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男女同校不同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7:31
孙云晓:倡导男女同校不同班(2010-01-17 21:39:03) 标签:孙云晓媒体报道 教育  分类:我的访谈及消息
对于社会上有人提出的“男女分校管理”,青少年教育问题专家孙云晓认为,并不一定要“男女分校”,因为孩子还要学会和异性交流,男女同校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我提倡在基础教育阶段‘男女同校不同班’教育,男孩一个班,女孩一个班,有分有合,因为男女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风格及学习方式的需求都有显著差异,因性施教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当然,因性施教不是简单的男女分班,而需要改革教育模式和评价标准,并需要做科学的实验。”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2008年度“中国教育风云人物”。著有《孙云晓教育作品集》、《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拯救男孩》等,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等。
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当越来越多“不分雌雄”的“中性”打扮青少年在眼前晃动,家长们经常会问:这种现象正常吗?这个社会怎么了?
中国青少年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昨日(1月16日下午)作客珠海文化大讲堂,向珠海的家长们答疑解惑。他认为,孩子的成长不仅仅需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性施教”,针对孩子不同的性别,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此背景下,他更是提出中国已出现了“男孩危机”的观点,直呼“拯救男孩”的口号,认为对于男孩子的教育,父亲不能“甩手不管”,不能使“父教缺失”。

现场观众听得十分入迷。
“因性施教”迫在眉睫
“现在应该更多地要‘因性施教’,在孩子的教育阶段,要提倡男女有别。”为什么要提倡“因性施教”?从事教育研究已经38年的孙云晓,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发现,我国社会上已出现了性别意识模糊,特别是“男孩女性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孙云晓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大多是男孩,男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到考研和考公务员,各项成绩相比女孩已“全线败退”,“诸如此类现象的出现,都促使我开始全面研究男女孩性别差异,及需要采取的差异化教育。”孙云晓表示,因性施教在国外早已被提出,我国儿童教育的因性施教迫在眉睫。
男孩面临学业等危机
“为什么女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比男孩子强?”孙云晓表示,在现代中国教育的评价体系标准中,女孩子优势较大,记忆力理解力相对较强,这种评价体系和女生相对“文静”的心理生理特点比较契合,而“好动”的男孩子则往往“坐不住”,爱蹦爱跳、爱冒险、情绪不好控制,这都和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格格不入。
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书中提出,男孩子除了学业危机,还越来越表现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男孩在校园里学业落后、习惯性无助、消极自我,逐渐变成了弱势群体,“这对男孩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男孩急需被拯救。”
提倡“男女分班”教育
基于此,孙云晓认为,拯救男孩的关键,是拯救我们的教育。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着手,改变现在的男女生教育评价标准,“男孩子爱动爱冒险,我们的教育环境就应该迎合这种特点做相应调整,女孩子有语言天赋,爱交流,记忆力好,也应该有相应的标准去加以衡量和鼓励。”
对于社会上有人提出的“男女分校管理”,孙云晓认为,并不一定要“男女分校”,因为孩子还要学会和异性交流,男女同校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我提倡在基础教育阶段‘男女同校不同班’教育,男孩一个班,女孩一个班,有分有合,因为男女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风格及学习方式的需求都有显著差异,因性施教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当然,因性施教不是简单的男女分班,而需要改革教育模式和评价标准,并需要做科学的实验。”
■记者访谈
男孩女孩不要“中性化”
记者 (以下简称记):
时下“韩流”盛行,一些装扮“中性化”的韩国艺人,影响着中国的青少年,国内选秀节目选出的明星,走 “中性路线”的大有人在,且非常有市场,您怎么看这种趋势?
孙云晓 (以下简称孙):这种流行文化的直接后果,就是让青少年产生了性别混乱,男孩子越来越女性化,缺乏阳刚,“娘娘腔”越来越多。为什么这种文化会盛行?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跟中国人对于当前世界上影响甚广的理论“双性化”理论的误读有关。
我们几十年来提倡“男女都一样”,“妇女也顶半边天”,诸如此类的口号很多,这些都会对我们去理解“双性化”理论产生了影响,以至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没有相应的注意。因此,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提倡“双性化”,而不能是“中性化”。所谓双性化是在本性化的基础上学习两性的优点,如男孩也要温柔,女孩也要勇敢,而中性化则是不男不女。《拯救男孩》书中对性别哲学也进行了探讨。
中国男孩有问题不向父亲倾诉
记:父教缺失在国内是一种什么状况?
孙:中国产生男孩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父教缺失有关。2008年,在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发现,当遇到烦恼时,日、韩、美三国学生把父母均列为前5位的倾诉对象,而中国的高中生只把母亲排在了第3位,把父亲排在前5名之外,位列“网友”之后。
父亲是男孩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男子汉启蒙老师。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缺乏对于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而在当下,由于父亲们往往需要在外打拼事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或者直接当 “甩手掌柜”,全权交给妈妈负责,这是很不对的一种倾向。
父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记: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怎么进行更好的父教呢?
孙:我建议,父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就是说,虽然你可能在外地,你很难天天陪着孩子,但是如果你心里重视教育重视孩子,你总会找到一些方法,比如你给孩子发短信、写信、打电话,甚至把孩子接到你工作的地方带,千方百计回来陪孩子等。
但另外一种情况是,天天跟孩子在一起的父亲未必懂得父教。现在很多父亲虽然天天跟孩子在一起,但对于孩子根本不了解,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父亲下班了回家很晚,看到孩子还没睡觉,心生怜悯,就只有三句话,“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
好的爸爸应该是,走到孩子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宝贝,今天过得开心吗?”你要注意孩子脸上写满的成长密码,要以亲密朋友的身份回到孩子的身边,并就如何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给儿子做出榜样。
同时,妈妈以及所有家人也要注意维护父亲的形象,促进男孩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激发他对于男子汉的向往,鼓励其用于在实践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家庭教育
父亲要给孩子作出优秀榜样
在家庭教育方面,孙云晓认为,父教的缺失是造成男孩女性化的重要原因,“父亲没有给孩子做出男子汉的榜样,孩子的性别差异的意识在逐渐模糊。”他建议,对男孩子的教育中,父亲一定要多出力,不能甩手不管。
学会欣赏不同的男孩
孙云晓认为,拯救男孩还要改变对男孩的教育态度,家庭、学校都要清楚地认识到男孩的脆弱,要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学会欣赏不一样的男孩,不能把男孩的 “资产”看作 “负债”。
注重男孩的运动教育
此外,注重体育在男孩教育中的作用,是孙云晓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运动是男孩的天性,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通过运动可以不断磨练男孩的意志,增强抗压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来源:2010--1--17珠江晚报 本博文经孙云晓修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