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消费腐败屡治不绝?专家建议设“挥霍浪费罪”--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8:20

公务消费腐败屡治不绝 专家建议设“挥霍浪费罪”

2010年01月25日08:4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打造公务消费“阳光账本”

  要抑制公务消费腐败,关键还在于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实行公共财政公开化和透明化


  1月13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闭幕。会议通过的公报明确指出,“继续治理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用车、公务接待、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对违反规定的,必须严肃处理。”

  “这次会议再次剑指公务消费腐败,凸显了中央肃贪反腐的力度和决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公务消费腐败,在每年全国“两会”上,几乎都有代表和委员提出相关议案及提案,但在不少地方,公务消费还是不可避免地异化成了腐败的权力消费。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要抑制公务消费腐败,关键还在于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要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制度建设,实行公共财政公开化和透明化,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和约束,并对违规者采取“零容忍”原则。

  在“厉行节约”要求背后

  近年来,我国公务消费开支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楼堂馆所建设等。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的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

  有权威统计显示,仅2009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通过财政预算压缩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项经费158.06亿元;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和经费数与近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了49.0%、45.5%和37.6%。

  本刊记者了解到,地方政府支出除了预算内,还有预算外。因为预算外收入不透明、不公开,这部分用于公务消费的收入,用了多少,外界并不清楚。那么,各地公务消费的开支和压缩数额,实际要比官方公布的要大。

  公务用房也存在不少问题,除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外,办公用房超标严重。2007年6月1日,中纪委等七部门通报批评四起典型的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案件,这类超规建筑,不但造价严重超标,资金来源不当,而有些地方或行业负责人在建设工程中,还涉嫌贪污腐败行为。

  目前,不少公众对有些地方政府追求和攀比办公场所豪华气派,或超标增加办公用房很有意见。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有不少官员的办公室里,还设有洗手间、套间,豪华程度堪比五星级宾馆。

  从高层“反对铺张浪费,整治奢靡之风”的新部署看,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公务消费问题,有关主管部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出研究建立禁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长效机制;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和改革公务接待制度,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违反规定购建装修办公用房等。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将严肃处理。
最大的问题是不透明?

  此前,为抑制公务消费腐败,中央曾出台数十个相关政策法规,比如将公务接待费用纳入预算、公务卡消费,等等,可效果并不明显。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公务消费存在的严重问题,正凸显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缺陷,不但财政支出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而且人大的预算支出监督机制乏力、缺失健全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度。

  “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会议开支、招待费用、出国考察、各级政府办公大楼的建设和办公设备的配备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李成言教授指出,“同时,在有关公务消费的规章制度方面,还缺乏对公务消费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

  “我国公务消费存在较大的体制缺陷,从而导致腐败现象愈来愈严重。”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龚维斌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坦言,“首先,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大量存在。其次,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不够完善,而且即使被审计出问题,也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措施。第三,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不高,公众监督无从下手。第四,干部考核很少考虑行政成本,使政府官员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

  “财政行政管理费开支,最大的问题是不透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对本刊记者指出,“政府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但按目前的体制,纳税人根本无权过问这些钱都用在哪儿了。要不政府部门就是列出某种开支表,局外人看不懂,也无从追问。”

  由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公务消费实现公开透明,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2008年5月1日,我国一部备受瞩目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知情权和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公众也期待政务公开能有效覆盖政府机关内部各个部门。

  但本刊记者调查发现,这部行政法规实施一年多来,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机构,在实践层面并没有更多的行动和心理准备。公众从公开渠道很难查阅政府预算中公务消费内容的执行情况。

  这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本刊曾报道,2009年河南省南阳市市民王清向全市181个行政部门,递交了包含7项政府信息公开的书面申请,其中主要内容是要求相关部门依法公开本单位上年度“三公消费”信息。可多数部门以保密为由拒绝。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的落实审议意见报告显示,审计署提出将争取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尽管只是审计署的工作打算,但依然值得公众期待。
 
公务消费腐败屡治不绝?专家建议设“挥霍浪费罪”--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大代表称公款吃喝名目繁多 建议设挥霍浪费罪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设挥霍浪费罪 遏制公款吃喝应酬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设挥霍浪费罪遏制公款吃喝应酬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设挥霍浪费罪遏制公款吃喝应酬 人大代表建议设“挥霍浪费罪”遏制公款吃喝 毛泽东一而再再而三提议不设“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刘畅:设“挥霍浪费罪”,不如让政府花钱透明化(中国青年报 2009-11-24) 公款吃喝者侵占国家财产 代表建议设挥霍浪费罪 法国预防腐败中心简介--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美国防治腐败的一些做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技术创新开辟腐败预防新天地?--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隐性特权”诱发腐败蔓延--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警惕“不升即贪”的“报复性腐败”--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论坛:腐败何以成习惯--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如何打破“土地腐败”的魔咒?--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如何防止县委书记岗位成腐败重灾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一个县委书记的渐进式腐败---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公款消费指标既要量化更要细化--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时评:切断“期权腐败”的“变现”之路--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招投标仍是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重点--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防治“制度化腐败”应强化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预防腐败需警惕当代韦小宝??--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浅议公务接待的四种弊端--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