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凭什么获得优惠贷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1:11
文 孙凤忠等 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2005-10-20 2:40:30
本月开始,广州市公务员凭借广州市商业银行发放的专用工资卡即可按照本人的职级,获得以其本人工资年收入的一定倍数作为授信额度的可循环使用消费贷款,额度最高达100万元。持卡公务员无需担保和抵押可获得最优惠利率。
公务员带头建立信用体系?
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官员认为此举是“从公务员开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务员的腐败行为”。
银行推出什么业务当然是银行的权利。但以这样的借口为之辩解,却很有必要进行探讨。今年2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部分省份的官员赖账动辄达数千万元,最要命的是,赖账的官员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成普遍现象。2004年2月15日《四川日报》报道:近年来,崇州市先后有78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别在14个信用社借款311.9万元,累计结欠利息109.8万元,有的公务员在多个信用社借款,借多笔款,逾期借款时间最长达17年。
事实胜于雄辩。“从公务员开始建立信用体系”的逻辑,又怎能讲得通?银行这种歧视性做法,可以说是存在于其骨子里的,只不过以这种方式充分暴露出来而已。
至于所谓“防止腐败”的观点更是极其荒谬,这说明其只看到了表象,却认识不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种等级分明的强烈刺激之下,试想,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甚至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又该如何禁绝?    山东省青岛市孙凤忠
必须回避特权带来的利益
如此做法,不免引爆民怨:为何公务员能享受到优惠贷款,而普通客户不能享受?是否会助长特权阶层的赢者通吃?
公务员队伍有没有雅量回避由特权带来的利益?这是考量公务员队伍是否真正具备“公共性”和“服务性”的试金石。公务员是被政府雇佣的“服务群体”,除了大众的利益之外,他们不能有任何的私利和特权。如果因为公务员而引发社会不公或涉嫌歧视,那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队伍,也是我们很难接受的。
鉴于公务员队伍的特殊性,一些利益集团总是想打公务员的主意,但公务员能迎合势利的市场,做一个“利益的俘虏”吗?从政府的“公共性”来看,绝不能允许公务员做特权阶层和独享利益阶层。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或者一级合格的政府,应该学会在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有雅量向特权利益说不,因为人民赋予你们权力并不是要你们作威作福的,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否则,人民有权力收回赋予你们的权力!    长沙理工大学张若渔
专用卡暗藏权力“创”租
首先,广州市政府作为广商行的股东之一,而全市公务员又成为广商行“集团客户”,结果导致政府权力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和利润分配;其次,给公务员以优待的做法,涉嫌歧视普通客户,强化了公务员的特权地位;再次,以本人工资年收入的一定倍数作为授信额度的消费贷款方式,普通科员只有2倍,而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可以有10倍以上的贷款额度,这导致行政权力直接量化为非正常的现金收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反腐败力度的逐步加大,“权力寻租”的风险系数已经明显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腐败形式:权力“创”租。政府官员通过所掌握的行政权力和政策决策权,一面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一面使领导优先、官员优先等等不合理的社会分配逐步在百姓的争议声中合法化。“创”租与寻租最大区别在于,不是单打一的暗箱操作,而是集体面目出现的公然行动,以权力职务的大小来分配所获得的不正当“租金”。
明乎此,就不难理解专用工资卡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卡了。    甘肃工人报社康劲
“优惠贷款”是公权私有
从道德上来讲,商业银行的这种做法难免有身份歧视或“媚权”的嫌疑。对公务员特权的货币含量每增加一分,就可能意味着其他群体“货币”含量的相对减少。
在国家禁止公务员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前提下,公务员真正有贷款需求的人群可能相对较少。而面对一个需求弹性较弱的市场推出优惠贷款而置需求弹性较大的商业群体而不顾,真让人怀疑商业银行开办业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这家商业银行对于客户选择和定位的标准。以公务员职阶作为授信额度的商业取向却似乎正在告诉人们:职位高低已成为人们从银行能贷多少款的评判标准,这无疑意味着,国家赋予公务员的“公权”至少在公务员贷款这一领域被“私有化”了,官阶成了公务员贷款多少的筹码。
这是一种可怕的价值取向,建立在这种价值取向之上的商业道德更加可怕。我们必须防止这种意识上升为主流,尤其是防止这种可能促成公权私有化的商业政策侵害社会。    山东省青岛市刘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