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宝宝五个成长危机 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9:17
 正确面对宝宝五个成长危机   有一天早上醒来,你会惊奇地发现:昨天那个乖巧而听话的小宝贝,突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个脱缰小野马。就在昨天,你们还彼此微笑,亲密地在一起玩耍,而今天,他变了!不用大惊小怪,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只是你的小宝贝在逐渐长大,伴随而来的成长危机更需要你这个妈妈了解和面对。

    TIPS:什么是“成长危机”?

    成长危机——是指孩子从一个成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候的异常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日趋成熟,会在心理上出现“从平静→骚动,又从骚动→平静”的周而往复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不断扩大的世界和不断增多的接触人群时,心理进行调试的过程。

    俄罗斯心理学家、教育家叶夫根尼娅佩列古多娃划分了5个危机年龄段,阐述了“成长危机”的所在、告诉妈妈们:如何在这个时候,跟我们的宝贝交流呢?

  ①新生儿危机

    危机表现:一个哭宝宝的诞生

    新生儿危机把胚胎发育时期和婴儿时期分开。这个时期完全不同于其他时期,因为最重要和独一无二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呼吸,第一个眼神,第一个不确定的微笑。是宝贝们进行着对外界生活的适应,这时候的宝贝最爱哭了,因为面对那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好害怕呀!

    妈妈应对:有妈妈为你加油

    在这个阶段,妈妈的陪伴和无私关爱是必须给到宝贝的,这样他才会更加大胆地去面对这个新鲜的世界。

    ②1岁危机

    危机表现:宝宝爱说“就是不”

    1岁危机是婴儿向童年早期的过渡。这个时期的危机也被称作走路、语言和意识的危机。宝宝在1岁的时候出现第一次反抗,开始对比自己与别人的能力。他的反应会非常强烈,特别是在承受不愿意接受的事物时。通常,孩子拒绝他人或者不明白他人意图时,他开始大叫,拒绝走路或者躺下,用脚踹地板。这些是反对、禁止和拒绝的意识,从1岁开始,到两岁结束。

    妈妈应对:给宝宝讲清道理

    同样,在这个阶段妈妈的爱很重要,你需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在帮助他。遇到孩子不愿意接受的食物,你需要和这个小家伙商量一下,并且耐心地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之所在。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这就是你教会孩子学习听话和遇到问题与人商量的过程。比如,如果孩子不喜欢吃苹果,你就要告诉这个小姑娘,宝贝,你只有吃个苹果才会越长越高,越长越漂亮呀!

    ③3岁危机

    危机表现:我是独立的小人

    佩列古多娃认为,3岁危机在所有成长危机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阶段。这时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期。这个危机会在少年时期重复。3岁前,宝宝把自己和妈妈混同一体——怀孕和哺乳期建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孩子的身体虽然已经和妈妈分离了,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和妈妈分开。但是,在3岁的时候,宝宝突然明白:妈妈是一个人,而他自己——是完全另一个人。他开始试图独立。在这个年龄你听得最多的就是宝宝说:“我自己来,放开我”等。

    妈妈应对:给与孩子教训和关注    这个时候,一定要给予“小不点儿”争取的独立。当然,要在严密的监视下!在这个时期,成长危机的特征就是——不听话。表现在孩子偏偏不做那些要求他做的事。美美就是这样的孩子。外婆刚刚烙了馅饼,告诉美美“不要动馅饼”,美美马上就用手去拿。这时候的父母一定要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因为这是他们在使性子,告诉你他们独立的存在。而这样的使性子的做法,有的时候是会妨碍到别人的。所以你需要给美美解释“不要动烫烫的馅饼”这一禁令的原因,给他形容一下后果有多严重!让孩子得到一个很好的教训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妈妈对于他这个独立小人的关注。
  ④6~7岁的危机

    危机表现:根本不理睬妈妈

    孩子快上学和刚刚上学的时候,这个年龄段被称作换牙和长个儿期。这时孩子的行为会大大改变:用争论、耍滑头、固执来回应父母习以为常的要求和命令。他们会被父母们认为,这孩子真是太有主意了!我简直管不住了!还学会和我犟嘴了!先是孩子的反应会出现停顿,也就是根本就不理睬妈妈的话,妈妈的要求,然后呢,就可能是公开地争论喽!

    妈妈应对:倾听孩子的感受

    其实,孩子也经受着“缺乏交流”的苦恼。因为孩子突然面对了更多新鲜的事物,不同的人群,连自己的小伙伴都是那么千差万别呢。在这时期他会突然出现——对要求准确性的怀疑?他更需要理由。比如为什么小强的妈妈会给他那么多零食吃,而自己的妈妈却不允许自己多吃零食?他会提出“干吗”“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孩子的行为带有精神因素——孩子开始明白什么是“我高兴”,“我生气”,“我伤心”,他开始有意识地对自身的感受定位。因此,妈妈要多和孩子交流,并以倾听的方式,让他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不要以全盘否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心中的愿望。有的时候,孩子说得未必不对,他已经是和你平起平坐的小大人啦!

  ⑤13岁危机

    危机表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

    这个时期是孩子成为少年的过渡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表现为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甚至非常希望“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所以你会发现他会有一个自己秘藏的日记本、自己挚爱的明星和名人、自己倾心的服装服饰的风格……孩子的世界观在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形成,但是他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并且希望生活得快乐和幸福。但是同时,他们开始感受到烦恼:比如成绩不及格、没有漂亮的长相、想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等。

    妈妈应对:但爸爸妈妈的爱从未改变

    这个时候,你需要在身体上和孩子保持距离,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认识自我,但同时,在心理上要和孩子保持密切的关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童年对于每个人一生的影响表现得非常关键。但无论你是不是一个擅长教育孩子的父母,你对孩子的关注都是最重要的,每个孩子都都需要父母的悉心呵护。这样他们至少感到自己是被爱的对象,所以,对这个社会总是怀有很多的热忱和自信。在孩子表现不好时,比如,对学习没有兴趣、过分追星、脾气太犟,有时候是他自控能力不成熟的表现,你需要陪伴他一起走过这样的时期,监督他的学习,和问清楚他的意图。而不要一味地指责和呵斥。因为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中,开始存下了自己的小心愿,只要孩子是正常的愿望,不妨让他们敞开心扉说一说。如果不能满足,或者认为孩子的想法存在问题,也可以悄悄关注到,给与孩子真诚、合理的解释。

    妈妈的必胜法宝

    √理解和耐心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努力解释和说出为什么,或为什么不能那么做。

    √合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自主性,鼓励他的主动性。

    √要记住,切忌提高嗓门——这是最无效的教育手段。    √不要忘记,孩子的行为和举止在模仿大人,给他做个好榜样吧。
解密宝宝五种典型性格    你家的宝宝怎么那么文静啊?为什么我的孩子胆子就这么小呢?……        

    有时你不得不承认,宝宝的性格会给你带来很多苦恼。是强行改变还是顺应天性,虽然你会理智地选择后者,但也许并不知道该怎么做?好了,请先记住:孩子的表现并无好坏之分。剩下的应对方法,让美国育儿杂志《养育》的专家告诉你吧。

    行动性:运动型or内秀型

    宝宝能安静地坐在婴儿车里,还是经常把纸尿布蹂躏成“拳击手套”?

    应对招:如果孩子生性不爱动,就不要强迫他活动过繁,当然还是要提供给他足够的选择:悬挂的玩具或摇动棒等。

    活跃的宝宝走路快,也比较容易入睡。家长要格外注意安全,不要把他单独留在婴儿车中。

    社交性:自来熟or怕见生

    宝宝被生人抱起来,是微笑还是大声哭闹?

    应对招:宝宝不怕陌生人,那他生来就有外交家的潜质。给孩子提供尽量多的机会,去公园、参加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和别人打交道。

    如果宝宝很害羞,就不要强迫他进入陌生的环境。遵循他自己的社交步伐,当他想和别人互动的时候,给他自由的空间。
 适应性:很随和or适应慢

    宝宝到哪里都能随遇而安么?还是一旦换了环境就很难入睡?

    应对招:随和的孩子适应性比较强,但在新事物出现时,父母要引导其更好地认识环境的变化。

    宝宝对新环境适应比较慢的话,应保留一些他熟悉的东西,如书籍和玩具等,能够帮助他适应。

    表达性:大嗓门or低吟派

    当宝宝需要帮助或感觉不舒服时,是震耳欲聋地嚎哭,还是低声呜咽?

    应对招:孩子大声嚎哭,父母都会想尽办法安抚。如果偶尔失败,也不必自责,这就是孩子表达自我的方式。以后他也许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因为他总是投入全部热情。

    不吵闹的孩子固然省心,但往往需要备加呵护。如果他皱眉头,父母就该想办法帮他排解。

    专一性:不罢休or识时务

    想拿到喜欢的玩具时,宝宝是不轻易放弃还是拿不到就哭一场,然后转向其他活动?

    应对招:给喜欢坚持的宝宝换尿布,最好在他专注于玩具时进行,并逐渐提高玩具的复杂性。    如果宝宝不那么容易坚持,就不要在他玩耍时打扰他,尽可能给他提供机会专注于喜爱的游戏。
带孩子看病说清七件事  孩子病了,你是不是会手忙脚乱?带他去看病时,你会不会言语无措,没办法准确回答医生的提问?别急,我们现在就告诉你,见了医生,怎么说才能做到"言简意赅"。

    一般来说,就诊时间有限时,父母首先要用一句话明确说出孩子就医的最主要原因,如"腹泻2小时"、"咳嗽、气喘两天"、"发热两天,皮肤出现红色皮疹一天"等,使医生对孩子的主要病情有个初步了解。

    当医生做进一步诊断时,父母至少要说明以下七件事:

    时间:

    孩子发病时间的叙述很重要,发病时间、间隔时间和恶化时间,对区别多种疾病都有实际意义。而且,如果孩子患的是急性病或外科的急腹症,超过一定时间,病情会有很大变化,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对于主要症状,家长应尽量说得准确,例如"腹痛、腹泻1小时"、"咳嗽、低热1周"等,而"从奶奶家回来就发烧"、"我下班回家孩子就喊肚子痛"之类的表述就不准确。

    体温:

    临床上以孩子发热求医最多见,这也是许多儿科疾病的主要症状。

    如果就诊前已在家测过体温,应说明是什么时候测的,共测过几次,最高多少。如果还没来得及测,可在候诊时测量;没有条件的可用手感,以有点发烧、烫手、滚烫等词语,大概说明发热的程度。另外,要注意孩子发热有无规律性、周期性以及手心、脚心、手背的温度差别,发烧时有无抽搐、身上有没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状。

    状态:

    孩子发病时四肢活动是否自如,颈项是否发硬;神志是否清楚,有无烦躁不安、哭闹、嗜睡、昏睡的现象;咳嗽剧烈程度,有无哮鸣音,有无痰,痰的颜色和稀稠性状等;呕吐物是溢出来的,还是喷射出来的等。

    如果孩子是腹痛、腹泻,还要明确指出腹痛的准确部位,疼痛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疼痛的程度,疼痛的性质(如绞痛、闷痛、胀痛),什么情况下疼痛会更严重(如紧张、吃东西等)。

    饮食:

    许多病对孩子的饮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应向医生说明饮食的增减情况,间隔次数的变化,以及孩子有无饥饿感、饱胀感、厌食、停食等,并说明孩子喝水情况---是口干舌燥而喝,还是总想喝水。另外,还要说明孩子有无吃泥土或石子、煤渣等异食癖现象,有无吃不洁食物及喝生水、吃剩饭剩菜等经历。

    大小便:

    如果孩子拉肚子,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大便的次数,大便的量有多少,大便的性状(如稀水样、米汤样、蛋花汤样),大便的性质(如黑便、黏液便、脓血便),粪便有无腥臭、恶臭或其他特殊气味。如果还有其他症状,也应一起讲述清楚,例如孩子在腹痛、腹泻的同时,是否伴有发热、发冷、厌食、乏力、恶心、呕吐、鼻塞、流涕等症状。

    睡眠:

    睡眠变化是家长比较容易观察发现的。首先是睡眠时间,其次是睡眠的状态,是正常睡眠还是昏睡、摇叫不醒或是稍有动静就不能入睡,睡眠中有无惊叫、哭泣等。对于婴幼儿,还要注意是否需要他人搂抱、抚爱才能入睡等信息。

    病史:

    包括孩子以前的患病史及家庭成员的病史。如孩子以前得过什么病,治疗效果如何,有无后遗症,吃过什么药,有无药物过敏史等。有时还需要向医生说明孩子出生时的情况;若孩子已上幼儿园,还应讲清有无其他孩子患传染病及类似疾病。

    特别要说清孩子此次发病的可能诱因,如疲劳、受凉、过食及意外伤害等;此次就诊前还去过哪家医院,已服过什么药,剂量多少,以免短期内重复用药引起不良后果。如果孩子的病情比较复杂,那就按照发病的前后顺序,把病情的发展变化,一一向大夫讲清楚。与病无关紧要的事,不要多说。

    当然,要家长在短时间内准确、简要、具体地把病情说得如此完整,有一定难度,建议大家准备一个小本子,平时就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异常表现,大部分疾病在其临床症状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之前就会有反应,如烦躁、哭闹、拒食、嗜睡、过于安静等,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应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以备看病时用。    日常注意把孩子的病历、检查单据收集整理到一起,在叙说病情时,提供给医生,可减少不必要的抽血或X光线照射等重复检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部教授 刘黎明)
孩子生病前的5种信号  婴幼儿对天气的适应力比较差,秋天容易生病,家长应密切注意孩子的一些变化,提早发现孩子身体的不适。

    情绪变化健康的孩子往往精神头很足。如果孩子突然变得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多为发热征象;目光呆滞、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两腿屈曲、翻滚则是腹痛的表现。但如果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则说明病情严重了。

    胃口变化如果孩子平时吃奶、吃饭很好,突然间拒奶或无力吸吮,或进食减少,则可能存在感染的情况;如果孩子有腹胀,口腔气味酸臭,则提示婴儿消化不良。

    睡眠改变孩子如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或睡醒后颜面发红,则常是发热的反映;睡觉前后不断做咀嚼动作或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等。

    呼吸改变若孩子呼吸变粗、频率增加面部发红则可能是发热;呼吸急促,鼻翼翕动,口唇周围青紫,呼吸时肋间肌肉下陷或胸骨上凹陷,很可能是患了肺炎。小儿经常口唇紫绀、面色灰青,要提防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    体重改变孩子出生后,体重增加速度加快。如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或下降,则应怀疑疾病的影响,如腹泻、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或疾病。
五种不受孩子们欢迎的妈妈  “什么都不会”的妈妈

    宝宝爱唱歌、跳舞、画画、剪纸、捏泥巴,可是妈妈都不会。孩子很喜欢妈妈在下班回家后,能陪他一起玩,或者回答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可是妈妈却用一句话来拒绝:“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如果妈妈一问三不知,会使孩子很失望。

    “就爱看电视”的妈妈

    有些妈妈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坐在电视机前,对于电视连续剧更是一集不落。孩子想和她一起玩,她总是推三阻四:“去,找爸爸玩吧。”其实,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不仅会失去许多亲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让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可能导致孩子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什么都不满”的妈妈

    妈妈想把孩子塑造成“全能宝宝”,钢琴、舞蹈、美术和英语。孩子学了不少,但妈妈总是认为“你还可以做得更好”,让宝宝很气馁。

    “爱和人家比”的妈妈

    妈妈总是看到别的孩子出色的一面,有时不明明白白地批评自己的孩子,却拐弯抹角地说:“人家如何好,你要向别人学……”听了这样的话,聪明的孩子会听不懂才怪。所以宝宝总会不服气,甚至很反感,感到自信心受到打击。

    “谦虚过度了”的妈妈

    在外人面前,大多数孩子会有些“人来疯”,犯些小差错在所难免。妈妈总是要当众指责孩子,因为“很丢脸”。这样的做法会伤孩子的自尊,甚至会让他反叛,故意要做得更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