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会“生锈” 不管“清”或“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38:43
衙门会“生锈” 不管“清”或“油”
 
“中国检察机关3年查处了贪污贿赂罪犯67505人”。这一数字,既传递反腐力度在加大的信息,同时也说明贪官层出不穷,“战斗正未有穷期”。而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刚上任才7个月就“出事”,进一步表明只要是“衙门”,都可能会“生锈”,不管它属“油水衙门”还是“清水衙 门”。
在很多人眼里,统计部门属于典型的“清水衙门”,邱晓华却“涉嫌严重违纪”,涉嫌上海社保基金案,这一事件的确令人感到意外。然而,偶然性总包含着必然性,只要看看近几年被查处的案件,就不难发现腐败的发生,已从权力机关和金融海关建设等领域,扩散到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
教育部门曾属于“清水衙门”,现在同样成为腐败的高发区。今年1月至4月,湖北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涉案共80人,其中高校人员占67.5%,窝案串案占77.5%。武汉查出该市4个区教育局在图书教材采购上收受贿赂的特大窝案串案,涉案人员14人,金额达240多万元!
至于另一原来的“清水”领域——卫生系统,近年来也“红灯”频闪。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所原所长罗耀星,一个39岁的科级“芝麻官”,利用职权在5年之间,收受贿赂达1180万元,其创下的纪录更令人咋舌!
事实上,不仅“铁打”的衙门会“生锈”,不是“铁打”的也会,所谓的“临时机构临时腐败”就是一例。温州市科技馆原筹备办主任陈建新,利用筹备办这个临时机构大做“腐败文章”,不仅花3700万元购买了一堆科技“废品”,还贪污受贿,最后落得个判刑9年的下场。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孟德斯鸠当年的“经验之谈”,现在并未过时:衙门易锈,源于其拥有权力;一些并非衙门的单位,由于参照衙门管理和运作,拥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权力,同样会“生锈”。
要防止它们“生锈”,办法无非一是多晒阳光——阴暗潮湿的环境最易发霉生锈,而阳光则是最好的防腐剂;二是多“转动”,不可让官员在同一地方同一岗位呆太长时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而更为保险的办法,就是换上更优质的材料,用“不锈钢”取代“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