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近700亿美元的外汇损失谁之过?--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10:41
每月近700亿美元的外汇损失谁之过?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
作者:小不给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先生2010年1月24日在接受香港凤凰台财经记者采访时透漏,自金融危机爆发引起美元显著贬值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每月都有数百亿美元的缩水。哈继铭说:“仅以去年12月份为例,我们实际上当月流进来的钱,差不多有800亿,应该说是加上FDI(外商投资-笔者注)和贸易顺差,总流入一共是800亿。”,“由于美元贬值,导致美国国债严重缩水,匡算一下,约损失700亿,所以最终外汇储备的实际增长只有 100亿。”。
这700亿美元损失源自何处?不用调查,一般人都会知道,总数2万多亿的外汇储备是亿万农民工在超低收入的状况下,辛勤劳作十余载,对外大量出口,赚回外汇的积累;也是几千万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因社保资金大量欠帐,长期过着低质量的生活而积攒下来的。这些亿万人民的血汗钱,保命钱,如今却因美元的快速贬值,正像夏天烈日下的“冰棒”,被不断融化蒸发掉。)
这700亿美元还仅是一个月的损失,之前少说也有三四千亿美元损失,之后更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因为美元的贬值至今还看不到头。
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谁之过?这里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大家都被美国人算计了。或许能套用电影《南征北战》一句经典台词:“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来评判,这样大家谁也没有错,谁也不必为此负责任。
记忆力稍好一些的人们不会忘记,早在2009年2月1日,温总理出席世界达沃斯论坛会议期间顺访英国伦敦,接受《金融时报》主编巴伯先生的专访,就中国的外储资金新用的问题回答了提问,指出中国要积极探索如何合理有效运用外汇储备来为中国的建设服务。现在回想起来,深感总理的英明远见。
为响应总理的号召,广大网友纷纷写文章,发帖子,积极提建议,谈看法,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因美元的快速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的大量缩水,许多建议现在看来都是很有创意的建议。新华网和人民网,网易等大型网站都长期保留这些帖子,并予以置顶和推至首页。
与网友们的“群情激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主管部门异常的“冷静”,对日后非常明显的美元大幅贬值视而不见,甚至麻木不仁。直到2009年的夏秋之交,外汇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还在陈词老调地说,外汇储备还没有比购买美国国债更好的出路。当许多网友提出,可利用B股的美元市场,把民间的外汇和国家的外汇储备组成联合资本,投资于境外的紧缺资源的矿山和生产地以及购买国内缺乏的高技术和战略物资。将美元和美债的纸票子尽快换成实物资产以保值增值。
但有关部门却置若罔闻,不予理睬。反而热衷于帮大企业大集团圈钱忙,为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添砖加瓦;甚至还要开办国际版,为境外大公司来华高价圈钱充当“买办”。
在哈继铭的访谈中还露出了一个奇怪现象,即在全世界资产泡沫的大背景下,以美元计价的用外汇储备购买的资产严重缩水,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市楼市资产却大幅膨胀,照理说在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紧密挂钩的情况下,不应出现这样严重的反差。难道是人们计算失误?细读哈先生的谈话后我们明白了:
原来衡量货币的质量有两个尺度;
1. 对世界各主要国一揽子货币的比值;例如美元指数。
2. 对实体物资价值的比值,也就是哈先生说的,“对有稀缺性的东西比值,对大宗商品,对自然资源的比值”
二者绝对不相关,是两个独立的衡量体系,由此导出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明白了这个道理,上述资产的反差也好理解了,前者是在用第二个尺度衡量,自然得出缩水的结论;而后者是在用第一个尺度衡量,自然导出膨胀的结论。如果二者都改用同一尺度,结论就相同了:无论在美国的外储资产还是在境内的股市楼市资产,二者都在大幅缩水。有所不同的是,美债的固定面值掩盖了外储资产实质缩水的事实;股市楼市飞涨的价格也掩盖了其资产缩水的事实。可以预计,随着美元对实物价值的不断贬值(用第二个尺度衡量),黄金价格很能冲上三四千美元一盎司,而同期美元指数(用第一个尺度衡量)反会因其他国家经济状况更差而上升至80以上。
美国人正是在利用人们对上述两个尺度的混淆,不断制造假象,掩盖美元贬值的事实,纵容自身的通货膨胀,转移和抵消巨额债务,以实现其尽快丢掉包袱,重启经济的真实目的。而我们采取的下面两项重要策略,恰恰帮了美国人的这个大忙。
1. 放任外汇储备严重缩水;
2. 在世界大国中,率先收缩流动性。
在此,我们不妨学学日本人的某些做法。
当然,我们的主管部门也在外汇储备保增值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如组建国家投资公司,用外储资金对外投资,但效果并不理想。至今已有近50%的浮亏,原因就在于,所作的不是资本投资,而是主权投资。要知道,主权投资也必须在资本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