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生活之一》——忆赤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9:47:59

[转] 《军旅生活之一》——忆赤城 
转载自 王铂淦 (王中伏)  2010年01月28日 10:47 阅读(0)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目   录

 

感  言

《军旅生活之一》—— 忆赤城

一 回  忆 ………………………………………………第1页

二 感  动 ………………………………………………第3页

三 看  戏 ………………………………………………第6页

四 悼  念 ………………………………………………第8页

《情感篇》

眷  恋 ——忆秦城村的池塘……………………………第10页

怀  念 …………………………………………………第13页

梦  境 …………………………………………………第17页

 

 

 

感   言

 

      不之不觉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过了几十年,时间过得真快啊!回想从前的许多往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是人生如梦。假如时光能倒流,我真愿回到过去,从新回到那个年代,过那种既简单朴素而又快乐的生活。

    闲暇时,我喜欢独自一人,沏上一杯浓浓的茉莉花茶,静静地看看书,看看电视或干点我自己喜欢的事,我想人生也不过如此吧。

    最近以来,我觉得电视越来越好看了。继《激情燃烧的岁月》《长征》播出以来,一大批军事题材片,(包括战争片、谍战片、军旅生活片、爱情片等),怀旧片频频而出,火爆一时,如:《亮剑》、《沂濛》、《我的团长我的连》、《幸福像花一样.》、《北风那个吹》、《潜伏》、《冷箭》等。这些电视剧我感觉拍的都比较成功,题材比过去更加广泛,内容更加真实、可信,情节更加离奇曲折,人物更加鲜活,生动。寓意更加深刻,富有内涵。看过以后,往往能触及心灵,使我感动,,令我沉思,产生共鸣。毕竟我也曾当过几年兵,虽然在部队只是一名战士(中士),所经历的也没有人家那样惊心动魄,曲折离奇,但回想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大概是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也萌发了写作的念头,想借此抒发一下我的感情,释放一下我的情怀。所以我试着写了几篇散文,都是我亲身经历的,虽然写作水平很差,但内容却是真实的,我的感受是真实的,没有半点的虚情假意。我真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写作,把光阴都虚度了。不过我以后会好好练习,尽快把写作水平提高上去。写出一些较好的散文来,与大家分享。

七十年代是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那时我才二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充满幻想的年龄。许多美好的往事想起来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搜集散落的记忆,重温昔日的温馨 。因为曾经感动,所以难以忘怀。一支歌,一段熟悉的旋律,一部老电影,一个老故事都能使我心潮起伏,魂绕梦牵,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青春的怀念。

细想起来,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不过几十年的光景,真像一场梦。而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青年时代,青年时代是最幸福的,最快乐的,最珍贵的,是永远值得珍藏和怀念的!

由于水平有限,(仅初中文化程度,而且初一就赶上文化大革命了)文章中不足之处殷切请大家批评指正,在此衷心的感谢 !下一步我想写《军旅生活二》,写写在老挝的经历(援建四号公路),趣味轶事及在云南(昆明、玉溪、思茅、孟腊等)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

                                     

王中伏(王铂淦)

2010年元旦北京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到私密记事本 转载自王铂淦(王中伏)于2010年01月28日 10:47 阅读(0)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军旅生活之一》

           —— 忆赤城

一、回 

 

   每当电视里播放戏曲节目山西梆子的时候,听着那优美的唱腔婉转的旋律,不由得使我如醉如痴,也总能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对赤城的回忆。

   那是1973年我应征入伍,在北京军区工程兵52922部队当兵,我被分配到警通连通讯班。说起来真是挺幸运的,没被分到施工连队而是成为一名通讯兵,我兴奋了许多天。那年的春末夏初,我们奉命去赤城(张家口地区)去执行架线任务,从此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历程。那时我才知道也体会到作为一个通讯兵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容易,那么简单,通讯兵也是很艰苦的,不仅需要技术同时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风餐露宿,工作非常劳累。但工作之余,我们也有娱乐也有欢笑。每到礼拜天休息,我就和战友们出去玩儿,散步、逛县城或者看电影、看戏(晋剧),瞻仰烈士陵园等。我们在赤城大概干了一年左右,也确实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赤城在北京延庆县以北,属于张家口市,海陀山区。以县城东侧山峰色赤而得名。夕阳西下的时候,东边的山崖如红霞般的灿烂,故赤城又称霞城或红城。

   我们排的驻地就在赤城县以东的鸡蛋库里。那时每天的伙食费虽然只有九角钱,但守着鸡蛋库鸡蛋可以说随便吃,想吃多少有多少,伙食真是挺不错的。几乎每顿饭都少不了鸡蛋,摊鸡蛋、煮鸡蛋、蒸鸡蛋羹,有时一碗汤面里多达四五个卧鸡蛋,吃到后来,我们都烦腻了,闻闻自己身上出的汗都是鸡味儿。

   我和炊事班的战士关系处的很好,尤其和副班长关系甚为融洽,很谈得来(到后来他提班长后就把我调到炊事班当了副班长)。副班长是个老兵,山西晋中人,人很好,性情也活泼开朗,尤其酷爱晋剧,高兴了就唱上几句山西梆子,那腔调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记得有一次连队开联欢会,他还登台演唱呢!蛮是那么回事的。我还上台了呢!口琴独奏: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插曲《金达莱》。

   有一次连队改善伙食,副班长提前就偷偷的告诉我:“晚上吃馒头炖驴肉。”那天中午,我几乎没怎么吃饭。到了吃晚饭时,我吃了一共八个馒头,一大碗儿冒尖儿的驴肉。我们班最多有吃十二个馒头的,你相信吗?我真没胡说。

   鸡蛋库的位置紧靠县城东侧的城墙根。城墙就是库房东边的院墙。墙不高,上面长满了荒草和野花。闲暇时我们就爬上去玩,极目远眺,赤城的山山水水,古老的街道和店铺以及古老的门楼尽收眼底,使我尽情饱览这古老的城镇风光。

   我们的任务就是架线,每天我们坐着解放卡车,拉上通讯设备和工具在晨曦中出发,晚上日落西山了才回来。

   赤城山区的气候非常恶劣,真是变幻无常。虽然是夏季,但说刮风就刮风,说下雨就下雨,刚刚还电闪雷鸣暴风骤雨,转眼间就晴空万里风平浪静了。风沙特别大,风卷着沙尘漫天飞舞,刮的你睁不开眼。冬天更是厉害,气候寒冷不说,西北风一刮夹带的沙子打在脸上真像鞭子抽一样。一年下来,我的脸皱皱巴巴的,至少脱了一层皮。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六月出太阳,还刮西北风。”我们就是在这极其恶劣的环境里架线,维修线路。每隔大概一百米左右就竖一根电线杆,我们每天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把自己架在高空中,顶风雪、冒严寒,战酷暑,真是艰苦的很。但我们始终很坚强,而且毫无怨言。

   我最佩服的就是我们排长了,他是个湖北老兵,69年入伍,别看他个头瘦小,力气却非常大,长着一双又大又厚粗壮的手,满手掌都是厚厚的老茧。掰腕子一般人掰不过他。他非常能干、能吃苦,每到关键时刻,紧急关头,他也总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人也非常好、老实憨厚,待人可热情了。一点官架子也没有。他曾荣获过二等功和受过多次嘉奖,真是个可尊可敬可爱的人。他对新兵非常好,从来不歧视。要知道,部队的等级观念非常严重。俗话说:大一级,压死人。就是比你早入伍一年的兵,也对你指手画脚,摆点老资格,看不起刚刚入伍的新兵。(新兵被称为新兵蛋子)。

   排长对我非常好,非常喜欢我,不像其他那些老兵。环境虽然艰苦,工作虽然累,干起活来,我们都是争先恐后的,生怕落后于他人。我工作起来,更是积极主动,比谁也不差。我是个死爱面子的人,生怕别人说三道四的,什么城市兵娇气啊,不能吃苦啦,不如农村兵等等。也许就是因为我能吃苦积极上进这一点,所以排长才喜欢我。多少年来,部队最让我想念的,除了排长以外,还有就是炊事班的老班长了。

 

二、感  动

  赤城的老百姓非常诚实、厚道、可爱。他们操着浓郁的地方乡音,说起话来很有意思,每句话几乎都带点口头语(就是脏字),他们可不是有意识的骂人,实在是就这么个习惯。和他们接触多了,也就习惯了。表面看,好像很粗鲁,尤其是女人,不管大姑娘还是小媳妇说话都那样,其实挺实在,挺可爱的。说着笑着,还时不时冒出一二句你听不懂的方言来(比如管嘴巴叫鼻抖,给你一个鼻抖就是打你一个嘴巴的意思)。赤城是一个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的小城镇,赤城的老百姓中有许多人都是先辈的后代,不是军属就是烈属,他们对当兵的尤其对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解放军战士有着特殊的感情而格外的亲切,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待我们。有一件事想起来至今使我难以忘怀,请听我仔细道来。

   有一天,我和一个叫吴红的战友(来自一建三工区,顺义人)奉命去检修电话线路(临时电话线),我们抱起线拐背起工具袋马上出发了。出了县城,在郊外的荒山野岭中,踏着漫山遍野的野草沿着电线杆仔细的检查,不知不觉走出有十几里路的路程,终于发现有一处电话线被风刮断,我们很快接好线完成了任务,记得当时正是夏末初秋的季节,天气依然酷热,我们又累又渴,真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痛快地喝点水。正想着,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半山腰有一户人家,吴红提议去老乡家找点水喝,我说好吧。我们来到山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直通上边。沿着一级级的石阶往上走,很快来到上面。我们看到这上面是一块很大的平地,一个农家小院呈现在我们面前,小院的四周用干树枝编成的篱笆围成一圈,我们走进院内,首先看到的是一群老母鸡在院里散养着,它们互相追逐着或在地上寻觅着食物。在院子的东边还有个猪圈。猪圈用石头砌成,两只小猪哼哼唧唧地一边叫着一边拱着地寻找着它们可以吃的东西,我一看石槽里什么也没有,它们肯定饿了,急切地盼望主人能喂它们。小院里座北朝南三间房,西边我记得好像还有两间,房屋很破旧,全部用山上的石头砌成,窗户纸被风刮得都破了,一条一条的随风飘动,看着有些凄凉。我们走到门前,门关着。我的战友叫道:“大娘,有人吗?大娘!”门开了,哪里是大娘而是一位很俊俏的年轻姑娘站在我们面前。她很亲切而热情的招呼我们,“呀!是解放军,请进来!”我们俩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们想找口水喝。”我说道。随即我们进了屋里。“有,有,俺马上给你们烧啊!”说着,姑娘立刻蹲下身去点火烧水,我们连忙说:“不用了,不用。有凉水就行。”“行吗?还是烧点吧!别喝坏肚子!”我们说:“没事,就是想喝凉的。”“那行。”说着姑娘掀起缸上的大木盖,用一个好大的葫芦瓢舀起满满的一瓢水双手递给我们。我们实在是渴坏了,也不客气,接过来咕咚咕咚地喝起来,一饮而尽。每人喝了一大瓢水。真痛快!“这水真凉,真好喝!”“这是山上的泉水。”姑娘说。原来在他们的房后就有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下来,长年流淌,永不停息。我环视四周,这屋里除了一口大缸,一个灶台,就好像再没有别的什么了。“进屋里歇歇吧!”姑娘腼腆的但用很亲切的口吻说。我们也确实想休息一会儿,随后我们进了右边的房间,那一瞬间,我们惊愕了,眼前的一幕是:一个占了大半间屋子的大炕上铺着破旧的炕席,炕席的东头角落里端坐着一位很丑的姑娘,上身穿着一件红花的小衫,用一双痴呆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我们,年龄似乎很小,看样子有些傻。“她是你?……”“这是俺姐,她是个瘫子。”姑娘这句话一说,又使我们大吃一惊。既同情又惊讶。同情的是,姐姐真惨啊!又傻又瘫,惊的是,姐姐长的好丑啊!和妹妹的容貌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我的战友吴红是个很健谈的人,趁着吴红和她聊天的时候,我默默地仔细地打量这位姑娘,只见她身材苗条、五官端正,上身穿了一件碎花的红色夏布短衫,下身穿一条海蓝色的纯棉布长裤,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好看的鼻子和嘴都长的既端正俏丽又小巧玲珑,尤其那双明亮而乌黑的大眼睛看起来是那样的纯洁而天真,透着山里人的质朴与单纯。她好看的脸蛋一边一团红晕,那不是经过涂脂抹粉化妆出来的红晕,也不是因害羞难为情而产生的红晕,那是因为高原气候反应及长年累月风吹日晒、奔波劳碌而自然生成的天然红晕。是一种自然的美丽,是上天赐与她们的。当地的女人脸上差不多都有这样的红晕。那时我们曾戏称她们是山楂脸。

   “你爸妈呢?”我问道。“俺爹和娘下地去了。”正说着,姑娘的父母回来了,看见我们格外的亲切和热情。让姑娘拿出许多的大枣和花生招待我们。满满的一笸箩放在炕上的小炕桌上。姑娘的父亲大约五十岁上下。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中等个头,两道剑眉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一眼就能看出是历尽沧桑,受过不少苦的,但透过他的眼神足可以看出他意志的坚强,任何艰苦、任何困难都是压不垮的,都能挺过去的。她的母亲差不多和她父亲一样年纪,对我们和蔼又亲热,问寒问暖,一看就是一个既善良又淳朴的农家妇女。

   我们坐在炕头同这位憨厚朴实的老乡聊起天来,他很健谈,当年抗战时期他曾参加过游击队,曾配合八路军炸过日本鬼子的炮楼,也曾和鬼子拼过刺刀亲手杀死过日本鬼子,谈他如何在大山里和鬼子周旋,打游击战,讲日本鬼子如何烧杀掠抢,如何残忍,灭绝人性,他的六位亲人都是惨死在鬼子的枪口和刺刀下。讲他们如何配合解放军攻打县城,解放县城。讲起当年战斗的惨烈,回忆起牺牲的战友和亲人的逝去,这位壮实而忠厚的庄稼人禁不住伤心起来,泪洒满面。我们俩也不禁深受感动,对姑娘的父亲肃然起敬。

   我们起身告辞,他说什么也不让走,必须吃了饭走。这时大娘和姑娘端着一大摞烙饼和摊鸡蛋进来。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老乡家里生活这样艰苦,我们怎能吃饭呢?我们一再拒绝推辞,说有纪律,领导不允许。不管怎么说都不行。一句话“必须吃完饭才能走!”大伯推、大娘拽,姑娘拉,弄的我们左右为难,满脸涨红。真不好意思,看来不留下吃饭真是别想走了。真的没有办法,只好留下吃饭。在他们的热情款待下,我和战友饱餐的一顿。这是一顿不寻常的饭菜,是令我终身难忘的一顿饭,胜过任何美味佳肴。那是大娘和姑娘亲手为我们烙的饼,是用大柴锅烙的饼。这表达了山里人对我们一份儿诚挚的心,当时我们真是吃在嘴里,暖在心上。我想他们平时是绝对舍不得吃的,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吃上一顿白面,因为他们的日子是非常艰难的。可对于我们——子弟兵,却是那样的慷慨大方,满怀深情。正是:军民鱼水情如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告别姑娘一家,回到营地。晚上躺在床上,我的心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大伯那饱经风霜的面孔和大娘那慈祥的面容,尤其是姐妹俩那相依为命的情景,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抹不掉,挥不去……

   过了没多久,我和战友利用星期天休息,请了假,去县城买了一盒点心和糖果专程去看望他们一家人,也算是回报一下他们对我们的盛情款待。

   很多年过去了,这个事情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也时常想念那可亲可敬的一家人。以前,我还曾很单纯幼稚的突发奇想,如果条件允许,真愿意把那姑娘娶过来连同她的姐姐一块儿带过来,我心甘情愿养活他们一辈子,而且永不变心。姐姐离不开妹妹,妹妹也放心不下姐姐。我要让她们永远不再受苦,要让她们享受快乐与幸福。我要让她从山窝儿里飞出来,飞到我的身边来,她可是山窝里的一只金凤凰啊!

三、  

 

我们在赤城这一年里,曾经看过几出戏,赤城县晋剧团的《海坨儿女》,《杜娟山》,《龙江颂》等,都是现代革命晋剧。尤其是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新剧《海坨儿女》,给我印象颇深。在这之前,我从来没看过晋剧,对河北梆子倒是挺熟悉的,从小就看过。自从看了《海坨儿女》后,我就深深地喜欢上山西梆子了。山西梆子和河北梆子很近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河北梆子的特点是高亢激昂,热情奔放,富有激情。阳刚气十足又不失悠扬婉转。而山西梆子的主要特点就是

更加婉转,优美,细腻,流畅,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听起来更能使人热耳酸心,别有一番滋味。

赤城县晋剧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明代嘉靖年间就有了“云州戏班”。赤城县晋剧团建立于一九五三年,文化大革命中曾改成文艺宣传队,后来又从新恢复了剧团,可是在那个年代只许可演革命样板戏。

赤城人最喜欢听山西梆子,虽然他们是河北人,可喜欢山西梆子的程度远远超过河北梆子。就连小孩儿都能唱上几句。

记得有一天是个星期天,我和几个北京老乡在街上闲逛,当我们走到剧场门前时,墙上的大海报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海报上醒目地写着;新编革命历史现代剧《海坨儿女》,赤城县晋剧团演出。我们决定看一看,售票处的工作人员看我们是军人,又是从北京来的,就格外的照顾我们,卖给我们最好的座位,第一排。

《海坨儿女》这出戏演的是抗战时期海坨山区的儿女们在女游击队长的指挥下,在党代表的正确领导下,如何同八路军一道齐心合力,同仇敌忾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故事。

海坨山位于赤城县以南,在一九四零年以肖克为首的冀、热、察挺进军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海坨山区建立了平北工委和游击大队,是一个老革命根据地。

仅在一九四二年日寇就对海坨山区进行了大扫荡达三十二次,杀害干部群众430余人,烧毁房屋二万多间。海坨山区(包括赤城)在抗战中有一万二千多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海坨儿女》讲述的就是那个时期的事。

我记得那天是晚七点开演的。我们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剧场。而剧场内早已是座无虚席,男女老少说的说,笑的笑,喊的喊,热闹非常。我们坐在第一排,座位是长长的木条椅子,我们七八个人正好坐成一排。开演前的场内秩序是非常混乱的,可以随便抽烟,嗑瓜子,吃东西,大声喧哗,也没有工作人员来维持秩序。甚至有的人坐在椅背上,脚踏在座位上,也没有人去管,真是随心所欲。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农村看大戏,和北京剧场的气氛截然不同,充满着浓郁的乡村

气息和风土人情。直到演出开始,帷幕徐徐拉开,人们才停止了喧哗,剧场内很快的静下来了。

    《海坨儿女》这出戏是唱、做、念、打幷重的戏,演员的功底很扎实,无论是唱还是武打功夫都比较到位,就是舞美、道具、灯光等差一些。演到精彩处,台下不时爆出阵阵的掌声。尤其是扮演游击队长的女主角从扮相到唱腔都非常专业,扮相英俊潇洒,齐耳的短发,一身素装,腰系武装带,手持驳壳抢,英勇善战,率领队员们与日寇巧妙周旋,欲血奋战。这使我马上联想到京剧样板戏,《杜鹃山》里柯香的形象。比起柯香的扮演着杨春霞来说,无论从扮相还是表演能力上,都是毫不逊色的。当演到鬼子进村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有无数村民惨遭敌人杀害的时候,她的唱腔委婉凄凉,声情并茂,令人感动得不禁潸然泪下。当演到游击队和八路军出奇制胜,捷报频传,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时,她的唱腔又激昂奔放,婉转优美,把戏曲的独特魅力表现的酣畅淋漓。台下的乡亲们听到精彩处,除了一个劲儿地鼓掌外,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好听|。好听。”这充分表达了他们对晋剧的喜爱之情。

    戏中有几处失误的地方,毕竟是县剧团而不是有名的大剧团。因我们是坐在第一排的地方,所以看得非常清楚。一处是,八路军和和鬼子拼刺刀的场面,战士手握步枪对着鬼子的胸膛猛刺,那步枪上的刺刀不知是什么做的,软绵绵的,颤颤悠悠的,一刺就弯曲了,大概是纸板做的吧,还不如儿童玩的玩具步枪呢,道具简直太差了。还有一处是炸炮楼的场面,炮楼用木板制成,画的还很像,当轰隆一声巨响,一股浓烟腾空升起,可炮楼没有应声倒下,半天没动静,大概七八秒钟后,炮楼才徐徐倒下,啪的一声,拍在舞台上,立刻扬起一片灰尘,尘土冲我们迎面袭来。我们赶紧捂着嘴,气都不敢喘一下。还有一处更可笑的地方是:鬼子要进村了,游击队员们帮助村民往山里撤退,一个队员背着老大娘往前跑,结果老大娘从背上掉下来了,紧接着老大娘从地上爬起来,噌的一下又蹿上去了。动作之敏捷,之利索,令人惊叹!看到这里,我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的前仰后合的,剧场里也笑声不断。当时我心里想,这位老大娘还真不简单,比年轻小伙子还棒呢!有一个战士是散光加近视,把眼镜都笑掉了,结果满地找眼镜。那天我笑的肚子都疼了。

    虽然有几处失误,但无形中却增添了几分喜剧的色彩。这出戏不但给大家带来了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演出结束了,但我们仍意犹未尽。走出剧场,我们仍在回味着山西梆子那优美的旋律和无尽的韵味。议论着剧情,回想着剧中那感人的情节。

    嶶嶶海坨呼唤英烈芳名,滔滔江水诉说先辈功绩!在祖国六十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让海坨精神永远发扬!

 

              

 

赤城是一个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的小城镇,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赤城人民为了捍卫赤城,保卫家园,赶走侵略者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仅在抗战时期中,就有六分之一的赤城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闲暇时,曾多次到烈士陵园去参观、瞻仰。有时和战友们去,有时自己一个人去,可更多的时候是我自己一个人去。一是因为那里的风景非常美,去那里可以把自己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的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尽情的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二是站在纪念碑前,看着那烈士的芳名,可以静下心来,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烈士陵园离我们的宿舍不远,几分钟就能走到。顺着赤城的街道由南向北走。先是看见前边街道中间有一座鼓楼,据说是明代的建筑,鼓楼虽小,但却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过了鼓楼继续往北走,一直走到头,就到了烈士陵园。陵园是建在一座小山上,有一级级的台阶通往上边,我们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只古老而威武的石狮子,一雌一雄,一左一右地立在陵区两边,日夜守卫着陵区。来到上边,陵区周围有十几株高大粗壮的松柏挺立在那里。正中间是个亭子,两边柱子上镌刻着“人民战士永垂不朽,革命先烈万古流芳”十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亭内竖立着英雄纪念碑,在碑的六面上镌刻着一千九百八十多名烈士的芳名,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有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务。字体整齐,漂亮。我记得最大的官职是个团长,还有连长、排长,但更多的是士兵,年龄最小的才十几岁。

我站在碑前,看着烈士的芳名,对眼前的英烈们肃然起敬。深情地默哀,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

每次到这里来,都能引起我无限的哀思和感慨。我想,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现在的江山真是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们用他们生命和献血换来的。英烈们就如同园中的株株青松,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赤城县烈士陵园在2007329日整体搬迁,地址选在县城西纸房沟卧岭。新园内新安葬了110多名烈士。200744日,在清明节的前夕,张家口市的领导以及县政府举行了迁建落成揭幕纪念烈士的活动仪式,有2300多名代表和群众参加了活动。

    我和战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找个时间故地重游,到新的烈士陵园参观看一看。再次缅怀先烈,以表达对先烈们的哀思和景仰之情。

 

 

眷  恋

              ——忆秦城村的池塘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北京北部山区燕山山脉东麓,昌平境内,有一个至今让我怀念与眷恋的地方,它就是秦城。著名的秦城监狱就在那里。当年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们曾经在那里施工,盖一座新的监狱,代号:0六工程。六九年三月我被分配到那里,(一建二工区三段)。 对许多人来讲,其实那是一段很平常的日子,可对于当时的我,一个刚刚走出中学校门的我,初步踏入社会,远离家门,远离父母,在一种崭新的陌生的环境下工作与生活,却显得很不平凡。那是我新生活的开始,是我生命旅程中一个新的起点,在那里我得到了砺练和考验,同时也品尝了工作的艰辛与快乐。

    我们住的宿舍是当年被废弃的养鸡场,鸡不养了就成了我们的临时宿舍,鸡房是用旧砖和土坯垒砌而成,低矮而潮湿,房顶呈斜坡型。我们住的条件虽然比较简陋,但周围的环境却非常好,四周群山环绕,奇峰叠翠。在房子的后面就是满山坡的桃树林,还有一棵棵的核桃树,柿子树和香槟树(香槟果在市场上已很难买到了)。尤其到了晚上,静极了,幽雅极了。晚风徐徐吹来,飘来香槟子的芬芳清香,好诱人啊!

    在宿舍里,劳累了一天的师傅们盘坐在炕头,砌上一大茶缸浓浓的茉莉花茶,叼上那用麻藜根亲手制作的精致烟斗,叭哒叭哒很过瘾地吸起旱烟来,烟叶被烧的嗞嗞作响,一亮一暗地闪着红光,一缕缕青烟飘飘升起。他们一边吸着,一边调侃着,山南海北,新闻轶事,无所不谈,浑身的疲劳似乎一扫而光。

    每天下工回到宿舍,吃过晚饭,洗完澡,我就约上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出去散步。我们经常漫步在乡间小路,田野村边,一边说笑着,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我喜欢秦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欣赏那一望无垠的田野风光。我喜欢山里的花鸟虫鱼及万物中一切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尤其更喜欢山里那甘甜的清泉和美丽的池塘。

    离我们宿舍不远就是秦城村,在秦城村旁边有个池塘,那里的环境非常优美,奇峰叠翠,幽雅恬静,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自从发现这个好地方后,我们就经常去那里散步、游玩,乘凉。有一条山路直通那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的七八月份,正是鲜桃丰收的季节。我们沿着山边的小路自由而悠闲地走着,边走边低声吟唱着歌曲:

    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

    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

    你的眼睛比太阳更明亮,

    永远照耀在我的心上。

    ……

    小路的左面就是茂盛的桃树林,郁郁葱葱的。你看呀,又大又红的鲜桃挂满了枝头,非常鲜艳可爱,令人垂涎。桃子把树枝都压弯了,沉甸甸的,我们伸手就能摘到。

    顺着蜿蜒的小路没走多远,我们就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又转过一个弯去,我们就来到了池塘边。原来那声音是一股清泉从山上流淌下来的声音。在山路的左侧,池塘的对面,这股清泉从山上的石缝中缓缓流下,直接流入到一个多年经水冲刷而自然形成的天然的大石槽里,里面光滑滑的,泉水四溢。我们用双手捧起一捧水兴奋的喝起来,好清凉呀!还微微带一丝甜哪!真是甘甜可口,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只要喝上一口,就让人永远不能忘掉。

    在山路的右边就是池塘,池塘呈正方形,面积约数百平方米。池岸用青灰色的条石砌成,整齐而干净,没有护栏,也没有任何建筑物。池塘的水清极了,水有一米多深。我们站在岸边往下看,真是清澈透底。银色的小白鱼儿在水底五彩斑斕的水草间成群的自由穿行。在水底的沙石中还不时的冒出一连串的小气泡,听当地的老乡讲,这池塘的水就是山上的泉水汇集而成,水底有无数个泉眼,这些个气泡就是从这些泉眼中冒出来的。

    这是一个夏日的黄昏,山里的空气是湿润的,虽然是夏日,可这里并不感到闷热。我们呼吸着山里新鲜的空气,闻着山里野花野草的芳香,觉得舒服极了。

  我们并排坐在池岸边,看着那宁静的水面,光滑的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明亮而清澈。一阵风儿吹来,水面泛起细细的漪漣,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我们挽起裤腿,脱掉鞋子 ,双腿自然垂落下来,双脚几乎触到了水面,我们用脚尖击打着水面,水花溅起来,弄湿了我们的衣裳。我们找来树枝,拴上线,又挖来几条蚯蚓, 然后把蚯蚓绑在小线上当做鱼饵儿,在水边垂钓。有一种小鱼儿很爱上钩,这种鱼不大,有一寸多长,金黄色,方头短尾,一对小眼睛鼓鼓的,圆溜溜的,看着有点凶。我们把鱼饵刚刚沉入水中,它就一下子扑过来一口咬住,有时甚至还没等鱼饵下入水中,他就一下子蹿出水面,死死咬住蚯蚓不撒嘴,真是太贪婪了。

    在池塘的中央竖立着一尊模糊不清的石像,隐隐约约还能看出一点人像的轮廓。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一根石柱子立在那里。据当地的老乡讲,当年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曾到过这里,把石像当靶子打,所以如今被毁的面目全非了。这不仅引起我无限的感慨。

    从前,它也许是一尊洁白如玉的佛像,但如今却变成青灰色的了,而且是面目全非了。他也像有机体的人们会衰老一样,不过人们身上镌着的是忧患与沧桑的痕迹,而石像身上镌着的是风雨雪雾和被摧残蹂躏的痕迹。

    在池塘旁边的山坡上原来还有一座观音庙,文革中也被毁掉了,现在连一丝儿的残迹也找不到了。

    夜幕降临了,皓月当空,繁星满天。

    各种各样的昆虫更加活跃起来,他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本能,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萤火虫在黑暗中翩翩飞舞着,发出绿色的荧光,像一颗颗星在闪烁。蟋蟀在草丛或石缝中振动着双翅在不停的颤鸣。尤其是“金钟”,它的叫声堪称一绝。“叮噹”“叮噹”,真好似敲钟一般,清脆而洪亮。青蛙不知躲到哪里低声的吟唱,更增添了这里幽雅与宁静的气氛。

  我们坐在池塘边,抬头静静的遥望那皎洁的明月,蓝色的夜空,闪烁的繁星,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憧憬。我们当时正年轻、稚气、单纯,心灵就像那池塘的水一样纯净而清澈。

  我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也追求美的享受,尤其那种自然的美,不加任何修饰与雕琢的美。而秦城村的小池塘就是这样的美,。多少年过去了,至今我仍想往她,怀念她,眷恋她。

  几年前,我退休了。为了寻找当年的感觉,我曾故地重游,。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令我惊讶的是,当年那美丽的池塘早已不复存在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大坑,里边杂草丛生,荒芜一片。池塘早已干涸,几块灰色的条石东倒西歪地塌陷在哪里,还能看出一点儿当年的痕迹,给人一种非常荒凉凄惨的感觉。

  秦城村边的池塘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记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永远眷恋她,不能忘记她。

 

 

怀   

  

   时光如水,岁月如流。

   每当我想起七十年代在一建公司工作与生活的情景 ,心中总不免充满思念之情。在过去那四年多的时光里(六九年三月五日—七二年底),我们不断转战南北,从昌平的秦城到怀柔的黄花城,回到城里后,又从二通用到519工程(四区八区),那几年我经历了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无论那时我们在哪里施工,我都忘不了建筑工地上那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动人场面,思念那些我们曾一起朝夕相处日夜奋战在工地上淳朴的老师傅和战友们。

    你看,几十米高的塔吊耸立在工地上,巨大的铁臂在高空中缓慢地旋转,吊起的材料在指挥员嘟、嘟、嘟、的哨音指挥下,司机师傅能够安全准确无误地把材料卸到指定地点。

    我忘不了那些身材魁梧的架子工们,他们腰系安全带,把自己置身于高空中,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根根又长又重的杉槁托向空中,再用铅丝把杉槁互相连接起来,绑紧扎牢,再铺上脚手板,使其他工种的师傅们能安全地在高空作业。

    我忘不了那些瓦木灰、机管电等各个工种的师傅们,他们夏日顶着似火的骄阳,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日夜不停地奋战在工地上。他们凭着满腔的热忱,冲天的干劲,精湛的技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一个又一个工程的竣工。

    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钢筋班的那些姑娘们。我记得那是71年在519八区的时候,当时正是寒冬季节,她们站在冰天雪地里,在长长的工作台前,熟练地绑着钢筋。小小的钢筋勾在她们那纤细但有力的手中飞快地转动着,钢筋构件被绑的又快又牢固。她们的技术非常娴熟,铁制的钢筋勾被磨得锃光瓦亮,就像是一件用不锈钢精心制作的小巧玲珑的艺术品一样。

    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她们始终象男同志一样坚强,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着,别的姑娘们大都被分配到电工班或是油工班,工作都比较轻松。可钢筋班的姑娘们丝毫没有怨言,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在寒冷的冬天,她们为了保暖御寒,个个头戴军绿色的栽绒棉帽,嘴上戴着洁白的大口罩,整个脸庞只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来,瘦小的身躯扛着那又长又重的钢筋,迎着那凛冽刺骨的寒风,无所畏惧,就像勇敢坚强英姿飒爽的解放军女战士一样。她们那种朝气蓬勃美丽动人的形象至今想起来令我感动。当时老师傅们都称赞他们是“钢筋姑娘”。她们确实无愧于这个称号。

    记得当时我已由灰土班调到材料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房。我有一个单独的小房间,也就是我的工作室。每天我就守在这个小屋里发放工具及劳保用品,工作虽然清闲,但也很枯燥无味。钢筋班干活的地方离小屋不远,每当她们休息的时候,就到小屋里来烤火取暖。当她们带着一股浓郁的青春气息和青春的活力从外面冰冷的世界闯进这个小屋后,小屋里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她们一边烤着火,一边说笑着,给这个原本很平静枯燥的小屋增添了无穷的、鲜活的生气。

    每当我闲暇时,总喜欢回忆往事,回忆过去那些美好而有趣的事情。因为它能使我产生愉快的感觉,忘掉所有的烦恼与不快。瞬间的回忆,使我越想越甜蜜。我的胸襟也因之而舒展,内心因之而宁静。

    我记得当年在秦城的日子里,工作之余经常和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一块游山玩水,走村串寨。上山捉蝈蝈,挖麻藜根回来做烟斗,在秦城村的池塘边钓鱼,散步……

    我记得在怀柔黄花城的时候(2551工程),放假不回家,结伴到长城上去玩,站在长城上,我们尽情地欣赏北国风光,锦绣河山。有一次团支部还组织青年进行登长城比赛,遗憾的是那天我落后了,因为我中暑了……

    我记得在519工地上班时,那别致温馨的小院,我们在一起搞宣传,写板报,刻蜡版,印简报,搞批林批孔,写批判稿和大字报。我们还自发成立了学哲学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

    我想起星期天休息,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一块去北海、陶然亭划船,去颐和园游玩、照相。有一次,我们还骑着自行车,清晨5点就出发,到十三陵去玩。我们参观了长陵和定陵的地宫,回来路过大宫门时,在路边的果园里,我们蹲在葡萄架下吃葡萄,那可是真正的玫瑰香啊……

    我想起当年食堂大厨师们做的饭菜真好吃,真是色香味俱全,很远就能闻到食堂飘来的饭菜的香味。我由于家境贫寒,想省下钱来贴补家里,所以只吃最便宜的菜。是我的朋友经常不断地买来好菜如:红烧肉、溜肉片、烧茄子等,使我能经常品尝到如此美味佳肴。

    我还想起当年如能借到一本小说,真是太幸福了。还书的期限一般是两三天,最多一个星期。为了按时还书,我就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读起来,白天上班,晚上看书。我曾连续三天不曾睡觉,第二天照样上班。早晨天亮了,灯还未灭。我喜欢那种抱书不眠的情趣和感觉,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七一年我们作为基干民兵参加五一节联欢晚会的情景。那天下午4点钟我们就进入天安门广场了。晚上8点晚会才开始。记得那天晚上,天安门广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千万朵绚丽的鲜花凌空绽放,姹紫嫣红,光华璀璨。扩音器里播放着军乐团奏的进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那优美而富有激情的旋律在广场上空回荡着,响彻云霄。我记得我们是坐在纪念碑的西北侧,我们排成一排,担当标兵的角色。看着眼前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成一个个圆圈儿,手拉手地蹦着、跳着,忘情地喊着、叫着,开心地唱着、笑着。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开心地说着、笑着,相互讲着笑话和故事,无拘无束地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幸福的夜晚。

    每当我回想起这些美好的往事来,心里总不免春潮涌动,浮想联翩。往日那已被岁月的尘埃和无休止的人间琐事掩埋掉的至美真情仿佛就在瞬间,生机勃勃地焕发了。

    我非常重感情,珍惜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或是爱情。我把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我时常怀念70年代那个时候工作与生活的美好情景,时常怀念过去年代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诚与友谊。而最让我怀念的还是过去曾同我在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相濡以沫的亲密战友们。

    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学校,被分配到各个工种。他们的性格有所不同。

    有的活泼、开朗、热情、大方。

    有的端庄、秀丽、文静、典雅。

    有的沉默寡言、羞涩腼腆。

    有的诙谐幽默、谈笑风生。

    有的粗犷豪放,真挚坦诚。

    还有的质朴谦虚,内在深沉。

    无论他们是怎样的性格,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正直、善良、真诚。而且有才气、有智慧、有胆识。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如今社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更加绚丽多彩。人们再也不用象过去那样单单只为了生存而整天去奔波、劳碌,人们追求的是更多更美的享乐。红烧肉与溜肉片已不算什么了,何况也吃不出当年的感觉。我经常为不知吃什么好而发愁。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高科技的网络时代,打开电脑,你可以在虚幻的多彩世界中尽情地浏览。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找不到的。

    走进图书大厦与音象大厅,那高高的书架上的图书与光盘种类齐全,琳琅满目,任你随意挑选。你可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任意的遨游,尽情地享受。

    可尽管如此,我仍喜欢回忆往事,怀念过去。因过去我所经历的那些事情比起现在来更加真实、自然、美好。

    在今天这个倡导文明与和谐的社会里,人性与情感,善良与爱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珍重与推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相聚,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时隔多年,如今他(她)们早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生活美满。虽然光阴先生早已用它的风刀雪剑把沧桑的皱纹慢慢镌刻在他们的额上,一切还在继续变化着,但他们一颗真诚的心始终没有变,我们的真情也永远不会变。

    衷心祝愿我们的真情永恒,友谊长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非常喜欢杜甫的这首诗,写的真美啊!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枝上尽情的欢唱,蓝蓝的天空中一群白鹭在自由地飞翔。透过小小的窗户,可以看到西边山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而门外停泊着通往吴地的船只。尤其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真是太妙了,妙就妙在窗含的这个“含”字上,运用的太好了。小小的窗户把外面美丽的雪景世界尽收进来,多生动啊!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十分贴切。这充分表达了诗人丰富的内在情感。

    几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有些情景与这首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我时常追忆,回想,体味其中梦幻般的感觉。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飕飕地吹着,雪花轻轻地飘着。某山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我走进了一个宽敞的大木房子里和朋友相聚(是工人用红砖和木料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这些朋友都是当年和我在同一个战壕里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而其中就有她,一个我曾经喜欢和爱慕的人。

房子里生着火,非常暖和。大铁炉里的火烧得正旺,煤炭被烧得通红通红,火苗红艳艳的。外面是冰天雪地,而屋里却是温暖如春 ,真是冰火两重天。在我的周围是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竭力寻找她的身影,怎么?她没有来?心里顿时感到空落落的,有一种惆怅与失落的感觉。忽然,我发现了她,她就站在那里,在一个角落里,依墙而站。我惊喜万分,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她早就看见我了,正用那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亲切而深情地看着我。我们面面相视,互相谁也不说话,很快她又把目光转向别处去了。看到她,我高兴极了,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果真来了,而且是用那样的眼神看着我 ,是不是对我……我胡思乱想着,又是兴奋,又是迷茫。我能感觉得到我的心在加快地跳动,我的脸在发热,浑身的血液好像在燃烧。屋里的室温也好像越来越高,气氛显得有些尴尬。因为谁都不说话,都沉默着,真让人有些喘不过起来。快!快去透透风吧!我心里想着,不知不觉走到窗前,顺手把窗户推开了。刹那间我的眼前突然一亮,外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浩瀚的白雪皑皑的大千世界呈现在我面前。随后,一股冷空气,一股新鲜的冷空气向我迎面袭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一大口,真舒服啊!

 这股冷空气好像一下子就沁入到我的全身,从头贯穿到脚。我的心脾、肺腑以及全身的血管里好像都被充满了氧分子。那一瞬间,我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是轻松、是释放、是幸福、是爽快。

这股冷空好像把我身体里积蓄多年的污秽一下子冲洗掉了,使我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极目远眺,在蔚蓝的苍穹下,远处那巍峨的群山都被一层层厚厚的白雪覆盖着,白茫茫的一大片。万里河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在那蓝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儿的云、一丝儿的雾、一丝儿的污染与瑕疵,整个天空就像水晶宫般的清亮、透澈、干净。整个宇宙、整个大地,显得是那么的安详、和谐、肃穆与神奇。

我恨不得马上纵身投入到这浩瀚的宇宙里,融化在其中,与之成为一体。

那种瑰丽的景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梦中的画面既没有画家笔下那种小桥流水、茅屋草房的雅致。也没有那种松竹兰梅、才子佳人的风韵。更没有那种奇峰叠翠、烟雾蒙蒙、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气势。梦里的这幅画面,有的只是干净,有的只是清纯,有的只是平和。

当我一梦醒来的时候,清晨那温暖的阳光早已洒满了窗前。我没有马上起床,仍然沉醉在那美妙的梦幻中。我睁大眼睛痴痴地凝思细想,回想着与她梦中相会的情景以及窗外的美景。同时也苦苦追忆着她从前的身影,从前的往事。搜寻着她从前的每一句话,每一次微笑。好梦总是短崭的、瞬间的。与她梦中相会,虽然时间不长,只是一瞬间,而且我们也只是沉默,谁也不说话,连一句相互问候的话也没有。但这已经很不错了,人不能奢求太多。只要能见到她,我已经很满足了。

这是我多年来做过的最美好的梦。它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最清晰,也最值得我追忆与回味。

回想当年我们年轻时,许多人都喜欢她,追求她,因为她长得太漂亮了,而且气质不凡、与众不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从看到她的第一眼起,就在心底暗暗的喜欢上她了。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每一缕凝眉,都能在我心里激起鲜亮的漣漪。

我喜欢她朴实、清雅、秀丽,是万花丛中的一支独秀。

我喜欢她不仅具有充满青春魅力的外在美,还具有纯洁、率真、正直的内在美。

我喜欢她有着窈窕淑女般的高雅气质,更喜欢她有着像冬天腊梅一样孤芳自赏的独特品质。她的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总是那么乌黑晶莹,蕴含着温情。

她有才气,爱看书,有着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她的一双秀美而灵巧的手会写一笔漂亮的钢笔字。字体娟秀、潇洒、帅气……

我曾经做过许多美妙而神奇的梦。现实中所有无法抵达的,在梦中都可以亲临。现实中所有无缘触及的,在梦中都可以抚摸。

我经常驾驭着心中那个梦的风帆在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畅游。

每当我一梦醒来,或是振奋、或是欣喜、或是感慨。可是更多的还是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因为梦毕竟是梦,可梦不可及。我喜欢那种醒来怅然若失的感觉。

我愿有更多更美好的梦在我梦中出现。好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它能刺激大脑神经,有效调节人体平衡,使身体更加健康。也愿人人每天都有好梦,都有梦想。好梦连连,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