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以佛学为例谈信仰-大头鱼的心灵栖息-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30:16
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
                          ——以佛学为例谈信仰
                               一、初谈信仰
   当今社会的发展核心就是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城镇建设;不论是普及轿车,还是天下网络;都反映了我们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建设取的成就是巨大的,成绩是可人的。但是另外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也日益激烈,社会转型期的动荡更是造成国民信仰缺失严重。浮躁、焦虑、压力、过劳、孤独、迷茫……等名词似乎成为里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活动的代名词。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使我们享受内心的进步带来的喜悦,怎么样才能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同物质世界一样进步,至少不致堕落和蜕变。这个就是信仰所解决的问题,也只有信仰才能解决的问题。
   上古时代,人们信仰天道,封建时代人们信仰君臣,儒教;在整个封建时代的演进进程中,儒、道、释三教共同演绎了中华文明礼教的精华。但当时间的车轮碾进今天这个物质文明的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民主文明的进步,人们不再信仰天道,君臣,儒教;很多人是天不怕地不怕,道德不怕,法律不怕,伦理不怕,只相信自己的私欲,无法找到自己的内心归属地。正如一作家写道:“当我们拥有了整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却丢失了自己。”坑蒙拐骗,偷抢假私,信仰确实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文化瓶颈和道德隘口。信仰就是不致使人迷失自我,不至于落寞的工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寻回自己的信仰,因为只有信仰才能让我们内心充实,摆脱精神危机。
   孙中山先生说过: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爱因斯坦也说过:完美的宗教应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人格化的神,扬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以及宗教理论,涵盖了整个自然和精神,它应该是建基于对万有的体会而生起的宗教 ,将自然那和精神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而佛教就符合这个条件。以下,本文就将以佛学为例,从重读佛学思想入手,以客观,审慎的态度,从哲学研究的角度谈信仰的建立。
                              二、 例说佛学积极效应
   这个部分本文将从两个例子入手探究佛学思想:
(一)六道轮回
   佛教不但完全相信六道的存在,而且相信有其他的空间,容纳不同的界别,不同的众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六道的缩影。例如,有的人生活富裕,快乐无忧,就想活在天界一样,与天人没有区别;有的人生活虽然富足,但是好争斗,心绪不能安宁,这样的人就象阿修罗一样,虽然活在人间。我们一般的人有喜怒哀乐,就是活在人界里面;有些人思想和智力比较愚笨,又懒惰,所以他们和畜生道没有多大区别。有些人生活忙忙碌碌,终日营营而没有生活目标,也和畜生没有区别。有些人有强烈的欲望,希望拥有很多的东西,总是希望多要一些,争名夺利,他们和永远吃不饱,喝不够的饿鬼又有什么区别呢。另外有些人活的很痛苦,常受生活折磨就如同活在地狱一样。
   若一个人通过努力能把握机会得到帮助几可能变的富有,生活无忧。这个人的转变就象从人界轮回投胎到天界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六道的缩影,由此推演的结果也就很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向上,以免堕入无间。
(二) 四圣谛
   “四圣谛”是四种人生真理。我们依据“苦、集、灭、道”四个阶段去做,便可以离苦得乐。佛教认为人生是充满痛苦的,人生难免就有苦痛,心里痛苦是常有的,面对痛苦我们就要了解痛苦的成因,这就是集,综合寻找原因。又因为我们要积极做人,决心把烦恼除去,把痛苦消灭。但是具体到实施,就需要方法,这就是道。
   由此看来,佛教不但不消极,反而是积极进取,战胜困难的宗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就可以想想这个方法去解决问题,积极做人,面对阳光,接受挑战。
   由于佛学浩瀚,本文仅仅以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不再多举。
                              三 以佛学重释财富
   现代人追求财富,总是停留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以为拥有物质财富就拥有了一切。其实物质财富只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而生命的更高层次是精神财富的追求。
   我们的精神世界,主要有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和人生经验组成。一个拥有美德的圣贤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可以洁身自好;一个洞明世事的智者,不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能从容面对。所以说只要我们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我们就有能力抵御外界的干扰。
   佛教说财富是水灾、火灾、盗匪、恶王、不肖子五家共有,或是天灾、或是人祸,都将化为乌有。所以这些东西都是虚幻的,而内心的精神财富才是真正可以依赖的无价之宝。我们可能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我们不会失去信仰。如果物质的失去是不可抗拒的,那么智慧、慈悲、爱心和信仰的失去则是自己的不加珍惜,选择了自甘堕落。我们总是慨叹世事无常,但却出来没有想过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最后应该坚守的阵地都丢弃了。当我们的眼睛里面只有钱的时候,不仅职业道德没有了,甚至伦理道德也不见了。
   正是人们把自己信仰丢弃,才使我们的内心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为了物质财富的占有,我们不仅忽略了精神财富的积累,甚至以丧失精神财富为代价。当我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物质却无法弥补空白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我们要培养心灵深处的慈悲和爱心,培养内在的信仰和智慧。对于人生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才是永远可以从中得到收益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