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实为时空模型图(文/李守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34:49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实为时空模型图(文/李守力)

 

本文是乾坤二卦解读之后的总结。

在解读坤卦中,我把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视为时空模型图,乾为时间,坤为空间,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充分的证据。

1、我在《太极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演化之猜想》一文中,用最简单的原始逻辑轻而易举地推导出伏羲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与方位,使伏羲四图简化为两张图,纠正了朱熹的“造作”、“别扭”,大胆猜想应该是恢复了伏羲“龙马负图”的本来面目。

读者只要知道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的法则,就会立刻学会伏羲四图和太极图!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源于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天坛圜丘和祭地的方形地坛。也就是天圆地方图。

详见:《太极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演化之猜想》

http://lishouli.blog.hexun.com/41689226_d.html


 

 

2、《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是用古代数学六十四卦符画成,其最早的来源当为《伏羲女娲手执矩规图》。因为先有图画,后有卦符,这是从右脑思维到左脑思维的必然。

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资料,考古学发现甚多,大体包括石刻和绢画两类。石刻类的代表作品有:山东嘉祥县汉武梁祠画像石“伏羲手执规,女娲手执矩”图,山东沂南汉墓石柱上“伏羲手执矩,女娲手执规”的石刻,汉规矩砖图等。绢画类的代表作品有:新疆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古墓彩色绢画所绘伏羲女娲手持矩规图。

据1963年4月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高昌国首都)墓葬考古报告中所示,同期出土的共有数十件伏羲、女娲绢画,画面形式大致相似:人首蛇身,交尾相拥(象生命基因DNA双螺旋结构,伏羲64卦与遗传密码相对应),伏羲持矩,女娲持规。绢画上方有日,下方有月,周围布满丝缕相连的星辰(北斗七星,还有彗星)。伏羲所执矩象征地,女娲所执规象征天,用以配合画面上的日月星辰,为墓室营造一个小宇宙。

(以下有三幅图)

图一:


 

图二:



图三:(在伏羲与女娲头部,二人用食指指着两副星图,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的星图,圆形内有个太阳,代表天,方形代表地)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都是衣冠楚楚,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躯的,两条尾巴紧紧地亲密地缠绕在一起。两人的脸面,或正向,或背向。伏羲的手里拿了曲尺(矩),女娲的手里拿了圆规。

图四:



 

纸坊镇敬老院画像石(图五)注:“原石纵111厘米,横约45厘米,画面分三层:第一层,刻一头戴山形冠,三角眼,阔嘴露齿,双足中间垂一尾的仙人居中而立。他一手抱女娲,一手抱伏羲。女娲,伏羲手中各持规矩,长尾向身后上方卷曲。上方空处刻两只相对而立的凤凰。”


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图六),此图被广泛引用。陈履生《神话主神研究》图49附录注:“伏羲、女娲为人首蛇尾,伏羲右侧一矩,女娲右侧一规,后一人双臂紧抱伏羲、女娲。”该图上部,伏、女上端各有一只动物,应为乌、兔。下层为西王母,两侧有乌兔捣药。


山东平邑南武阳石阙画像(图七),闻一多《伏羲考》引《东洋文史大系》171页图,其拓本又见(日)出石诚彦《中国的神话与传说の研究》图版28,题为“南武石阙画像:伏羲、女娲”。画面上,一神人搂抱手持规、矩的伏羲、女娲。



 

 

 

从山东到新疆,《伏羲女娲手执矩规图》分布十分广泛,中国古代存在着盘古、三皇五帝的崇拜,唯独在伏羲女娲图上把规、矩两个几何绘图测量工具画上去,这证明伏羲女娲是规矩的最早发明人。目前考古已经发掘了很多六千年以前的陶器,上面刻有精美的几何图案,有方形、圆形。这是伏羲女娲时期使用规、矩的物证。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规”“矩”二字:“规”字字形,像手执规画圆;“矩”写作“匚”,像曲尺形,有的写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形状。这说明在殷商时期,规矩作为社会的存在,已成为当时的工程技术与作图放线中普遍使用的工具。两足规画圆,直角矩画方。规矩作图,其源甚远。甲骨文中“工”字的形象与金文“工”字形近,学者们多释为工。《说文》云:“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而“巫”字甲骨文字形是两个“工”字相交,正好是规、矩的复合体,所以伏羲女娲是最早的巫,巫是最早的科学家。

 

规矩衍生的成语词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规规矩矩”、“循规蹈矩”、“规行矩步”。规矩原为自然科学工具,后来在汉语中演化为道德词汇,这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反映,也是《易经》的一贯法则。

 

3、为何女娲循规掌天?伏羲为何蹈矩掌地?

在所有《伏羲女娲手执矩规图》中,都是女娲循规掌天,伏羲为何蹈矩掌地。这透露了上古时期女人掌权的母系社会特征。女人掌权,必然由女人观天授时。《山海经》里的记载就是女人主管天文历法: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羲和生十日,常羲生十二月”,即为一种古老的天文历法。

羲和主管太阳历,把一年365天分成十个月,以十天干命名;常羲主管太阴历,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

到了黄帝尧舜时期,“天文台台长”就用羲和、常羲命名:

《世本》:“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羲作占月”。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夏朝后羿政变,废除十天干太阳历,这就是“天有十日,后羿射日”的由来,政变后改用十二月太阴历,因为太阴历为常羲发明,所以衍化为“嫦娥奔月”。(政权变,即是天变,所以新政权都要启用新的天文历法。中华民国成立时也是废除农历,改用公元纪年。)

男人掌地,有字为证。“男”字从田,田者地也。九宫洛书的发明是男人掌地的结果。

女人掌规,日晷又称日规,这是女人观天而发明的。

日晷与钟表: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正是伏羲时期。六千年来,时辰的计量一直是十二进制。

“女娲补天”的传说足以证明女娲是上古人类的领袖,女娲地位高于伏羲。天塌地陷,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大的灭顶之灾,传说中只有女娲一个人奋力地驰骋四海拯救万民,请问这时男人伏羲哪去了?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yin水。”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女娲“化生万物”、“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传说,只能说明上古人类是母系社会,女娲是掌权者。

 

 

4、《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最多。





总结:

女娲持规开天,伏羲掌矩辟地,以规画圆,以矩测地,天圆地方,以圆形苍璧礼天,以方形黄琮礼地。

 

女娲“化生万物”、“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传说,也说明上古人类是母系社会,女娲是掌权者。

伏羲女娲执矩握规图的大量出现,体现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科学理性与人文道德的统一。

 

日晷(日规)圆形以测天时,乾卦用九“群龙无首”即是指天体运行和日晷钟表的运行如环无端。

黄琮的立方体结构说明古人的空间概念成熟。坤卦六二“直方大”在这里得到体现。琮外方而内圆,是坤卦“顺承天”的体现。

乾为时间,坤为空间。从日晷到浑天仪,都取乾卦的圆形。从大禹治水按九宫洛书化分九州到帝王宫殿明堂之规划,都按坤卦的方形。整个中国文化连续六千多年都一以贯之效法乾坤二卦的法则,而用来测量天地的规矩又成为中国人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