中院金融审判庭表八 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主要领域市容市貌城市管理窗口服务进展情况●拆除户外广告牌5.8万块,整治店招店牌8.8万块●制作并安装完成门弄楼牌143.6万块●完成1166条中小道路整治,修复围墙1437公里,整治支流河口168个●完成中心城区231公里各类架空线入地工作●整修清洁重点范围、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建筑外立面1.2亿平方米●完成铁路沿线108公里、轨道交通沿线145.8公里、国省干线公路925.1公里的环境整治●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开展建筑渣土专项整治;综合治理乱设摊行为;拆除违法建筑330.2万平方米●全市18个区县、225个街道、885.9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市窗口行业开展了1105个迎世博项目●对491万人次从业人员和学生开展了迎世博礼仪培训,全市61万大中小学学生参加了“迎世博、学双语”活动●58个窗口服务行业开展了员工培训,推出了98个服务标准规范,产生了4860个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和6770名示范员●开展迎世博 “窗口服务日”、“环境服务日”、“公共秩序日”等系列活动●创建了100条食品安全示范街,50条商业特色街表七 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主要领域航运集疏运体系进展情况●加强航空枢纽港建设,虹桥机场扩建工程建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按计划进度推进●优化布局铁路运输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上海至南京城际轨道交通(上海段)和上海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上海段)、金山铁路支线等铁路建设●江海直达取得突破,积极争取将现有内河船舶经改造后,由长江直达洋山深水港●进一步提升内河运输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赵家沟、大芦线一期内河航道建设表九 就业“1+3”计划内容及成效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计划稳定岗位特别计划政策内容从融资支持、场地扶持、创业教育和培训、降低初创期创业成本等方面,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环保要求、吸纳就业较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实行灵活工时制度、岗位共享、培训过渡等措施帮助其稳定岗位,并对特殊困难企业给予就业补贴或社会保险费补贴

    实施成效

全年累计帮助成功创业组织10643家全年共认定特殊困难企业420家,实施补贴5万人次、7900多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将外省市城镇户籍来沪从业人员、在沪就业外国人、台港澳人员等纳入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其中城镇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增加161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25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全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838元和12324元,比上年增长8.1%和8.2%。为老服务不断加强,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新建52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119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建成了300家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为21.9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全市建立62个 “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5448人。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在徐汇、闵行两区启动申请审核、轮候供应试点;实施“以区为主,大集团对口大基地”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新模式;推出事前征询、多种安置方式补偿等旧区改造新机制,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100万平方米,完成高层旧住房综合整治1257万平方米、多层旧住房综合改造3274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00万平方米,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约605万平方米。放宽廉租住房申请家庭准入标准,新增受益家庭约1.4万户,累计达到6.3万户。

    (六)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教育和医疗卫生改革步伐加快。根据国家总体部署,抓紧研究制定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见表十),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着力推进。全面推进国家部署的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完善医疗资源布局,启动郊区“5+3+1”三级医院建设工程。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改建工作,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166种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启动国家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第二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第三轮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率先整体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6家文艺院团、32家出版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建或改扩建3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增83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完成12座老公园改造,新建了41个社区公共运动场。上海体育健儿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和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实施。轨道交通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11号线北段一期建成并投入运营,运营线路长度达到355公里(见图5),车站总数达到224个,“P+R”运营模式启动试点。建成公交专用道113.5公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82条,为大型居住社区配套了50条公交线路,在城乡结合部增开了一批连接居民小区与交通枢纽的社区巴士,首次实现崇明与市区地面公交系统的对接。公交优惠换乘实现全覆盖,受惠人次达到日均228万,老年人免费乘车人次达到日均48万。公交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公交行业职工待遇得到提高。

    图5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七)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种粮直补标准,扩大了良种补贴和农业保险险种范围。全年粮食总产量121.7万吨,比上年增长5.2%。农业设施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建设施粮田5667公顷、设施菜田2667公顷、标准化畜禽和水产养殖场54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50家(见图6)。

    图6农业设施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郊区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围绕强化规划统筹、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制度改革,在闵行区浦江镇、松江区小昆山镇等10个小城镇开展试点。启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多项改革试点。出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实施生态补偿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维护农民利益建立了制度保障。

    郊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强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500公里,完成118个村庄改造和2016户低收入农户危旧房改造。继续推进“清洁家园”工程,完成村沟宅河综合整治201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2.2万多户。继续加大社会资源配置向郊区农村倾斜的力度,郊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见表十一)。

    (八)充分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围绕中央、上海、浦东三个层面结合点,基本完成年初部署的各项重点改革事项,在扩大对外开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政府职能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重大改革顺利实施。国家层面重大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改革创新区率先创建,集成电路产业链税收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外籍特殊人才出入境七项便利措施试点启动实施。预计全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出全市约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分别占全市60%和50%左右。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见表十二)。成品油价税改革等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建立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体系,大力推进企业集团聚焦主业、兼并重组、融资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工作,实施一批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稳步推进地方金融国资改革。市属经营性国资率达到25.4%,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左右。

    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仍达到10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第三产业实到外资比重达到72.3%,科研、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实到外资快速增长。总部经济进一步集聚,新增功能性外资机构79家,累计达到755家(见图7)。“走出去”迈上新台阶,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7%,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比上年增长31.8%。

    图7功能性外资机构引进情况

    国内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加强。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对口支援都江堰市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涉及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公共服务等领域的112个签约援建项目全部启动,已完成项目55个。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通关”信息平台等一批重大公共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等区域政策协同对接取得进展。全年在对口地区实施帮扶项目501个,安排无偿援助资金约4亿元。

    总的来看,2009年上海在遇到困难比年初预想多的情况下,积极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2009年初制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时,我们初步估计到了外部环境和发展形势的严峻性,为了充分体现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增强发展信心、引导社会预期,为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将预期目标定为9%左右。从全年运行情况看,2009年全市经济增长8.2%,尽管与年初预期目标有一些差距,但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经济增长下滑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并呈现出逐季回升的良好态势,成绩的取得极其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监督指导、市政协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结果。

    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较艰巨。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服务业发展面临税制、管制、体制和法制层面障碍,股市、房市波动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大,特别是房价、地价上涨过快的潜在风险加大,服务业新兴行业和新增长点培育亟待加强。传统制造业对外依存度较高,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受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加大;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短期内难以显现。二是需求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外需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恢复和好转,出口的稳定和恢复将需要较长时间,外贸发展方式亟待进一步转变。内需动力不均衡、不稳固,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增长较慢;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仍较低,服务性消费受到较多体制制约,部分消费政策拉动效应可能减弱,这些都将影响到经济持续回升后劲。三是社会民生领域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收入、加快旧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历史遗留问题需要下更大力气解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还需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还很艰巨。行政执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社会治安等领域还面临不少新问题和老矛盾,轨道交通运行和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整治非法营运中采用错误的执法方式,严重影响政府执法公信力,政府依法行政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努力在今后工作中积极采取有效可行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任务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扩大经济回升势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年。综合判断,2010年全市发展环境总体好于2009年,但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际看,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会好于2009年,但全球经济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从国内看,经济总体持续回升向好,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从上海看,举办世博会、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都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依然繁重。201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按照中央“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认真落实九届市委十次全会和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和高质量谋划好“十二五”发展,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力争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为此,我们在安排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兼顾需要与可能、兼顾年度计划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更加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指标,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更加突出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等社会民生指标,更好地引导全市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加强和改善民生保障上。现对2010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建议如下(见表十三):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建议目标为:立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转型、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全市经济增长8%以上。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充分考虑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争取更大空间

    2010年上海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以上,主要考虑是在巩固和扩大经济回升势头的同时,充分体现和全面落实中央对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引导全市各方面下更大功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下更大功夫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提出这一目标,既考虑了与全国8%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保持衔接,也考虑了与“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9%以上目标保持衔接(如2010年经济增长8%以上,“十一五”期间实际年均增速可达到10%以上)。

    2、充分考虑自身供需增长的基础条件和世博会的带动作用

    从产业支撑看,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以及外部需求回暖、产品价格回升、企业效益改善,工业生产将稳步回升;虽然金融、房地产业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受举办世博会拉动,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旅游娱乐、批发零售等行业将快速增长,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将继续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需求拉动看,随着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和市场预期改善,全市外贸形势总体将好于2009年;在结构优化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规模;受世博会举办、扩大消费政策实施、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等因素带动,消费将加快增长。综合判断,2010年上海经济增速将快于2009年,完成8%以上目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二)关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主要目标

    建议目标为:第三产业增长明显快于全市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发展明显快于工业发展,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第三产业实到外资比重达到70%左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8%以上,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350件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5%左右。

    确定上述目标,就是要把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作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中心环节,坚持以调整创新促科学发展,以改革开放增内生动力,加快推动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

    1、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引擎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争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见图8)。制定实施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意见和政策,积极推进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加快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展离岸国际贸易区试点,大力完善口岸管理体制,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程度。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管制、税制、体制和法制等瓶颈。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各类专业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以软件、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优化完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高技术服务产业园区和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

    图8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抓手推动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发展。抓紧落实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制定高技术服务业促进政策,完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推进碳纤维、高效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加快开工,推进钠硫电池、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项目取得突破,推进混合动力轿车、先进超高强钢产业化等一批项目形成产能。围绕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完善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贯彻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继续推进临港装备、长兴岛造船、上海化工区等重大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实施大型客机总装基地、商用飞机发动机、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滚动实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2、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并举,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

    积极培育和引导消费需求。贯彻落实国家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抓住举办世博会和启动上海迪士尼、国际邮轮母港等项目建设机遇,整合各类节庆资源,强化商旅文体联动,拓展世博之旅路线,做好中国世博旅游年相关工作。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供给,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强社区型商业、郊区新城商业设施和大型居住社区生活服务业设施建设,鼓励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发展。同时,按照国家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的部署,加强价格综合调控和监测监管,采取各类有效措施保障供应、稳定市场,全力做好迎世博和世博会期间各项价格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涉及民生的价格政策,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全力优化投资结构。聚焦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郊区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保障和郊区建设等领域投资,加大对科技研发、引进技术和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等软投入。深入推进垄断行业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探索招投标、委托服务、管理承包、特许经营等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民间资本发展。

    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运用融资担保、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建立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等措施,帮助出口企业有效规避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稳步开拓新兴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积极应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引导企业主动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安全和环保标准。

    3、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突破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瓶颈

    全面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浦东新区扩区效应,加快原浦东和南汇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对接,积极探索适应大区域特点、体现扁平化特征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聚焦全国能借鉴、上海能推广、浦东能突破的改革事项,立足浦东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定位,继续推进质检管理创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消费金融公司、科技投贷联动机制等改革试点,争取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建立全国性信托登记服务体系、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创新试点。

    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执法公信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研究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健全市区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方位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和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扩大告知承诺和并联审批实施范围,再取消一批审批事项,再简化一批事项的审批环节,再下放一批事项的审批权到区县。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尤其是工本类、资质资格类、登记类等收费事项,严格控制新增收费。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信息的公开力度,推进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公开透明运行,依法推进审计公开,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全面完成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下转第4版)

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就业援助特别计划

政策内容

通过给予培训经费补贴,鼓励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对青年大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培训,对毕业后未就业的青年开展职业见习并适当延长见习时间,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就业预备制培训等适当放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补贴,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力度

    实施成效

全年有645家企业参加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参加培训2.5万人;4.1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11.6万名来沪从业人员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帮助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5万人实现就业;帮助2017户 “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上岗就业

表十一 郊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主要领域

社会事业社会保障

内容

●完成郊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家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和426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800所村卫生室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时报销●新建521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4%;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实现 “一村一周放映一场电影”●完成郊区3.3万人的信息化培训和30.8万人的宣传普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400元●镇保、农保人均月养老金分别提高到688元和309元●农村户籍人员养老保障覆盖面达到99.1%

表十 大力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领域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内容

●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60所幼儿园●安排6亿元用于资助远郊财政相对困难区县发展义务教育●中心城区教育机构对郊区农村44所义务教育相对薄弱学校进行了委托管理●积极推进16所优质学校赴郊区大型居住社区对口办学,浦江镇向明中学分校、南汇新城上海中学东校顺利开学●完成86所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设施改造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来沪从业人员同住子女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就读比例达到93%●率先对中职学校的农村、海岛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费教育●积极推进机电数控、建筑、农林和化工等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工作●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体系基本形成,累计建成覆盖全市的80个开放实训中心并启动绩效评价工作●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将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作为高校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启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相关产学研联合基地建设●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录取范围扩大至江苏、浙江两省●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高职院校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建设学校

表十二 政府管理创新迈出新步伐主要领域

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政府信息公开

内容

●结合市级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政企分开,第一批17个部门与所属企业彻底脱钩●全面完成区级政府机构改革●第四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共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952项,接近前三批取消调整数的总和●44项审批事项纳入并联审批,39项审批事项实施告知承诺●所有建设工程审批管理流程优化为四个主要环节,50%以上的审批程序得到简化●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行●“乡财县管”在全市推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民生、支持经济发展、对口支援等方面的投入得到重点保障,会议、公务接待、公费出国、公务购车用车等费用进一步压缩●主动向社会征求对经济适用住房、居住证转户籍等重大政策的意见●向市人代会报送文化建设事业费等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向社会公开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及资金筹集使用情况、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历年收支及有关年度审计情况、财政支农资金和帮困助学资金等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表十三 2010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指标名称

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地方财政收入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实到外资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新增就业岗位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保障性住房建设*

目标值

增长8%以上进一步提高增长8%3%左右进一步下降,完成“十一五”期间下降20%左右的目标在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基础上,力争进一步下降在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基础上,力争进一步下降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2.8%以上350件左右25%左右48%左右70%左右4.5%左右50万个持续稳定增长持续稳定增长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申请家庭应保尽保力争开工建设1200万平方米左右

    注:为充分体现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力度,将原先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指标调整扩大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

关于上海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国家发改委-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9年计划 张学兵:关于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于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娄底市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于2006年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9年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