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杉:中国并不应该为廉价劳动力优势感到庆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8:09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14:30 新浪财经
高杉
支撑中国经济十余年高速增长的基础有很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丰富的资源,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稀土、钨钼等资源储备,同时也暴露出显而易见的短板,比如对资源的盲目开采和浪费。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逢年过节的春运堪称世界奇观。大规模大学扩招又在短时间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而素质不低的劳动力。
',1)">
需求虚线必定向下的定理告诉我们,同质性的商品供给增大,其价格必然下跌。于是政府提出自主创新的科学发展观,把资源优势和成本控制深化到单位产品的深加工领域,提升工业附加值。
亚洲的崛起得益于工业外包革命的第一次浪潮,其间玩具、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移至中国、泰国和其它低成本国家。制鞋厂、纺织厂中都有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中国输往欧美的上述产品极大挤压了当地蓝领的生存空间,引发一系列贸易摩擦,甚至于出现华商仓库被无故查封的恶性事件,走进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隆,货价上的商品几乎全部标记“Made in China”,可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美国人也明白,即便阻止中国 纺织品,美国的蓝领也要面临拉美国家廉价商品的冲击,欧美的人工成本高出很多。除此之外,你几乎找不出更多比中国昂贵的商品,在休斯敦普通城区买一处100平米的房子只需二十多万美元,而这个价格在国内同等级别城市则是天方夜谭。
国内外的劳动力差价巨大,同在国内也是天壤之别。近几年,一些日薄西山的行业突然焕发青春,像煤炭和钢铁。在煤炭的成本中,劳动力的薪金加福利占约24%,对于铤而走险的小煤矿来说,这个比重更大,加上幕后的官商交易,煤老板怎能不一夜暴富?今年3月底至今钢板售价下滑约三成,不少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大公司要么限产要么给员工降薪。我却无意中发现,某些小厂的生存状况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艰难度日。山东临朐的一家年产量只有200万吨粗钢的小厂非但没有减产的意思,反而要在为二期工程打地基。它们同样使用进口铁矿石,其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老板却对公司充满信心。奥秘就在劳动力成本,在钢铁行业景气的两三年间,大型钢铁公司的蓝领工资已经超过了白领的水平,而在这个小县城,高炉前的工人每月只能拿到600元左右的微薄收入,即便面对如此的压榨,他们竟然还乐此不疲。退一步,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起令人提心吊胆的地狱矿井真是可以用天堂来形容,数以亿计的国人就是这样苟活。无独有偶,在周期性行业被抛弃之时,以制药、食品代表的非周期防御性公司受到青睐,尽管他们不用面对虎视眈眈的国外巨头,但是公司对员工的压榨也已经显现,幸好某药业公司新上任的董事长面对持有其75%流通股的机构投资者并没有避讳这个问题,其坦诚令人些许欣慰。
第二次涉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浪潮让台湾成为半导体产业巨头,让韩国从一个制造业新兴工业国过渡到电子工业强国,如今台湾一次地震就可以影响PC的整机价格,韩国三星已经成为全球 液晶显示器领域的王者。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沿着劳动力成本的斜坡到达中国那些环境优雅税收优惠的地区。处于心底的一丝所谓的人文关怀,我并不对资源型企业在未来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而将目光投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但是我发现尽管公司通过研发和管理达到国内同行望尘莫及的高度,但是它们的劳动力成本在公司竞争力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国的劳动力不能不说是廉价的。
中国占据了全球43%的稀土储量,一家进入全球高端永磁体供应链的公司连续三年保持了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其间除了资源这一自然禀赋之外,占产品总成本6%的人工成本也不可忽视。在稀土价格因环保风暴高企之时,这区区6%的人工成本已经足以让它从日本人手中抢占市场份额了。同样一家进入关节轴承生产的企业也为QFII看好,在这个容量小的细分市场领域,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和细致管理占据75%的绝对优势。2004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产品出口增长达55%,预计今后三年内仍能保持30%的出口增长。早就出口增长的利器便是成本优势,在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人工成本占30%,公司的这一优势让其产品售价仅为国外同业的50%。如此巨大的价差摆在面前,买方怎能不心动?
印度是个和中国有些相似的国家,印度制造和印度服务已经引起投资者重视,尽管印度出口贸易仅占全球的0.8%,而中国是6.4%。在孟买附近浦那市的印度塔塔汽车(TataMotors)工厂里,大约每80秒钟有一辆汽车下线,他们自认为有足够的竞争力,使其海外收入在2010年前提高到收入总额的一半,目前的海外收入比例为20%。凭借着呼叫中心和软件公司,印度引领着全球的外包后台(back-office)服务。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称,印度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将在10年内增长三倍。在美国蓝领阶层的规模缩减正进入一个残酷新阶段之际: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裁员,其分拆上市的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 (Delphi)宣告破产。这不仅会对印度及其10多亿人口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它们希望在把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时不要增加中国(业务)的风险暴露。
如此看来,似乎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比中国更为明显,于是有经济学家声称不赞成为中国工人涨工资。那些为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奉献血汗的工人却在通货膨胀中被剥夺了享受成果的机会。在全球银行家看好印度崛起的同时,这个南亚国家短时间内还不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威胁。因为印度一直将服务业视为就业潜力“最为突出”的领域,印度政府批准的预算太少,无法将基础设施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提高至中国的水平,而且由于宗教因素而停滞的政治改革,以及难以控制的人口膨胀速度和种姓制度遗留的教育瓶颈都是印度成为制造业中心的障碍。但是,中国并不应该为此感到庆幸,当一个国家劳动力优势如此明显之时,其蕴涵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只有劳动力成本的分量降低,我们才能有资格说我们的发展是科学的,而且是有人文关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