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五大教训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56:01

"我们又一次看清楚,为什么亚当·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常常真的看不见:它根本不存在。"而政府呢?它出台的救助措施越来越缺乏透明度,因为它不得不掩盖自己在救助过程中的大手大脚。那些曾经高调呼吁“负责任的政府”和“有担当的政府”的家伙,现在正在兜售为金融部门免除债务的政治膏药。"

如果要为2009年说几句好话,我们顶多能说,情况本来会更糟。

 

2008年下半年我们仿佛在悬崖边徘徊,后来总算没掉下去,而在2010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八成会有所改善。全世界也已经得到了一些宝贵的教训,尽管现在和未来的经济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代价原本未必会这么大,如果我们早点懂得那些道理的话。

第一个教训是,市场不会自动纠正错误。事实上,如果规制不充分,市场倾向于走极端。2009年,我们又一次看清楚,为什么亚当·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常常真的看不见:它根本不存在。银行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贪婪)并未导致社会福利的增进,甚至都没有增进其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更别说那些失去房产的业主、丢掉工作的劳动者、眼看着养老金泡汤的退休者以及为几千亿美元银行救助方案埋单的纳税人的利益了。

社会保障网的初衷是帮助不幸者渡过难关,如今却慷慨地扩大了覆盖面:先是救助商业银行,然后又救助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生产商乃至汽车贷款公司——据说这都是因为,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崩溃风险。这么多钱从多数人手里转移到少数人手里,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政府主导下的再分配是把富人的钱转给穷人。但如今是,穷人和中等阶层的钱在转给富人。纳税人已经不堪重负了,居然还要看着,他们的钱被拿去支付银行家的天价奖金和红利——据说这是为了确保银行能继续放贷,以促进经济复苏。我们一直以为红利是利润的分成,如今它却是政府“大礼包”的分成!

有人说,无论措施多么不完善,救助银行是必要的,因为这可以令信贷市场解冻。可实际上,信贷市场没有解冻。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其实是把普通纳税人的钱输送给那些多年以来一直在盘剥他们的金融机构——盘剥手段包括,掠夺性贷款、跟高利贷没啥两样的信用卡罚息以及缺乏透明度的收费项目。

银行救助行动暴露了美国社会无处不在的虚伪。有些人,一说到那些扶助穷人的小小的福利项目,就开始念“财政约束”的紧箍咒,如今却在鼓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福利”项目。有些人,曾经那么热情地歌颂自由市场的美德——“透明度”,最终却搞出这么不透明的一套金融体系,银行连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是怎么样的都说不清。而政府呢?它出台的救助措施越来越缺乏透明度,因为它不得不掩盖自己在救助过程中的大手大脚。那些曾经高调呼吁“负责任的政府”和“有担当的政府”的家伙,现在正在兜售为金融部门免除债务的政治膏药。

第二个教训是,我们理解了市场为什么在那些原来应该有效的地方经常失灵。市场失灵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一回是,扭曲的激励鼓励一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冒险赌博:如果它们侥幸赌赢了,大把利润就落入它们囊中;如果赌输了,还可以等着纳税人来擦屁股。此外,信息不充分也会导致市场失灵,而在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充分是一个核心问题。这里充斥着外部性:一家银行倒闭,其他银行跟着遭殃;金融体系崩溃,纳税人和全世界劳动者就得跟着付出代价。

第三个教训是,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确有效。有一些国家出台了规模大、水平高的刺激计划,从危机中恢复的就比较早,比如澳大利亚。其他国家被一些财政巫师蛊惑,死抓着那些旧教条,才会落到这步田地。每当一个经济体陷入萧条,税收下滑必然快于支出削减,因此自然会出现财政赤字。旧教条认为,必须削减赤字——提高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恢复信心”。但那样的政策几乎每次都会削弱总需求,把经济推入更深的深渊,进一步又会瓦解信心——20世纪9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一些东亚国家就是开了这种药方,你看后来怎么样?
第四个教训是,货币政策不仅仅是对抗通货膨胀。过度关注通胀致使某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忽略了该国金融市场的问题。央行放任资产泡沫无限膨胀会令经济付出高昂代价,相比之下,温和通胀的成本真是不足挂齿。 第五个教训是,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会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力,更别说是带来社会效益了。对私营企业施加什么样的激励是很关键的,如果这种激励违背社会利益,其结果将是过度冒险、过度短视和创新怪胎。比方说,近几年搞出来的许多金融工程创新,它们到底有没有带来好处都还是个问题,更别说带来多少好处了,而它们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明明白白就在眼前,还大得很呢。
事实证明,金融工程创造出来的那些产品,帮不了普通老百姓管理贷款买房这么简单的风险,结果搞得几百万人丢了房子,还会有几百万人步其后尘。金融创新的真实效果是,发明了更好的手段,去剥削那些教育程度不太高的老百姓,去绕开规制和会计准则这些旨在保护市场效率和稳定的规范。结果,本该管理风险、有效配置资本的金融市场,反而成了大规模风险制造者和资本配置扭曲者。

这次危机让我们记住这些教训了吗?会不会比从前历次危机之后记得牢一点呢?我们很快就能看到了。很遗憾,如果2010年,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金融改革方面没什么太大长进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又有机会重温这些教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