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认识马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8:29
《谁认识马云》 梦想漂流活动——帮助大学生尽早的找到理想、找到目标http://218.26.32.45:8080/  ***************
*总序
***************  中国经济的整体“牛”市,使许多青年“财”俊的诞生成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尽管他们活跃于不同的领域,“把玩”着属于自己的战略技巧,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执著性格和一颗追寻梦想的勇敢的心。      ---------------
总序梦想年代
---------------
  1992年,当星巴克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时,霍华德·舒尔茨春风得意地告诉整个世界“我是一个梦想者”,然后星巴克果然成为世界商业的奇迹;而当保罗·阿伦与比尔·盖茨漫不经心地玩电脑时,其不着边际的梦想在某一天弄出了微软这个全球最大的商业怪兽。
  知识经济时代,梦想年代,一切皆有可能。
  梦想者的思绪不会停顿,梦想者的灵感源泉也不会枯竭,只是当梦想飘荡到中国大陆的上空时,粉红色的梦幻变成了金色的辉煌。
  中国经济的整体“牛”市,使许多青年“财”俊的诞生成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尽管他们活跃于不同的领域,“把玩”着属于自己的战略技巧,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执著性格和一颗追寻梦想的勇敢的心。
  当然,成功与失败此消彼长与亘古碰撞,意味着梦想中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实现梦想的达人,但更多的人则是从梦想的巅峰失足跌落,或从梦想的破灭中失声惊醒而尝试着重回梦想。
  “棱镜”原本为一物理学术语,当复合光透过“棱镜”就分解为光谱;以“棱镜”对人对事进行多维的解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陆续推出的“梦想年代,财智人生”系列丛书大抵会有一个中心:“聚焦财智领袖”,两方面基本内容:其一,演绎各业界“大腕”中脱颖而出的领跑者的精彩人生,展示梦想年代的亮丽风采,并追寻其成功的背后;其二,也不忘拾遗补缺,将失败的例子透析给读者,知其然,亦究其所以然,使读者避开梦想中的陷阱,更加接近于成功。
  格物致知。以史为鉴,历史是洞明得失的镜子;以人为鉴,他人之经历是问鼎巅峰的捷径。时势造英雄,人生是个大舞台。在这个梦想年代,谁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谁都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也不例外。//---------------
刘东华序谁认识马云
---------------
  在2000年《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的一场论坛上,我初识马云,他给我留下三点印象:一是马云长相很“酷”,“酷”得有点像天外来客,演外星人基本不用化妆;二是“自由主义”,作为主讲嘉宾,别人演讲时他应该在主席台做认真倾听状,正襟危坐的,他却悄悄跑到观众席后面的台阶上独自愣神;三是他在演讲中一反创业型网络公司对投资者低眉顺眼、恭敬小心的常态,放言“投资者最多是舅舅,主人是我们自己”,引发诸多议论。
  后来,我们逐渐熟悉了,对马云了解越多,交流越深,我反而越觉得疑惑:像马云这样一个已经光芒四射的天才创业家,像阿里巴巴这样一家唯一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可与微软、通用电气、沃尔玛匹敌的企业,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对之表现如此冷漠?是不是我的判断力出了问题?
  一直到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的推举过程中,当我对着镜头说到“就像比尔·盖茨已经成为人类创造互联网的杰出代表一样,马云必将成为人类利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阿里巴巴也必将因此成为纳斯达克的太阳”时,在场的人一脸惊诧,奇怪我为什么会出如此骇人之论。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雅虎中国携10亿美元“下嫁”阿里巴巴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世界也仿佛在一夜之间认识了马云,认识了阿里巴巴。尽管直到今天,媒体仍在争论到底是阿里巴巴并购了雅虎中国,还是美国雅虎并购了阿里巴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已经缔造、正在缔造和将要缔造的阿里巴巴价值。打个比方,就因这个价值,美国雅虎用一笔昂贵的嫁妆嫁出自己的宝贝“女儿”,从而成为有出息的中国女婿的幸福“岳父”,阿里巴巴则兴高采烈迎娶一位富有的公主,从而成为有实力的美国岳父的快乐“女婿”。
  问题在于,世界真的认识马云、认识阿里巴巴了吗?我们这些中国老乡,真的认识马云、认识阿里巴巴了吗?日本人孙正义因为真正认识了马云,率先给阿里巴巴做了“舅舅”,美国人杨致远因为真正认识了马云,急急忙忙让雅虎做了阿里巴巴的“岳父”。而我们这些中国老乡难道只能通过日本人、美国人、欧洲人,只能通过全世界外国人的眼光间接地、将信将疑地认识我们中国的优秀儿女,承认自己骨肉兄弟的出类拔萃和伟大创造吗?
  这本书也许出得晚了一些,也许还可以写得更朴实。但无论如何,它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马云、认识阿里巴巴,帮助我们对身边的杰出同胞变得更加敏感。
  让我们睁大眼睛留心新的马云、新的阿里巴巴的出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他们,珍惜他们,并呼唤身边出现合格的“舅舅”和“岳父”,使马云们不但能创造出伟大的世界级公司,而且能让这些伟大的世界级公司被中国人创造出来后仍能属于中国。
  是为序。
  (刘东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兼《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
王利芬序 马云与《赢在中国》(1)
---------------
  当《赢在中国》的36强进入12强的10场节目录制结束时,作为3个评委之一的马云彻底征服了现场的36强、场内与创业相关的观众,以及我们的制作团队,当然也包括我本人在内。
  10场节目中,《赢在中国》的36强要逐一说出他们的创业计划,3位评委在这36强中只能选出10强,而且,选出的理由要当面给出。在对36位选手进行点评时,我相信这些个个不同的创业计划全方位调动了马云创业10多年中各个时期和各个方面的积累,他的那些经历一旦遇到活生生的创业案例,他的点评就不由得妙语连珠。我说的妙语连珠不仅是指语言上的,更多的是指他的点评对于每一个案例的针对性和切实的指导性。
  从《赢在中国》的立项开始,我似乎就进入了一种创业的状态,期间也曾经历过找钱找人找项目的创业全过程,这几个过程是创业中最为关键的,因为这些粗浅的实践,我似乎能体味到马云对每一位创业者的点评,有许多话我觉得是带着他10多年创业风雨中的体温说出来的,极实在也很诚恳。细细品味他的所谓创业格言警句,总有一种入心入肺、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
  马云的创业始于90年代中期,真正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短短10多年,在市场上拼出了他的一个商业王国,而且是健康的、阳光的。所以,他今天能堂而皇之地坐在我们的评委席上。在一个10年——这样一个许多人不经意就度过的时间内,完全在市场上拼智慧而成功,仅此一点就让人着实敬佩。我们敬佩的不仅是他个人的财富增长,他为国家上缴的税收,他为社会解决的几十万人的就业机会,而且是他本人的优秀。这种优秀当然来自于他创业过程中对艰难险阻的克服,我相信他每翻过一道山,他的优秀就更进一步,最后这些优秀的东西完全凝聚在了他的身上。其实,这,才是创业给他的最大财富,也是给每一位创业者的财富。
  在演播室听他点评时,我曾多次透彻地感受他作为一个创业者的优秀,那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经历过事情的人、真正做出过事情的人,和没做过什么事的人是多么不一样!以前我总是想,职业也好,做一件事情也罢,都只是与社会对接的接口,是一个人活着的另外一方面的凭证,但我从未想到做成一件事情对于一个人的锻造是如此重要。
  做事情的人清楚用心地对人,别人才会如此对待自已;做事情的人会因为希望事情成功而不得不宽容,因为他不宽容别人,别人就不会宽容他;做事情的人会知道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因为他要做成一件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别人设身处地替他着想;做事情的人会懂得共赢的心态,因为一副与人争斗的姿态只会让他要做的事情莫名其妙地流产;做事情的人懂得生活并不是由白和黑或者对与错构成的,因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只会将原本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很难想象一个思维简单化的人会成事;做事的人不会用情绪说话,而是用智慧、用头脑说话,否则他将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窘境;做事情的人深刻地了解做成一件事的全部秘密永远是无法言传的,也是无法模仿的,所以他知道如何去听别人说的那些关于成功的话,如何面对成堆的知识和理论。这些,都是我在马云的点评中体会到的,也是在我的经历中感受到的。年龄比我长一点的马云也是个学生出身,读了23年书的我太清楚学生气是什么含义了,也了解书本的东西与我们要面对现实的巨大差距,而做事则是唯一填补书本和现实差距的通道,每一道沟壑的填补都会在内心深处引起很大的不适甚至是阵痛。
  在做《赢在中国》之前,我与马云接触很少,我在做《对话》时也未邀请过他,我们谈得多起来还真是因为《赢在中国》。《赢在中国》是一个为创业者量身定做的节目,希望借中央电视台的资源给无数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搭建一个阳光健康的舞台,并在节目中渗透强烈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体现在“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上。对于这样一个以价值观驱动的节目,没想到我一告诉马云,他就非常感兴趣,我们的合作可以说有了一个极好的基础。其实他每年举办的“西湖论剑”就是在传导价值观,他所传导的不仅是创业才能,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之后,马云担任我们36强进入12强的三个评委之一,每天要花的时间是6个小时,这样一做就是10天,每天下来时,我们的听众,包括我们的电视制作团队都被他的诚恳、他切中要害的点评所折服,他每天都有一两个关于创业的精彩名句,这些名句不在于词句的动听和华彩,而是实在得不能再实在的东西。在最后一场,当他谈到此次10天做评委的体会时,他的发言实在让人感叹,其间的情绪和内容的把握让人不由得赞叹他怎么能将分寸把握得那么好。对这一段,我们做后期编辑时,我反复看了几次,几乎剪不下去一个字。
  马云的创业其实只有10多年,但他却能将自己的创业心得升华并总结成易懂的朴实的语言,有许多东西可以算得上是创业艺术了。但凡有一些创业体会的,无不在他一针见血的点评中了解到了所谈及事情的本质。
  2006年9月,马云要在西湖边上搞一个网商大会,同样是为了传导他的创业价值观。这一点之所以让人佩服,是因为做此类事情的人是一个有理想的受激情驱使的人,是一个对社会有极强的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不只看眼前或一己之利的人,是一个有一定的精神世界空间的人,是一个释放着人道和人文关怀的人,也是我们这个转型时代里旧的价值观过时而新的价值观又未建立时所需要的人。//---------------
王利芬序 马云与《赢在中国》(2)
---------------
  在马云身上,还有一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就是他没有一点虚荣心,他不怕没面子,能十分坦然地面对自己不太成功的过去,连自己的长相也在他自嘲之列。这一点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并不容易,而且有许多人因为做不到这一点而将自己放大或架了起来,之后要不断地为这个放大的或架起来的自我费许多的精力,要演戏。而马云不用,他台上台下都是一个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不足,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才华。我很难想象什么人能将马云忽悠起来,也很难想象什么人能把马云的自信打下去让他自卑。作为人,他始终处在一种极为清醒的状态,基本不失去自我。作为记者,我亲眼看过不知多少人在他们不熟悉的状态下变得不是他们自己,然后他们又要为这种无法控制的变化付出代价。
  我记得在2004年达沃斯的年会上,马云最多的是坐在一边的咖啡椅子上看来来往往的人,他告诉我,他真的喜欢这个场合,就是在这里看也是一种学习,我当时也的确就见他在各个角落观察。在他说的那个场合,旁边过去过来的人都是如索罗斯之类的举足轻重的全球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精英人物。后来我反复想起他说的这些话,他在那样的场合学到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种状态如果体现一个温度的话,那就是零度,零度就是永远知道自己是谁,当然也知道怎么做。
  在《赢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事情要做,我每天都处于疲惫状态,其实是没有时间来写作的,但由于经不住这本书作者的反复劝说,只好将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很仓促,也算作一篇序吧。
  (王利芬,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总制片人)//---------------
作者序 网商时代的巨人(1)
---------------
  当我第一次从一位企业家朋友那里听说马云的故事时,我便有一种冲动:我想认识他。可是认识这个满地球跑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好等待。我一边通过资料了解马云的许多精彩故事,一边更加急切地期待马云的出现。在等待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在谈论马云:《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在谈论马云,央视著名栏目《赢在中国》总制片人王利芬在评论马云;有趣的是路边小店年轻的老板娘也大谈马云,她讲马云说过,马云能够成功,80%的人就都能成功。
  2006年7月26日下午2时,我们如约来到北京市西大望路1号温特莱中心,这里是雅虎中国总部,我们终于见到了声名显赫的马云先生。他发给我的名片很有趣,只有“阿里巴巴集团马云”字样,没有任何头衔。谁都知道他是阿里巴巴的灵魂、舵手和大老板。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有阿里巴巴、雅虎、淘宝网、支付宝四个公司。马云很亲切友善,特地到会议室把我们迎到他的办公室。他来不及吃午饭,一路还说我们边吃边聊。但到了办公室才发现,他的饭菜还来不及吃完就已经被属下收走了。马云只好不吃了,饿着肚子同我们聊,一聊就一个多小时。和马云聊天可以说是非常轻松愉快,他很有趣,老熟人一样,很自然。他是个快人快语的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马云很谦虚,他说自己还年轻,好多人说要给他写书,但他觉得写书是很庄严的事情,今后的路还很长,还谈不上成功,没有什么好写;倒是犯错不少,做了不少糗事,将来等退休了自己要写一本《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我们开玩笑说:“我们想把阿里巴巴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也许保存这份资料对您今后自己写书也有个参考啊。”马云和我们一起笑了。
  马云可算是个企业领袖中开天辟地式的重量级人物。马云预言:“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进入‘网商’时代。”他说:“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马云要在中国,甚至全球,开辟一个新时代——网商时代。
  在网商时代,网民不再简单地沉迷于聊天、游戏、交友等纯粹的网络娱乐,而是开始真正把互联网看做是生产力工具;在网商时代,网络创业没有任何门槛;在网商时代,人们做生意的方式会彻底改变,可供选择的商业信息浩如烟海,沟通和流通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从此,“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左手阿里巴巴,右手淘宝网,实际上已经开始上演了网商时代的传奇故事。他缔造的阿里巴巴如今成为全球企业间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阿里巴巴上的网商达1500多万名、网上外贸交易额超过200亿美元。马云秘密制造的淘宝网成为亚洲个人网拍市场之首,注册会员超过2500万,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全面超越eBay易趣。他并购的雅虎更是面貌一新,向搜索巨头发起冲击,强大的搜索功能将服务于他的网商帝国。
  诚信问题是网商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一度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马云向天下网商疾呼:“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富起来。”于是,支付宝横空出世,开创了一个电子商务里程碑,迅速占据了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近一半的份额,稳坐第一把交椅。支付宝的出现给网络诚信带来了曙光,让网商们圆了一个“天下无贼”的梦。
  在众多企业家中,马云的人生经历极具传奇色彩。马云历尽坎坷,风风雨雨,但他追求无止境,永不言弃。
  在30岁创业之前,马云过着一种“非常不顺”的生活。童年时代身形瘦小,没有人会认为他营养充足;他的学习成绩除了英语不错外,其他课程差得一塌糊涂,是一个不被老师看好的“差学生”;就连高考也挫折不断,第一次高考落榜,第二次高考再度落榜,第三次高考才勉强进入一个不知名的学校。马云是一个平凡人中的平凡人。
  创业过程中,马云也尝尽艰辛和泪水。他在国内最早创建“中国黄页”,在到处宣讲他的“黄页”时,别人说他是骗子。在“中国黄页”逐渐被大家接受、胜利的曙光初现之时,他却又被迫离开。郁郁北上京城的马云开始了新的创业之旅,却在苦苦打拼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不是他的理想;在离开北京前游览长城时,马云团队仰天长叹。无奈之下,他们回到了老家杭州,创建阿里巴巴。之后,马云也并没有看到一条坦途,域名风波、短信网址争执、黑名单事件……淘宝网更是四面受敌,雅虎改头换面也面临Google和百度两座巨山……
  “逆境出英雄,悲愤育诗圣。”勤奋可以出天才,逆境更能够出人才,只要有勇气有毅力,人生在零度也能够沸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马云足可以让每一个人感动。
  在众多企业家中,马云最具鲜明、另类的个性,他与一般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
  他自幼瘦小柔弱,却行侠仗义,喜欢打架;他数学奇差,而英语却奇好;他相貌平平,却有着能让人热血沸腾的演讲才能;他一边喊着“我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一边又宣称退休后要写一本书,书名就叫《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
  在众多企业家中,要说最具有野心的人,这个人也非马云莫属。//---------------
作者序 网商时代的巨人(2)
---------------
  马云声称要做102年的企业,要做全中国最好的企业,要创办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马云给阿里巴巴定下一个使命: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他的眼光始终放在整个世界,要做全世界中小企业的“救世主”,他为此能一周跑13个国家。的确,马云已经属于全球,英国首相布莱尔来中国时,点名要见中国的马云,原因是“他正在改变全球商人做生意的方式”。甚至,有人预言他将是替代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的人!
  在接触马云的过程中,在了解阿里巴巴的过程中,我总是有一种感动,感动于马云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于马云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感动于马云野心勃勃的志向,感动于马云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
  马云个头不高,但却是一位要改变和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做生意的方式,把我们带向网商时代的巨人。
  一本书如同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一部低俗而平庸的生活剧,人们当然只是希望从中得到消遣,而当这部电影升华到了艺术的高度后,你会发现,在电影之外,还有许多东西值得你去回味和思考。大起大落的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曾说:“当巨人一步步成长壮大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有关成功者的书;当巨人跌倒之后,我看的全是有关失败者的书,希望能从中寻找到爬起来的力量。”的确,从马云的风雨历程中,我们可以解读智慧、感悟成败、品味人生、激励自我。这或许就是我把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故事写出来的初衷。
  本书得以写作完成,要感谢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陶然、黄琼、孔非、卢维兴、韩伟、刘平、赵雯、胡媛媛,我在北京和杭州采访期间,他们提供了热情的建议和帮助;还要感谢阿里巴巴公司的副总裁金建杭、淘宝网执行总经理孙彤宇、海博翻译社负责人张红,他们或提供支持,或介绍了情况。此书初稿完成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央视著名制片人王利芬对书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并拨冗作序。还有我的朋友新华、征明、吴比、晶晶、文辉、良忠、余慧等给予我鼓励和协助。真诚地感谢他们!
  最后,希望本书能为广大读者带来点什么,或是顿悟、或是激励、或是灵感、或是激情、或是财富——
  是为序。
  刘世英
  于北京西钓鱼台
  2006年8月//***************
*第一章 网络中国的拿破仑
***************  他,瘦小精干的杭州人,长相颇似《E·T外星人》里的外星人,出言必语惊四座。单凭这几点,对于他是谁大多数人其实已经心照不宣了。  他就是马云——全球最大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多年来,凭借着自己前瞻的眼光与非凡的管理天才,马云成为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大陆企业家,在他领导下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两度被录为哈佛MBA案例。  就是这样一个不懂IT的IT英雄,不通网络的网络精英,被2000年《福布斯》评价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数个世纪前,拿破仑率领他的法国骑兵血腥地扫荡了整个欧洲;几个世纪以后,马云带领着他的阿里巴巴兵不血刃地征服了整个世界。      ---------------
小个子有大智慧(1)
---------------
  美国战略大师加里·哈默尔在《竞争大未来》(CompetingfortheFuture)一书中宣称:“当下正是改写游戏规则的天赐良机。”即便如此,有谁会像先知般预测到改写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游戏规则的是这位其貌不扬的马云?
  但当“外貌与智慧成了反比”,小个子有了大智慧后,浓缩的也就是精华了。于是,他——马云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领跑者。
  教师上了《福布斯》
  “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说过的话,他就是阿里巴巴的CEO马云,曾经的高校英语教师,一个能用英语思考,却执著地执行中国式战略的,自诩与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一样的商界奇才。
  教师弃教经商,这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新东方的扩张,让我们领受了北大、上外英语教师俞敏洪、胡敏的破釜沉舟,举步维艰终又笑傲江湖的创业之路。然而,当同样身为英语教师的马云走上了电子商务之路时,我们却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因为马云创造了又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巅峰。
  2000年7月17日,杭州人马云成为50年来第一个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大陆企业家,理由是马云创建了全球最优秀的电子商务网站。
  《福布斯》杂志如此描写马云:“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又说,“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看了《福布斯》杂志后,我才知道自己其实有多丑。”马云说。
  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一个普通的英语教师,竟然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而关注马云的《福布斯》编辑马修·斯福林赞许马云道:“马云的方向是准确的。美国只有20家大公司有购买一个集装箱锤子的需求,但有555个五金批发商、20900个零售商只要买一箱或一盒锤子,这些小企业对阿里巴巴非常感激。在不久的将来,这只小虾米B2B的成长速度,可以超过鲸鱼。”
  2004年9月,借阿里巴巴广告在美国CNBC电视台滚动播出之际,马云抛开公司事务,先后登上了香港《福布斯》大会论坛及美国《福布斯》全球CEO论坛,与美国多家经济组织、贸易团体接触,与国际贸易联合会、新加坡华商总会、意大利外贸组织以及麦肯锡、普华永道等各种组织签署推广协议,并接受美国CNBC、路透社等媒体的采访,毛遂自荐地为中国电子商务担当了公关大使的角色。
  “2005胡润IT财富榜”阿里巴巴排行第四位,马云身价近30亿美元,这个奇迹阿里巴巴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于是,41岁的马云和5岁的阿里巴巴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并由此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特征之一。
  2004年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中国经济张弛有序,变化万千,谁挺立潮头,突破平庸和障碍,为自己为团体为大众创造出新的成长空间?谁将视社会责任为己任,用行动倡行诚信和公平?谁是绿色财富的创造者?谁是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
  2004年12月28日,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在期待中出炉。他们分别是:马云、杨元庆、胡茂元、麦伯良、李金华、李东生、侯为贵、王宪章、郭广昌、周小川。
  马云当选2004年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为马云颁奖的是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张瑞敏的颁奖词精练而到位:
  他热心做媒,撮合百万意中人;
  他牵线搭桥,链接200多国家和地区。
  你在他那里登记个名字,
  他让你挑选整个世界。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这样总结马云:创造电子商务新模式,用电子商务整合传统产业,推动商业信用的建立。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副代表汤敏这样评价马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业内得到承认,为大量的中小企业创造机会。
  在颁奖现场,马云满怀激情地发表了他的获奖感言:
  感谢CCTV,也感谢所有的评委、我的客户,还有我的同事,是大家把我的梦想变成一个现实。5年以前,也是这个时候,在长城上我跟我的同事们想创办全世界最伟大的中文公司,我们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我们的网络,当时这个想法,很多人认为是疯子,这5年里很多人认为我是疯子,不管别人怎么说,从来没有改变过一个中国人想创办全世界最伟大公司的梦想。1999年的时候,我们提出要80年;在互联网最痛苦的时候——2001年、2002年的时候,我们在公司里面讲的最多的字就是“活着”。如果全部的互联网公司都死了,我们只要还跪着,我们就是赢的。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你都有可能成功。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才华成反比。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后天会很美好,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谢谢大家!
  这就是马云,一个永远谦虚又永远张扬的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小个子有大智慧(2)
---------------
  骗子、疯子和身处浪尖的狂人
  曾几何时,马云被人当做骗子看待;在媒体中,形容他的词语更是充斥着“狂人”与“疯子”,因为能够高瞻远瞩而非鼠目寸光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在中国互联网尚未兴起时,马云就高调说服企业把资料放在网上并支付费用,故而成为一个“骗子”;2001年他又喊出“要做全中国最好的企业”,故又被人称为“疯子”;现在,在与全球网络巨鳄eBay的过招中,他升格成为“狂人”。
  说阿里巴巴CEO马云“狂”,不是没道理的。他左手是阿里巴巴,右手是淘宝网,口袋里还放着支付宝。电子商务三种模式“B2B”(businesstobusiness,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以及信息交换的电子商务)、“B2C”(businesstoconsumer,指商家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和“C2C”(consumertoconsumer,指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主要指网上拍卖)。马云说,其中两种模式以及“B”和“C”两种元素我都有了,要发展三种模式,随时都可以。
  自2000年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后,马云每一次露脸都能掀起一阵舆论狂潮。与这个中国电子商务界和互联网界的知名人物相关的数字也都令人咋舌:2000年马云从风险投资公司拿到2500万美元,2004年又从软银筹到8200万美元,然后一年内为淘宝网砸出1亿元人民币,而最新的一个数字是10亿美元投资——来自雅虎公司。
  这是个互联网狂人,也是全球IT界的传奇人物之一,在各种公开的场合中,他总是口若悬河、口出狂言。马云有几句广为流传的经典言论:“男人的长相往往与他的才华成反比。”“我就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从此番言语中足见马云的“狂”。
  然而,这个世界唯狂者能生。
  爱“忽悠”的全球电子商务代言人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觉得阿里巴巴就是个特别能“忽悠”的企业,而其CEO马云更是一个手段高超的人心“蛊惑者”。很多人干脆认为马云是个“口出狂言”的“疯子”,甚至有些人认为马云只不过是个“满嘴大话”的“骗子”。
  其实,马云的名字早已在海外成为中国企业家国际化和全球电子商务的代言人。2000年,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从2001年到现在,马云一直被邀请到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大学和英国沃顿商学院等全球培养MBA的顶尖“摇篮”演讲。
  2001年,马云当选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的“未来领袖”。同年,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还在好莱坞把年度“商业领袖奖”颁给了马云。“马云以他的远见和努力,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使阿里巴巴成为一家成功的国际性公司,而且帮助许多亚洲企业走上了全球化之路。”美国亚洲商业协会主席戴维·本田这样阐述为何美国亚洲商业协会将这一奖项授予这位唯一的非美国籍人士的原因。
  2002年5月马云成为日本最大的《日经》杂志的封面人物,《日经》杂志高度评价了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
  2004年马云以“新经济领袖”入选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公司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媒体对马云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福布斯》连续5年将阿里巴巴评选为全球最佳B2B商业站点,哈佛商学院也两度将其“业绩优秀”的经营选为MBA教学的案例。
  马云在海外舆论中的盛誉,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尽管在2001年,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刻,但当年12月27日就宣布产生现金盈余,而此前,阿里巴巴“甚至没有办法从外面抓钱养活自己”。
  “东西方文化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每当谈到马云在海外的盛誉,很多人就会把“马云现象”归结为东西方对价值观认定的严重分歧。无论如何,你不得不承认,“蛊惑者”马云有本事在海外市场获得相当的舆论认同,与此同时,他能把各种人才团结到自己的周围,打造一个个性突出而战斗力强大的团队,这就是他的本事。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首富”
  现在许许多多西方国家的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向中国输送全部产品,因此很多国内外媒体大胆预言,未来40年阿里巴巴的创造者——马云,将替代比尔·盖茨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2006年6月,美国权威财经杂志《Business2?郾0》刚刚公布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马云作为唯一一位中国大陆企业家入选,排名第15位,比尔·盖茨还要高出6位。
  马云所创造的阿里巴巴网站每天的咨询量是联合国贸发组织的4倍,是全球最大竞争对手的5~8倍。阿里巴巴,已经是一个属于全球生意人的“公共”财产;马云,已经是一位改变全球生意人做生意方式的绝对领袖。
  2003年7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点名要见“中国的马云”,因为“他正在改变全球商人做生意的方式”!陪同布莱尔吃完早餐,马云后来告诉大家:“布莱尔对我们比较熟悉,我们共同的看法是,互联网改变了中国。我告诉布莱尔先生,英国给我的第一个友好表示,是我还不认识布莱尔的时候,他们就给了我5年的多次往返签证。”//---------------
小个子有大智慧(3)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倡导者、“全球贸易自由化”倡导者,与阿里巴巴和马云也有过多次接触和交流。在达沃斯会议期间,马云与克林顿就很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探讨。2005年9月10日,为了给自己主办的互联网盛会——“西湖论剑”造声势,马云“兴师动众”,拉来克林顿助威,并邀请克林顿在那次“西湖论剑”中发表开幕式的主题演讲,以开拓者的独特视角阐释中国互联网的未来。马云说“老克”乐坏了,直呼杭州美。当晚,马云与克林顿共进晚餐。//---------------
阿里巴巴:问鼎全球最大网贸市场(1)
---------------
  马云认为B2B有几种流派:“一种是欧美的流派,抓住大企业,为买家省时间,然后以软件服务为主,再从软件打向社区。我们的套路是以小企业为主,通过建立虚拟社区,服务小企业和供应商,我们不是帮着小企业省钱,而是帮着小企业赚钱。全世界有钱的人没有多少,从数量上讲大企业最多占到企业总数的10%左右。所以我们有一个虾米和鲨鱼理论——抓住了虾米就有机会捕鲨鱼,可抓住了鲨鱼却可能被咬死。”
  不过,马云“蔑视”那些喋喋不休于“阿里巴巴是什么”的人,因为其实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阿里巴巴为何物,“能够说清楚阿里巴巴是什么的人,我绝不把他当对手。”
  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什么并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
  良好的定位、稳固的结构、优秀的服务使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首家拥有超过1500万网商的电子商务网站,遍布220个国家和地区,每日向全球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840万条商业供求信息,成为全球商人网络推广的首选网站,被商人们评为“最受欢迎的B2B网站”。
  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
  如果说新浪堆积的是信息,阿里巴巴则堆积了国内1500多万中小企业会员,以及海外接近1000万个会员,建成了一个循环体,谁想要复制都很难。
  阿里巴巴带领全球生意人跨入了网商时代,杰出的成绩使阿里巴巴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WTO首任总干事萨瑟兰出任阿里巴巴顾问,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还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雅虎、亚马逊、eBay、美国在线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成立至今5年多时间,阿里巴巴已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倾听客户的声音,满足客户的需求”是阿里巴巴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调查显示:阿里巴巴的网上会员近五成是通过口碑相传得知阿里巴巴并使用阿里巴巴的;各行业会员通过阿里巴巴商务平台双方达成合作者占总会员比率近五成。
  世界精英的梦幻组合团队是阿里巴巴大厦的基石,完美坚固的团队组合,坚定不移的目标信念,使这家要走102年的企业每天在实践着自己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央视年度最佳雇主:在阿里巴巴工作最快乐
  著名营销策划人孙先红相信“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2005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结果揭晓,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企业员工“快乐工作”指数高的十家企业被选为最佳雇主。
  “最佳雇主”的概念体现了一个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对于阿里巴巴本次当选最佳雇主公司,评委们认为,结合“快乐工作”的三个维度——成长感、成就感和归属感,阿里巴巴不管是在互联网行业还是在国内众多公司中都出类拔萃。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通过工作(事业)有成就感。马云认为,员工工作的目的包括一份满意的薪水、快乐地工作和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企业中能快乐地工作。“我们阿里巴巴的LOGO是一张笑脸。我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是笑脸。”
  马云曾不止一次在公众讲话中强调,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就是阿里人。“让员工快乐工作是好雇主应该做的事情,总之一定要让员工‘爽’。在阿里巴巴,员工可以穿旱冰鞋上班,也可以随时来我办公室。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如把钱花在培养员工身上。把钱投在人身上是最赚的。”
  好雇主是衡量一家企业业务水准的重要标杆。企业能否迅速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否跟上是一个重要因素,能否留住人才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马云说:“优秀的团队不在于拥有多少个MBA,而是你的这个团队快乐与否。我希望我的团队都是像疯子一样去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会很快乐,因为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很重要。”
  进军世界500强,做102年企业
  马云一直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我们要创造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最伟大的公司。2009年,在阿里巴巴10周年庆典的时候,我们要进入世界500强,我们要做102年的企业。”
  马云也一直以他的“伟大理想”鼓舞着他的全体员工:“我们是群平凡的人,但在做不平凡的事——运作一个有东方智慧、西方商业理念,参与世界性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通过这一目标,马云成功“燃烧”了3000人,吹响了整合的号角。“创办一个伟大的公司,靠的不是一个Leader,而是每一个员工。我不承诺你们一定能发财、升官,我只能说——你们将在这个公司里遭受很多磨难、委屈,但在经历这一切以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成长,以及怎样才可以打造伟大、坚强、勇敢的公司。”
  “将员工团结在同一个目标之下,并赋予其使命感。”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李秀娟对马云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马云一直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并把它作为全体阿里人的终极使命。//---------------
阿里巴巴:问鼎全球最大网贸市场(2)
---------------
  为了实现这一使命,阿里巴巴的文化热情、透明而又简单。曾经在微软待过的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副总裁邓康明表示,阿里巴巴的文化具有鲜明特色,没有一家公司像阿里巴巴这样在实践中不遗余力地落实自己的价值观。“用价值观来统一思想,通过统一思想来影响每一个人的行为,最后形成合力。”马云说,“互联网业务是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打出来的,没有人可以在互联网公司按部就班,互联网公司需要跨部门的配合,要靠团队力量。”//---------------
淘宝网:决胜国内最大网购中心
---------------
  野心在膨胀的马云显然不满足于称王B2B市场,他决心向C2C市场重拳出击。
  2003年淘宝公司在马云秘密炮制下诞生并一路狂飙,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淘宝奇迹”,更是被包括《福布斯》等海外媒体在内的几十种媒体赞誉为中国市场抗击eBay巨人的主要力量,称其很可能取代eBay成为全球网上拍卖市场的霸主。
  人气蹿升,赶超易趣
  淘宝网,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没有淘不到的宝贝,没有卖不出的宝贝,这也是淘宝网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持在心的一种观点,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经营与服务的理念。与eBay易趣相似,淘宝网是国内个人交易网上平台,从马云创办起就致力于成就全球最大的个人交易网站。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2004年4月的统计数据就表明,淘宝网流量已与eBay易趣相当,“淘宝网已经进入中国领先电子商务网站行列”。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互联网实验室使用的统计软件是国际通用的Alexa软件。
  2004年7月2日,中国互联网实验室的统计调查显示,淘宝网当日的网络人气指数为662?郾67,同期变动为增长9?郾84%,而同日eBay易趣的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26?郾13和0?郾84%。
  2005年3月,亚洲零售在线援引中国上海市场调研公司iResearch的统计数据,淘宝网已经成为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排名第一的网站。调查显示,淘宝网每天的用户增长数为19025名,超过了其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作为中国C2C市场先行者的eBay易趣。
  业绩激增,勇夺“双冠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研报告》称:“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分别夺得B2B和C2C市场份额的第一名。”该报告还显示:“排名前三位的淘宝网、一拍网由于‘雅虎阿里巴巴并购’事件成为一家,占领行业超过60%份额。eBay易趣受到中国本土公司冲击,目前虽仍保持良性态势发展,但市场占有率缩水近6成,逐步被甩在第二位,最终只占据近30%的份额。”
  易观国际发布《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C2C市场数据》,称国内C2C市场在2005年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热点领域。该报告总结道,回顾2005年,就增长速度以及发展趋势来看,淘宝网依然延续持续高速的增长,其市场份额已经占据国内C2C市场超6成份额,而eBay易趣所占份额只到3成。淘宝网的份额已两倍于eBay易趣。易观国际这一数据与此前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研报告》基本相符。
  2006年1月19日,淘宝网宣布2005年全年累计总成交额达到80?郾2亿人民币,和2004年全年业绩相比,成交额增长率超过700%。
  2006年5月,淘宝网以67?郾3%的市场份额,大举超越eBay易趣(29?郾1%);淘宝网注册用户达1900万,已接近eBay易趣的2050万。2006年7月,淘宝网注册用户达2250万,超过eBay易趣。与此同时,淘宝网在成交额上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2006年全年淘宝网完全有望突破140亿人民币的总成交额。淘宝网将成为国内C2C市场在注册用户总数和成交额两层意义上的“双冠王”。
  结盟搜狐,兼并新浪一拍
  2005年4月12日,搜狐和中国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宣布成为战略联盟。双方将共享各自活跃庞大的用户群体,线上线下共同合作,推动中国网上购物和网上拍卖的进步。
  在和搜狐公司结盟后,淘宝网的前进速度无疑将更加惊人,而且这一举动的心理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赛迪顾问一位人士指出,商业合作就是一种博弈,搜狐公司舍eBay而选择淘宝网,是因为淘宝网更具有本地优势,在技术创新和对支付途径的有效解决方面更加实际。
  2006年1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购得新浪网所持有的全部一拍网股权,一拍网从即日起停止交易,并在2006年2月15日前并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
  结盟搜狐,兼并一拍,淘宝网加快了市场扩张与资源整合的脚步。有了搜狐的加盟以及一拍网不可小觑的客户资源,淘宝网和eBay在亚洲的决胜之日近在咫尺,不由令观众们拭目以待。//---------------
支付宝:电子商务的一个里程碑
---------------
  控制交易风险一直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而诚信与安全甚至决定了明天电子商务的何去何从。
  于是,一直把“只有解决了支付问题,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电子商务”挂在嘴边的马云始终在寻找解决网上交易安全的手段。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当支付宝问世,也就意味着马云“天下无贼”的梦想成真。
  支付宝:踏上电子商务新长征
  马云的野心表现在,他从来不知何谓满足。当电子商务呈现“全国上下一片红”之时,马云相信未来的网上消费会更火。于是,从阿里巴巴到淘宝网,再从淘宝网到支付宝,秉承野心的马云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而支付宝无疑是马云电子商务长征路上的点睛之笔。
  支付宝是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安全的信用中介工具。用户通过支付宝交易,“货到付款”与“款到发货”同时兼顾,降低风险。目前支付宝用户数超过1700万人,日交易额超过3000万元。
  而简单明了的使用方法更为支付宝招揽了人气,凝聚了一批忠实用户:
  方式一:买卖双方通过“一口价”信息出价成交后,根据系统提示,使用支付宝的中间担保功能进行货款交割。
  方式二:买卖双方通过“拍卖”信息出价成交后,根据系统提示,使用支付宝的中间担保功能进行货款交割。
  方式三:双方通过协商谈定生意后,卖家可在阿里助手的帮助下向买家发出订单,使用支付宝进行货款交割。
  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一个创举,支付宝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出现搅动了中国电子商务支付的一池活水。
  合纵连横:支付宝圈里圈外“找朋友”
  左手阿里巴巴,右手淘宝网,再加上支付宝,似乎无所不能的马云问鼎电子商务王者之位只是水到渠成。
  但PayPal、雅虎等电子支付国际巨头的虎视眈眈,令马云方兴未艾的支付宝多生变数,也令马云更加明白什么是江湖险恶。
  光有警觉还不够,关键在于行动。
  2005年3月2日,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进军目前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
  继3月2日宣布与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的第二周,马云亮相杭州,出席了支付宝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携手仪式的现场,这一天,是2005年3月16日。
  2005年4月20日,支付宝公司又与VISA国际组织最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创全球发展最快的中国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市场。
  2005年6月,两位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也是刚刚同时入选“MBA眼中最具战略思维十大企业家”的同姓人物——马云和马蔚华相约一处。这一天,也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和招商银行全面携手,共同开拓电子商务时代网上支付的大喜日子。
  然而,这一切对马云来说还远远不够,他还将“马”不停蹄地将国内所有有影响的银行“招揽”为合作伙伴。
  水到渠成:支付宝高居榜首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赛迪顾问、IDC中国、艾瑞咨询、易观国际四家协办的2005~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品牌50强评选中,支付宝获得支付领域的第一名。
  由《21世纪经济报道》和《21世纪商业评论》联合发起的2005年“中国创造奖”中,支付宝荣获“2005年中国最具创造力产品”称号。评价认为支付宝在目前中国金融服务及网络安全并不十分完善的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网上交易的安全,大大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支付宝公司提供的“安全、便捷、快速”的支付服务,持续位居行业内各项关键性指标第一,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易观国际《中国电子支付用户调研报告2006》显示,网上支付目前还是电子支付的主流渠道,占用户市场的64?郾1%。其中,网上支付第三方市场,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位于首位,为48?郾2%,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截止到2006年6月,支付宝拥有会员数超过2000万,互联网数十万家网店、超过2000万商品支持支付宝支付,日交易资金流量超过3100万人民币。//---------------
雅虎中国:登顶阿里网络帝国
---------------
  即便雅虎中国在中国已经奄奄一息,但没有谁敢断言它会被别的公司鲸吞,仅仅因为它姓雅虎,这就够了。
  也没有人不敢相信并购雅虎中国的是马云——即便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看似与雅虎中国“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仅仅并购的人叫马云,这也就够了。
  不管怎样,阿里巴巴与雅虎中国的最终结合算是了了马云深藏在心底7年的一个夙愿,也就是说,马云等这一天足足等了7年,而谁都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雅巴联姻”:谁鲸吞了谁?
  从写商业计划书开始,互联网界最不缺的就是大胆想象和先知先觉,但这一次马云的举动还是让大家跌碎了眼镜片。难怪《福布斯》报道《雅虎并购阿里巴巴30%股份,价值10亿美元》时,世界一片哗然,“天下大乱”。
  可是,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的标题却为《阿里巴巴鲸吞雅虎中国,雅虎10亿美元陪嫁》。
  传媒界的光怪离奇,马云早见怪不怪了,因此,在8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马云出口便是“虽然这是个新闻发布会,但我确实不知道还有多少新闻可以发布”。
  而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尽管身旁坐着雅虎公司的CEO丹尼尔·罗森格,马云却是绝对的明星、聚光灯下的焦点。一个路透社的摄影记者甚至为了拍到马云的照片,不惜大暴粗口,最后不得不由保安劝开——这是发布会现场的一个插曲,马云效应可见一斑。
  马云也巧妙地利用了一个特定的时间来揭幕一个极具轰动效应的事件:“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阿里巴巴和雅虎7年的缘分,在今天结合在一起了。”
  马云说:“我们这次宣布是阿里巴巴全面收购了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包括雅虎的门户、雅虎的一搜、雅虎的雅虎通、3721,以及雅虎在一拍网上的所有资产。同时,雅虎给阿里巴巴公司投入10亿美元,成为阿里巴巴重要的战略投资者之一。”
  一份10亿美元的嫁妆
  马云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样,不知道在多少场合“念叨”阿里巴巴和雅虎的“爱情”故事:“阿里巴巴和雅虎的合作,可以说恋爱从7年前就开始了。自从我和杨致远7年前在长城上合影,我们就彼此欣赏,而现在这场恋爱终于有了结果。”
  于是,雅虎带着10亿美元的嫁妆“嫁”给了马云的阿里巴巴。“从股份情况看,雅虎在阿里巴巴的经济利益是40%,拥有35%的投票权,阿里巴巴占据2席,雅虎1席,软银亚洲1席,公司的领导权依然在阿里巴巴手上。”
  有人问过马云:“雅虎带来的10亿美元投资,你准备怎么花?”马云有点自鸣得意:“很多人给我写邮件教我怎么花这笔钱,其实我早就想好了:要求孙正义套现2亿美元,剩下的部分用来整合雅虎中国,回报创业团队,回报股东。”有一种坊间传闻,说这次的10亿美元到位,阿里巴巴公司工作满3年以上的员工将分得100万人民币。
  钱再多也不会和钱过不去,何况是10亿美元。有了10亿美元的马云又何愁不能继续问鼎全球电子商务的天下。
  1亿人民币的“救赎”
  为了扭转雅虎中国在中国大陆水土不服带来的颓势,收购雅虎中国后,马云又“疯”了。雅虎中国在马云一手策划下,“改头换面”,开始以搜索为主打,似欲与百度和Google搜索引擎老大一较高低。
  2006年元旦刚过,雅虎中国就在1月4日打响了新年搜索引擎竞争的第一枪,出手便是上亿人民币。
  认为“钱应该用在刀刃上”的马云高调宣布将投资3000万元,邀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这三位中国顶级导演围绕“雅虎搜索”的主题,各自创作一个时长2~3分钟的短片,将用电视广告和网络电影的方式“肆无忌惮”地传播。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为了保证曝光率,在2006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马云斥资8000万元一举拿下中央电视台CCTV一套2006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时间。
  将搜索进行到底
  马云说过,中国互联网从上次泡沫破灭后,一直在慢慢升温。互联网其实能够解决很多传统行业无法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人说互联网最终会取代大部分行业,比如电子商务。
  马云表示:“互联网之所以跌落谷底却没有灭亡,而且还得到了复苏,是因为大家开始认识到互联网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绝对不是像以前那样只看看新闻、收收邮件,而是大家可以游戏娱乐、聊天、写博客,甚至还可以网上做生意、卖东西。这么有趣的东西人们理所当然会中意。”
  可是,对于目前火暴得不行的博客与网络游戏,马云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看法:“我这个人其实不懂互联网,虽然我们公司有很多员工在写博客,阿里巴巴也开通了给商人的博客,但是说实话,到现在我都弄不清楚博客到底是什么东西。而网络游戏这个东西对国计民生没有实质性作用,网络游戏发达的国家说明时间不值钱,你看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实都不提倡玩游戏,他们制作游戏然后给中国人玩。”
  很明显,相对于对博客与网游的淡漠,马云对即时通讯与搜索似乎有着更大的兴趣。
  “即时通讯对大家来说是个方便的东西,阿里巴巴的用户、淘宝网的用户也需要。所以我们做了贸易通、旺旺给我们的会员用,他们可以直接通过这个东西做生意砍价。而搜索对电子商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我们收购雅虎中国后,这一块的实力将增强,无论是B2B还是C2C,很大程度上都将更加依赖于搜索引擎技术。”//***************
*第二章30岁之前的苦乐年华
***************  马云是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就像他酷爱的小说大家金庸笔下的男主人公一样:天资聪颖,却不得不经历诸多挫折,始成大器。  如同马云经常所说的:“如果马云能够成功,那么80%的人都能成功。”这位语出惊人的CEO还有一句名言:阿里巴巴以后如果有可能,要出一本书,书名为《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可以推断,一路走来,马云有过许多艰难困苦,就像唐僧取经,必定要经受九九八十一难。  九九八十一难从哪里说起?让我们回到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
爱打架:该出手时就出手(1)
---------------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任何战争都是两败俱伤,打架也如此,但偏偏马云不这样认为。
  马云是个快乐至上的人,工作很辛苦,但马云很快乐。打架很“快乐”,所以马云爱打架。奇怪的逻辑,但很真实,很贴近马云的童年人生。
  常常为朋友而战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1964年9月10日,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马云出生在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
  马云的母亲曾经在苏州工作过,是唱苏州评弹的,她十分喜欢琵琶,马云的父亲也从事苏州评弹工作,于是马云自小就跟着父母讲苏州话,也因此对苏州特别有感情。
  都说苏州有两种人,一种人特能说,一种人特能听。也许是因为自小就在家中听父母唱苏州评弹,得益于此,马云从小就练就了一身硬本事:用最通俗直白的话语、最简明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不过,儿时的马云并不是一个喜欢玩弄“嘴皮子”的小孩。幼年的他和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在人们的眼中都是那种典型的差生形象:叛逆、倔强、爱打架、逞强、顽皮淘气、屡教不改。
  马云的侠气自小就有。那个年代的人们依然对家庭出身抱有很大的成见,不幸的是,由于爷爷是国民党的保长,身为“黑五类子女”的马云自小在父亲的棍棒教育和同伴的欺负与轻视中成长起来。幼年的马云十分酷爱武侠小说,他对书中的大侠形象很是崇拜,也从里面读到了很多行侠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故事。
  受到小说的影响,马云也想在生活中成为这样一个“侠士”,于是马云小时候成了老师、家长和邻居眼中爱打架的孩子。
  他经常打架。“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这是马云对自己儿时性格的一种描述。马云自小就生得十分瘦弱,从他现在的样子也可窥见一斑,但是瘦弱的身形并没有影响马云的“骁勇善战”。
  男儿有泪不轻弹,马云打架从来不哭。赢就是赢,输就是输,不骂娘,更不向家人告状。
  少年马云有一点倔强,他从不害怕比他高大的对手。
  马云从来不避讳自己的身单力薄,但不论敌人多么强大,只要惹恼了他,他就硬碰硬地和对方“单练”。为此,幼年的马云没有少吃苦头。有一次为了一些事情和一个高大的年轻人打架,别人都以为身材矮小的马云会不战而退,可是后来马云却越打越勇,虽然最终也没打赢对方,可却在气势上让对方颇感震惊。这让人想到许多年以后的淘宝-eBay之战,马云在气势上的“来势汹汹”让人感觉惊人地相似。
  因为打架,马云受过多次处分。最严重的一次打架,年幼的马云受伤被送进医院,缝了许多针。至今算来,从小学到中学,因为帮朋友打架,替人出气打架,马云身上竟缝了13针之多。也因为打架,受过多次处分的马云被迫转学,进了杭州八中。
  因为爱打架,所有的老师、邻居都对马云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老师和家长说马云是个“傻气”的孩子,总是为了朋友弄得满身是血,但朋友们却说这是“侠气”,说马云是最讲义气的人。
  喜欢打抱不平,经常帮别人打架,少年马云坚定不移地践行他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侠骨仁心”。到了小学四年级,他在学校又帮人打架,伤得白骨都露出来了。没有麻药,只好直接缝针。“虽然很疼,但我当时眼泪都没掉一滴。”马云的勇敢赢得了同学的好感。
  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马云自小养成的这种性格注定了他绝不是甘于一辈子平庸的人。一个有着“侠义”梦想、希冀拯救全世界的孩子,正在一步步地向着自己灿烂的梦想前进。
  对于这一段童年历史的回忆,马云坚持认为,当时的他只是常打架,但绝不是爱打架。马云说,他不想欺负别人,但因为他个小,别人会欺负他。然而马云并不会为自己而打架,都是为了朋友而打架,因为儿时的马云就已经很看重朋友间的友谊了。
  为家族荣誉而战
  马云的“语录”之一是:“男人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受的冤枉越多,胸怀越大。”这句话中,不仅有愤怒、委屈和自我解嘲,而且饱含宽容。在与现实世界的抗争中,究竟是什么让他始终斗志盎然,意气狂狷?
  幼时的马云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马云从小就被邻家孩子欺负。那时的马云就有忍气吞声的英雄海量,因为他不想惹是生非,不想让家人失望。但由于被欺太甚,这个除了帮朋友出头而很少为别的事和人争吵的孩子也会忍无可忍,即使后果是吃父亲的“一顿板子”。
  也是由于马云爷爷的缘故,当马云闹事,警察来到家里时,很多同学会趴在窗户上看热闹。警察会大声呵斥马云:“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当时的这句话让马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不幸的是,语文课本里也有这句话。那节课,马云只好硬着头皮听课,老师念到那句话时,一个孩子扭过头,看了马云一眼。“哗”的一下,马云的课本就砸过去了。那孩子更猛,把整个书包猛掷过来。马云躲闪不及,书包里的铁文具盒角刚好撞在额头,顿时血流如注。
  关于“七人之中必定有混蛋”的认识,或许在这时已经萌芽了。而“六人之中必定有俊杰”的论断中,或许隐藏着更多的温暖。//---------------
爱打架:该出手时就出手(2)
---------------
  为家庭荣誉而战的马云在战斗中成长。//---------------
数学“弱智”,英语奇才
---------------
  苏格拉底说:“让那些试图改变世界的人先改变自己。”马云却是改变了世界,保留了自己,保留了因为喜欢漂亮的地理老师而苦学英语的童年回忆,保留了因为学英语而“厚着脸皮”找老外对话的过去。
  马云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同。首先,马云不如其他男孩子那样俊秀可爱,相反,他的大脑袋在他瘦弱的身材上显得非常突兀。其次,他的学习成绩从来不如别的孩子那么全面发展。用马云的话说,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从来不是最好的,一般在十几名,而且数学极差,往往不及格。
  数学极差,但马云英语奇好,如同他的大脑袋,让家长、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懂,不知何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学生往往会让老师很头疼。
  地理老师的“醍醐灌顶”
  “天生我材必有用。”马云的顽皮、打斗自然影响了他的学习,这也导致他在整个学生阶段成绩都十分不理想。不过马云天生就很乐观,因为在各门课中,马云仍有他的得意之处,那就是英语。
  英语好,他才能念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才能做英语老师,才有海博翻译社,才有机会到美国接触互联网,也才有后来的阿里巴巴。
  为什么马云会喜欢英语?其实源于中学一位地理老师一次课上的闲谈。
  据说马云读中学时,教地理的女老师上课教学方式非常活泼,讲课让人如沐春风,经常给同学讲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故事。马云和其他同学一样特别崇拜这位地理老师。
  有一天上课时,这位老师讲了一件事,使马云受益终生,甚至可以说改变了马云一生。
  老师说,曾经有一次在西湖边上,几个外国人询问她中国地理,她英语很好,自然对答如流。老师总结说,你们要学好地理,更要学好英语,不然当有外国人问你的时候,你会给中国人丢脸的。
  老师的话犹如醍醐灌顶,使马云茅塞顿开,对老师的崇拜也使得马云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
  马云由此发奋,开始了他的英语学习之旅。
  马云苦练英语
  上完那节地理课后,一回家,马云就花6毛多钱,买了个喇叭,每天听英文广播,坚持不懈。
  那一年,马云刚满12岁。
  也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12岁才开始学英语似乎有些迟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一个孩子才12岁就开始学习英语,这简直就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情。
  由于没有家学渊源,马云的父母甚至连ABC都不会,马云起初学英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他凭着对英语的热爱,克服了许多困难。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性,马云经常去西湖边老外多的地方,凑上去和那些外国人讲英语,不为别的,就是和老外练口语,有时也会充当一下英语导游。
  疯狂英语的发起者李阳老师说过,学英语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怕”字——怕丢脸不敢说,怕丢脸不敢大声说。马云就是借着这种“厚脸皮”精神,借着不怕出丑的大无畏精神,一有机会就在街上逮着外国人开练英语。马云的英语口语就这样一天天流利起来。慢慢地,马云的英语口语让所有的师生大跌眼镜,有时候连老外都以为他是从美国回来的归国小华侨。而那时的马云便会向别人解释,他从来没出过国门。
  没有出过一天国的马云,就这样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而且结识了许多的外国朋友。无论如何,马云的英语在那时是出了名的。
  甚至在马云上了大学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仍然每天一个人跑到宾馆门口跟老外“对话”。尽管这些类似“闻鸡起舞”、“卧薪尝胆”之类的故事拿到今天来说已无从考证,但马云多年的努力确实为其外语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兴趣,才能做好。马云坚信这一点。而在兴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力,“就是一次次失败的积累。只要不把我打死,还会再来过。霉运当头时,要跳出来看,放弃不等于用头撞墙。搞不过就绕一下。学会放弃,才开始成功”。
  马云对自己的学生时代还是有些怀念的。如果说他作为学生还有什么让自己自豪的话,那就是他的英语成绩特别好。13岁时,他就能给老外当导游,用自行车带着老外满大街跑了。仅此,便足以羡煞许多同龄人。但除此之外,马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光彩的经历了。//---------------
屡败屡战:马云终圆大学梦(1)
---------------
  分众传媒董事长兼CEO江南春只是因为一篇获奖作文便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而盛大网络CEO陈天桥凭借“上海市优秀标兵”提前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与许多功成名就的同龄青年“财”俊不同,马云的大学之旅异常艰辛。
  淳朴的大学梦奔腾着动人的浪花,马云向往着象牙塔的那一片净土。但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更具悲剧性的是,马云考过三次大学,两次落榜。
  第一次高考落榜后,马云蹬过三轮车,跑过小生意,还曾去酒店应聘服务生(因身高问题被拒)。如此几经辗转之后,马云才重新参加高考,学的是外语。
  “士穷则弘毅”,“君子修道,不因穷困而改志”,“志立则气盛”。经历了风风雨雨的马云,最终还是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绚丽的彩虹。成名之后的马云从不回避失败,相反还总喜欢拿当年三次高考自我调侃说“可以帮助成绩不好的人找回信心”。
  第一次高考滑铁卢
  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人生,而非被动地等待结束。
  马云坦诚地说过:“我实在是笨得很,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
  马云由初中考高中时考了两次,其中一次数学只得了31分。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好,然而在中国所秉行的“木桶理论”教育方针下,马云依然无法用最出色的成绩证明他的学业。因为根据木桶原理,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马云短板的长度已经短到足以将他的整桶水漏光,这块短板就是数学。马云最头疼的,也莫过于数学。
  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全军败北。他垂头丧气,准备去做临时工。他和又高又帅的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结果宾馆录用了表弟,而他却遭到拒绝。
  之后马云当过秘书,也做过搬运工作,后来通过父亲的关系,马云到《山海经》、《东海》、《江南》杂志社蹬三轮送书。他踩着三轮车帮人家把书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通过火车渠道转发到其他地方。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浙江舞蹈家协会,为协会主席抄写文件。就是在舞蹈家协会,他第一次读到了路遥的代表作《人生》。这本书的出现,也许就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吧!这本书犹如一个引导者,它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了马云的思想,进而改变了马云的未来人生之路。
  正如路遥之后的《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几乎所有20世纪70年代生人一样,《人生》也影响了许多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也包括马云在内)的那一代。读过《人生》这部小说或者看过同名影片的人不会无所感受。小说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的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理想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他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暗暗体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遇事不惊,克服一切困难,以自己的勇敢去笑对人生,用自己的热情去创造人生!
  于是,就在那一刻,马云开始下定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
  第二次高考失利
  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从一个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暗下决心的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生活。那年的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在第二次高考中眷顾马云。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处在高考失意阶段的马云,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有点冷清,有点寂寞,那时候耳边会传来《排球女将》欢快的主题曲,在夜色中,少年马云有些沉醉。
  《排球女将》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一定不会忘记片中主要角色小鹿纯子甜美的微笑。那时候的中国,尚处在黑白电视阶段,电视节目也非常贫乏,一部从日本引进的《排球女将》,使得各大小城市万人空巷,这部电视剧深入人心——无论是五六岁天真烂漫的小孩子,还是七八十岁步履蹒跚的老爷爷和老奶奶。
  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也许小鹿纯子是那个时代的第一个偶像——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应该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
  也因为小鹿纯子的笑容和执著对马云的激励,马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每周日,马云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屡败屡战:马云终圆大学梦(2)
---------------
  占座位的风气其实早在马云还未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形成了,这也许会让那些对占座位现象屡禁不止而心生厌恶的现代大学生们感到吃惊:原来早在那个年代就有了这个坏习气。不过如果不是出于抢占座位的原因,当时的马云也许就不会在图书馆抢座位时有幸结识了在他指点电子商务这一片江山的生涯中一直相伴的六个死党了。关于这六个死党的经历,本节暂且卖个关子,按下不言。
  就在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于马云数学成绩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这可把马云惹恼了。
  有志者事竟成:第三次高考终于成功
  曾经在张越主持的《对话》节目中,一位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的乡下女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人,只有心中有梦想,眼睛才会有光泽。”在梦想的世界里,只有你不敢想的,没有你做不到的。
  《曹刿论战》有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马云很轻易地便颠覆了这古今军事至理。两次高考失利的马云越挫越勇,上演了一出哀兵必胜的精彩好戏。
  马云在余老师话语落下的第三天准时参加了他一生中的第三次高考。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了79分。
  79分的成绩在别人眼中也算可怜,但是按马云的话说,“是运用了独门武功才过去的”。那时候他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
  把数学题用文科方法做的,也许除了马云再找不到第二个。据说当时高考数学的选择题马云也做得非常有技巧,因为他把选择题的题型也做了分类,最后歪打正着,那次考试终于及格,而且突破70大关,让许多同学刮目相看。
  不过即使是马云破天荒地数学考了79分,但依然没有上大学本科分数的“资本”——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
  自助者天助。或许是马云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大学连考三年的马云由于同专业招生不满,历经辛苦之后终于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配进入外语本科专业,捡了个小便宜。
  也不知那位余老师与马云打那个赌究竟是出于善意的鞭策还是对马云的“傻”实在忍无可忍,不过这一次马云真的走出了泥沼,走向了通往大学的光明之路。
  对于别人的反对和质疑,马云说:“对于我们这类人,欣赏我们的非常欣赏,讨厌我们的极其讨厌。我不希望大家都喜欢我,这也不可能。当人们都反对我时,不是一件坏事。我讨厌中庸。”正是对“度”把握不同,承受度存在差异,导致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可能你的承受度是2000万,他的承受度是3000万,而我的是两个亿。”马云说。//---------------
我的故事,我的精彩(1)
---------------
  马云大学圆梦之旅可以说“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但终究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否极泰来”。
  带着些许的兴奋和好奇,马云进入大学后过得充实而又趣味横生。
  我的大学,我的梦
  皇天不负有心人。那一年是1984年,马云刚刚20岁。20岁的马云终于以“阿甘”般的傻劲,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但马云进的大学并不是名牌学校,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杭州师范学院。录取的时候马云其实只是个专科生,因为当时学校英语系的本科生招不满,才让他混进了“革命队伍”,有了接受“革命改造”的机会。
  不过英语专业非常适合马云,尤其是他的口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大学四年如鱼得水,一帆风顺,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了学生会主席。
  正是以上大学为契机,马云开始了追求卓越的历程。而从那时起,命运之神也开始眷顾马云。
  大学里的马云,英语成绩太好了,不用怎么学习就能稳坐英语专业的前五名,这让他总觉得无事可做。也由于这个原因,那时候的马云并不热衷于学业,而是在学生会中混得非常有名气,以至于临近的学校中,一些活跃的男生都认识他。马云将往日打架的劲头转到学生工作上,不仅顺利当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还再接再厉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对于一个二流高校学生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
  这些也不由得让马云的万千学弟学妹们至今还在感叹:那马云想当初还在我们楼下的食堂待过,怎么今天他赫赫有名了,而我们还躺在昨天的校园里睡觉呢?
  事隔数年,马云回忆起大学的生活说:“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大学过得很成功,创业也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80%的人都能成功。”
  从读书到教书
  在国内互联网圈内,马云的能言就像张朝阳的时尚、陈天桥的稳重、王峻涛的迷球、王雷雷的直爽一样出名。创办阿里巴巴之后,一直在国内土生土长的马云可以很轻松地在欧美向海外用户做精彩演讲,“水平丝毫不差于国内演讲”。而马云自己则解释说:“这两下子主要是当年教书的时候练出来的,现在上台从来不备讲稿,一开口收都收不住。”
  1988年,大学时代的一帆风顺,也使得毕业之后的马云顺利地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马云也是当年杭州师范学院500名本科毕业生中唯一到高校任教的。当时马云的心思很活跃,估计老师这个职业他确实不能做得长久。于是学院的老领导就找他谈话:“马云,我和你打个赌,你能不能做5年的英语老师?”
  其实,那时候马云身边有许多朋友和同学都跑到外面的花花世界里去逍遥快活了,从商和出国的都很多,如果不是老领导的这句话,估计短时间内马云也会有自己的动作。后来他想了想,答应了。
  马云觉得遵守承诺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为了这个承诺,马云老老实实地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了5年的英语老师。
  大学毕业任教不久的马云还到过杭州一家夜校兼职教外语。由于讲课异常精彩,每当他讲课,许多班级便不用上课了,因为本来就不多的学生都跑去看马云“表演”,而且这种“表演”效果还相当不错,基础极差的补习班学生,经过他一番调教,居然纷纷在课堂上满口洋文。
  说起那段经历,马云依然得意洋洋:“我研究过李阳的疯狂英语,要是我加入进来,风头会盖过他,我的秘籍是真能叫人脱口讲外语的。”
  马云教书教得很好。他并不让他的学生读死书,死做试卷,因为在马云眼里,做试卷是没有能力的表现。
  马云全英文式的课程让他的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上的互动气氛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投入。马云的魅力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展现的,阿里巴巴最初跟他创业的18个元老,有几个就是他的学生,比如周宝宝,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崇拜马云,最后也就脑子一热追随着马云创业去了。现在他们还在阿里巴巴的各个岗位上,说到当年的趣事,还是莞尔一笑。
  另一位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彭蕾,也是马云的好朋友和同事。所以可以这么说,马云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老师的那几年,奠定了今后阿里巴巴创业路上最核心、最忠诚的创业团队,这些伙伴和记忆,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积累和财富。
  妻子和房子
  马云的妻子张瑛,是马云在大学里认识的。由相识、相知到相爱,两人已经走过了多年相濡以沫的日子。张瑛一直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马云,鼓励着马云,并最终与马云相依相伴,成了马云忠实的人生伴侣和得力的事业伙伴。
  还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的时候,他们买了第一套房子。
  其实,那时候的穷教师并没有太多闲钱,所以多数老师会选择住在教师宿舍。当时马云就向家人和朋友拼拼凑凑借了钱买下了一套还算比较大的房子。在那个时候的人们看来,那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后来当别人有了类似的房子以后,马云把那套房子卖了,去买了在互联网史上名气赫赫的湖畔花园。这在当时又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
我的故事,我的精彩(2)
---------------
  之后马云说起他的购房心得,颇有感触:“如果我要投资房产,我不会投资那些流行的房型,比如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相反,如果我要投资,我会选择一些比现在流行面积大一点的房子,比如当时的湖畔花园,那是比三室一厅要大一点的别墅。这样我就永远站在时代前面,如果有机会,我把现有的一套抛掉,去买更好的。”这个思路同样适用马云后来的阿里巴巴,总是做得比现有的网站要好一点,多一点,这样才有了“在全世界是商人都要使用阿里巴巴”的宏伟梦想。这与他的购房心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高校不是理想的寻梦之地
  1995年,30岁的马云凭着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评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如果马云继续守着他对学院领导的承诺,继续按部就班、一心一意地从事他的英语教学工作,那么也许今天的马云会是一名异常出色的英语教师。说句玩笑话,若马云随此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现在的新东方还会少出几位名师,因为他们的风头只怕都会被马云一人盖住,包括后来以《疯狂英语》大红大紫于中国的李阳。
  如果真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现今活跃于电子商务领域的奇人马云了。同理,也就不会有阿里巴巴问鼎全球最大网贸市场,不会有淘宝网决胜亚洲最大网购中心,不会有收购雅虎中国之后阿里网络帝国的登顶了。但幸好故事有着另一个对于今天的马云和未来的中国B2B市场都相当完美的开局。
  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安于现状,更不会甘于现状的。而马云正是一位不安于现状、不甘于现状的勇士。马云从小性格中的坚强、勇敢与不服输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求新求变的马云又是以怎样的方式与舒适安逸的大学执教生涯告别的呢?
  就在1995年,30岁的马云给了我们最终的答案,他踏上了创业的漫漫征程。//***************
*第三章万事开头难:黎明前的摸索
***************  万事开头难,难以想象辉煌的背后没有卧薪尝胆的奋斗拼搏。分众传媒董事兼CEO江南春缔造的分众神话缘于其永怡十年的千里走单骑,九城董事兼CEO朱骏的造富神话离不开大洋彼岸的“镀金”归来。由此,若要回顾马云的“暴富”历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略甚至割裂阿里巴巴创立之前马云筚路蓝缕的创业经历。  无论是上文提及的蹬三轮、摆地摊,还是下文将展示的办翻译社、约会互联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个子男人此时开始慢慢揭开了其并不神秘却意义非凡的创业序幕。      ---------------
创业前奏(1)
---------------
  著名的学者、已故的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莱安·费尔普斯常说:“想最幸福的事就是最幸福的人。”套用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想最成功的事就是最成功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马云有着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似乎他这一生都在做决定、颠覆自己的决定、再做决定、再颠覆这永远循环的圈子下经营着自己的生命。
  当所有认识马云的人都以为毕业后的他将安身立命于高校,拿着还算可观的薪酬,做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英语老师时,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马云放弃了这个机会。他选择做自己的老板,成立外文翻译社。
  海博翻译社:见证马云的“永不放弃”
  如果在浏览器中输入www?郾haibofanyi?郾com,你会看到马云手写的一句简单但又令人震撼的话:永不放弃!在这句话的右侧还有一张马云用食指轻靠嘴唇的经典照片。
  也许你会觉得惊奇,以阿里巴巴著称于世的马云,什么时候开始“把玩”上了这个看似与阿里巴巴“不着边际”的网站?这个网站又何以用马云的签名和照片作为链接直接进入主页?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
  如果能想到马云的英语教师出身,那么细心的读者定能对马云和这个据说是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之间的联系猜出几分。
  走进海博翻译社的主页,关于海博有这么一段介绍:
  杭州海博翻译社成立于1994年1月,由马云先生创立,是一家经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的专业翻译机构,也是杭州最早成立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成立之初即成为杭州市公证处指定的翻译社,多年来我们以快捷、准确、保密、周到的服务,深得各公证处的信赖,并被浙江省司法厅公证员协会确定为翻译合作单位。
  翻译社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顾客和信誉放在首位,保证质量、服务力求完美,拥有广泛的客户群。我社不仅有好的翻译人员,还有一支精干的业务后勤队伍。10多年来,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风雨,与您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其实海博翻译社是马云早年的一个杰作。
  海博源自英文单词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三十而立,1994年成立海博翻译社时,马云正好30岁。这一年,他所供职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长对他许诺,将来让他当学校驻外办事处主任。
  可就在马云刚过而立之年的1995年,在外人眼中看来仍有些“傻傻”的马云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放弃了他在大学中的美好前程,他辞职了!
  虽然日后看起来马云的下海有些意气用事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云自己的解释是:“当时我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很想到实践中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功夫创办一家公司,再回学校教书,把全面的东西再传授给我的学生。”
  也正是因为他的辞职,才有了这家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的不断发展,以及之后马云所得到的幸运之神的眷顾。
  而12年后,海博翻译社负责人张红女士回顾当初马云投身翻译行业时,依然动情地说:“当开始大家都还没想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当大家都还没有看到这个商机的时候,马云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那时我们杭州没有翻译社,我们是第一家独立存在的这样一个公司,大家都不看好,而且一开始也不赚钱,但马云坚持下来,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马云,他说的话会让你振奋,没有希望的东西在他看来也充满生机,他能带给他身边的人生活的激情。”
  不出色的学生成了出色的商人
  据马云自己介绍,建立翻译社的想法是因为那个时候精通英语的人确实有限,但需要翻译的人又一大把。所以,就有许多人找身为英语老师的马云帮忙翻译。可是马云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于是就找已经退休的老师做“枪手”,代替他帮人翻译。
  当时马云只是想开一家翻译社将退休老师供养起来,也算是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不过仔细算起来,还在1991年,马云在学校安安心心地教书时就有开办翻译社的想法了,并且已具雏形。所以,其实海博是马云创建的第二个翻译社了。
  当然,海博翻译社并没有带给马云多少资本和财富的积累。在创业初期,一切从零开始,马云和他的那群伙伴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失败。记得开张的第一个月,海博翻译社的收入是700元,而房租是2000元。第一个月没有赚到钱反倒亏了一大半,这不禁让许多人举棋不定、内心动摇了。
  而就在大家恍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马云竟然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用这些买卖的收入弥补翻译社入不敷出的艰难状况。
  也许正是靠着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海博在马云的带领下,渐渐开始有了起色。据马云说,翻译社1994年已经达到收支基本平衡,1995年开始了首次盈利,而谈及现在的海博,马云的说法是“盈利很高”。
  三年的等待对于马云以及翻译社的同事们来说都是刻骨铭心地漫长,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一个个迎面而来的困难,海博翻译社也无法走到今天,走过它不算太短的12年。//---------------
创业前奏(2)
---------------
  如今回顾1994年到1995年这两年,马云认为当时的他就干成了这件“傻事”:不仅养活了翻译社,还成功地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马云对于自己创办海博翻译社的思路如此回答。殊不知,马云在创建翻译社的时候,仍然兼着学院老师的身份,在工作之余,永远保持着工作热情和充沛精力的马云,甚至还教起了夜校,而夜校的这段教学经历也为日后马云走上网络道路奏出了一段小插曲。
  翻译社的经历相比于日后阿里巴巴的大红大紫,可以说那时的马云肯定称不上功成名就。但回忆以往的点点滴滴,马云独辟蹊径地总结道:“经营翻译社的过程让我明白成功者至少需要兼备两种品质:一是大胆执著的性格;二是对市场的敏锐嗅觉。”
  惊悚大片:马云美国历险记
  马云第一次接触网络缘于他去了一趟当时计算机技术发达的美国。而美国之行带给马云的并非只是一场与互联网一见钟情的相遇。
  借用当时马云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风格的好莱坞大片,特别是后来我到了美国被黑社会追杀,我的箱子现在还在好莱坞呢。”说真的,马云在美国数十日的经历,或许拿到今天来拍一部好莱坞惊悚大片都不为过。
  那是1995年,杭州市政府正在修杭州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此时美国的一个投资者跟杭州市政府和市交通局谈判了一年,但是钱却一直没有到位。双方认为谈判中间翻译有问题,一向英语好的马云便在此时粉墨登场了,要知道那时的马云在江湖号称“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人”。
  由于马云的专业是英语,对于国外的情况也比较了解,所以杭州市政府和美方都相信马云,请马云在中间从事翻译和协调的工作。但是随着在协调过程中的深入了解,马云发现这其中异常复杂的关系为他所始料不及,这在马云看来“是特别复杂的一个故事”。
  简单地说事情大体上是这样的:那个美国人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杭州至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修建工程。投资的回报就是美国人获得路费的收取权。这种投资修筑公路收取过路费用以偿还投资款的方式,类似于李嘉诚在深圳修筑梧桐山隧道的做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方面,都没有任何疑义和问题,即使在现在,也有很多市政工程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
  然而,问题却在杭州至阜阳的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出现了。据马云所知,当时杭州有上千民工在修杭州至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修了一年多了,眼见就要到年底了,工钱却还分文未给。连美国佬也做起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仁义的勾当!杭州市政府委派马云作为翻译来与这个自称出现沟通障碍的美国佬进行协调。结果据美国佬说是因为香港董事会不同意,于是马云只好随着美国佬到香港去做协调工作。
  可是等马云去了香港,才发现原来一切并非如美国佬所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马云只得和美国佬折返杭州再行商议。这次,这个狡猾的美国佬竟然把美国董事会给搬了出来,说其实是因为美国董事会的不接纳。无奈之下,拿美国佬也无法的杭州市政府只得派马云跟美国佬去一趟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于是,马云就按着市政府的意思申请去了美国。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马云在美国的生活和经历,被他形容为“惨无人道”,他说“所有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发生了”。直到最后,马云发现那个美国佬其实一直在坑蒙拐骗,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甚至在美国都被称为国际大骗子。
  瘦小的马云和美国佬一起前往美国。到了美国之后,美国佬带着马云去见投资商。在马云跟随美国佬会面投资商的这段空隙时间里,曾有人跟马云提到了互联网,其实1995年的互联网在美国的发展还算是比较先进的。马云当时已经对互联网有了一丝印象,这主要是因为他之前接触过的一个澳大利亚外教曾经和他谈起过互联网。美国佬带着马云去拉斯韦加斯玩。由于马云肩负着杭州市政府委托的任务,所以对于这期间发生的其他事情并没有过多地关注。
  比较有意思的是,马云在拉斯韦加斯的赌场里用25美分在老虎机上赢了600美元,而马云后来正是凭着这600美元走上了互联网的道路。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马云从拉斯韦加斯回来之后就发现,美国佬所安排和布置的其实是个大骗局。在查明事实真相之后,马云计划离开美国,眼见事情败露的美国佬当然不肯放马云走,立刻把马云软禁了起来。
  这个美国佬还异想天开地想利用马云去欺骗中方企业,从中牟取巨额暴利。他试图说服马云和他合伙干,并开出了10万美元的诱人年薪,然而一向胆识过人、一身正气的马云当即就一口回绝。于是美国佬继续把马云关在房间里,不闻不问。马云也是常人,也耐不住饥饿和困乏,当他觉得实在不行了的时候,就呼喊美国佬,马云对他说:“如果你希望我回去跟你合作的话,光靠做这个不行,我们应该投资一些其他的事。”之后马云就跟美国佬讲有这么个网络,但靠坑蒙拐骗混饭吃的美国佬对于当时的高科技自然是什么也听不懂,不过美国佬表示,真要是那样的话准许马云回去看看。//---------------
创业前奏(3)
---------------
  于是,马云连行李箱都顾不上拿,怀揣着在拉斯韦加斯赌来的600美元从洛杉矶往回走。事后,马云说:“这个家伙坏透了,后来被国际刑警通缉追捕。”//---------------
和互联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1)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棋局,雅虎杨致远有杨致远的棋局,软银孙正义有孙正义的棋局,而马云则有马云自己的棋局。
  1995年之前,马云的棋局是留校,为人师表,做个出色的英语老师;1995年之后,马云的棋局是“走出去闯闯”,直到他结识互联网。
  从“网盲”到“网商”
  马云从美国佬的黑窝里逃了出来,却没有像惊弓之鸟一样立刻返回中国。他从洛杉矶飞到了西雅图,下了飞机之后,马云到了一家已记不清名字的ISP,据说那是西雅图的第一家网络公司。进去之后,马云才发现这家公司只是两间很小的办公室,5个人在一起工作,大家非常认真地在做网络。
  1995年的马云连电脑都不敢瞧。不过,那家公司的人很客气地对马云说:“不要紧,你就用吧。”那个年代IT类的硬件东西,恐怕大多已不为人所知。据马云介绍,那时候的浏览器叫mosec,美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是webclou,而雅虎在那时候还很小,非常微不足道。
  马云回忆道,那家公司里的人跟他说要查什么就可以在上面敲什么,他就在上面敲了“beer”,结果搜索出来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但是就是没有中国的。然后他又敲了个“Chinese”,但是搜索结果竟然是“nodata”,整个网络他查了好多都没有数据。
  以前只是听闻互联网,现在却亲自接触到了互联网,这多多少少让当时的马云有些兴奋。
  于是马云就开始设想在中国建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
  马云说,他当时做的第一个网页就是海博翻译社的十分简陋的页面,上面有价钱和联系电话。所以,如果没有海博翻译社,也许就没有今天在电子商务领域谈笑风生的马云。
  马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网页是上午9点半做好的,晚上回来了之后就收到了5个人的回信。当时马云特别激动。回信的人中有3个美国人,这当中有两个是华裔,他们也特别激动,因为这是在网上见到的中国第一个网页。还有两封回信来自日本,想咨询报价情况。马云很高兴,尽管他并不懂网络,甚至对于网络可以称得上“文盲”,但嗅觉灵敏的马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直觉,他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互联网将改变世界!马云意识到这是一口很深的井,这里有一座富矿。不安分的马云随即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与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此时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可见马云的远见非常人所及。
  理清楚思路之后,马云回到洛杉矶和那美国佬讲:我们合作,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回国内去,做一个网页在网站上宣传。没过几天就会有很多人有兴趣,有很多人知道这事儿。当时马云就已经将这个项目的名字起好了——中国黄页(chinapage)。
  接下来,马云登上了回国的航班。带着一颗精疲力尽而又极度狂热的心,马云开始了他与互联网的第一次约会。
  “傻人”的抉择:建立海博网络
  在马云回国的当晚,他请了24个朋友,都是上夜校认识的朋友,也就是他名义上的“学生”。
  马云教的这些学生全部都是做外贸出身的,他很清楚他们的需求。在马云和他们讲了互联网的这个提议之后,24个人当中有23个人说这事儿太先进,觉得这事儿不行,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24票有23票反对。
  事后马云补充道:“我讲了两个小时,大家都没有听清楚,我也不知道自己讲的是什么东西,讲完之后他们说这东西你不能干,你干什么都行,开酒吧也行,要么开个饭店,要么办个夜校,但就是不能干这个。最后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
  在当时,马云也是刚听说“互联网”这个词,多数国人尚不知互联网为何物。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那时美国的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完《数字化生存》,并预言“互联网精灵的尖叫是大型公司走向覆灭的丧钟”;杨致远刚刚创建雅虎;领潮流之先的中国科学院也刚刚开通互联网;甚至这个时候,连中国互联网先驱瀛海威创始人张树新都还在专心学术研究。而且那时的杭州,甚至还没有开通拨号上网业务。这种情形下,搞互联网如何赚钱?朋友们坚决反对马云也就不奇怪了。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经历了如此这般波折的马云却不信这个邪,他坚决要创办这样一个网络公司。对他的这个举动,朋友们大呼“傻到家了”!
  就是这个“傻到家了”的马云,在1995年4月,自己垫付了7000元,又联合妹妹、妹夫、父母等亲戚朋友,凑了两万元,创建了“海博网络”。“海博网络”从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和互联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2)
---------------
  马云说:“刚开始做互联网,能不能成功我也没信心。只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你如果不做,总走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骗子”马云推销网络黄页
  1995年,“中国黄页”网站在认死理的“傻子”马云的坚持下创办成功。
  那个时候的马云每天出门推销他的网络黄页,说服人家心甘情愿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没有人相信他,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
  甲:“什么玩意儿?什么?黄什么?”
  马云:“中国黄页,就是那个信息高速公路。”
  甲:“哦,明白,明白。找龚先生是吧?龚先生在那个屋。” 
  马云:“是多少号?” 
  甲:“隔壁那个,综合处那屋。” 
  马云:“综合处是吧?谢谢啊。”
  甲:“我跟你讲,这个很复杂,黄页的问题,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吧?”
  那时,一位杭州人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据他形容,马云是个喝得微熏,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的小市民。在他身上只有手舞足蹈,看不到杭州人的安静和从容。
  说到这里,马云抬起眉头:“我有一副天生的好口才,为什么不可以在大街上宣传我的公司?!”
  在1995年,大多数人都上不了网,大家根本不知道互联网这么一回事,马云又是凭借着什么来推销他的“中国黄页”呢?提起当年,马云不无感慨:“那时候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啊,就跟骗子似的。我们当时跟所有人都说,有这么一个东西,然后如何如何做。我后来觉得‘兔子先吃窝边草’,最初是给朋友做,他们知道我这么多年的信用还是不错的,然后就同意做了,最初做的是望湖宾馆,杭州的一个四星级宾馆,然后是钱江律师事务所,最后是杭州第二电机厂。”
  “我们来到望湖宾馆,请宾馆的工作人员将资料给我们。拿到资料后我们立马用快件寄到美国,交由美国那边的技术人员负责将信息登入网页。当时网页登入有一个基本要求:一张照片和3000字的文字介绍,收费标准是两万元。美国那边做好之后再将打印稿用快件给我们寄到国内。我们用快件将资料寄到美国之前,这些资料都由我在杭州翻译好。我们在做望湖宾馆的网页时,将资料寄到美国,由美方将网页做好并挂在网上,并由他们寄回网页的实际图片给国内老板看,但是老板不信。我们就对他说:这是美国的电话,你可以叫你的朋友打电话,看看有没有这么一回事儿,没有这么一回事儿你就找我,有这么一回事儿你就付费。”马云细数着当年一幕幕“对牛弹琴”般的艰辛。
  就是这样,马云一步步将业务做了起来。据说望湖宾馆的项目做得还不错,恰逢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外国代表们在来中国之前专门上网去了解中国宾馆的情况。而她们在网站所能查到的中国宾馆就只有位于杭州的一家宾馆——望湖宾馆。代表们到了中国之后,专程从北京飞到杭州,住了两个晚上。
  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互联网专线。为了证明自己没欺骗客户,马云决定在杭州上网给客户看。他找来一台486电脑,然后从杭州拨长途电话到上海连接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把望湖宾馆的照片和资料从美国传过来。结果花了三个半小时,望湖宾馆的照片终于出来了!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马云终于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为了记录这一历史时刻,马云请了电视台记者进行了全程录像。
  至于为什么三个半小时才下了半个页面呢?马云说当时全中国也就只有24K。所以不论现在人们抱怨网速多么慢,但凡经过了那一天的人都不会这么说。
  马云继续谈到他的第二个项目,也就是钱江律师事务所的项目。
  “我在钱江律师事务所有个朋友,叫何向阳,是我的学生。我们给他做了一个网站,做完之后他不相信,于是他就写了自己家里的电话和传真,做好之后就给他挂上去了。有好几次电话响了,他那时候正在看《二战警示录》,接到电话时一个老外跟他用英语说,‘我是加拿大的律师,在网上看到了你们的事儿,想跟你联络。’”后来何向阳一见马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吓我。”
  经历了这些,马云的中国黄页越做越好,越做越厉害,到1995年8月,中国电信开始在上海做了,马云也马上紧跟着做。马云说当时他们的注册号是第七号。那时候拨号用长途,用PPT,他一点儿都不懂,“要写下一大堆的东西。”
  从此,马云挺直了腰,也开始有了收入。他们在全国27个城市一个一个地开拓业务,在所有没有互联网的城市,他们都被视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先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说服记者。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
  在成功地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后,中国黄页开始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就在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竟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追溯起来,阿里巴巴网站的雏形应该就是中国企业黄页网站。//---------------
北上:大张旗鼓宣传造势(1)
---------------
  当中国互联网发展渐入佳境时,马云相对于他的竞争者而言就有些落魄与寒酸了。
  就在马云刚刚开始将他的中国黄页做得有些声色时,他的同龄张朝阳,已经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其导师即互联网教父级人物尼葛洛庞帝两万美元的投资下,创办了一家名为“爱特信”的公司;而王志东则已经因开发中文之星名扬天下,走得比张朝阳还远;即使是比他晚创业4年的同乡陈天桥,当时也进入上海上市公司陆家嘴集团,可以方便地浏览互联网新闻了。
  对于这一切,马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机立断,马云决定北上,迎接挑战的风险,寻找“抗争”的机遇。
  竞争初现:马云处变不惊
  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了互联网专线。在通网之后,马云和他的中国黄页继续给企业做网页,然而那时候他们还没有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不久之后,马云意外地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在中国黄页的办公室网页下面投了一份简历。他来了之后马云就让他研究网页设计,过了一个星期,他做出来了一个网页。这个人就是李琪。
  尽管马云说:“那时候第一个网页做得丑死了,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毕竟能够自己做网页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跟合作伙伴断绝了关系。”
  之所以断了和美国的关系,马云是出于费用的考虑,当时美国那方要收60%的钱,相比之下,在国内做比较划算。当时有人曾写过一篇文章,说亚马逊与中国黄页是同一时期起来的,创造了一个奇迹。接下来9月、10月的时候,有“中国互联网先驱”之称的瀛海威便出场了,紧随其后中国万网也开通了。
  对于竞争对手,马云的形容是:“那时候我们打不死他们,他们也打不死我们。”
  当时,马云对黄页的宣传特别有意思,1995年他在一个报社投了200万的广告,做中国黄页的所有宣传报道。那是中国的第一个政府上网工程,出来之后媒体一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哄动,连美国参议院都发来了贺电,祝贺中国省政府上网。当时浙江省台湾办事处主任杨建新帮了马云不少的忙,杨建新并没给钱,而是承认了他们。
  然而到了北京之后,马云才明白何谓真正的残酷。1995年马云带着营销总监何一兵去了一趟北京,当时他们见了张树新。也许大家要问张树新何许人也?对于现在的网民来说,张树新这三个字已经陌生,但在9年前,今天的网络巨富丁磊,就是把自己的个人邮箱挂在了张树新的瀛海威网站上。那时的张树新,作为互联网的先锋,甚至比马云走得还要早,还要远。尽管在2004年12月,瀛海威这个商标被北京市工商局正式注销,标志着以张树新的瀛海威为代表的时代已经正式淡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互联网的垫脚石,张树新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动摇和抹杀的。
  那时候的张树新也很忙,她在中关村那块在今天看来一片繁荣而在当时却还很荒芜的土地上树了一块牌子:信息高速公路离中国到底有多远。马云与张树新谈了半个多小时,之后马云出来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那么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
  高人就是高人,一向口无遮拦的马云句句实话,字字在理。
  马云认为:第一,张树新的观念他听不懂;第二,她提的理论比马云的更先进。当时马云做的是企业上网,而张树新讲的是老百姓的网。无可否认,张树新于1995年与先生创办的瀛海威网站曾经在中国互联网发展道路上扮演了里程碑式的角色。作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甚至比中国电信的ChinaNet还要早两年出世。
  但是瀛海威已经过去,它作为中国互联网代名词的时代已经终结。1996年瀛海威被收购,1997年出现大亏损,1998年张树新辞职,这些已经变成中国互联网历史的碎片。用马云的观点来理解,瀛海威的失败与遗憾更多的在于它的生不逢时,张树新前卫而超越时代的思考方式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世界里尚无一展拳脚之地。
  媒体宣传:从打动司机开始
  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上最伟大的力量,是追求的力量。一切终将屈服于寂静的、不可抵御且攻无不克的追求的力量……
  前有瀛海威,后有万网,中国黄页遭受到巨大的挑战。为了先发制人,抢先占领制高点,马云开始了他的媒体宣传攻势,因为只有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才能获得胜利。
  会见张树新后,马云和他的营销总监在12月份又去了一趟北京,将一些文章也带到北京,想请朋友帮忙发表。那时的舆论造势对于初出茅庐尚未发展成熟的中国黄页来说依然十分重要。
  可同时,那时的媒体也许不如现在活跃,更不如现在世故,要发文谈何容易?庆幸的是,马云的一个朋友认识《北京青年报》的一个司机。马云怀着十分侥幸的心理将这些稿件交给了他,同时给了他500元钱。当时许诺不管是什么样的媒体,发了就算他的。过了没多久,《中国贸易报》果真在头版发了一篇文章。当时马云十分吃惊,在佩服那位司机的活动能力之余,马云更佩服的是那个敢批准在头版发这么一篇文章的总编。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还没有人敢提互联网,敢于提说明这个报纸的总编很有魄力,马云想,这一定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
北上:大张旗鼓宣传造势(2)
---------------
  于是乎,马云立刻就去找了这位总编,马云说就想跟他谈一谈。那次他们竟然谈了三天三夜。当时这位报纸的负责人就像马云一样也不懂互联网。但是他听得很激动,也觉得这东西有戏,他说:“马云,我帮你一个忙。”他请了很多的北京媒体,让马云给大家做一个演讲。
  冬天的北京风总是很大。就在北京很冷的一天,马云耗资3万元钱在北京外经贸部隔壁的一个俱乐部请来了30多位记者编辑。
  马云早早地将两台电脑安装在俱乐部里。由于当时北京网速过慢无法联网,马云就将网页和一些资料拷到硬盘上。
  那一天可真把马云激动坏了,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媒体朋友。马云给这些记者们讲了两个小时,谈什么是互联网,谈网络有什么好处,那些记者们虽然听得朦朦胧胧却也热血沸腾。他们说:好,我们开始宣传互联网。本以为大功告成的马云却没想到,就在第二天,上头下来一个文件,说不要宣传互联网。据说当时的一些工程院院士对网络的前景不是很看好,说对当时的国情来说太先进了。马云觉得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他觉得气愤透顶,而他也已尽了很大的努力。头一天听他演讲的记者们对马云说,你如果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
  让《人民日报》也上网
  就在那一天,马云的心情如过山车一般,从特别激动到特别沮丧。
  但是马云并没有想过要从此放弃。从来不怕困难、不会被困难吓退的他说要坚持下去,要坚持到最后。他对自己和何一兵说:“有一天我们要走进北京。”而同样心情沮丧的何一兵却说他想要放弃了。
  尽管当时的马云还没有想到什么好的法子来让自己、让中国黄页得到媒体和舆论的认可,但是何一兵的一句话刺激了马云的神经,他对马云说:“要是你能说服《人民日报》上网,那么你的广告宣传、你的声势一下子就起来了。”
  让《人民日报》上网,在那时候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是一个幻景而已。而对于这个成功率几乎为零的任务,马云当时就决定做了。于是从那年冬天开始,也就是1995年年底到1996年年初,言出必行的马云再次来到北京,这一次和他一起来的还有那个来自深圳的在中国黄页做技术的李琪。那一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当时马云说了一句话,令他和在场的李琪记忆犹新:“有一天我们要理直气壮来到北京。”
  就在这个冬天,马云通过朋友的引荐与《人民日报》办公室里的一个行政人员结识。这一天晚上,他们聊到很晚,大概晚上10点办公室来了一个人,他说你们在聊什么,马云说聊互联网,于是这个人也坐下来跟马云聊了起来。直到后来马云才知道那个人就是《人民日报》未来发展局的局长谷家旺。由于谷家旺有过留洋经历并且对互联网也有些了解,两人一见面就聊得很是投机,甚至有些“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所以他建议马云去给日报社的同事也上上课。
  就是靠着这份机缘,马云先后在《人民日报》做了两次演讲。马云讲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搭上的是末班车,还讲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最后马云想自己已经讲得最好了,成不成也就这样了。马云当时的心情很紧张,不是因为怯场,而是因为太激动了。演讲结束后,一位领导走了过来,握着马云的手说:“你讲得真好。我们明天就打报告给中央,让《人民日报》上网。”
  《人民日报》上网之后所引起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马云也成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采访对象。马云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网络也逐渐开始热起来了。尤其跨入了1997年以后,北京的互联网开始火起来,大街小巷开始遍布着网络公司,开枝散叶般,有如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终于,马云用半年时间把《人民日报》搬上了网络。而等到《人民日报》搬上网络的那一天,马云也知道,北京已经没有他们的机会了,因为大批的外资企业已经开始涌进,对于马云这些既没有钱、又没有背景的人来说,若想在北京发展,何其艰难。于是思索再三的马云也就在这个时候回到了杭州,开始筹划他的下一步发展计划。//---------------
要成功,何必畏惧失败(1)
---------------
  马云对成功这样诠释:“我无法定义成功,但我知道什么是失败!成功不在于你做成了多少,在于你做了什么,历练了什么!”
  大凡成功之人,似乎总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失败之旅。有人说“失败是弱者的地狱,强者的阶梯,智者的故乡,伟人的天堂”,此话不假。亨利·福特在进军汽车业的前三年,破产过两次;美国大百货公司梅西百货曾经七次遭遇“转折点”——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失败,终于取得成功;莱特兄弟在经历了数百次失败的实验以后才驾驶着人类第一架动力飞机飞上了蓝天。古人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大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被迫离开中国黄页
  马云从北京归来之后,中国黄页也陷入了困境。
  时值1996年,互联网开始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成为新经济最有力的代表。马云的“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来了许多“敌人”,这当中还包括田溯宁的亚信。亚信差点成了中国黄页的死敌,幸好田溯宁觉得做这块不但与中国黄页比没有优势,就是与杭州电信比也说不清鹿死谁手,于是就退出来了。
  那时与马云竞争最激烈的当属杭州电信。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杭州电信注册资本3亿多,马云注册资本仅2万;这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杭州就这么大一个庙,容不下两个和尚,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杭州电信有着非常好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马云却一样都没有。不仅企业,就是老百姓,也觉得马云是非正规军、是游击队,顶多也就算得上是土八路,没有人肯相信他们。除此之外,杭州电信利用中国黄页(chinapage?郾com)已有的名声,做了一个名字很近的网站chinesepage?郾com,也叫“中国黄页”,借以分割马云“中国黄页”的市场。
  为了拯救身处困境的中国黄页,为了使中国黄页继续活下去,马云决定傍一个靠山,来增强自己抗击风险的能力,最后选定同杭州电信合作。1996年3月,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人民币,占70%的股份。
  从一开始,马云与杭州电信的合作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不久双方合作就出了问题。虽然杭州电信也看好马云的中国黄页,但却急于做大赚钱;马云则认为,做互联网公司犹如养孩子,不可能让3岁小孩去挣钱!双方相互之间争来争去,分歧日深,资本和权势高的一方自然有更多的话语权,大家开始情绪激动地处事,先是何一兵要辞职,然后中国黄页的全体员工要辞职,最后马云也要辞职了,整个事件甚至惊动了《人民日报》。为了中国黄页的前途,各方面都想马云回去,但马云心里委屈,觉得自己真不容易,打南打北打到头没自己的地儿了!马云不得不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放弃了自己的中国黄页,开始下定决心执意要走。
  马云离开中国黄页时,一屋子坐满了跟马云一起创业的哥们,有人抱怨,不甘心辛辛苦苦两年就这么完了;有人觉得待在失去了马云的中国黄页没劲,哭着闹着要跟马云一起走。马云也觉得委屈,也觉得不甘心,但最后,他还是硬起心肠说:“不行,中国黄页还得活下去,你们走了中国黄页怎么办?”
  一向不在乎金钱的马云把当时所拥有的中国黄页21%的股份,全数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只为让他们能为自己好好耕耘,好好收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带着并不一帆风顺的初次创业经历,内心无比悲愤的马云离开了重组后的中国黄页。
  这是1997年,这是马云创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失败。关于马云的离去,外界有很多传闻,但究竟为什么,马云直到今天也很难说得清楚。也许唯一的解释,就是马云年轻时所满怀的个人英雄主义理想吧!
  南归:“马云,我们一起回家吧”
  成功需要积累,这是一条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真理。只要有勇气有毅力,人生在零度也能够沸腾!
  马云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创业的重大挫折,但他从不因失败而掉泪。创业以来,他承受的各种白眼和闭门羹难以计数。“这些事太多太多。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结果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样?来吧,我都扛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
  “所以我现在最欣赏两句话,一句是丘吉尔先生对遭受重创的英国公众讲的话:‘Nevernevernevergiveup!’(永不放弃!)另一句就是:‘满怀信心地上路,远胜过到达目的地。’”
  马云从摔倒之处爬起来,舔干血迹重新上路了。1997年,当马云离开中国黄页时,外经贸部对马云说:到北京来吧,来这儿你能干得更好!于是也就在这一年,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远走北京,加入了当时的外经贸部,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
  就这样,马云在北京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地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网站,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
  马云当时的确做出不小的成绩,所以后来他敢于在任何场合口出狂言:“我做阿里巴巴网站不是不能赚钱,而是不急于赚钱!”//---------------
要成功,何必畏惧失败(2)
---------------
  外经贸部另成立了一家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的股份、外经贸部占70%的股份,不过实际上马云一个月就几千元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长期以来,马云发现很多事情在政府的编制里很难做,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尽管那时,提起马云与外经贸部的合作,人们都说那是中国的“梦之队”,但事实上是怎么一回事连马云自己也说不清楚。
  就在这不清不楚的尴尬境地中,不甘心受制于人的马云天天都在思量着一个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马云所面临的无非是两条路:留在北京,或者离开北京。若留在北京,机会倒是有,比如当时的新浪和雅虎都希望马云去加盟,但马云认为北京的网络太浮躁,很难成事;况且马云已经受够了在政府企业里做事时条条框框的束缚、磕绊与畏首畏尾。马云敏感的直觉告诉自己:中国的网络形式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留在政府里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在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与拷问之后,马云又一次做出了他人生中颇具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南归。
  就在马云做出决定的那一夜,他约齐了团队的所有人,这些人一直跟着马云(以前在杭州、之后在北京)出色地工作。然而在马云宣布他的决定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马云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三个选择权:第一,你们去雅虎,我推荐,雅虎一定会录取你们的,而且工资会很高;第二,去新浪、搜狐,我推荐,工资也会很高;第三,跟我回家,只能分800块钱,你们住的地方离我5分钟以内,你们自己租房子,不能打出租车,而且必须在我家里上班。你们自己做决定。”马云给了他们3天的时间做决定。
  眼见着这些人陆陆续续走了出去,马云并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他依然十分坚信自己的选择。3分钟过去了,团队的所有人又走了回来,他们对马云说:马云,我们一起回家吧。
  那一刻,一直坚强的马云流泪了,他感到了一股暖流在身上涌动。也就是那一刻,马云对自己说:朋友没有对不起我,我也永远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我们回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一个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在北京工作的这14个月里,马云从来没带这些人去玩过。马云决定带团队去长城玩一次。第二天马云和他的团队逛长城。来北京都一年了,大家总是在工作中,从没有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除了马云陪杨致远去过一次长城之外,大家都没有去过。走在长城上面,大家的心情特别沉重,没有人能想通自己做了那么多,为公司盈利那么多,却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连在北京的立足之地都没有!记不清是谁,他们中的一个人突然号啕大哭,对着长城大声喊:为什么,为什么……
  在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马云和这十几个年轻人聚在了北京的一个小酒馆。那天晚上下着很大的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抱头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这群走南闯北的汉子们都回避着“离别”这个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的词语。许多人都不记得那天晚上马云到底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第二天开始将要面对怎样的生活,但是那个晚上,酒是热的,心是热的,歌是热的。大家就记得唱了一个晚上的《真心英雄》。许多年以后,这首歌伴随着阿里人度过了许多危难的时期,比如说第一次互联网低潮,比如说“非典”。只要阿里人一听到这首歌,每个人的心头都会掠过一幕幕的镜头,那首歌也许代表了阿里巴巴的一种精神。无论是谁,只要是阿里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只要一听到这首歌,心中就会立刻充满感动、充满希望。
  这是1999年,这是马云遭逢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失败。然而马云在失败面前从来不曾气馁。无巧不成书,丁磊带着他的网易北上之日便是马云带着自己的队伍南归杭州之时。
  创业受挫后的思索
  面对太阳,你眼前是一片光明;背对太阳,你看到的是自己的阴影。成功是一种心态,心态又是个人的选择。
  马云经历了两次失败,毋庸讳言,失败的马云笑得绝非轻松自在,英雄自古多磨难,马云的两次失败经历却也带给了他许多的思考。正如歌中所唱:
  回头敌人就埋伏在我身后,
  转过身正面微笑拥抱对手。
  你是否还记得做朋友的时候,
  你说过我的笑冷得让人颤抖。
  尽管血还在流,用烈酒冲洗伤口,
  用刺痛提醒自己绝不再有任何失手,
  我还要战斗,这就是我生存的理由。
  我等了太久是为笑到最后,
  这场战局早已被我看透,
  你居功自傲的武器也已经生锈,
  现在是时候该我出手。
  我等了太久就是为了要笑到最后,
  你不用找借口,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
  拿什么跟我斗。
  1997年,在马云远走北京加盟中国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一年里,马云和他的团队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网站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马云先后为外经贸部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招商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在外经贸部的经历,使马云的层次又有了一次飞跃。马云曾坦言:“在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这次为国家工作,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要成功,何必畏惧失败(3)
---------------
  做中国黄页的成功,和杭州电信的一拍两散,让马云悟出:要让互联网生钱,最重要的是要务实。而14个月的北京之行,让马云学会了判断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马云在这个接触互联网最前沿的阵地上,嗅到了中国互联网大潮浪高风急的味道。那一刻对于马云来说,如何能坚持住自己的想法无疑是横亘在面前的最大考验。
  在中国互联网大潮风高浪急、人人争锋之时,马云却可以以“过来人”的角色思考:下一个将要到来的浪潮是什么?互联网最有潜力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1998年年底,马云的B2B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他研究认为,互联网上商业机构之间的业务量,比商业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业务量大得多。前5年的经历,使他对国际贸易市场、国内生产厂家和进出口公司有较深的了解,商业机构中最需要电子商务支持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做重要的战略决定时,马云觉得60%是靠本能,40%是靠理智和数据分析。他认为,一个企业家经常要问自己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到底想做什么”。
  马云选择了为中小企业服务,他打了一个比方: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在现在的经济世界,大企业是鲸鱼,大企业靠吃虾米为生。小虾米又以吃大鲸鱼的剩餐为生,互相依赖。而互联网的世界则是个性化独立的世界,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从此,一段新的人生之旅就此铺开,最精彩的演出拉开了大幕。//***************
*第四章气贯长虹:阿里巴巴势不可当
***************  曾子有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话表现出有志者浓厚的积极入世精神。  台湾国学大师李敖则说:“英雄是被逼出来的。”当走投无路的时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什么都无所顾及了,英雄就这样产生了。  马云就是这样的英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隐姓埋名的生活不是马云心仪的。他玩的是种心跳。他相信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喜欢李敖中意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于是,阿里巴巴登场了。      ---------------
“磨刀不误砍柴工”:阿里巴巴的筹备
---------------
  “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没有好的筹备,哪会有完美的执行过程;准备得越充分,执行才会越主动。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蒙牛内幕》中孙先红与张治国将盘古开天辟地之说标榜为对所有创业者树碑立传,“所不同的是,盘古一觉醒来,身边便万事俱备,而真正的创业者没有现成的斧子可以供他大展宏图”。
  因此,我们无法比较蒙牛牛根生的创业历程较之马云谁更如履薄冰,但我们可以肯定阿里巴巴的建立注定也是筚路蓝缕。
  两次“小发现”造就阿里巴巴
  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无不是伟大的学习者。他们善于倾听,善于从一切看似不可能中创造惊人的成就。马云就是如此。他抓住了两次机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般地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创业前期的失败让马云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压力,但从海博翻译社到中国黄页,再到中国外经贸部,经历了大风大浪、坎坎坷坷的马云,在现实面前没有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相反,马云显得越发沉稳和坚强。
  1999年1月15日,马云和他的团队悄然南归。从北京回到杭州,马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无业游民”。不过,“黄河尚有澄清日,岂无人有得运时”。一向自恃颇高的马云显然不会对他的身份抱有丝毫的遗憾,因为此时的马云和他的团队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梦想。
  马云的第一次发现,其实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那还是马云一行人离开北京前集体游览长城时的一个偶然发现。
  马云在长城上看见了许多涂鸦者留下的痕迹,诸如“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在文物古迹上刻画本是一种陋习,但那时的马云却想:“大概这是中国人特别爱随手写点什么的‘历史传统’吧。”日后马云概括这个发现为,“长城上的这些涂鸦其实就是BBS的早期雏形。”
  马云的第二次发现,源于1999年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由于马云在中国外经贸部做网站已经使他在互联网界小有名气,所以他有幸受到了大会的邀请。
  之所以说有幸,是因为尽管大会美其名曰亚洲大会,但受邀的与会人员中,真正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却只有寥寥数人。走进会场,放眼望去,尽是金发碧眼高鼻子的欧美人。据说当时参加大会的欧美人竟占到了80%。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来了多少老外来判断这场会议规格有多高,但是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那时的亚洲电子商务几乎还没有开始起步,不然也不会不惜重金请一批不了解亚洲国情的老外在台上高谈阔论,侃侃而谈。
  老外们所谈的自然是欧美式的电子商务,他们讲eBay,讲亚马逊,而在台下认真聆听的马云不禁暗暗地思考。
  当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马云没有片刻犹豫,他用流利的英语说道:“亚洲电子商务步入了一个误区。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现在的电子商务全是美国模式,亚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这已不知是马云第几次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但10岁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马云的很多“狂言”,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经常会一个人想很久,我绝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但是这一次,就是马云也几乎对自己的发言感到了震惊,但是这种震惊的背后依然是胸有成竹。因为马云思考的结论是:“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
  什么是属于亚洲的独特模式?当时在会场谈了一个小时的马云并没有说。马云是一个聪明人,在会场上他提出了问题,却又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是马云马上要着手去做的事情,或者说马云马上就要开始他的新事业了。此时的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
  “互联网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人们肯定更相信一个海归的MBA,而不愿意看到一个杭州师范学院出来的老师在那里折腾。”曾有投资人这样说过。
  但是马云却认为,在自己并不缺乏海外文化滋养的基础上,自己远比“海归”们要幸运。
  “大家都在中国做生意,他们还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中国国情,而我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和所有的互联网精英不一样,马云从小没有生活在精英人群当中,他既不像丁磊那样有着国内名校的出身,也没有杨致远的海外留学经历,一直处于草根阶层的他活在普通人当中。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的决定和目前所有的电子商务不同——他不做那15%大企业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用马云的话说:“只抓虾米。”很简单,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它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在互联网上大企业与小企业发布多少PAGE是一个价钱。”马云说,“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一路走来,他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被压榨,被控制。“例如市场上一支钢笔的订购价是15美元,而沃尔玛开价8美元,但这是1000万美元的订单,供应商不得不做,然而如果第二年沃尔玛取消订单,这个供应商就完了。而通过互联网,这个小供应商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客户。”//---------------
“磨刀不误砍柴工”:阿里巴巴的筹备
---------------
  《国际歌》以激昂的旋律和鼓动人心的歌词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起来,解放自己”,马云也“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
  此刻的马云又一次展现了他幼时解救世界的大侠情节。当然,马云更现实的考虑是“亚洲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应基地,中小型供应商密集,众多的小出口商由于渠道不畅被大贸易公司控制,而只要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网,就可以被带到美洲、欧洲”。
  阿里巴巴创业宣言
  1999年2月,杭州市湖畔花园,一个没有任何标志、没有半点张扬、普通得不会有人注意的小区住宅里,马云的阿里巴巴之行“羞答答”地提上了议程。
  马云选择杭州的理由非常简单:“由于远离北京、深圳这些IT中心,人力资源相对便宜。”创业初期,一位香港IT高手Tonny想加盟阿里巴巴,马云说:“每月500元。”Tonny说:“这点钱我连给加拿大的女朋友打电话都不够。”
  而对于阿里巴巴,其实更加准确地说,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世界,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
  “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的一颗颗石子,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这些石子全黏起来,用混凝土黏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和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博大、以快打慢。”
  以快打慢的思路其实来自马云小时候的打架心得,自小就瘦弱的身体之所以没有妨碍他在与大块头单挑时获胜,正是靠着这一条原则——以小博大、以快打慢。
  循着这个思路,时不我待的马云从新加坡刚下飞机到杭州,就立刻召集了团队所有的人,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们的又一次创业历程。
  马云在湖畔花园的家中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并按照惯例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全程录像,他坚信这将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在这个资料片里,光线昏暗的画面中,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则站在一张桌子后,快速而疯狂地发表他那激情洋溢的演讲。
  马云激动地对创业成员说:“黑暗之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
  在这个“起事”会议上,“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马云和他的伙伴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筹了50万元本钱。同时,马云约法三章——大家不要想靠资历任高职,“你们只能做个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得另请高明”。每每回忆起当初的这段经历,马云的脸上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丝张扬的笑意:“那天,我就像一个疯子般地讲话。我当时说,把你们的钱放到桌子上来。最后,我们一共凑了6万美元,那就是我们的第一笔资金。”现在看来,想必这就是从金庸写的《天龙八部》中“珍珑棋局”所学来的一招“置之死地而后生”吧!当时,马云让团队中的人和自己全部没有了退路,那么在他们面前也就只剩下了一条路:不成功便成仁。
  7年过去了,互联网行业经历了寒冬,阿里巴巴也遭遇了从海外迁回杭州的挫折,18位创业元老依然坚守在阿里巴巴的各个位置上,让马云意外的是,自己小看了这些“土鳖”,几年下来他们大多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核心骨干。
  当时还有一个小细节或者说是小花絮:在开会的过程中,马云家里的墙壁突然渗水了,他对大家说,我出去找点材料。过了一会儿,他抱了一大卷旧报纸回来,然后大家一起把它们贴在墙上,就这样开始了公司创业的第一天。据说,后来为了保持统一,马云把报纸作为大部分房间的装饰。
  一向口才极佳的马云当然也不会放弃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发表他颇具激情的演讲:
  “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
  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
  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
  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马云开始铁下心来做电子商务。//---------------
“手起刀落”间,阿里巴巴横空出世(1)
---------------
  人生一半靠行动,一半靠思考。于是,“能者,隐其锋芒而不露”。
  机械制造中的锐度,就是“尖儿”,用锉子磨去一点,锐度就低了。
  新闻中也有锐度一说,说的是一条新闻放在头条有些突兀,得用另外一条新闻缓冲一下,这叫降低新闻的锐度。
  做人也有锐度,不过更为通俗的说法便是“锋芒”,锋芒要暗藏,甚至深藏,不轻易示人。能者隐其锋芒而不露,这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没有人会相信向来“张牙舞爪”的马云会安静得像一只温顺的兔子,但认识马云的人都明白,“马云不是一个安静得下来、甘愿沉默的人”,他张扬,高调。
  聪明的人会审时度势,马云毋庸置疑是聪明的。鲜为人知的是,马云也确实低调、沉默过,那还是阿里巴巴刚筹备建立之时。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手起刀落之间,一朝分娩的阿里巴巴横空出世。
  为阿里巴巴起名
  为了实现马云提出的三个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团队成员似乎从所有的公共场合中销声匿迹了。当时由于资金有限,他们没有去租写字楼,而是在马云家办公,最多的一次房间里坐了35个人。
  马云不断鼓动员工,“发令枪一响,你不可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又告诫员工“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他们每天16~18个小时野兽一般在马云家里疯狂工作。他们日夜不停地设计网页,讨论创意和构思,困了就席地而卧。邻居们常觉得奇怪,这群人早晨六七点离开马云家,下午三四点又来了。
  付出就有收获。1999年3月,杭州春意盎然,春光无限,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
  古语云:“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写书和新闻的人也都知道“题好文一半”。
  为何起名为“阿里巴巴”,马云当时的想法颇有远见。
  虽然只有50万元的创业资本,马云还是认为未来的公司应该具有俯瞰世界的眼光和气魄,所以名字也应该是响亮的、国际化的。据说,为了这个名字,马云苦苦思索了很久,直至一次在美国吃饭的时候,他突发奇想,找来了餐厅的服务员,问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服务员回答说他知道,并且还跟马云说阿里巴巴打开宝藏的咒语是“芝麻开门”。之后马云又在各地反复地询问他人,经过这个测试,马云发现这个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并且不论语种,发音也近乎一致。就这样,一锤定音,马云将阿里巴巴确定为公司的名字。
  正当马云为自己想出了这样一个美妙的名字而兴高采烈地去注册域名时,却被告知“阿里巴巴”已经名花有主了。据了解,这个域名当时被一个加拿大人购买了。
  尽管马云手中只握有随时可能令其捉襟见肘的50万元创业资本,他却不惜花费1万美元重金从那个加拿大人手中买回了阿里巴巴的域名。当时许多人对此举无法理解,但是也许这就是贯穿马云生命始终的理想主义吧!比起Google斥资百万赎回两个CN域名的个案,马云的这一步也许走得并不亏。
  2005年4月,全球互联网搜索巨头Google以百万美元巨资买回了几年前被别人抢注的CN域名google?郾com?郾cn和google?郾cn,创下了CN域名史上交易的最高价。这两个域名几年前曾被北京国网公司先后抢注,Google为了夺回google?郾com?郾cn域名,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争议请求,但被驳回。遇挫之后,Google选择了赎买,而赎买的成交金额在百万美元以上。这一天价成交事件,也在域名投资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看来,马云当初的花费是值得的,因为他省下的不仅仅是动辄百万美元的赎买费,还有漫长无果的仲裁所消耗的宝贵时间。
  不过有趣的是,瞻前顾后的马云仍然十分细心地将alimama?郾com、alibaby?郾com域名注册下来。“阿里爸爸、阿里妈妈、阿里贝贝本来就应该是一家。”马云想得很远。但是,千万不要认为他很有计划,恰恰相反,“如果你去计划,你肯定要失败”。他在哈佛大学用英文表述的这句话,让哈佛学者看到又一个可供研究的案例。
  阿里巴巴的出世
  马云认为目前所有的电子商务都是大企业的电子商务,而亚洲独特的电子商务不是B2B(BusinessToBusiness),而应是商人对商人(BusinessmanToBusinessman)。这是亚洲人独创的模式。阿里巴巴就是为中小企业免费登信息,“以后也将永远免费”。马云仿佛又回到小时候的义气状态。
  在常人看来,这并不是商人的做法。而对于这一点,马云毫不避讳:“是的,我不是商人,我是企业家。”
  按照马云的想法,阿里巴巴应由网上论坛BBS按行业分类发展而来,这是马云那一次登长城时的体悟与发现。但是团队的其他人却并不同意他的做法,甚至拍着桌子同马云吵。马云就拍自己的脑袋,还是觉得自己对。当时马云在外地办事,发电子邮件要求同事立即完成这一程序,他们还是不同意。
  马云发怒了,他真想立刻飞回去。他抓起长途电话,尖声大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
“手起刀落”间,阿里巴巴横空出世(2)
---------------
  尽管意见相左,但最后阿里巴巴还是按照马云的构想逐步建立起来了。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建设,www?郾Alibaba?郾com在互联网上出现了,效果立竿见影。
  一个青岛商人,每年从韩国进口一种设备,他坚信设备的产地其实就在中国,但他绞尽脑汁也无法找到中国厂家。后来他偶然发现了阿里巴巴,然后在上面发了一条求购信息,不料几天之内就同该设备的中国厂家联系上了!令他惊奇的是,该厂家竟然就在青岛!
  另一个例子是,众所周知徽章等小商品多半出自浙江,如果这种企业在东北,哪有人理?但就有这样一家东北企业聪明地利用了网络,他们每年从网上搜集义乌、温州企业的最新产品图样,接着从当地购回样品照着生产,然后再到阿里巴巴上发布信息寻找买家。一年下来,他们46个买家中有44个来自阿里巴巴网站!
  一传十,十传百,阿里巴巴网站在商业圈中声名鹊起。但马云知道,阿里巴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战略选择——国内电子商务尚不成熟,只有利用发达国家已深入人心的电子商务观念,为外贸服务,才是真正利润丰厚的大鱼。于是,阿里巴巴开设了一个专区“中国供应商”,把中国大量的中小型出口加工企业的供货信息,以会员形式免费向全球发布。
  锋芒毕露不如暗涌于江湖
  1999年刚成立的阿里巴巴,偏安一隅,默默无闻,它出奇的安静状态似乎显得与当时沸腾的互联网格格不入。
  而那个时候,互联网的造势情绪比任何时候都高涨。当时一份基于对全国340家主要电视台和360家报社的广告监测统计报告显示,1999年到2000年中国互联网在这两类媒体的广告花费总计超过1?郾5亿元。其中新浪网和中华网在1999年底、2000年初两季度的电视投放分拔头筹,而购物网站8848的报刊投放额竟占所有业内网站在全国报刊投放总额的11%,居全国之首。此外,户外灯箱广告也被互联网业广泛利用,在当年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中国人、搜狐、e龙网、易趣、新浪成为户外灯箱广告曝光率最高的网站。
  这份发表于2001年的报告,多少透露出那个年头网站的无限风光,然而阿里巴巴在这个时候令人感到窒息的冷静与这些生活在京沪穗繁荣地区的网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999年的阿里巴巴在做什么?马云的回答是:“我们在闭门造车。1999年回到杭州以后,我们自己商量决定,6个月之内不主动对外宣传,一心一意把网站做好。”
  看来,在常人眼里多多少少有些古怪的马云又走了一步令人费解的棋。正所谓“锋芒毕露不如暗涌于江湖”,而“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肩鸿任巨之力量”。因为马云的缘故,阿里巴巴在杭州这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美丽城市里健康而低调地成长,少了一份不该的浮躁和造作,多了一份踏实和上进。
  欲擒故纵:以沉默“招徕”媒体
  马云与其说是一位眼光卓绝的商人,不如说是一位熟知媒体、大众心理反应的“心理学家”。这位在宣传策略上看似保守的IT新贵,并没有逃过媒体异常灵敏的嗅觉,尤其是阿里巴巴反其道而为之的沉默,更加激起了媒体的好奇心与窥视欲望。
  1999年5月,杭州一媒体刊载了一篇标题为《想做全球贸易,阿里巴巴拒访》的短幅报道。阿里巴巴欲擒故纵、欲拒还羞的态度吊起了更多媒体的胃口,阿里巴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象也使众多新闻人按捺不住。
  终于,海外媒体开始对马云表现出极大热情,第一个来到杭州的是美国的国际媒体《商业周刊》。而此前一言不发、金口难开的阿里巴巴被《商业周刊》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紧接着便是早期英文版的《南华早报》。
  《商业周刊》记者在杭州一个居民区住宅里找到阿里巴巴,在记者惊异的目光中,阿里巴巴的工作场景被形容为“面积不大的住宅里挤着20多个员工,地上到处都是铺开的床单,空气里还有鞋子的味道”。记者当场惊讶得目瞪口呆!
  托《商业周刊》的“福”,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就在欧美名声日隆,来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爆增之势。
  就这样,马云不花一分一毫,却引来了无数媒体甚至是国际性媒体的争相报道。而相比之下,早年搜狐的张朝阳不惜花费巨资铺天盖地地进行广告宣传与品牌推广,为了增加人气,他还频频出现在各种电视采访中,这一举动甚至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感:“张朝阳究竟是不是企业家?他这样能经营好一个企业吗?”有口难言的张朝阳在2003年的一次访谈中谈到此前频频作秀的动因,十分委屈地说:“搜狐是一个门户网站,需要人气,但它又没有多少钱,不能像现在一样请明星来为自己代言,所以只好自己上场秀一把了。”
  张朝阳的苦衷不无道理,但是马云却能跳出媒体舆论的樊篱,这或多或少与早年马云创立中国黄页时北上与那些媒体、记者们打交道的经历有关。姜还是老的辣,“吃一堑,长一智”的马云用了“最强的进攻方式”——防守,周旋于媒体记者之间,显得游刃有余。而马云的“欲擒故纵”为阿里巴巴节省的广告费何止百万、千万。//---------------
融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
---------------
  “竞争就像一场运作战,输赢取决于对未来市场的把握和对资本需求的迅速反映。”这是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一句经典的口头禅。
  所以,无论传教士一般的马云如何有魅力,如何舍我其谁,风险投资商们都知道,阿里巴巴并没赚钱,而且缺钱,因为?郾com公司是“烧钱”的主,庞大的运营费用终会将马云压得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马云在全球的巡回演讲,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吸引客户,二是吸引风险投资。
  开垦电子商务市场处女地,市场与资本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唯有做到控制市场、占有资本的两全,马云才能集聚底气,高枕无忧地“享受”阿里巴巴蒸蒸日上的未来。
  “AK-47的救赎”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资本为特征的时代,资本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由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大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形式,其对于资本的渴求也是超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形式的。
  1999年7月,钱已经成为阿里巴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阿里巴巴已经困窘到马云必须向旁人借钱来发团队成员的工资了。
  不幸中的万幸,此时的阿里巴巴受到来自美国最顶级的商业媒体《商业周刊》的关注,起因是据说有人在阿里巴巴这个网站上发布消息,说可以买到AK-47步枪。这条消息把马云吓了一跳,可是马云他们找遍网站所有的消息也没有找到这条买卖信息。马云回忆道:“按说这也不可能。根据以前的经验,我们知道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在于可信度,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立下规矩,对所有在阿里巴巴上发布的信息都经过人工编辑,这个规矩从免费会员时代一直坚持到现在,因此我相信这样的信息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过像《商业周刊》这样的杂志一报道还是把我们吓了一跳,因为它很少乱讲话。”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AK-47的负面报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里巴巴,但是它带来了更多国际记者纷至沓来的脚步,伴随这些脚步而来的当然还有国外的投资者们。
  宁愿失之交臂,不食“嗟来之食”
  面对纷至沓来的风险投资者,尽管马云很缺钱,却也并不看重风险投资者们囊中的美钞。根据财经作家郑作时先生对时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彭蕾的采访笔录,便可窥见一斑。
  1999年7月的一天,马云在湖畔花园那个房子的客厅里接了个电话,然后看了看正在公司的人,对彭蕾说:“你和我一起出去一趟好吗?”
  于是他们就一起走了。到了外面彭蕾才知道,马云和她是要去见投资人。但是她和马云一样没什么准备,她带了一个普通的本子,马云干脆什么都没带就过去了。
  彭蕾已经记不得那个公司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要见的是从上海过来的那个投资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当时过来的一共有三个人,住在杭州的世贸饭店。他们已经到过湖畔花园阿里巴巴的地方,了解了阿里巴巴在做什么,也回去做了汇报。这些投资人手里是有权限的,在得到老板的同意后,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多少,因此马云和他们的谈判是实质性的,如果谈妥,资金就可以划过来。
  因为双方都已经实质性地了解对方,所以虽然是上百万美元的谈判,但看起来并没有一个谈判的样子。场地就在投资经理们住的房间里(普通的标准间而已)。五个人,彭蕾和对方的一个人坐在单人沙发上,马云坐在一张床上,不过他总是喜欢走来走去,几乎也没怎么好好坐下过,他们中的另两位一个坐在另一张床上,一个坐在写字桌前面的凳子上,就这么进行了整个谈判过程。
  例行的寒暄过后,谈判很快进入了实质性的问题。投资经理们出了一个价,因为对他们来说投资金额是有权限限定的,所以所谓的价钱就是这个金额占阿里巴巴多少股份。他们表示如果马云同意的话,他们可以马上做决定。可是马云看来不满意股份比例,他强调阿里巴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言下之意很明白,投资经理们出的钱占不到那个股份比例。谈判进行到这里就有点僵了。于是马云提议停一下,对投资经理们说:“我们要出去走走。”
  马云和彭蕾下了世贸的电梯,走到就在边上的曙光路上。一开始马云默不作声,过了很久他突然问了一句话:“你觉得怎么样?”“我知道他的这句问话并不是真正咨询我的意见,因为他在这种事情上是非常有主意的,这时候的问话只不过想缓和一下两个人默默走路的气氛罢了。但我在那时候是管钱的,我清楚地知道阿里巴巴已经没钱了,特别想他让步把钱拿进来。所以就说:‘马云,公司账上没钱了。’”彭蕾回忆说。
  马云不吭声,又走了一段,说:“好了,我们回去吧。”到了饭店的房间里,马云告诉对方说:“我们认为阿里巴巴的总价值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你们的看法与我们差距太大,所以我们看来无法合作。”就这样结束了这次谈判。彭蕾还记得谈判结束后她随马云下电梯还是和对方的一个人一起下来的。在电梯里那个人还特别遗憾地对他们说:“你们错过了一个机会。”
  一个名不经传的阿里巴巴,何以对风险投资如此挑剔?马云解释道:他希望阿里巴巴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例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海外资源。为此马云总共拒绝过38家投资商。//---------------
融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
---------------
  看来,马云对阿里巴巴的要求、对风险投资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严格。这正如他做人的秉性:但求最好。创业初期的苛刻并非一件坏事,它有助于形成一种意识、一种文化,这也是阿里巴巴发展壮大之后马云一直十分看重的一种企业文化价值观。
  峰回路转:来自高盛的“天使基金”
  1999年火热的中国互联网,吸引了许多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注意,在这一年,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大规模地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进行投资,以著名的老虎基金、高盛和软银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商在中国的门户网站以及电子商务网站里肆意花钱。
  据说,当年新浪一举获得华登1600万美元的投资;而搜狐也不甘为人后,先后获得两笔投资,投资额分别600万美元和3000多万美元。在此之后不到两年时间里,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均进军纳斯达克,而投资者也因此得到了高额的回报。
  在如此火热的投资面前,马云并没有被这种疯狂冲昏头脑,在拒绝了一些投资的同时,马云带着风险投资经理人出身的蔡崇信仍在为阿里巴巴找寻资本的注入而四处奔波。尽管这一年对互联网的投资多不胜数,但一向要求颇高的马云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东家。
  1999年8月,蔡崇信与一位旧相识的偶然相遇带来了阿里巴巴的第一笔“天使基金”。
  时任高盛公司香港区投资经理的林小姐与蔡崇信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时的蔡崇信还在哈佛读书。在一次搭乘飞机由美国回台湾的途中,蔡崇信有幸结识了林小姐,并由于专业的关系,联系就这样一直保持了下来。
  蔡崇信与林小姐寒暄之后,才知高盛基金看中了中国的互联网,有意在此大展拳脚,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一幕。
  由于之前的高盛基金一向感兴趣的是传统产业,而从未在高科技产业有过投资经历,因此阿里巴巴是否能获得投资,胜算并不大。在林小姐的引荐下,高盛迅速派人对阿里巴巴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结果比较满意,当时马云和蔡崇信的心情犹如重石落地。
  “说实话,当时阿里巴巴对投资人的谈判空间余地比较小。虽然互联网热,但我们当时没钱是个大问题,没有办法对高盛这笔投资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到后来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我们手里还有很多钱,谈判的余地就大很多。当时高盛的要求比我们正在谈的那家投资人的要求来得苛刻,但马云和我商量之后还是决定要高盛的钱。因为一方面它是美国有名的投资公司,可能会对我们未来在美国开拓市场有些帮助;另外高盛的规模大,看事情比较长远。我们大概商量了10多分钟,把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了。”蔡崇信说。
  与其说蔡崇信的这一番话证明了当时阿里巴巴的艰难处境与隐忍让度,不如说是马云更为看重高盛这个投资品牌。
  马云的视线集中在高盛呼风唤雨的能力,还有它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上。这也是日后马云考虑融资的一大关键要素。马云对融资的挑剔也由此进入了另一个高度。尽管他曾因数学不好两次落榜,但是对于融资这个问题,马云的脑袋似乎比任何人都灵光。他清楚地知道被他人控股的后果,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控股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马云对钱的态度一方面是很冷漠的,另一方面却又十分重视。他希望投资商尽量少控股,因为也许不知道哪一天他又会想出什么大家不可接受的怪点子。同时马云认为自己控股又不如让员工也从中获利,因为所有的阿里人都是马云患难与共的朋友,深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马云一直以朋友为事业的中心。
  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不仅成为阿里巴巴首轮“天使基金”,也成为了轰动一时的特大新闻。
  一解燃眉之急的阿里巴巴将要在欣欣向荣的互联网市场大展拳脚、一展宏图了。
  孙正义看上阿里巴巴
  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阿里巴巴终于有了新家,地址就在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3层。
  时光如梭。一转眼,1999年很快过去了。马云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带领阿里巴巴走过了一年。阿里巴巴继续在高盛提供的肥沃土壤里吸收着营养,快速地成长着,这一切在当时国人的眼中也依然是悄无声息的。
  2000年,阿里巴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对资本的呼声也日益增长。此时的阿里巴巴开始着手进行第二轮融资了。因为有过一次融资的经历,加之阿里巴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使其具备了底气十足的对话资本,这一次的融资于马云个人而言显得更为轻松与愉快。
  而这一次融资的合作对象便是业界鼎鼎有名的传奇人物孙正义。在投资行业里,孙正义的名号就好比在NBA中的姚明或者迈克尔·乔丹。提起孙正义,不能不在这里做一些追根溯源的工作,这并不是因为孙正义有和马云一样不起眼的矮小身材,而是因为他与马云心灵相通的智慧。马云说,他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和聪明人在一起,不用多说什么,他就能听懂你。在马云眼中,孙正义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孙正义,1957年8月11日出生,父母在日本九州岛经营柏青哥生意,祖父辈从韩国移民至日本当矿工,并取日本姓氏“安本”。孙正义于高中时迁居至美国北加州,智慧聪颖的他越级进入加州柏克莱大学就读,主修经济。//---------------
融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
---------------
  20岁,孙正义即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美元;21岁大学毕业,他卖掉公司返回日本,一切从零开始;43岁,他成为亚洲的首富,资产达3兆日元。他的目标是在30年内超越微软与英特尔。他被《新闻周刊》评为亚洲年度风云人物,被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他只手能掀起日本的网际网络海潮。孙正义的经历非常曲折,小时候曾四处从垃圾箱中寻找垃圾养猪为生。父亲从小鼓励他“你是个天才”。孙正义从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出来,从小就有许多狂想并能一一实现。他说:“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一切都是从这儿开始的。”
  由此看来,这位传奇人物与马云的交锋必将是一出不容错过的好戏。而马云第一次见孙正义,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1999年夏末秋初,北京的天气开始渐渐转凉。在北京奔忙的马云突然接到来自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古塔的电话,他向马云询问了有关阿里巴巴及其融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四个星期之后,马云收到了古塔的电子邮件,在邮件中古塔告知马云有一个人“想和你秘密见个面,这个人对你一定有用”。
  也就在这一年的11月30日,阿里巴巴由高盛牵头的第一轮融资刚刚到位;而第二天,志得意满、兴高采烈的马云去富华大厦赴约。
  然而古塔告诉马云的秘密约会其实并非马云原本想象中的二人会谈,而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项目评介会。而那个据古塔说对马云“有用”的人也让马云大吃一惊,因为马云并没有想到他将要见到的人竟会是软银的总裁孙正义。那天,在孙正义约见的人物中,马云只能算个小角色,因为这次评介会对于已是互联网大腕的王志东、张朝阳、丁磊这样的风云人物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因来访的人太多,孙正义只给了每人20分钟时间。
  当投影仪调出了阿里巴巴网站的页面时,马云顺势站起来作了几分钟的演讲,介绍阿里巴巴为何物,阿里巴巴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马云说,孙正义很聪明,悟性特别高,“我跟他一讲他就听懂了”,并且每次说话都是“我要怎么样、怎么样的,这一点跟我脾气蛮像的”。
  马云仅仅开讲了6分钟,就被孙正义打住了。孙正义当即表示了他略显强烈的投资意向,他问马云需要多少钱,然而在这位投资家面前,马云的回答十分令人吃惊:马云声明他并不缺钱。孙正义反问道:“不缺钱,你来找我干什么?”马云的回答则显得有些孩子气,当然这与他的个性有关:“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
  这样的对话,现在看来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而真正戏剧性的并不只是这段简短的对话。尽管此前马云刚刚获得了500万美元的投资,但是在那个互联网投资疯狂的年代,500万美元又算什么呢?无数的?郾com公司都在为融到更多的钱而对投资商努力展示自己的魅力,只有马云例外。
  和孙正义的交易中,马云是真的觉得不缺钱而说了实话,还是为了吸引注意而使出他欲擒故纵的看家本领,或许只有马云自己心知肚明,旁人自是无法揣测。对于如何和投资商打交道,马云个人认为,所有投资者其实都一样,你赚钱了,他天天盯着要给你钱;你不挣钱,你找他要钱,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要得到。”就是这样的回答,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孙正义,临走时,他请马云去日本的时候一定要和他当面详谈。
  6分钟搞定2000万
  在和孙正义见了第一次面20多天后,马云带着蔡崇信如约在日本东京再次会见了孙正义。
  出人意料的是在见面之后孙正义并没有寒暄,而是直奔主题,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使马云并不奇怪他在第二次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投资,我们要占30%的股份。”
  谈判很快就进入主题,孙正义说,给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占30%的股份,马云考虑了五六分钟后,点了头。
  这次谈判中,蔡崇信持反对意见,对孙正义道出了后来在互联网界颇有名气的“No”。
  “对孙正义说‘No’是需要勇气的,他是一个几乎让人无法拒绝的人,当时的互联网界他投资雅虎的故事已经让人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可能是因为我们当时资金还比较充裕的原因,我对他三次说了‘No’。”蔡崇信说,“第一次是他报了一个价钱,我几乎没有反应就直接把‘No’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十分坚决。我说你报的这个价钱,我们根本不用通过董事会就可以否决,这不可能被接受。”
  据说当时孙正义的面前摆着一个很大的计算器,第一次被拒绝之后,他在计算器上按来按去算了一通,又报了一个价钱。蔡崇信说第二次的报价听上去对他和马云以及阿里巴巴来说,仍然难以接受。于是孙正义又去按那个计算器,过一会儿又报出一个价钱。就这样拒绝了三回之后,孙正义报出的价钱才落到马云和蔡崇信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于是双方达成了一致,资金的总额是3000万美元。
  在蔡崇信所披露的细节中,我们发现谈判的过程仍然十分艰辛,3000万美元投资基金的获得实属不易。可是回国后马云却反悔了——一向不贪心的马云不是嫌钱少了,而是嫌钱太多了。//---------------
融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
---------------
  马云对孙正义的助手说:“我们只需要足够的钱,2000万美元,太多的钱是坏事。”孙正义的助手立刻跳了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谁会嫌孙正义的投资太多?
  在暴跳如雷的孙正义助手面前,马云当即给孙正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他说:“……希望与孙正义先生手牵手共同闯荡互联网……如果没有缘分合作,那么还会是很好的朋友。”5分钟后,马云很快接到了孙正义的回复:“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使阿里巴巴名扬世界,变成像雅虎一样的网站。”
  结果,孙正义同意了马云的意见,短短的6分钟马云就敲定了2000万美元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绝对控股。关于这次风险投资的谈判结果,蔡崇信说,“这是他(孙正义)投资经历中让步最多的一次”。
  为什么到手的钱不要?马云说:“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只有2000万美元,但2000万美元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所有杰出的企业家都可以不眨眼地做出十几亿元的投资决定,同时又会节省每一分他认为应该节省的钱。正是对钱的价值的尊重,才能让投资发挥最大的价值。
  关于这个离奇的故事,不断有人问:“真的这么简单?”
  事实就是这么简单!马云甚至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也这么坦诚,他还补充说:“有的时候啊,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的时候,眼睛里全是人民币、港币、美元,全部从嘴巴里喷出来,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
  在孙正义提出要帮助阿里巴巴成为第二个雅虎的同时,马云也一再强调,“阿里巴巴永远坚持一个原则,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如果今天花的是自己的钱,可以大手大脚。雅虎是今天世界上最小气的公司。而我们每天考虑的也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马云自认为孙正义和自己是同一类人:“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他神色木讷,说的英语很古怪,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在那6分钟内我们都明白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一,都是迅速决断的人;二,都是想做大事的人;三,都是能实现自己想法的人。”马云说:“我相信孙正义喜欢我,所有的投资者都喜欢我,因为我老实地说我想做成这么一件事情,这件事的结果一定会带来很多钱,所以他看见的是我这个眼神。全世界有钱的人很多,但全世界能做阿里巴巴的人并不多。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投资者你不给我钱,另外有人给我,我就找愿意给我的人。全世界有很多投资者,全世界马云就一个,没办法。”
  尽管表面风光无限,但那次2000万美元的融资对于当时刚获得高盛大额投资而略显富余的阿里巴巴来说,并非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当时阿里巴巴的日流量与知名度都在与日俱增,晚一些引入新的投资者,显然更有利于公司总值的增加。然而,因为欣赏孙正义而甘愿吃点小亏的马云却因此走了大运。因为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并持续了长达两年的低迷不振状态,这之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得到任何投资,唯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粮草充足,且衣食无忧。
  国内互联网史上最大的私募
  2004年2月17日,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再获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
  这笔数额为8200万美元的投资,也是中国互联网业界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私募资金。此次投资人包括软银、富达创业投资部、GGV(GraniteGlobalVentures)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过去4年内,软银、富达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始终是阿里巴巴的投资人。总部位于硅谷的GGV是新近加入的投资人。此次私募由软银牵头,私募后软银继续保持阿里巴巴第二大股东的地位,而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仍是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
  软银总裁孙正义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追加投资,帮助阿里巴巴公司巩固其在当前领域的地位。这次投资与软银公司一惯坚持的寻找能占领市场领先地位的企业投资策略是一致的。”
  获得了巨额投资后,马云认为,之所以接受上述投资,是因为该投资目的符合公司长久持续地迅猛发展的战略要求。马云还预言,中国电子商务的产业格局将有巨变!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网商”将成为焦点,中国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转入“网商”时代。作为“网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马云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直是非商务强、电子商务弱,这种局面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曾经有人画过一幅没有恶意的漫画:干瘦的马云一副阿拉伯装束,孩子般咧开嘴天真憨厚地笑着,一只手使劲儿撑开大大的钱囊,另一只手则在大把大把地往里装钱——其实此画不假。
  2000年底,阿里巴巴会员以每日增长一两千的速度发展,每天可收到3500条商品供求信息,700余种商品信息按类别和国别分类。一个想买1000支羽毛球拍的美国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几家中国供应商,了解他们不同的价格和合同条款;位于中国西藏和非洲加纳的用户,可以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走到一起,成交一笔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可想象的生意。//---------------
融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
---------------
  到2001年12月27日,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此数目的B2B网站,并在当月实现盈利。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真正开始赚钱了!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时刻,因为它向全世界宣告了马云创建的电子商务B2B模式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从此,阿里巴巴开始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国内外模仿阿里巴巴的网站大量出现,有的直接抄袭,甚至连最后一句“如有问题,请与阿里巴巴联系”也未改掉。一时间在阿里巴巴公司内传为笑谈。
  而为这一天,马云奋斗了足足6年。“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6年间的酸甜苦辣除了马云,谁能品味?
  此后马云的日子真正好过起来,他又开始向全球出击,到各个国家去展示他那绝世口才。他再次对台下虔诚的白人口出狂言:“现在,商人们打开电脑,看到的界面是Windows,将来,他们看到的会是阿里巴巴!他们需要的一切服务,阿里巴巴都将提供。阿里巴巴将是贸易的同义词!”//---------------
诚信通和贸易通:阿里巴巴的“哼哈二
---------------
  2002年3月,一双紧紧相握的蓝色小手标志,出现在阿里巴巴中文网站部分会员的商铺页面上,它的名字叫做“诚信通”,这双手不仅仅是一个标志,它的诞生同时宣告着网上诚信时代的到来。
  4年时间过去了,阿里巴巴的诚信社区由最初的300家会员增加到现在的16万家,诚信社区成为诚信商人的聚集地。
  2003年,阿里巴巴又专门为中小企业和商务人士推出商用专业即时聊天——贸易通软件。如今,近500万中小企业通过贸易通在线洽谈生意,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诚为王道:何为诚信通?
  “诚,信也”,“信,诚也”;诚,真实无妄之谓,为商之道,诚则金石可穿。
  2002年3月10日,阿里巴巴中文网站正式推出诚信通产品,主要用以解决网络贸易信用问题,它专为发展中企业量身定制,提供强大的服务,提高成交机会。
  在诚信通,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展示自己的诚信。
  商机万千,诚信为先。诚信通推出后,其会员可以享受到阿里巴巴方方面面提供的信息与实质服务——阿里巴巴注册买家487万,鲜活采购信息每两小时更新一次,仅对诚信通会员开放;每月新增询盘343万;诚信通会员每发布1条信息,平均可以收到6~7条买家反馈。
  诚信通更多针对的是国内贸易,通过向注册会员出示第三方对其的评估,以及在阿里巴巴的交易诚信记录,帮助诚信通会员获得采购方的信任。诚信通的会员费是每年2300元,目前诚信通注册用户超过16万家。
  诚信通服务主要包含网上与线下服务两大板块:
  网上服务:
  ·独一无二的第三方身份认证,拥有诚信通档案,赢得买家信任;
  ·拥有诚信通企业网站(即诚信通商铺),推销产品;
  ·提供强大的查看功能,独享43万买家信息,增加订单;
  ·发布商业信息,优先推荐,获得买家关注;
  ·管理信息,方便查看和管理;
  ·留言反馈,买家询盘,第一时间即时了解;
  ·享有发布一口价权利,更有利于在供求信息中排名靠前;
  ·享有竞价权利,争夺标王或前三名,确保在供求信息中排名最前;
  ·可使用支付宝处理货款,更好地保障双方的利益。
  线下服务:
  ·展会:足不出户到全国去参展,推广企业和产品;
  ·采购洽谈会:与国内外世界级大买家做生意;
  ·培训会:交流网上贸易技巧,分享成功经验;
  ·交流:“以商会友”社区提供最热的行业资讯和讨论,教会员如何网上做生意;
  ·专业服务:服务人员提供365×8小时专业咨询服务。
  诚信认证标志能让诚信通会员和普通会员在身份上明显区分开,更值得买家信赖,从而成为买家的首选。若拥有高的诚信通指数,诚信通会员的信息优先排序,更容易被客户找到。
  贸易通:贸易通天下
  阿里巴巴在推出贸易通这款软件之初,就将其定位为专业商用网上洽谈的工具。
  贸易通软件在开发上为商务人员量身定制了交易提醒、商机订阅、商务服务、在线英语翻译等内容,更集成了客户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完整地记录客户资料(储存3072个客户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企业随时随地管理客户关系,节约成本。
  一经问世,贸易通短短两年间依据市场和用户需求,不断进行人性化设计,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其下载量仅次于QQ和MSN。
  2006年6月6日晚上6点,“中国十大流行软件”评比大赛举行了颁奖典礼,阿里巴巴贸易通荣获迅雷下载流行榜“十大流行软件”大奖。此次评奖大会由迅雷——全球最大的下载引擎和艾瑞——中国最权威的市场调查咨询公司联合主办,主办方公布了推荐原则和评选程序,还建立了专家评选团队。整个评选工作最显著的特点是:让用户来选择,用实际下载数据量来说话。因此,被广大中小企业普遍认同和自身发展的骄人成绩是贸易通在此次评比活动中获奖的主要原因。
  对于贸易通的获奖,主办者在致辞时说:“贸易通为包括政府、商家、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沟通的桥梁。而‘十大流行软件’评比大赛作为软件业发展的业绩报表,是贸易通软件工作者努力工作的回报,也希望以此促进各方更好地融合,达到最终推动中国软件产业自主发展、壮大的目的。”
  贸易通总监许吉则表示:将以这次“十大流行软件”的评奖活动作为一个契机,进一步为国产软件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继续推动国产软件品牌的发展;同时,为更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一个开放式服务平台。
  而众多贸易通忠实用户也借助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其心仪产品获奖后的欣喜。
  不想给马老板做广告,也不是他的枪手,我只是想把平常用贸易通的真实心得说一下,与各位朋友分享一下它的好处而已。
  1?郾可节约好多差旅费。平常谈生意,总是这里跑、那里跑,一年下来,不知道要多少差旅费。自从用上贸易通,这部分开支少了很多。
  2?郾可节约很多电话费。我原来谈业务,总是要打很多长途电话,我又喜欢神侃,到了月底,去电信公司一打单,又是1000多元,好烦。用了我们马老板的贸易通,一月话费少了一半,马老板,谢谢啦。//---------------
诚信通和贸易通:阿里巴巴的“哼哈二
---------------
  3?郾我是做二氧化锰矿深加工的,平时要找客户、货源,确实很麻烦,打开阿里搜一下,天哪,全国各地的都在那小小的电脑里面,真的好方便。
  4?郾还可以在这上面找女朋友,这比在QQ、MSN上面找的可真实多了,什么地址、电话、个人信息,基本上都是真的。
  诚信通的价值
  诚信通产品一经问世,便在阿里巴巴网站上掀起高潮。阿里巴巴网站公开建议“买家优先选择诚信通会员做生意”。
  那么诚信通究竟能给网商们带来什么?
  首先,诚信通让买家有地方找你。诚信通会员可以发布产品图片和买卖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营销产品,并在阿里巴巴大市场享有各项优先权:信息排名靠前,独享买家信息,免费使用在线联系和客户管理工具等。
  其次,诚信通提供企业身份认证,让买家买得放心。
  企业身份认证是指企业身份认证机构对“被认证公司是否合法存在”以及“企业身份认证申请人是否属于被认证公司”的查证。
  最后,诚信通会员买卖交易可以使用支付宝,货和款都安全。//---------------
摇旗呐喊:奔向网商新时代(1)
---------------
  2004年,一向眼光独到的马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今年电子商务最大的成果就是‘网商’群体的诞生,电子商务正在让互联网走进‘网商’时代。”
  在马云的命题里,网商代表着阿里巴巴和整个互联网事业的前进方向。
  中国供应商
  谈到网商,不能不提到中国供应商。
  “中国供应商”,可以理解为一个名词,但它并不指某一个个人或者某一个企业,它是一个项目,一个由马云发起的项目。但是,由于中国供应商这个项目处于阿里巴巴早期的起步阶段,一向行事诡秘的马云当时要求这个项目的开展过程“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所以这个项目一直有些令人迷糊,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2002年的诚信通。
  当然,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所带来的足以令那些正在使用和即将使用的商人们心满意足。这就够了。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个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来理解中国供应商的基本含义,因为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更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中国供应商,就没有中国网商,也就没有今日世界互联网的网商时代。
  若要追溯中国供应商的源头,我们必须回到6年前那个尚在起步中的阿里巴巴。
  2000年,马云和阿里巴巴网站在低调运作着一个叫作“中国供应商”的项目。也许更准确地说,“中国供应商”是阿里巴巴的一个产品,一个当家产品。它所提供的帮助是让所有相信和使用这个产品的中国中小企业成为国际供应商。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的许多产品都以物美价廉在国际上取胜。中国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世界产品供应国,尤其在小商品生产发达的江浙一带。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越来越多的跨国巨头开始在中国本土实施就地采购也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制造正成为全球性事件。
  不过,如何才能让这些价廉质优的产品成为商品远销海外或者被外商看中,也许一直是这些中小企业所不敢奢望的事情。一方面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则因为企业规模的限制。与一家大企业相比较,谁更能在广交会上动辄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展位费和人员开销来获得外商的注目?很显然,中小企业进驻耗资巨大的广交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是,浙江的马云来了,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一个“中国供应商”项目,将中小企业化零为整进而化整为零,解决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困境,也圆了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梦想。
  中国供应商服务主要面对出口型的企业,依托网上贸易社区,向国际上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采购的客商推荐中国的出口供应商,从而帮助出口供应商获得国际订单。其服务包括独立的中国供应商账号和密码,建立英文网址,让全球220个国家逾680万专业买家在线浏览企业信息。
  中国供应商的具体内涵简单说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帮助客户展示他们的产品及企业(包括初级的静态展示和高级的动态展示);其二,搜集客户的产品并由阿里巴巴统一带到各种国际展会参展;其三,对于基本的应对外商的礼仪和相关知识进行协助辅导。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们不难理解中国供应商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有多大的帮助,其价值仅以参展广交会的费用来看则至少可以达到十几万。
  马云在做着一份多么伟大的事业!他将中国的中小企业带到了世界的舞台!这些走向了国际的中小企业自是不会吝啬每年几万的中国供应商会员费。目前,中国供应商的会员费是每年4万~12万元。
  也因此,如今的中国供应商项目已经吸纳了超过数万名会员,正在为马云带来每年过亿元的巨额收入。
  网商时代:阿里巴巴的未来,互联网的未来
  众所周知的是,200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体上网行为是收发邮件、浏览新闻、搜索信息,这是一个被称为初识网络的“网民”时期;2002年后,短信、即时通讯、交友、游戏成为上网者的最爱,形成一个个不同的社区,这是一个上网者开心、网络服务商赚钱的“网友”时期。这两个时期,上网者基本上充当的是网上消费者的角色。这一阶段互联网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是短信和网络广告,网络还是一个被动的商业工具。而进入2004年以后,网络变得不再被动,网商——一个互联网的新盈利模式正在被深入挖掘着。
  马云指出,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人和企业家。据阿里巴巴公司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100万中小企业中,已有1/4的企业开始尝试并熟练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近1亿网民中,已有600多万人开始进行网上交易。网商是一个新生的互联网应用人群,随着这个新兴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它将取代目前主流的“网民”和“网友”概念,使电子商务成为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必不可少的应用,电子商务将得到广泛的普及,带动整个互联网走进“网商”时代。
  马氏命题:网民网商网商时代
  马云所提出来的这种由网民到网友进而到网商以及整个网商时代的概念,其产生的基本前提就是2004年互联网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这一年中,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了1000多万,总数突破了9000万,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绝对数量,而且已经占到中国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这意味着“互联网”这个概念已经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由此,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也就有了肥沃的土壤。再加之有关互联网信息资源、诚信安全等政策法规如《电子签名法》的制定、出台,也为互联网上各种业务的大规模应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摇旗呐喊:奔向网商新时代(2)
---------------
  在宏观层面的状况分析中,马云认为,今日之电子商务与几年前相比,无论在思想、理念还是实践都已不在一个层次上了。“网商”群体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概念,反映了一个事实,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电子商务特别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变化和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依托越来越普及的互联网,让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
  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网商的组成部分,商人和企业家已经开始认识到B2B、B2C的魅力,而广大的普通民众也在自由、开放的C2C网站上流连忘返,网商群体正在迅速扩张、发展。而马云用大笔资金投入并提供给所有人的免费交易平台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以及出于信用系统考虑而免费提供的支付宝服务,所有这些,都毫无疑问地为所有有志于从事网络贸易和网络创业的人们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马云成就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也成就了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活跃着的网商们,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互联网的网商时代。
  不过,在向网商时代的演进中,要想在公众中全面推广电子商务,让每个人都用起来,诚信是必须过的一道独木桥。电子商务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信息问题、诚信问题、交易问题等都要逐步解决,而其中又涉及银行的协同、物流公司的配合。
  “西湖网商大会”
  2004年6月12日,一个盛大的时刻来临了:1000多名中国网商云集杭州,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和阿里巴巴公司主办的中国首届网商大会在西子湖畔召开。在中国互联网短暂的发展历史上,此次大会堪称商人群体应用电子商务的事例第一次大规模浮出水面,它不仅标志着互联网商业的渐趋成熟,也是中国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方法和成果的一次展示。
  不妨引用马云的话来概括举办此次大会的初衷:“只有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成功了,电子商务产业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马云希望“网商大会”能为网商群体和整个中国互联网事业指明出路,提供广泛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
  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网商”时代的到来。难怪雅虎杨致远对于网商云集的盛况感到异常吃惊:“我第一次听人说网商。我没想到企业除了在互联网上做广告外,还在上面做生意,这在美国是没有的。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这里,互联网成为交易的工具,这让我想不到。”
  马云指出,网络的中小企业商人已成为中国商业社会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一旦这种力量正式形成,互联网和现实商业社会将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中国超过90%的公司是中小企业,它们的活跃和成绩显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态势。
  马云进一步谈到,电子商务的种种功能都是为中小企业度身设置的。电子商务可以迅速减少贸易的中间环节,防止广大中小企业被大企业压榨、盘剥。像一些大型商业卖场,由于它们的采购量极大,而一般的中小企业没有广泛的销售渠道,所以被迫以低价将商品卖给它们。
  有了电子商务后,众多的中小买家和卖家能直接接触,避免因为缺少销售渠道而被这些大型商家盘剥。像阿里巴巴这类B2B电子商务网站主要为企业提供买与卖的信息服务,帮助这些企业将自己的需求信息发布到网上,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马云介绍说,在浙江温州、宁波等地,小商品企业都通过电子商务拓展业务,每年的网上交易都占到了销量的很大份额。
  比较有趣的一个现象是,自2004年以来,国外的巨头也开始关注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美好前景。像eBay、亚马逊这样的国际电子商务巨头和老虎科技基金、IDG风险投资等都十分关注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
  综观此次大会,最重要的特点是:第一次使那些中小企业成为真正的主角。用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的话来说就是“把商务还给商人”。30家成功企业的现身说法和成功案例,以及互动式的交流与探讨,更有助于中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理解电子商务的作用。国内电子商务面临的市场环境十分复杂,这种同行的交流,对于增强电子商务的实用性大有裨益。
  在这一届网商大会上我们看到了沃尔玛、英格索兰、联想和三菱重工等国际大买家的身影。我们还知道韩国LG电子、日本伊藤忠商社、麦德龙、韩国三星、美国西尔斯百货、安捷伦科技、通用汽车(中国)、日本NEC、葛兰素史克等也都迈开了通过阿里巴巴进行中国采购的步伐。马云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也从来都是一个始终如一的优秀企业家。
  如果说“超级女声”所掀起的全民热潮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的话,这个文化意义无疑便是媒体开始越发关注草根阶级,一夜成名的草根梦想不再遥不可及。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努力,人生就没有失败。
  而马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同样的问题。若与国际大公司做比较,网商无疑便是网络中的草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努力实现人生理想的步伐。只要肯努力,阿里巴巴一样能成就网络的超级商人。于是,马云在此次大会上隆重揭晓了经过投票评选出来的“2004中国十大网商”,他们分别是://---------------
摇旗呐喊:奔向网商新时代(3)
---------------
  乐军先生,浙江阿波罗休闲运动有限公司
  丁相军先生,阳光高科国际有限公司
  李伟先生,金星汽车用品商城
  吴霁东小姐,SELL-IT摄影器材专卖店
  许启新先生,扬州国泰贸易有限公司
  龚大胜先生,重庆鑫源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陈秋田先生,金华日普电动车有限公司
  路天云先生,瑞尔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强蔚先生,江苏兴化市美全食品有限公司
  林立人先生,深圳市“99+1”实业有限公司
  不妨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为网商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也不妨记住马云颁奖的那一刻他们难以言表的喜悦之情。
  游向网商“蓝海”
  中国网商的蓝海到底有多大?世界网商的蓝海到底有多大?目前不得而知。
  仅在中国的阿里巴巴,网商就达到1500余万,网上外贸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占到了国内B2B市场的87?郾2%。
  而权威专家称,杭州市政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阿里巴巴等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培育电子商务市场。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很有可能突破1000亿美元。
  2006年7月6日,杭州市政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首届中国网商节定址杭州,面向全球开放,主题为“创新赢天下”,9月9日《2004~2006中国网商生存发展报告》将首度发布。
  据称,本届网商节旨在“搭建一个全球互联网业界展示、交流的平台,展示网商实力,拓展网络消费群,打造全球互联网节日品牌,将杭州作为‘天堂硅谷’推向全球”。而马云表示,这次网商节对全世界开放就是希望能够固定下来成为网商的定期节日,希望全球网商都能来杭州寻找商业伙伴展示实力。
  2006年9月9日,除杨致远外,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等以及IT业界人士等纷纷应邀而至,同时,海外众多网商——沃尔玛、宝洁、家乐福等一批海外采购企业纷至沓来。首届中国网商节暨第三届中国网商大会如期举办。
  有业界专家分析,网商蓝海“中国冲击波”的影响深远,“杭州有望借此举奠定国内城市的电子商务龙头位置”。无独有偶的是,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杭州电子商务成熟度排名前列,被跨国公司视为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区域。
  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区域”,杭州已经具备了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多方面优势:从企业层面上看,杭州目前拥有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1300余家电子商务网站,毫不逊色于京津穗地区;从体制角度来分析,杭州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的早期试点城市,电子商务建设基础毋庸置疑;此外,最为重要的是,杭州民营经济发达,多项指标居浙江前列,而杭州及浙江具有传统制造业的集群优势,再加上人才方面,杭州拥有浙江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全国IT产业人才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显然,杭州正在加快这方面的步伐,而阿里巴巴也有志成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的一张名片。
  根据规划,2010年杭州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5%,真正成为杭州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主要支柱。而阿里巴巴的成绩,功不可没。//---------------
阿里巴巴走向世界(1)
---------------
  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要改变全球生意人做生意的方式,是要将全球网民带入网商时代。这样的阿里巴巴注定属于整个世界。
  阿里巴巴的目标
  马云是一个喜欢定目标的人,很多目标都让人感觉遥不可及,就是连他手下的高管都觉得不可能实现,爱赌的马云就和他们赌上了。最后,马云都是赢家。
  2003年,马云提出了阿里巴巴每天收入100万人民币的目标;2004年,马云为阿里巴巴定下了每天盈利100万人民币的目标;2005年,马云为阿里巴巴定下了每天缴税100万人民币的目标。在马云到处“折腾”下,这些目标都出人意料地提前完成了。
  回想2002年,当时阿里巴巴的日收入才13万元,对于每天收入100万元这个似乎遥不可及的目标,6位高层中有两位对马云的过度自信持怀疑态度,于是他们和马云打赌,每人用1万元赌马云不能做到。“结果年底我就收到这个钱啦。”马云笑着说道。两个与马云打赌的高管人员,认赌服输,痛快地各自交了1万元给马云。春风得意的马云用这笔钱请两位高管各吃了一顿鲍鱼。
  马云的成功,依赖的是高效率的执行力。马云曾将阿里巴巴称之为“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他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有时去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总比优柔寡断或者没有决定要好得多。这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并改正错误;一个决定有90%的人认为正确的时候,你就应将它扔到垃圾箱里去;如果一个决定让一半的人争吵不休,那么这件事就颇有一试的味道了。
  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说过:“有创意的人很多,但能执行创意的人很少。”而马云与孙正义也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水平。
  2006年,马云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从满地球跑的马云身上,我们似乎很容易得到推断,马云要加速实施阿里巴巴的全球战略,让阿里巴巴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全球的顶尖企业,让全世界的人使用阿里巴巴,要把全世界网民带入网商时代!
  这个目标其实一直埋藏在马云心中,为这个目标的奋斗他从来没有停止过。
  阿里巴巴的“全球”缘
  在马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照片,是他与一对澳大利亚夫妇的合影,照片上年迈的夫妇是马云早年求学生涯中在宾馆门口所认识的戴维·摩利的父母亲,摩利夫妇后来成了马云的义父义母和西方文化的启蒙恩师。
  摩利家对马云最大的馈赠,就是灌输给了马云一套完整的西方思维。这种思维逻辑带来的帮助,不仅仅只是推动语言学习那么简单,对于思维方式开始形成的少年马云而言,义父母的帮助,让他学会了从西方人的角度看待人生和世界,看待人与人的交往。
  西方商业社会一直对神秘的“东土”市场有着向往,因此很多“海归”成为海外企业的代理人,或者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机会。从未留学海外的马云称不上“海归”,但是他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这类意识形态上的帮助,让他绝不输于竞争对手,在事业上终身受用。
  1999年参加完亚洲电子商务大会的马云很快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会正在出现,而当他决定建立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的时候,他明白这个机会的价值链是双头并举的:一头是海外买家,一头是中国供应商。但在当时,中国的工厂还未成气候,商业模式中所有成功的关键因素,都集中在海外。
  “当时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中国的公司,因此还取了‘阿里巴巴’这样非中非西的名字,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有好的互联网公司。”马云说。而且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超级买家”在西方,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企业都在西方,能向互联网投资的主流资金也都在西方,所以马云决定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机会,首先“搞定”外国人。
  要实现这个目标,马云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网站必须是全球性的,否则阿里巴巴只做国内就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而且阿里巴巴必须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失去第一就失去意义。
  阿里巴巴只能做成全球性的网站,马云没有退路。
  1999年,马云将阿里巴巴总部定在香港,因为香港是国际化色彩很浓的都市,有利于阿里巴巴向国外发展。为何不把阿里巴巴总部定在国外?马云有自己的主张,他始终坚持将阿里巴巴留在中国,因为马云要让全世界人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家让全世界华人骄傲的中国公司。为了吸引全球技术人才,马云在美国建立技术基地,在伦敦设立分公司。有一次马云去德国演讲,还有英国会员专程从英国飞往德国参与交流。
  跑遍全球的“营销机器”
  要让阿里巴巴走向世界至为关键的一个工作便是找到全球买家。
  1999年至2000年,马云号称“空中飞人”,跑遍了几十个国家,不断实施着同一个战略行动。他不停息地在空中飞行,参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所有商业论坛,去发表疯狂的演讲,用他那张天才的嘴宣传他全球首创的B2B思想,宣传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走向世界(2)
---------------
  马云相信自己是一台促销机器。他一月内可以去三趟欧洲,一周内可以跑七个国家。他每到一地,总是不停地演讲,他在BBC做现场直播演讲,在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演讲,在“世界经济论坛”演讲,在亚洲商业协会演讲。
  马云挥舞着他那干柴一样的手,对台下的听众大声叫道:“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来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爆增之势!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名字就这样被《福布斯》和《财富》这样的重量级财经媒体所关注。
  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所以,卓尔不群的马云就以这样的魅力征服了世界,赢得了天下。
  所以,那段时间,马云把到欧美名校讲学也看成是销售的一部分:“沃顿、哈佛的MBA五年后就是大公司的高层,在他们脑子里播下阿里巴巴的种子,五年后就发芽长大了。”
  马云似乎仍在阿里巴巴扮演着当年“马老师”的角色。对电脑知识的不熟悉并没影响他的管理才华与教书育人的能力。
  奇怪的是,马云越是疯狂,台下的听众越是对他痴迷。马云凭借他的智慧和口才,在哈佛做了一次演讲,之后有35个哈佛MBA的毕业生投身到他的企业。
  那一次马云去哈佛,有教授问了马云一个问题,他说:“尊敬的马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能否先谈谈在你的简历(讲座之前哈佛关于马云的宣传资料,简历指的就是这个宣传资料)里面没有提到的?”面对如此突然的要求,马云急中生智,说:“十年以前我申请过三次哈佛,被你们拒绝了,你们看都不看就拒绝掉了。”马云的机智与幽默博得了学生们的好感。
  接下来,马云总结了他成功的三个原因,第一,没有钱;第二,不懂技术;第三,不做计划。马云的一番话弄得哈佛学生们云里雾里。马云对那些学生说,如果你们希望听假话,我可以跟大家讲得很虚伪,特虚无缥缈的,但是我相信这儿所有的年轻人跟我一样,希望听真话。世界上最难的是讲真话,最容易的也是讲真话。因此学生们都特别喜欢马云。马云说:“我每次总是去哈佛去MBA骂一些人,骂他们是因为爱他们,如果连骂都不骂的时候我就是不爱他们了。”
  有些“疯狂”的马云时时刻刻坚持着他的梦想,相信总有一天,马云的“全球”梦想成真,阿里巴巴也会成为全世界人共同的“财产”。//***************
*附录
***************  从大学就开始练就的令人艳羡不已的口才,令马云集创业之初的“骗子”,到后来令人无法置信的“疯子”,以及今天媒体心中的“狂人”形象于一身。但这正是马云的性格:语不惊人死不休      ---------------
附录一马云精彩演讲(1)
---------------
  从大学就开始练就的令人艳羡不已的口才,令马云集创业之初的“骗子”,到后来令人无法置信的“疯子”,以及今天媒体心中的“狂人”形象于一身。但这正是马云的性格:语不惊人死不休。
  马云是个演讲高手,尽管他的声音不够浑厚,不够高亢,但他会让人热血沸腾,并顺着他的方向思考。同时,马云的演讲确如其人,天马行空,似给人以“拨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因此,马云的众多演讲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
  马云在宁波会员见面大会上的演讲(节选)
  很高兴再次来到宁波,今天不是星期天,大家来这儿我非常高兴,而且想代表阿里巴巴全球120万的会员和500名员工向大家致以夏日的问候。这是阿里巴巴在全国各地的“以商会友”的第六场,我们第一场是在绍兴,然后去了无锡、顺德、深圳、厦门,这个星期是在宁波,我们在全国开会员见面大会,每一次都会让我们感到非常激动。我记得在无锡那一场,我们请了250名会员,那一天是下午两点钟开始,1点半开始下很大的雨,我们想下午可能不会有那么多人,结果来了550多名会员。
  ……
  我看了今天的名片,都是一些企业家、厂长、经理,都是年轻人。我今天演讲分三块,第一块跟大家交流一下阿里巴巴的昨天和今天,给阿里巴巴做一个分析。我们公司很小,成立只有3年。这3年来我们经历了各种痛苦、折磨,我想做成一个案例跟大家分析。第二块是我在全世界跑了很多的国家,跟世界一流的企业家探讨过,我想把这些探讨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三块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电子商务,今天的电子商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我今天主要讲阿里巴巴的昨天和今天。我们曾两次被哈佛大学选为全球的MBA教学案例,他们会派一个人到我们公司,至少要待5天,这5天对我们所有的经理、部分员工、刚刚要加盟的新员工和客户,都做仔细的调查。然后花两个月写案例,我每次拿他们写的案例第一稿的时候,都觉得这不是阿里巴巴。很多人对阿里巴巴的看法很怪,有各种各样的媒体评论,对于媒体的报道我不全看,但是很多会员对阿里巴巴的评论我一定看。
  ……
  我们没日没夜地干,就这样熬过来了。后来我们接到了第一笔500万美元的投资,由美国的高盛牵头。当时互联网很热,很多人都想要钱。我们对投资人说:“我们不要钱。”他们都很认真地听我说。
  第一个找我的是浙江的企业,他说:“我们可不可以合作一下。我给你100万,明年你再给我们110万。”我说:“你比银行还黑。”9月28日拿到钱,9月30日我碰到日本软银的CEO孙正义,大家谈得很好,当时我们就拍板,融了2000万美金。我只跟他解释了6分钟,他就听懂了什么是阿里巴巴。
  我们第一次见媒体是在1999年的8月,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找到了阿里巴巴。他们要来采访,我们拒绝采访,后来他们通过外交部,再通过浙江省外办,一定要让我们接受采访。我们当时没有电话,也没有传真,只有一个在美国的E?鄄mail地址,我们不想告诉别人我们是中国公司,那样在全球化拓展过程中,大家会认定你是三流企业。
  我们把他们带到居民区,他们很怀疑。门一打开,二三十个人,在四居室的房间里面,干什么的都有。他们感觉阿里巴巴这时候有两万会员了,名气很大的,应该是很大的公司。最后我们拒绝发表他们写的报道。
  1999年之前,阿里巴巴就是这样。到1999年香港阿里巴巴成立的时候,有一个中东土耳其的记者说:“马先生,阿里巴巴应该属于土耳其的,怎么跑到中国来了?”这句话,至少有二十几个国家说过,阿里巴巴是属于我们的,怎么属于中国了呢?我们当时把总部定在香港。因为我们想这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我们希望办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公司,让全世界骄傲的公司。香港是特别国际化的,我们在美国设了研究基地,在伦敦设了分公司,然后在杭州建立我们中国的基地。
  1999年、2000年阿里巴巴战略很明确,迅速进入全球化,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我们要打开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培育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我们的口号是:“避免国内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这几年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在国外的名气比在国内大,这跟我们1999年、2000年、2001年的全面战略有关,我们迅速地打入了海外市场。现在很多企业说,我们很快进入全球化了,但是全球化绝对不意味着请外国打工仔或者你在海外建一个厂就是全球化。我们在全球化的战略上做过很多事。
  我第一次在德国作演讲时,阿里巴巴的会员有4万多,在德国,1000人的会场里面只有3个听众。第二次再去德国,里面坐得满满的。还有从英国飞过来的会员,一起进行交流。
  中国进入WTO,国内所有的企业几乎都在问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国外企业管理得比我们好,钱比我们多,怎么能打赢?去年我跑了20多个国家,参加了50场研讨会,所有的研讨会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怕国外企业,他们同样怕我们。去年我参加的研讨会,题目竟然是“中国是威胁”。//---------------
附录一马云精彩演讲(2)
---------------
  我第一次到伦敦,我的公关经理告诉我们,下午6点15分,BBC电视台要采访,是录播,不是直播的,请准备一下这5个题目。但我从来不准备。我说:“没关系,我不看。”下午3点BBC又发一个传真,请马先生一定要仔细地看。6点进了BBC,还是拿出那5个题目,一定要我仔细准备,那我就准备一下。等到了上演播台,主持人说现在是BBC总部全球直播。有3亿人看哪!把镜头切过来问我问题,跟我准备的那5个问题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问:“你是中国的公司,你在英国创办公司,你会成功吗?你想当百万富翁吗?你认为你可以当百万富翁吗?你当得了百万富翁吗?”一下就把我问蒙了。我当时很紧张,但脸上还是微笑地跟他讲。结束之时我说:“我们会证明我们会活下去,而且活得还很不错。”后来BBC又对我采访了几次,其中有一次他们是派了报道组到国内,一个是采访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另一个是采访我,是BBC最热门的节目,叫《热点谈话》,节目播出有25分钟。
 ……
  两个月之前,我到纽约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我听世界500强CEO谈得最多的是使命和价值观。中国企业很少谈使命和价值观,如果你谈,他们认为你太虚了,不跟你谈。今天我们的企业缺乏这些,所以我们企业会老长不大。那天早上克林顿夫妇请我们吃早餐,克林顿讲到一点,说美国在很多方面是领导者,但有时领导者不知道该往哪儿走,没有什么引导他们,他们没有榜样可以效仿。“这个时候,是什么让你作出决定呢,”克林顿说,“是使命感。”
  阿里巴巴认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我们的使命感。现在名气最大的企业是通用电气。他们100年前最早是做电灯泡的,他们的使命是“让全天下亮起来”,这使通用电气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气公司。另外一家公司是迪士尼乐园,他们的使命是“让全天下的人开心起来”。这样的使命使得迪士尼拍的电影,都是喜剧片。
  阿里巴巴将自己的使命最终确定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所有制造出来的软件都是要帮助我们客户把生意做得简单。
  还有就是价值观,公司要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我们员工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是价值观让我们可以团结在一起,奋斗到明天。我们请来的CEO总裁,他53岁了,传统企业的经理人,非常出色,他在GE工作了16年。我们总结了9条精神,是它让我们一起奋斗了4年。我们告诉所有的员工,要坚持和发场这9条精神。第一条就是团队精神,第二条,教学相长,然后是质量、简易、激情、开放、创新、专注、服务与尊重,这9个价值观是阿里巴巴最值钱的东西。
  我们在2000年制定了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新员工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加入阿里巴巴。今天想跟大家讲,使命、价值观、目标是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一定要有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三样东西,你走不长、走不远、长不大。
  我做过这样的调查,90%的企业家不认同我这个观点。我见过世界500强的所有企业,都讲这个。讲来讲去就是这两点:价值观和使命。宋朝的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如果他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在梁山上打起来,还真麻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就是江湖义气,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兄弟。这样的价值观让他们团结在一起。一百单八将的使命就是替天行道。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导致后来宋江认为他应该投降,李魁认为他们打打杀杀挺好的,还有些人认为,衙门不抓他们就很好了。到后来梁山好汉被缫灭了。所以一定要重视目标、使命和价值观。这是阿里巴巴2001年做的整风运动。
  第三是干部队伍的培养。干部队伍的培养,我想跟所有的企业分享一下,如何培养干部?阿里巴巴怎么做的?怎么渡过这个难关?
  如果阿里巴巴想成为全世界十大网站,靠打游击不行。毛泽东是不可能靠游击队打下全国的。最后是三大战役决定了胜利,因此要有一大批将领才能保证胜利。所有企业都会担心有业务来源的人走掉,如果这个人走掉了,业务就没有了。有时候经理比总经理还大,因为他掌握了很多业务。任命一个人当干部之前你一定要让他学习,因为中国有很多干部的工作思路并不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第一种是义气干部,上面的领导压下来,都是他顶着;下面的企业,他帮领导扛着。还有一种是劳模干部,这人平时干10个小时,然后你把他任命为经理,他觉得领导喜欢他的工作状态,本来干10个小时,后来干12个小时。再一种就是专家当经理,因为这个人刀法非常好,然后你让他当经理,但这样肯定不行。本来四个经理工作很快乐,突然其中一个人升官了,这个人很得意,但他应该意识到另外三个人中一定有人的心态出问题了。你会发现很多经理一上台之后,就会把老员工全换成一批新员工。
  我训练干部管理团队,要求他们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把问题处理掉。你做的任何决定都关系到公司3~6个月之后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人能取代你,你永远不会升职。只有下面的人超过你,你才是一个领导。领导不要做具体的工作,要下面人去做。你用6个月如果还找不到替代你的人,说明你招人有问题。6个月你找不到人,说明你不会用人。领导要能把人身上最好的东西发现出来。你要找这个人的优点,找到这个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这是你的厉害之处。如果有一只老虎在后面追你,你的奔跑速度自己都想象不到,为什么能跑这么快?有老虎追你。每个人都有潜力,关键是领导要找出这个潜力。我们是怎么想到这一招的,我看美国NBA打篮球,为什么越打越好,是因为板凳上坐了12个人,下面的人很想上去,都认为自己打得也不差。上场的人压力很大。这样你会有一套制度,用制度保证你的公司,不要用人。所以我们在培养干部队伍方面,形成了“学习制度”。//---------------
附录一马云精彩演讲(3)
---------------
  1999年阿里巴巴希望有8万名会员,当时我们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还只有3000名会员。但是那一年我们做到拥有8.9万名会员。2000年阿里巴巴提出要拥有25万名会员,结果我们拥有了50万名会员。2001年我们希望拥有100万名会员,但2001年互联网不景气,好像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2001年12月27日,真的实现了。我们当月实现了收支平衡,现在阿里巴巴的营业额都在增长,越做越好。
  很多人认为,现在互联网讨论最多的是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我们不这么认为。只有管理者去欺骗投资者,投资者不太可能欺骗管理者。投资者给你钱的时候,你记住有一天你一定要还他。这是做人的品质。有一点让我们感到骄傲,刚刚创业的时候,我们几乎不打出租车。有一次我们必须打车,一辆桑塔纳过来,所有人头都转过去了,一看夏利过来,马上招手,因为桑塔纳比夏利贵。我们今天所花的钱都是投资者的钱,如果有一天花自己的钱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花,所以这两年,我们以小气而骄傲。
  自2000年,我们在国内外的广告预算为零。尽管零预算,但是我们的会员已达到120万名,而且越做越大。这得益于口碑相传。前两天有一个研讨会,有人说宁波市场不好,我说宁波市场非常好,在宁波赚了很多钱。所以我们的总体收支保持了平衡,从2001年12月,我们公司进入非常良好的状态。有种现象非常奇怪,你越有钱,别人越投资你。我们现在看互联网投资很难拿到风险投资,但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到投资。我们现在是钱很多,但是我们用得很少。我们还要不断地在海外实施很大的市场战略。
  我们最近跑了一些地方,特别是我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里看到中国的知名企业家讲了这句话,让我觉得很不以为然。他说:“我这个企业很难管理,哪怕通用前任CEO杰克·韦尔奇来我这里管理,最多只能待3天。”第一,杰克·韦尔奇不会待3天;第二,他来了一定会改变你的企业。可怕的不是距离,而是不知道有距离。我在网站上也讲过这句话,我先讲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在浙江省散打队当教练,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武当山下面有一个小伙子非常厉害,他把所有的人都打败了。他认为天下无敌,就跑到北京,找到北京散打集训队教练,说:“我要跟你的队员打一场。”教练不让,这反而让这个小伙子更跃跃欲试。最后教练同意了,结果5分钟不到这个小伙子就被打下来了。教练跟他说:“小伙子你每天练两个小时,把每天练半个小时的人打败了。我这些队员每天练10个小时,你怎么可能跟他们打?而且我们队员还没有真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企业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去年我们已经步入了收支平衡,会员达到了100万,到了这个地位,我们不知道往哪儿走了。我跟TCL李冬生和日本索尼的老总在香港开了一个会议。交流过程中,他们二位让我大为折服,做CEO能做到这种地步很厉害。他们把管理看成道,他们有非常清晰的管理理念。后来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纽约的论坛,我跟波音的老总、比尔·盖茨以及微软的总裁们交流。他们也让我大为折服,我与他们那是没办法比较的。有些东西是你没有尝试过的,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尝试。一比你才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很大。
  波音老总讲公司发展战略时说:“我们每一个企业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这个决定到底错还是对?在座的也是这样。这个时候往往缺少一个东西,就是公司的发展战略。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是不行的。”他说他当波音CEO的时候,波音公司的重心都放在民用航空上面,没有放在军事航空上面。如果发生军事危机,波音一定会面临很大的危机。所以9·11事件发生之后,波音没有很大的灾难,而这就是战略的提升。我想跟大家讲,中国企业家与外国企业家的差距是很大的。可能有人在网上得知我和北大教授在“世界经济论坛北京峰会”上吵了一架。他把中国的MBA说得天花乱坠,我说中国的MBA根本就没有用。
  那天我是有感而发,我那时刚从纽约回来一个星期,我就赶到北京,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北京峰会”,我从来没那么丢脸,那次丢脸真是一塌糊涂。我们那次会议,台上四五个人在讲,下面有一半的人在听,另外一半不是打电话,就是抽烟的、聊天的,上面谈上面的,下面谈下面的。我觉得特别尴尬,为什么中国企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国家的部长请了12个中国企业家进行交流座谈,这个部长讲话只有15分钟,这15分钟内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大半的企业家在打电话。部长显得特别尴尬,我看了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不是文化的差异,是礼貌、尊重的差距。如果中国企业是这样的话,谁还跟中国企业交流,谁还愿意跟中国企业做生意。我说MBA不要先学做事,要先学做人。这样才能改变我们。
  所以那天我有感而发。后来我去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还有印度大学,他们都骂我。我觉得MBA不是没有用,我觉得就是有很多的东西你们应该早就学过。我收过很多的E?鄄mail,是MBA学生来的信,说我骂他们是因为我爱他们。做任何的企业,其实都要做三件事。企业家做人也是要做三件事情。这是我跟金庸,探讨《笑傲江湖》的时候,探讨出来的一些观点。何为笑,何为傲?什么人能笑,什么人能傲?你做企业家你想笑,你想笑得透彻。而有眼光、有胸怀的人才能笑得爽朗透彻。你想傲,你一定要有实力,人家一个巴掌打过去,你滚出5米之外,你再傲也没有用。所以要想“笑傲江湖”,要做到眼光犀利、胸怀开阔。我认为眼光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多看,多跟高手交流。你会觉得和别人的差距很远的,这样你眼光就会打开。很多企业家是这样,认为“我是某某城市排行第一”,你到外面看一下,你差得很远啊。//---------------
附录一马云精彩演讲(4)
---------------
  我非常敬佩邓小平,改革开放是非常有眼光的。他去欧洲、美国,发现中国和国外差距这么远,他认识到了差距。我们在座每一个企业家都要了解,距离不可怕,可怕是你不知道距离。跟克林顿吃早饭那一天,中国那些部长的名字他都能说出来,中东的一些部长名字他也能说出来,你会感觉他是实实在在的人,他是平凡的人,所以他伟大。要不断去走,不断去跑,不断去看。
  胸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有眼光没胸怀是很倒霉的,《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就是眼光很厉害,胸怀很小,所以被诸葛亮气死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说明宰相怨气太多了。像周总理每天日理万机,他不可能每天跟人解释,只能干,用胸怀跟人解释。每个人的胸怀是靠冤枉撑大的。
  再就是实力,我觉得实力是用失败堆积起来的,一点点的失败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实力、企业的实力。如果我年纪大,我希望我跟我孙子吹牛的话是:“我是你爷爷,做成这么大的事情,一点儿都不牛。”孙子说:“刚好是互联网大潮来了时,有人给你投资。”当我讲当年的事,说我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他会很崇拜地看着我,真的,但这个我倒不一定吃得消。一个人取得最后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太多惨痛的经历。
  我一直倡导中国企业要讲究团队精神。我是我们公司的说客,我是光说不练的人。我为我们的团队感到非常骄傲,我们公司有4个“O”的团队,我把我们公司做的事情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的COO关明生是我们的总裁,在GE、BTR等全球500强公司做了25年的经理人,英国籍香港人。我们的CFO蔡崇信,在欧洲InvestAB公司作投资,他是法学博士,加拿大籍台湾人。我们的CTO吴炯,雅虎搜索引擎发明人,美籍上海人。我是CEO,中国国籍,杭州户口。我们四个人各守一方,现在合作得非常好。合作都是团队做出来的。如果别人把你当英雄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把自己当英雄,如果自己把自己当英雄必然要走下坡路。
  中国人认为最好的团队是“刘、关、张、诸葛、赵团队”。关公武功那么高,又那么忠诚。刘备和张飞也有各自的任务,碰到诸葛亮,还有赵子龙,这样的团队是“千年等一回”,很难找。而我认为中国最好的团队就是唐僧西天取经的团队。像唐僧这样的领导,什么都不要跟他说,他就是要取经。这样的领导没有什么魅力,也没有什么能力。孙悟空武功高强,品德也不错,但唯一遗憾的是脾气暴躁,单位有这样的人。猪八戒有些狡猾,没有他生活少了很多的情趣。沙和尚更多了,他不讲人、价值观等形而上的东西,“这是我的工作”,半小时干完了活就睡觉去了,这样的人单位里面有很多很多。就是这样四个人,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这种团队是最好的团队。这样的企业才会成功。
  今天的阿里巴巴,我们不希望用精英团队。如果只是精英们在一起肯定做不好事情。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些不平凡的事,这就是团队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欣赏团队,这样才行。
  ……
  我经常跟员工交流一个故事,这有我对企业的了解。杭州有一个很有名的饭店,在杭州、上海、南京、北京开的饭店很多都需要提前几天甚至是一个星期预订座位,6年前我到这个饭店去,这个饭店还没有几张桌子,我点好菜后在那儿等,过了5分钟,经理来了说,“先生,你的菜再重新点吧。”我说怎么了?他说:“你的菜点错了,你点了四个汤一个菜。你回去的时候,一定说饭店不好,菜不好,实际上是你菜点得不好,我们有很多好菜,应该点四个菜一个汤。”我觉得这个饭店很有意思,为客人着想,不会像人家看见有客人来,就说龙虾怎么好,甲鱼也不错。他会对你讲没必要点这么多,两个人点这些就行了,不够再点。你会感觉他为客户着想,客户满意了,他才会成功。如果客户不满意,就是你不成功。
  有的时候我们公司奉行“客户永远是对的”这一原则,但是有时候客户是错的,他们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你们是企业家,明白自己在干什么。而阿里巴巴是一个商务服务公司,帮助大家在网上达成合作。所以我对电子商务的交易就是这么一句话概括:“它是一个工具,不是炸弹,使用这个工具,它能帮你把你的产品推广到全国、全世界,它能帮你在网站上收集其他人的信息,它能帮你加强内部的管理和调节。”
  我今天就讲到这儿,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共同交流一下。
  马云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演讲(节选)
  从2005年12月6日开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25名候选人陆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参加“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这是为配合“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专门组织的。以下是马云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演讲实录:
  我心里特别激动,我一直把北大的学子当做我的偶像,一直想考北大却考不进,所以我想如果有机会我要到北大当老师。
  我很激动能够再次到北大和很多同学、朋友进行交流。我为今年我被提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感到很荣幸。我觉得机会是大家创造的,机会也是大家共享的,我们互联网能够再度荣获经济人物提名,说明互联网再度影响中国经济。//---------------
附录一马云精彩演讲(5)
---------------
  ……
  1999年我们构思阿里巴巴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中国的经济,第一大局的判断是中国加入WTO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企业可以到国外做生意,通过建立互联网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这是我们第一个构思。第二我们认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我们要帮的永远是那些需要帮助自己的企业,能够帮助自己的企业。中小型企业使用电子商务这是他们的趋势,而不像有些大型企业使用电子商务是为了炫耀。所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企业这也是我们最早的构思。
  一直有人说阿里巴巴的模式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所以要创新得挡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我们最早被人说是“疯子”,到今天被说成“狂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绝不在乎,我们在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按照我们的既定梦想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做企业、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走的一条路。到今天,还有人说因为阿里巴巴的B2B没有被世界认可,所以我们推出了C2C,因为我们的C2C也没有被认可,所以我们购并了雅虎中国,这只是外界的猜测而已。中国的电子商务一定会超越美国电子商务,这是我个人的判断。为什么我们觉得C2C领域一定会有巨大的发展?我经常讲中国13亿人口,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这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3亿人上网只需要几年,而美国要有3亿人上网,生孩子就要生好几年。
  现在外面传言很多,有人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是一种炒作,我们并不这样认为。事实上收购雅虎是我们自己提出整个模式,我们收购了雅虎,雅虎又在我们的总部占40%的股份、35%的投票权,这个想法是我们自己独创的,华尔街没有这样的模式,全世界也没有听说可以这样收购的。为什么这么做呢?第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必须有搜索引擎这样的工具,我们考察了大批搜索引擎后发现只有雅虎合适,一般合作伙伴要选择犯过错误又很聪明的人,所以我们选择好就和雅虎谈,首先必须给雅虎面子,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收购雅虎中国,而雅虎中国在阿里巴巴总部必须拥有一些股份,但是这个股份不能控股阿里巴巴,永远不能控股阿里巴巴,也不能操纵阿里巴巴,因为从我们这个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的使命是阿里巴巴是在中国诞生并由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公司,如果这个是使命,我们股份控制的结构必须改变,不能让任何人控制,所以马云第一天起就控制这样的事情。所以大家猜测是孙正义控股还是杨致远控股,我很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不会让任何人控制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下创办,并在全世界发展的。
  所以我们的结构非常巧妙,而且做整个收购获得雅虎投入的全世界看起来不可思议的10亿美金,雅虎的所有资产、所有的品牌和技术折价为7亿美金,这是世界上去年最大的收购案,我们没有聘用顾问公司,因为我们不相信顾问公司,这些公司说的、写的全都对,干起来全是错的。我们也没有请投资银行,我们觉得对就做下去,做一切对的事情,如果加上投资银行这个事情会变得很复杂,所以我们快速地做了这个决定,短短的时间内收购了雅虎公司,同时给了雅虎面子。我们在整个组织结构里面不让任何人控制这家公司,以及在整个公司里我们加入了一条:阿里巴巴“这辈子要活”102年,在活102年前一天如果这个公司死掉就算我们失败了,所以我们永远不会谈我们是成功的。102年以内这家公司永远有一个中国人做这家公司的董事,这家公司可能发展下去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但是有一点,必须有一个中国人是这家公司的董事,我要求将这一点写进公司章程里面,这就是创新,那些董事傻掉了,我说没办法,这就是我的想法。
  我们坚信中国市场本身就是跨国市场,在中国一定能诞生世界级的公司,中国一定能诞生世界级的企业家。所以阿里巴巴不仅帮助中小企业成功,也帮助青年人学习使命感、价值观,强调我们的企业文化,强调我们的价值观,这是我特别希望和北大的同学们交流的。我还是老师,刚才王小丫问我将来会不会回学校当老师,我还会当老师,我叫自己首席教育官。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经验,和世界上的高手较量,学习以后把这些思想告诉年轻人,老师最大的期望是学生超越自己,天下没有一个老师说我的学生是要饭的,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得非常好,超越自己。我也希望重返课堂,不仅在自己公司里当老师,还在校园经常和学生沟通。所以办这家公司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告诉我自己,我可以用各种各样创新的手法,但是不能用各种各样流氓的手法做事情,做不被容忍的事情。否则有一天学生会说:“马云,你当年打天下是用了流氓的招数。”所以这是我今天想提醒自己,提醒创业人,也是提醒各位学生的我们应具有的创业精神。
  谢谢大家!
  马云在平安夜的演讲
  2005年12月2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平安夜。近300名社区版主和热心网友济济一堂,相逢在一年一度的“阿里巴巴社区大会”上,以下是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在大会上的现场演讲://---------------
附录一马云精彩演讲(6)
---------------
  各位在座的社区朋友们,大家好!我经常来社区上看帖子,但是也没有注册马夹。这几天我在休息,我给自己放一周的假,但是哪儿也没去,就是看看书,聊聊天,休息休息。
  2005年年底我刚刚宣布阿里巴巴处于高度危机,我们公司很年轻,我们公司这几年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对于我们公司的年轻人来说,这不是件好事,包括我自己也是很难经受得住聚光灯的照射,我们公司路很长,我们公司要走102年,还有96年,我们过早被聚光灯照射,这么大的荣誉光环对于我们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2005年是阿里巴巴非常受外界关注的一年,阿里巴巴今年为什么受到这么大的关注,我们收购雅虎中国,我们淘宝做得很好,支付宝也做得很好,阿里巴巴访问量也不错。2005年和2004年公司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本来预计阿里巴巴网站要在2009年进入全世界前三十名,没想到这两天我们已经稳定在全球第十九名,我们商业网站在全世界的排名是第一名。
  我们在成立阿里巴巴公司的时候有三大愿景,第一个是希望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提这个目标的时候大家觉得还是有一点点不符合实际,怎么能想做世界十大网站?
  目前世界十大网站,大部分都是门户网站,像雅虎、MSN、eBay。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商务网站,以此进入全世界十大网站,我们自己提出的目标实现时间是30年,我们现在的把握是越来越大。我们判断今后5年内我们将占据世界十大网站的3个席位,一个是雅虎中国、一个是淘宝网,一个是阿里巴巴。我们原先计划是30年内拿到1个席位,现在我们有可能10年以内拿3个席位。
  我们对中国局势的把握、做判断时的信心也是越来越足,整个中国的经济在高速成长,加上世界对亚太地区的高度关注,以及亚太地区互联网企业和产业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我估计未来的5年内这些将会对互联网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是“2004年度中国经济十大人物”,我们今年再次受到“中国十大雇主公司”提名,我自己觉得对公司和对我个人来讲不是好事,参与但不会有过高的要求。我们希望3到5年之内成为“全球十大雇主公司”,我们希望3年到5年以内成为年轻人最希望加入的公司。今年获得这个奖的提名让我比较高兴,我们两年前提出这个目标的时候感觉路还很长,“中国最佳雇主”,其实你提出了并付出努力,还是有机会的。
  今天,我们在全国各地的版主和论坛精英在这里会聚,我很羡慕大家,你们写作水平很高,而我最多写个“顶”字,我打二三十个字都要花很长的时间。作为一个好的版主,他会跟大家分享,他有胸怀,论坛就像一个社会,甚至比社会更复杂。
  在淘宝上甚至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我跟淘宝上的管理员说,我觉得论坛是一个小社会,你要包容它,这个世界永远有人不同意你,而且不同意你的方式都各不相同,你不要烦躁,不然火气会越来越大,这样就更复杂,大家在论坛里要有一种胸怀,要有投入,自己也会在无形中成长。
  刚才朋友说管一个论坛好还是管两个论坛好,我觉得管一个论坛好,管两个论坛会很累的。我们收购了雅虎之后做了几个动作,先做减肥运动,整个雅虎本来有600名员工,产品有将近200个,一个部门60个人在100条线上打仗。当时我们问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请问今天什么是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什么是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什么是又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大家都说这个东西又重要、又紧急,那我说好,就做这一件,其他都排在后面。
  我们把雅虎的首页彻底改变,600个人在600个不同区域同时打仗,赢的概率很小,600个人集中在一个区域打仗,胜利的希望会很大。如果,做版主的脑子想的是赚钱,想的是拉帮结派,往往会在文字里显露出来,你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时,你的语气、语态都会显露出来。
  今天我们依然坚持创业时的梦想,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往前走了一步,离梦想近了一步,每个人初次创业的时候理想是好的,他走着走着,后来会找不到这条路在哪里,你的第一个梦想是最美好的东西。
  我们创业时有30几家与我们竞争的公司,我记得现在全部关门了,只有我们一家还活着。我们是坚持梦想的人,所以能走到今天。我们今天没有放弃第一天的梦想,我们还要走下去,我们还要走96年。从我们第一天说要把阿里巴巴持续发展80年起,我们就没有改变过,今天我们说要做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站。
  我们阿里巴巴前5年完成第一个目标,是“meetatalibaba”,我们跟我们员工做了汇报,电子商务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什么东西,专家太多了,我刚刚参加教育部的电子商务教科书的研讨会,据说全国有278所大学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出来以后很头痛,这些专家真的不知道从哪儿讲,我觉得真正说要是讲电子商务,你们(论坛版主)去讲是最合适的。
  对于电子商务最专业的人是第一批版主,是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这样的网络客服人员,未必是技术人员,不管他们讲什么理论,你不信去网上卖点东西看看。如果我们在阿里巴巴上搞一次网上知识竞赛的话,我们的员工肯定不如你们懂的知识多。//---------------
附录一马云精彩演讲(7)
---------------
  实际上电子商务专业的教科书应从你们这里写起,实际上教科书就应讲怎么做生意,怎么交流。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行业内,大家都沟通这么好,没有网络这一切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今天做到了。网络给大家带来的是精神、财富、物质上的东西,在今天仅仅是刚刚开始。
  实际上,20年以前计算机分三块:计算机主板、芯片还有操作系统,这三块完全可以由IBM自己担当的,IBM把软件交给微软,芯片交给英特尔,IBM认为计算机主板最重要,结果IBM抓错了。
  微软抓了操作系统成就了它今天的位置,芯片交给英特尔,结果使英特尔大获利益,IBM分给别人的东西是最好的,他没有想到自己没选的东西是最好的。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企业,六七年间迅速成长的企业,这些企业他就认为自己什么都好,他以为自己的肌肉力量很大,他打人家,却被人家联手给消灭了。
  我们阿里巴巴成立才6年,很多的东西没有完善,另外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今天做的任何事情的影响力非常大。不敢说我们肩负起中国电子商务的重任,但我们有使命感,我们阿里巴巴的方向往哪去,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决策,我们在企业电子商务里面还是遥遥领先的,是世界第一位的。前几年别人还认为我们在吹牛,但是2005年,很多的权威媒体和很多的机构把阿里巴巴确定为B2B老大。
  2005年,我们的淘宝网也打破了一个神话:eBay易趣战车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打不垮的。在中国,eBay易趣进入得比我们早,实力比我们强。当时我们淘宝是一个零,但是他们(eBay)已经有很多的会员,任何的事情都是在运动变化当中,我们淘宝也很努力,我们今年的距离也迅速拉开,我们抢占了市场。淘宝上的交易量和整个的会员数、活跃度使淘宝网成为亚洲最大的C2C网站!
  我们刚才讲得很有信心,我们希望再经过5年的努力,淘宝网不仅在亚洲网站排名成为第一,也要成为在全世界第一大的C2C网站。我们越来越有信心,我刚刚从北京回来,在北京我们见了工行和招行的行长,这几年来,在中国,网站上的支付量排名我们是第一名,第二名一直到第八名的支付量加起来也不如我们第一名大,也就是说我们的支付宝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是很大的。
  我们电子商务一定要有五个要素,第一个要有诚信的体系,没有诚信体系中国企业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成本不仅不能降低,而且会越来越高,比如说突然告诉你1条信息,你说卖两元,他卖7元,你也搞不清楚,没有选择的时候你很快会做出决定,你反正拿了一个就拿,你想也不想,突然有七八个选择时,是最痛苦的,一旦你有七八条信息,你就傻在那里。诚信是非常关键的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建立诚信体系非常难,因为中国要成为世界上非常富有的国家要用30年的时间,但是中国要变的懂得富有、懂得分享财富,这个文化体系的建立大概要50年,30年和50年之间有20年的缺口,这是非常危险的,弥补的办法就是教育。
  所以我在跟公司里面讲到这点的时候,也是比较担心的,教育里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历来教育的价值观,我们道家哲学、儒家思想在文革的时候全部被摧毁掉了,阿里巴巴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阿里巴巴有坚定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中国以后要在全世界站起来,弘扬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传统的东西,这(诚信)是大的问题。
  想到这里,我希望阿里巴巴处于诚信体系里面,并可以在网上建立一套诚信体系,今天阿里巴巴有诚信的理念,我们是最早提出在网上可以建立诚信体系的,我们已经有了网络的诚信产品,尽管不完善,但是我们已经慢慢推出来了,“诚信通”现在会员已经近12万名了,有这样的理念,有这样的产品,但是还没有一个体系,明年开始公司将会全力进入到诚信体系的建设中,我们指定公司内部一个人,也是当年版主知道的萧天,他明年会专注于诚信体系的建设。
  五要素,第二个是电子市场,我们建立了B2B和C2C;第三个是搜索引擎,这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第四个是支付,我们推出支付宝;第五个,我们觉得中国电子商务接下来的发展一定少不了的是软件,所以我们很快会推出软件,今天是24号,我们定了今天下午要推出阿里巴巴第一款软件,叫“阿里软件”,本来这个名字蛮好,后来改了叫“客户通”,我觉得也蛮好,正好在耶稣诞生之日推出,可以持久发展。
  我们这个软件很不错,可以帮助管理客户关系,我觉得中国企业里面能使用ERP还需很长时间,用友和金碟如果没有匆匆忙忙进入的话,那会发展得很好,你早一步会掉进河里,晚一步将上不了船,所以上船的时间很重要。
  我们要围绕中小型企业发展,我们在考虑中小型企业市场的需求时,要比他们(中小型企业)早半拍,不要早两拍,半拍就可以,我们今后的人事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都会慢慢推出,你们可以免费试用,你们用了觉得有用、觉得有效果,我们再考虑收费,做生意一定是公平的,我一定要给你帮助,你得到了帮助之后我们才会有收获,你觉得对你是有帮助的那你就付钱,你觉着不好用就不要给钱。
  我们的五个手指头就代表第一个是诚信,第二个电子市场,第三个是搜索,第四个是支付,第五个是软件,这五个缺一不可,我觉得网络巨大的魅力所在就是社区。//---------------
附录一马云精彩演讲(8)
---------------
  互联网的“互”就是互动,“联”就是联盟,互动是一个强大的社区,在中国互联网社区,我现在才搞清楚WEB2.0是什么意思,一个好的互联网,就应是互动的,WEB2.0的核心就是互动的。
  任何一个网站必须是互动的,互动社区是最好的表现形式。中国三家公司互动社区做得很好,第一家是QQ,第二家是阿里巴巴,第三家是网易,其他都是缺乏一些互动的,而且很多的网站上的帖子有谩骂的内容,我觉得阿里巴巴当年建立“以商会友”论坛的过程中我们都是坚持一点,这是商业的论坛,我们不允许谩骂,我们不允许在上面谈政治的事情,有很多的后面评论都是谩骂,有人问我是不是现在论坛上有很多心理变态的人在里面,你可以看到新浪、搜狐都有谩骂的内容,我觉得我们阿里巴巴确实还做得不错,真的不错。
  我当时说,你谈论政治就离开阿里巴巴,谈论政治就离开淘宝,我们希望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它弄得纯粹一些,让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来沟通。
  以前反日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有人说软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觉得没有关系,孙正义要是控制得了我,那我就不是马云了。很多人说自作聪明的人很多,其实孙正义股份是很少的,我们之间永远明白这个道理,我上次讲过这个理论,我是阿里巴巴自己的家长,投资者是娘舅,他只是给一点钱,可以说阿里巴巴这个手术台上我是医生,我自己开刀,所有的投资者都是护士,我要刀他给我刀,都是由我决定,任何人都是我的助手。
  我们做任何的决定都不会受任何人的影响,如果孙正义要“控制我们”,那他爱去哪里就去哪里,他不想做股东,那他可以走掉,很多的投资公司会来投资。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CEO,你必须明白你的使命和你的职责是什么。
  到现在为止,社区给我的感觉是,尽管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但这个世界没有地方没有矛盾,更何况你们没有见过面呢。我跟我们在座的版主讲,我在2005年无形之中成为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巨大的竞争者,尽管我不希望与他们成为竞争者,我朋友说“无敌者,无敌于天下”,你心中不要把别人当对手,你只有心中不把别人当对手,你才能学习他、超越他。你不要恨他,所以我经常说你不要去恨日本,你欣赏、学习它才能超越它,中国人要学习别人,努力奋斗。
  2005年,很多公司无形中把我们当竞争对手,未来几年内很多的媒体可能会攻击阿里巴巴,我已经发现很多媒体在写关于阿里巴巴的文章了,我们的对手开始说我们的坏话了,几年内我们有可能看到90%的文章都是批判阿里巴巴的。但是,我坚持我自己的理想,我在做正确的事情。
  我们前面5年在积累,在坚定不移地创造价值,帮助客户成功,我们未来5~10年如果想走得不一样,那我们今天就要不断地把自己沉下去,沉得下去的人才能跳得高。在未来几年内一如既往地坚定我们的理想,坚定我们所要做的事情,4年前我讲过一句话,今天我还是这样讲,我们不会因为媒体,不会因为评论者,不会因为分析师和任何专家的评论改变我们,我们只会因为客户改变而改变。
  我们话又说回来,昨天一个年轻人跟我讲:“我在这里工作,老板是美国人,管得太细,什么东西都问。”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说,老板太细,其实原因就是你自己做得不够细,你把事情都搞得乱七八糟,那怎么办?那肯定要管得细,所以插手就越来越多。CEO做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把癌症挑出来,所以一定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当中。
  我们希望明天跟淘宝、雅虎的版主一起来努力,我们希望大家高度关注和参与雅虎社区的建设。
  有人说淘宝赢eBay是“珍珠港偷袭”,输了是没防到,输了不算。那么,雅虎和Google之战是全世界都知道的,这是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偷袭之战是必须在24或48小时内结束的,不可能持续下去!我们最大的信心来自于淘宝的会员和阿里巴巴的会员,我觉得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雅虎会打败Google,这是我们中国企业赢得尊重的机会,我们希望大家关注。//---------------
附录二马云经典语录(1)
---------------
  马云思维敏捷、能说会道,谈起事情来口若悬河。的确,出道至今的马云在公共场合的任何时刻面对记者的采访总是显得游刃有余、风趣幽默而又妙语连珠,有时出口成章,就如同背诵一篇早已烂熟于心的演讲稿。
  马云的语录如其人:独特、简练、风趣,却又富含哲理。因此,从马云的经典语录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很多。
  1.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放弃,要勇往直前,而且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突破自己,直到找到一个方向为止,而且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今天面对将来的信心是来自于我们前5年的残酷经验,我们坚信明天更加残酷。
  2.让每一个人的才华真正地发挥作用的道理就像拉车,如果有的人往这儿拉,有的人往那儿拉,互相之间先乱掉了。我在公司的作用就像水泥,把许多优秀的人才聚合起来,使他们力气往一个地方使。
  3.网络公司将来要判断三个关键问题,第一,它的team;第二,它的technology,第三,它的concept。这些东西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从哈佛或斯坦福毕业的,不要判断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判断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像发疯一样,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
  4.我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没有员工,就没有这个网站。也只有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而客户们那些鼓励的言语,又会让他们像发疯一样去工作,这也使得我们的网站不断地发展。
  5.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
  6.我们公司是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评下来,如果你就是最后一名,虽然你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非常对不起,你就得离开。在两个人和两百人之间,我只能选择对两个人残酷。
  7.在前100米中,谁都不是对手,因为跑的是3000米的长跑。跑了四五百米后才能拉开距离。所以,我随心所欲地发展,真正的高科技,出手时让人想都想不到。
  8.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打地基,我们要盖什么样的楼,图纸没有公布过,但有些人已经在评论我们的房子怎么不好。有些公司的房子很好看,但地基不稳,一有大风就倒了。
  9.我们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而他们不知道我们想做什么。我们想做什么,没有必要让所有人知道。
  10.网络上面就一句话:“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
  11.我们坚信一点,新经济也好,旧经济也好,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没有有价值的服务,网站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12.今天要在网上发财,概率并不是很大,但今天的网络,可以为大家省下很多成本。
  13.互联网上失败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脑子发热,要不就是脑子不热,太冷了。
  14.我觉得网络公司一定会犯错误,而且必须犯错误,网络公司最大的错误就是停在原地不动,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关键在于总结和反思我们犯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为了明天跑的更好,错误还得犯,关键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15.任何企业家不会等到环境好了以后再做任何工作,企业家处在现在的环境中,改善这个环境,光投诉、光抱怨有什么用呢?今天,失败只能怪你自己,要么大家都失败,现在有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就只能怪自己。就是一句话,哪怕你运气不好,也是你不对。
  16.在中国做电子商务的人必须要站起来走路,而不能老是手拉着手,老是手拉着手就要完蛋。我们跟市场的关系是手够得着,我们与用户的关系是要他们自己站起来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才会感谢你的帮助。
  17.我们讲过一个例子,你现在在跑马拉松,路边有很多牛奶、汽水。你是边喝边跑,喝饱再跑,还是喝一口,只要能跑下去就跑下去?
  18.我可以告诉他,阿里巴巴现有服务是免费的,将来也永远不会收费。将来我们推出新的服务,我们会收费,你觉得不好,就别付费,就这么简单。我们有一个原则,免费不等于劣质。我们的服务要做到比收费的网站还要好。
  19.就像他今天是种萝卜的,才刚种下去,你们就要让我把苗拔起来,看是否长出萝卜,看萝卜长得多大。只要种的是萝卜,总能长成大萝卜的。
  20.我们知道当时可以敲几个锣,就可以围那么多人,锣都敲得好,把戏还能不好?敲锣都敲出花来了。
  21.我是说阿里巴巴发现了金矿,那我们绝对不自己去挖,我们希望别人去挖,他挖了金矿给我一块就可以了。很多人喜欢牢牢守住金矿。我们去帮助别人发财,别人发财,我们才能发财,因为我们所需的并不多。
  22.阿里巴巴能够走到今天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没有钱,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太有钱了。以前我们没钱时,每花一分钱我们都认认真真考虑,现在我们有钱了还是像没钱时一样花钱,因为我今天花的钱是风险资本的钱,我们必须为他们负责任,我知道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把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附录二马云经典语录(2)
---------------
  23.我对我们的模式会赚钱这一点深信不疑,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喜玛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宝藏。一个好的企业靠输血是活不久的,关键是自己造血。
  24.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我们的同事为我们的目标干活,共同努力,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就要比团结在你一个企业家底下容易得多。所以首先要说服大家认同共同的理想,而不是让大家来为你干活。
  25.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你认为员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吗?今天我们要求阿里巴巴的员工诚信,有学习能力、乐观精神和拥抱变化的态度!
  26.互联网是4×100米接力赛,你再厉害,也只能跑一棒,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27.电子商务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商人,我们该赚钱因为我们提供了工具,但让我们做工具的人发了大财,而使用工具的人还糊里糊涂,这是不正常的。
  28.我们是教人钓鱼,而不是给人鱼。
  29.我们说“上市”就像我们的加油站,不要到了加油站就停下来不走,还得走,继续走。
  30.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30年生活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31.我为什么能活下来?第一是我没有钱,第二是我对Internet一点不懂,第三是像傻瓜一样思考。
  32.发令枪一响,你没时间看你的对手是怎么跑的。
  33.如果早起的那只鸟没有吃到虫子,那就会被别的鸟吃掉。
  34.互联网像一杯啤酒,有沫的时候最好喝。
  35.我们不能企求于灵感。灵感说来就来,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就是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诚信,敬业,激情,拥抱变化,团队合作,客户第一。
  36.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事业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37.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有创新的精神。
  38.3年以前我送一个同事去读MBA,我跟他说,如果毕业以后你忘了所学的东西,那你已经毕业了。如果你天天还想着所学的东西,那你就还没有毕业。学习MBA的知识,但要跳出MBA的局限。
  39.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要去面对困难。
  40.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机会的时候,一个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41.20世纪80年代挣钱靠勇气,90年代靠关系,现在必须靠知识和能力!
  42.“Ifnotnow,when?Ifnotme,who?”(如果不是现在,是何时?如果不是我,那又是谁?)
  43.阿里巴巴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现在、立刻、马上”干出来的。
  44.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进入“网商”时代。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
附录三阿里巴巴编年史(1)
---------------
  1999年3月:
  阿里巴巴网站推出,团队领袖马云正式回杭州创业。
  1999年7月:
  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1999年9月: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香港和杭州分别作为阿里巴巴公司总部和中国区总部所在地。
  1999年10月:
  由高盛公司牵头,联合美国、亚洲、欧洲一流的基金公司,阿里巴巴引入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基金。
  2000年1月:
  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软库”注入第二笔投资,入股2000万美元。
  2001年12月:
  冲破收支平衡线,盈利达几万美金。它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公司冲出了烧钱岁月!
  2001年12月:
  注册商人会员突破100万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
  2002年10月:
  发布日文网站(http://japan.alibaba.com),全面进军日本市场。
  2002年年底:
  全面实现盈利。
  2003年5月: 
  投资4.5亿创办个人交易网上平台淘宝网(http://www.taobao.com)。
  2003年7月:
  阿里巴巴正式在北京宣布投资1亿元发展淘宝网,马云试图打破国内C2C的市场格局。
  2003年8月:
  8月17日是淘宝网诞生“百日”,截至8月16日,淘宝网站已拥有会员50147人,上网展示商品达9万余件,日浏览量155万人次,每日新增产品7000余件,每日新增会员达2500人。同时马云宣布:从8月18日起,前10万名经过身份认证,并在淘宝上有过一次买卖经历的会员,将享受3年之内不收取交易服务费的优惠。
  2003年10月:
  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
  2003年年底:
  实现日收入100万。推出全面免费的国内在线C2C网站——淘宝网。
  2004年2月:
  获国内互联网界史上额度最大的国际资本投资。
  2004年4月:
  淘宝网和《天下无贼》合作,在影视副产品网络合作开发和网络增值方面建立伙伴关系。明星道具拍卖成为个人电子商务的时尚亮点。淘宝网与中国最新锐的互联网娱乐综合门户网站21cn.com结盟签约,宣布双方将强势联手,推出强力购物拍卖网站。双方的合作标志着,淘宝网为抢占国内个人交易市场的领先位置布下了一颗极为重要的棋子。
  2004年5月:
  淘宝网创造性地推出了“支付宝”产品,将网络交易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化,同时淘宝网积极完善中国个人网上交易的支付平台,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2004年7月:
  淘宝网宣布自己成为国内C2C市场的领军企业,有效在线商品数量达到近200万件,交易成功率的增长速度是年初的3.57倍。另据调查显示,淘宝网在全球已经排至18名,并且宣布“将免费继续进行下去”。
  2004年7月:
  阿里巴巴宣布在1年前投入1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之上,对中国领先的C2C个人网上交易市场淘宝网再次追加投资3.5亿元人民币。
  2004年9月:
  淘宝网自2003年7月成立以来首次正式对外公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其220万用户和5000万人次浏览量的基础上,淘宝网8月的总交易额为1.2亿元,9月单日交易额更是突破了700万元。
  2004年年底:
  推出独立的支付宝公司。
  2005年1月:
  淘宝网正式进军香港电子商务市场,开通“香港街”,香港卖家将由此直接同内地400多万电子商务消费者进行网上交易。内地网民可以直接在“香港街”上的店铺里买一手的东西。
  2005年2月:
  网络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升级。“支付宝”推出“全额赔付”制度。主动全额赔付以保障用户利益,开国内电子商务网站的先河。
  2005年3月:
  阿里巴巴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淘宝网首度披露“支付宝”产品经营数据,2月在淘宝网,每天仅通过“支付宝”达成交易的成交金额,平均在350万元。
  2005年4月:
  淘宝网和搜狐宣布成为战略联盟。双方将共享各自活跃而庞大的用户群体,线上、线下共同合作,推动中国网上购物和网上拍卖的进步。淘宝网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第一季度商品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稳居国内个人电子商务网站的第一位。这也是中国个人交易电子商务网站第一次单个季度成交量突破10亿量级。
  2005年6月:
  阿里巴巴与招商银行在深圳隆重举行“银企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此举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阿里巴巴总裁马云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2005年7月:
  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公司对外正式公开“你敢用,我敢赔”的支付联盟计划,并且宣布截至目前,超过上千家购物平台已经加盟,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安全的电子商务支付产品,成为千家网上购物平台和网站的首选支付工具,并且有“全额赔付”的保障,彻底解决安全支付的业界难题,推动中国网上购物的进一步发展。//---------------
附录三阿里巴巴编年史(2)
---------------
  2005年8月:
  阿里巴巴联姻雅虎中国,获得雅虎中国10亿美元投资。
  2005年11月:
  阿里巴巴旗下的雅虎发布了全新的搜索引擎,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在搜索领域既有决心更有信心,从今天起,在中国,“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
  2005年年底:
  阿里巴巴被选为“2005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最佳雇主,并实现日纳税100万元。
  2006年3月:
  中国农业银行和阿里巴巴公司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双方在B2B电子支付和个人网上支付领域携手,共同开拓电子商务时代的网上支付新时代。
  2006年5月:
  阿里巴巴宣布以淘宝网为平台,正式进入B2C领域。同月,淘宝网和支付宝公司一同宣布的最新的成交数据显示,淘宝网一季度的成交总额达到30亿元,单天突破4000万元。以此类推,2006年全年,淘宝网完全有望突破140亿元的总成交额,相对2005年80.2亿元的成交额增长75%。同时支付宝6月每天在淘宝网的交易额超过3100万元,这两个数据也创造了国内C2C市场和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最新纪录。
  2006年6月: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Business2.0》公布其“全球50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马云作为唯一中国大陆地区的企业家入选,排名第15位,比盖茨还要高出6名。//---------------
后记“马云现象”留给我们的思考
---------------
  纵观马云的人生历程,从童年时代身形瘦小却爱打架的顽童,到青年时代永不言弃参加了三次高考,以及之后多次艰苦创业却又历经多次失败,而最终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成功企业家、一个坚守自己核心价值观和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企业领袖,他扬言要带领全球网民进入“网商时代”……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出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出现在民间、出现在草根阶层的“马云现象”。
  “马云现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还是创业的激情、奋斗的豪情、成功的信心、创新的精神?我想更有许多反逻辑的思考:
  1.为什么“差学生”也能成功?
  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一所可以被认为是“名不见经传”的二流学校,比起出身名校的张朝阳、丁磊、陈天桥,马云的求学经历可谓是一路坎坷。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创建了一个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这是为什么?这对于每一个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家庭、学校和每一个有着成功梦想的创业者,都是值得思考的。
  2.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成功者的素质是什么?
  马云说过:“马云能够成功,80%的人都能成功。”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成功了?马云成功的案例揭示了什么?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企业要想成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管理?马云管理的魅力到底何在?
  马云,一点都没有领导派头,很多人都说他长得像顽童,像坏人,可是,他却能构建一支无坚不摧的精英团队,秘诀是什么?马云高超的管理领导才能是如何形成的?
  阿里巴巴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网商时代”是真正全民经商的时代,只要有互联网,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淘宝和阿里巴巴获得信息和生意。我想本书也为网商和未来的网商们交流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做生意塔建了一个平台。以下问题大家可以共同探讨:
  1.如何利用阿里巴巴和淘宝获取更多的客户和订单?如果您已经是成功的网商,能否让大家分享您的体会和心得?
  2.电子商务的未来就是网商们的未来,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您认为会是怎样的?
  3.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与其他类似网站相比,有什么优缺点?您有什么改进意见?
  4.您认为网商时代的到来将带给网商们何种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若读者对以上问题有任何看法、观点和想法,请发送邮件到1sying7966@163.com。对文字优美、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我们将在本书再版时以附录形式刊登。同时作者在新浪网开通了博客,希望能与读者交流互动。再次感谢您,亲爱的读者,恳请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