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3年雷同的“数钱秀”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8:08
  请看:3年雷同的“数钱秀”照片

先看今年、去年和前年几乎同期时间《青岛早报》一版显著位置发表的大幅照片:

 

2010年2月6日(即今天)一版发表的《领工钱  过大年》照片

2009年1月17日一版刊登的《发钱喽》照片

 

2008年2月3日一版发布的《揣着血汗钱 回家过大年》照片

………………

怎么样?三张从内容、人数和动作、甚至连角度、构图和背景都几乎一样的照片,你是不是感觉不单似曾相识,而且惊人雷同?

不错!除了四名工人模样不同,其它都一样!这虽不是PS后的照片却胜似PS照片——这样的报纸真好办!绝对不会犯错误!!

照片反映的内容当然是好的,那花花的数钞票动作着实也令人振奋感动甚至还眼红,不过老这一个动作的场景也太不与时俱进啦,起码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我们年复一年的 “发薪一贯制”的正面和成果宣传,在几个老套的喜形于色“人物道具”数钱的背后,是不是还继续诉说着无数民工年底讨薪难的辛酸轮回?

农民工讨薪是个老话题,老话题年年重复甚至加重,说明我们这个社会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我们辛苦一年的民工农民工年关的讨薪事件,不但继续重复着一个个“跳楼秀”“跳桥秀”“跳塔秀”的呼号,这不?“岁岁年年花相似,唯有今年人不同”,而今年又有不同的是:还多了为讨薪被打被群殴、要工钱被刺死的独特新闻。此刻,我们再看这些“正面”照片,究竟是在自我陶醉自我报功还是在让他人嘲讽他人沉思?

看不说了吧!因为我该说的早年就说腻了,大伙儿也觉得再说还是废话。于是我决定闭嘴,把这3年《青岛早报》的3张照片、连同前两年我就此写的帖子一块倒腾出来,大家自个鉴别吧。

               2010年2月6日

——————————————————

 

附录:去年的帖子:

 

年复一年的“数钱秀”游戏

 

今天《青岛早报》一版用了半个版面刊登巨幅名叫《发钱喽》的照片。画面是四个民工喜滋滋地在数钱。看那表情他们好似阿里巴巴意外“天上掉馅饼”得了一笔巨资财宝兴高采烈。咦?怎么这么面熟?噢!想起来了!去年这个时期该报不也是头版也刊登过类似大幅照片(见帖上图片2)?相似何其乃尔:同是四个民工,同在数钱,同是喜气洋洋,同是向人们传递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兑现啦。切!年复一年的“数钱秀”,究竟是旧游戏重玩儿,还是旧闻变“新闻”的故技重现——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新闻造化?

这幅巨大照片还以千篇一律的官话由此及彼给予说明:“为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回家过年,我市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从去年底开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强与多个部门的沟通协作,完善对各类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截止目前,共检查用人单位3000多家,为7000多名农民工追回工资报酬500多万元。”

针对去年类似这幅照片的照片和说明,我2008年2月3日当天写了个帖子谈了自己的看法(附后)。当时最大官方网络新华网还将我这篇博文推荐在主页,说明连比较传统的官方媒体都认为我说的在理。没想到今年我们的报纸再次重复当成果报道,说明在民工年底拖欠工资问题上解决能力实在不怎么样!

今年这幅照片发钱给民工的是万邦(青岛)置业有限公司,也就是目前正在我市最黄金地段兴建的投资9亿的万邦国际大厦的组织者。“万邦中心”是在原湛山宾馆底盘上的重新崛起改造,由一栋50层240米的水晶体高层写字楼和一栋30层111米的酒店式公寓组成的建筑群,万邦中心主楼以其“身高”将成为青岛标志性建筑和山东第一楼(高于我市的中银大厦)。如此大兴土木的庞大施工,凭万邦的综合实力、市场信誉和市政效应,这样体面的企业决不会“割起猪肉买不起葱花”而拖欠施工者工资的,它的一举一动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有着政府政绩的影子。而现在诸多拖欠、拒赖施工者工资的工地,多为民间“杂牌军”单位。用强势与杂牌两者是否拖欠工资比较说事,本身就没有可比性,更没有“此发”能证实“彼发”的必然联系。用万邦这样高信誉度的单位“发工资”,来证明政府竭尽所能的对“杂牌军”干涉行为解决拖欠工资,是不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味道?看来我们有的媒体为了“政绩报喜”,连起码的新闻素质都不懂了。

干活发工资不是新闻,干活不发工资白忙活倒有可能是新闻。把常规发工资当作“报喜”的新闻,借以掩饰欠发工资的“报忧”,甚至拿彼此互不贴铺衬的事情比较,虽不算国人的发明,倒也如今被这片神奇土地所发扬光大。原本份内应该做好的事情,却当作“政绩”到处显摆,把新闻消息搞成宣传成果自我标榜,大约就是如今中国新闻的特色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北宋士大夫晏殊《浣溪纱》中的这句千古名句,反映的是人们对时光流逝、伤春怀人的惆怅和郁闷。现如今一些人群或许正处在“无可奈何”的生活窘境一再重复;而“似曾相识”的“政绩秀”,如今竟也“江郎才尽”的赤裸裸继续上演。究竟是谁的悲哀?鄙人想来也无话说下去了,还是请诸位看官看看我附后的旧帖吧。

                 2009年1月17日中午

附录:前年的帖子:

 

这样的镜头少点为妙

 

今天读报,看到青岛早报一版刊发一幅四名建筑工低头数百元大钞的《揣着血汗钱回家过大年》大照片,前两位师傅像意外检到元宝般的喜悦。我不知道这张照片是记者现场抓拍的真实情景,还是经过彩排后的摆设造型。他使我又想起近年来电视、报刊上时常出现农民喜滋滋点数巨款的镜头来。这些镜头充斥媒体(特别是年底),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现在很多人反感这种以一概全的片面做法,认为这样宣传并非真正“歌德”,而是在掩盖某种“阳光下罪恶”的一种适得其反的“缺德”。因为他们根本忽视了诸多弱势群体活生生的现实困境,例如农民欠条、民工拖薪等等比比皆是现象,就很难登上主流媒体画面给予显著刊发。

经常看央视某些大型文艺巡回演出的专题节目的观众,大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当某个节目表演正浓意时(既不是演员登台、谢幕,也不是演出空挡时观众的掌声报谢),半道突然出现欢呼雷动的画外音,犹如一曲和谐的交响乐,突然某乐部出现极不协调的怪怪音符,既让人扫兴又感到莫名其妙。后来发现奥秘:原来是现场高空上下活动摄影臂的镜头对准了某方人群,观众发现自己的光辉形象上了屏幕,自然高兴而作欢呼状。其实这种欢呼并非为节目喝彩,无非是自己此等小辈也能上电视而洋相一把的冲动,抑或在专职人员的指挥下的一种“动感摆设”的粉饰造型而已。于是也唬的局外人误认为是为节目而欢呼、为时世而喝彩的假象来。

有点扯远!回主题。

每年春节来临,我国独有两种紧张氛围引人注目。一种是沿袭多年的归家“乘车难”的运力;一种是民工讨薪的群潮。而后一种现象多为近几年的独特现象。因此,讨不回一年的工钱无法回家交代,成了被欠民工和各级部门的心病。于是也导致各地讨薪群体事件不断发生,一个个“跳楼秀”故伎重演,一方方领导下“死把”为民工争薪、发“红头”责令资方兑现举措,成了每年新春前夕必演的“节目”,也就出现有的地方“黔驴技穷”的蹊跷事,譬如刚刚发生的200多名农民工,为陕西旬阳县政府开发工程工地干了5年活,为讨薪他们又守候十天十夜至今没拿到一分工钱,却得到该县国资局以“红头文件”做欠条抵债的咄咄怪事来。

劳有所得,天经地义未可厚非。就是拿到旧社会大多地主老财资本家那里,他们对为自己忙活了一年的长工雇员也基本讨个吉利、答复个满意,图的是个好名声来年继续财源滚滚,也显自己事业有成人丁兴旺。如今我们许多企业(主要为民用企业)或部门(欠款、贷款搞“政绩”)堕落的连旧时剥削阶级的起码恻隐之心都丧失殆尽,不能不让人感慨这片神奇土地确实是“搞笑”资料源生地。

因此,对这幅喜滋滋的照片观后,我没有丝毫的喜悦,只有酸楚的心痛。对这样的照片没有太多的感动——因为你兑现欠款是被动的自然行为,是对等劳资交易的理应兑现,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资格,更构不成什么新闻价值(况且清欠单位中建八局是个实力雄厚的国有大企业,再说用大国企兑现工钱事例来证实其它民用企业欠款事有点文不对题)。太多这样的“歌德”的不择手段,只能是原本应该履行的本分,被提升成一种施舍化、恩赐化的拔高行为炫耀,看了让人感到肠胃不适,因为背后预示的却是无奈的被动和自慰的手淫。

这样的镜头还是少点吧!

        2008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