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控制互联网世界将会怎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58:07
最近国际社会重新热起关于互联网的争论,核心是究竟应该由谁来控制互联网。
大家知道,互联网名义上由美国的一家名为“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管理,实际上受到美国政府的控制。据报道,美国商务部已通过备忘录方式取得了对这个机构的管理权。而且,依据美国国内法律,美国政府有权要求美国的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政府需要的时候,为政府解除为信息所设的加密限制,理由是国家安全,譬如是为反恐所需。也就是说,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在我们有些人看来是安全的,其实极不安全,至少美国政府可以随时实施监视,让信息在它面前透明。
在反恐时代,美国公众的个人隐私权利已经大受侵蚀。过去美国情治机构在海外活动的内容包括谋杀特种目标。但在国内强大的压力下,这种海外刺杀的行径后来被美国法律禁止,随之受到制约的,还有美国政府对民众的监视权。不过,在“9·11”事件发生后,这些国内限制都被大大放松,今天美国政府号召美国邻里相互警惕,鼓励坊间告密,不禁使得大家人人自危。
电话传真监视是一种办法,另一种方法则是监视电子邮件传输。由于美国掌握着全球互联网13台根服务器的10台(另3台由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握)以及管理这所有13台根服务器内容的ICANN组织,美国事实上拥有对全球互联网的信息掌控权,这不可能不使各国感到忧虑。
美国对互联网的霸权,有个发展过程。首先,互联网技术是美国创造的。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在实施分离电脑的局域联网中,逐步发展出了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并在军转民过程中,实现了它在世界范围的使用。
其次,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通讯方式,促进了信息交流与分享,推动了全球信息革命。在一定的意义上,还影响了国家治理方式,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甚至对政府与民众的相互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所谓美国软力量的另一例子,是美国免费向世界提供全球定位系统(GPS)。顺便一提,本人较早受益于我国互联网,大概属于复旦大学使用互联网最早的几个用户之一,开始于1991年。
互联网的陷阱就在这里:你免费使用互联网,你就接受了有关互联网的协议和各式软件,而这些软件的编写者,恐怕多数是微软等美国公司。而且一旦陷入,就难以自拔。今天要广大研究和商务人员不上网不发电子邮件,完全是不可想象的。而美国的软件提供商与互联网管理者,都必须按照美国法律,在美国政府需要时,向它提供监视互联网的方便。
客观地讲,因为有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从事恐怖活动联络,因而在恐怖猖獗年代牺牲一些个人隐私来换取社会的更大安全,还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由谁当警察?美国发明了技术让大家使用,美国自然占了管理的先行之便,但长此以往,各国的互联网信息传输就难有安全可言,就像美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关闭GPS信号的提供,这确实是发生过的。
因此,为了各国信息的根本安全,必须向美国讨得对互联网的管理。这个新的管理制度,必须防止任何管理者所在的国家获得对互联网的信息监视和网络控制,保障信息在网络上的充分高速并自由的流通。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实施国际社会对特定信息流的监控,以防国际互联网被滥用。至于什么构成“需要”的定义,则需国际社会的讨论以形成共识。即使实施监视,也要确保有关国家不会过分获得互联网信息,以免这些信息被某些国家滥用。
显然,美国在已经掌控了互联网,并在因此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和巨大的安全利益之后,是绝不会自觉交出它的这种权利的。美国所声称的理由,即由它继续负责对互联网的管理有利于互联网的稳定运行,也不是一点没有道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互联网控制的体制改变,只有靠互联网竞争者的兴起,即产生更新更优越更安全的电子空间通讯技术,并让它受控于国际社会,而不是任何一个或几个国家。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