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骗子抢匪专盯哪些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02:51
春节是人们欢庆和团聚的时节,也是小偷、骗子和抢匪倾巢出动、下狠手“置办年货”之时。犯罪心理学家指出,犯罪分子往往瞅准人们的心理弱点来作案,那么,他们是怎么选择受害人、时间和地点的呢?国内两位顶级犯罪学专家将我们进行解析。


小偷喜欢粗心人
  在所有案件中,盗窃案占了80%。也许在电影《天下无贼》中,各路江洋大盗的手法让你连连惊叹,但事实上,这些人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更多的是靠对被害者心理破绽的觉察力。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近日就指出,就像有缝的鸡蛋会吸引苍蝇一样,许多人的言行往往会无意识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吸引伺服已久的不法分子。
  “小偷们的‘技术’自古以来就只有两种:徒手和使用简单工具(如刀片、钩子),而春节期间数以亿计的客流量,却给了他们一次又一次‘发财’的良机。”新中国犯罪心理学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研究中心主任罗大华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有三类人尤其容易引起小偷的注意:肩挎大包的女性,行动迟缓的老年人,以及衣着光鲜、出手阔绰的露富者。
  但真正让扒手们得手的,往往是这些“高危人群”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消极因素。“一个是过于自信,有些人自以为聪明过人,看低了小偷的能力。第二个是自欺欺人,心存‘贼不会偏偏盯上我’的侥幸心理。第三是盲目乐观,认为身边没有那么多小偷。”罗大华教授告诉记者,他前不久就“大意失荆州”,装在棉衣里的手机被偷了。
  庆幸的是,贼的伪装并不高明,有一定的“贼相”供我们鉴别,比如“贼眼左右乱看,手拿报纸与伞。男的衣着平凡,女的花枝招展”。不管怎样,我在明贼在暗,要想不被贼惦记,就要时常惦记着贼:一是不露财,要把财物藏得让人摸个遍也摸不出来;二是不聚财,也就是不把重要财物放一起;三是不分心,越拥挤越要把身边每个人想象成贼;四是不独行,贼有贼托,我们有个照应的,才能在体力和脑力上不输他们。
骗子喜欢软耳根
  “和小偷毫无突破的‘空空妙手’相比,现在的骗术倒是‘日新月异’,”罗大华教授对记者说,“他们很多使用高科技、高智能犯罪,比如伪装成常用公共服务机构的电话,甚至亲朋好友的电话打到你手机上,让你不得不信。”
  如果说偷窃是等待受害者心理出差错,那么诈骗就是主动诱惑人们犯错,是一项纯“技术活”。使受骗者乖乖“上套”的,不外乎四种心理弱点:一是急功近利,一个一心想衣锦还乡的打工仔,就容易相信“中百万大奖”的神话;二是迷信,比如“不花钱积德家人就遭不幸”的骗术,便是切中了受害人错误观念的要害。三是轻信,缺乏知识、经验或心理不成熟的“软耳根”,容易相信街头假乞丐和假广告。四是从众,没有主见的人容易被“托儿”蒙骗。
  “防骗的原则可以概括为‘无欲则刚’。”罗大华教授告诫大家,要随时察觉和控制自己的欲望,相信世界的自然规律而不是“意外之财”;二要多汲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面对骗子们的花言巧语时才会岿然不动;三要相信自己“怀疑”的直觉,受骗的人都会经历“怀疑———半信半疑———全信———上当”的心路历程,春节是“网大鱼”的时候,高明的骗子会把每一步骗招部署得非常周密,所以在开始怀疑时就应打住,以免被别人牵着鼻子往下走。
  “当然,防骗还需要公安部门、媒体和懂行人的共同努力,及时公布最新骗术,给百姓打好预防针。”罗大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