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级干部中央党校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07:06

省部级干部中央党校生活

2010-01-05 11:04:46 来源: 环球时报(北京) 跟贴 886 条 手机看新闻

省部级干部的宿舍是一栋中国传统式样的4层老房子,砖墙、琉璃瓦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褪色,外表显得有些陈旧。宿舍“有点像火车的卧铺车厢,北边靠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墙上有一格一格的窗户;南边是学员宿舍”。


环球人物2009031期杂志封面:省部级干部中央党校生活


省部班的宿舍楼

省部级干部中央党校生活

一说起中共中央党校,普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培养党的高级干部的地方。

毛泽东、董必武、胡锦涛、习近平……没有哪所学府会像它一样,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任校长。

中共中央党校地位之特殊,还体现在理论创新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依法治国”、“和平崛起”……几十年来,众多对不同时期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创新理论,都从这里传播出来。

显然,中共中央党校是一个传奇之地!

那么,它究竟什么样?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它对中国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它是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此,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探访中共中央党校,专访这里的老师和曾在这里学习的领导干部,讲述这个学校里的故事。

踏访中央党校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邢婷

在北京市海淀区,毗邻颐和园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的大院。它就是中共中央党校(以下简称“中央党校”)。

作为中国共产党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它每年都培训大量的省部级、地厅级干部,以及层层选拔出来的中青年后备干部。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央党校,是一个在地图上没有标识、在查号台没有登记电话的保密单位。如今,它已由封闭式办学转为开放式办学。不过,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进入这个神秘大院前,还是履行了极为严格的手续。在正门东侧的传达室,记者登记了身份证件、采访事由和接待单位,经工作人员核实无误后,领取了通行证。之后,记者将通行证交给在校门口站岗的武警战士查验,才得以进入校园。

沿着校园的中轴线向北走,首先看到的是庄重、大气的主楼。这是一座7层高的灰色建筑,墙体上有几块巨幅浮雕。据介绍,它们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系同一材质、同一主题、同期制作而成。与主楼相连的是两栋对称的侧楼。来访者若想进入主楼,还需再度出示通行证,交由值班门卫检查。

中央党校主要的教研室和行政部门,都集中在主楼内。这座大楼里的学者,备受中央领导人的重视。2002年至今,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57次集体学习,其中,平时在这座大楼内办公的学者,有7位承担了5次讲课任务。

主楼背后,是一个广场。记者在广场上看到了一尊刻着“实事求是”4个大字的长方形巨石。这4个字,是毛泽东题写的中央党校校训。这是中央党校最负盛名的“景点”,几乎每个来此学习或参观的人,都会在“实事求是”前留影。

石碑的北面,矗立着仿窑洞设计的大礼堂。这是中央党校多数重大活动的举办场所,也是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发起地。党校学员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都在此举行。

继续向北,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据了解,它以报告厅为核心,集教学研讨中心、图书资料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远程教学中心、学术会议中心于一体,是学员们平日上课、听讲座的主要场所。

据中央党校官方网站和该校老师介绍,全校有工作人员1360多人,每学期在校学员1600人左右。学校设有进修部、培训部、研究生院3个学员管理部门。其中,进修部负责省部级干部、地厅级干部、县(市)委书记的轮训;培训部负责中青年后备干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研究生院负责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全国党校系统的师资力量。此外,还设有中直机关分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部队分部和国资委分校。记者探访中央党校时,已过午休时间。校园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边走边探讨问题的中年人。

紧挨着综合楼的,是一座大型体育馆,里面有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据说还常年开设跆拳道、拉丁舞等特色班。

记者留意到,中央党校的建筑,除主楼外,以四层高的居多,很少超过五层,建筑风格沉稳、朴素。

在校园西侧,有一处中式园林,名为“荟茗园”,亭台楼榭,风光宜人。园中有水,取名“掠燕湖”。来此求学的各级干部,素有“掠燕湖边数归燕,荟茗园里品香茗”的传统。

校园里,学员超市、美容美发店、银行自动取款机等便利设施,随处可见,看上去和普通大学的没什么区别。但是,记者试图进入宿舍区进行采访时,才进一步感受到这所学府的特殊之处——尽管记者持有通行证,也未能获准进入。

据中央党校教师介绍,如今的中央党校,与过去相比有3大特色:一是办学思路活跃,二是开门迎客,给民营企业家和跨国大企业在华高管上课,三是学员走出国门学习。

外国人的出现,更凸显了中央党校的开放氛围。掠燕湖边,记者遇到了五六位正在校园里参观的外国友人。他们几乎不会说汉语,但还是热情地招呼记者合影留念。谁能想到,神秘的中央党校,竟是如此活力四射!

省部班学员的真实生活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许陈静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最引人关注。人们通常把它称作省部班。对于省部级干部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媒体曾有不少猜测。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曾在省部班学习过的一位学员。他回忆了在省部班的学习情况,讲述了省部级干部真实而普通的中央党校生活。

“宿舍楼像卧铺车厢”

省部班由中央组织部负责。一般情况下,各省部级单位都有省部班培训计划名单。每次中组部给各单位下达省部班学习名额后,各单位按照严格的顺序排名,“轮到谁就谁去”。去年,按名单顺序,轮到这位学员去中央党校学习。

这位学员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某机关工作。他曾到中央党校省部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即“中青班”)学习了一年。因此,此次是他第二次到中央党校学习。“熟门熟路”的他很快就到中央党校办好了报到手续,领取了学员卡、饭卡、图书卡、游泳卡、日程表和注意事项。还按照规定,在学校保卫处办理了一个车辆出入证。

这位学员仔细看了日程表和注意事项,收拾好必备的学习工具和生活用品,在开学前一天晚上准时来到中央党校。

省部级干部的宿舍是一栋中国传统式样的4层老房子,砖墙、琉璃瓦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褪色,外表显得有些陈旧。宿舍“有点像火车的卧铺车厢,北边靠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墙上有一格一格的窗户;南边是学员宿舍”。每间宿舍是一个大通间。门口一侧是卫生间,一侧是衣柜。往里是一个客厅,摆放着沙发、电视机和几件简单的家具。再往里就是卧室,摆着一张单人床、一把椅子和一张写字台,还有一台台式电脑。“有点像普通的三星级酒店的房间,被褥、牙刷、毛巾等日用品一应俱全,不需要学员自己带。”

“大课很受学员欢迎”

跟所有的学校一样,上学第一天是开学典礼。学员吃了早饭,身着正装,在宿舍楼前由组织员、副组织员带队前去参加。每个省部班都会配备两名老师担任组织员和副组织员,组织员一般是正厅级干部,副组织员一般是副厅级干部,他们相当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此时,没有“部长”、“省长”之分,只有一个个学生。他们肃静地列好队,前往大礼堂参加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是全校性的。省部班、地厅班(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县处班(县处级干部进修班)这3个干部进修班和中青班、少数民族班等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以及中央党校的全体老师都要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等领导同志都会出席。习校长作重要讲话。

开学典礼过后,省部班学员回到教室,举行支部活动。这是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会,气氛轻松活跃。平时都是在工作场合中碰面的省部级干部们,此刻坐在教室里,仿佛回到了久违的学生时代。他们这一届省部班分两个班,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研究方向,一个是社会发展研究方向,共有52位学员。

班主任向他们宣布了支部书记、副书记、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和生活委员。第二天,他们正式上课。现在省部班的学制一般是四个月,参加过中青班学习的,是两个月。每天上午上课,下午自学。前来授课的,都是中央党校最有名的教授,也有外请的专家。“教授备课很认真,都准备了幻灯片,一般讲授一个半小时,留下半个小时让学员提问。”

中央党校的教学内容,核心是“三基本”、“五当代”,即“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和“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当代世界思潮”。这套系列教材,是胡锦涛同志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编写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又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当代世界民族宗教”等内容。

“我把党校的课分为小课、中课和大课。小课是以支部为单位上课,中课则是把几个支部的两三百名学员集中在一起上课。学习‘三基本’时,我们上的是小课和中课,由中央党校的老师来讲。学习‘五当代’,上的则是大课,即全校性的大讲座,地点在大礼堂或综合楼的梯形教室。主讲大课的,都是省部级领导干部,或者国内某一领域的顶尖专家。”同学们对这些专家的印象十分深刻,“可以说,他们都是我国各个领域里学术水平最高、最著名的专家。他们来中央党校讲课,讲课费特别低,才500块钱。但听说专家们都愿意来,这一点让我们很感动。有些课程,比如世界经济危机等内容,就很受学员欢迎,1000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中央党校退休的老教师也会来听。为了听到这样的课,党校的硕士、博士生早早就过去占座位。在党校的讲台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师放得比较开,讲得比较透彻。”

在学完一个小单元的课程后,学校会安排讨论,讨论以组为单位,每组八九个人;等到学完一个大单元时,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大讨论。“每次大讨论,学员们都会进行认真准备。一般情况下,支部会确定几个同学做主题发言,然后大家展开讨论。”

同学之间互相讲课

省部班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作岗位,在各自的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期间,学校安排有同学互相讲课的单元。这位学员所在支部的竺延风,是吉林省常务副省长、汽车专家。他讲的一堂课,给省部班的其他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往讲台上一站,根本不用看稿,就把汽车的历史、设计理念、技术难题等说得清清楚楚。他说,现代汽车制造,都很看重设计。可全世界顶级的汽车设计师,总共才十几个人,而且一半以上在意大利。这些人既是天才,也有点神经质,经常在马路边、广场上游荡、呆坐。他们这是在采风,以此来启发自己的灵感。老款奥迪车的车尾,是一个古巴姑娘的臀部给了设计师灵感而被设计出来的。一个半小时过去了,竺延风的课也讲完了,一分钟不多,一分钟不少。他这一堂课,让我们这些‘外行’了解了不少汽车的知识,受益匪浅。”

这位学员所在支部的另一位同学叫丁仲礼,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他讲环保问题,讲得很透彻。”除了给同学讲课,还常给老师“提问”。“他每堂课都坐在第一排,听得非常认真,而且善于发现问题。有一次,某位教授在讲课中引用了一组数据,丁仲礼院士马上指出:‘老师,您这个恐怕不对吧?这些数据是哪来的?跟我掌握的不一样。’教授连忙说:‘我这段数据也是引用的。’丁仲礼院士立即提出建议:‘您最好再查查,我觉得这组数据有误。’”

请假制度非常严格

中央党校规定,省部班的学员入学后,要完成“三个转变”——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转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从周一到周五,7点到7点半,是早餐时间。大部分学员去的是一食堂,二食堂是清真食堂,少数民族学员多去那儿吃饭。晚餐时间是在晚上6点到6点半。“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食堂吃。外界有传言说,党校学员下课后就到外面的高档酒楼吃饭,这并非实情。和北京各个高校的校门口一样,中央党校门外也有许多餐馆。班上的同学也和大学生差不多,来自五湖四海,以前大多并不相识。有时候,几个同学为了认识一下,也会偶尔出去吃顿饭。吃完饭,马上就回校了。”

中央党校有严格的请假制度:请假两天以内,由组织员批准;请假两天以上、7天以内的,需报进修部主任批准;请假7天以上的,则由党校副校长批准,并报教务部备案。

在中央党校,流传着一个“黄菊请假”的故事。1993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黄菊在省部班学习。其间,上海有个重要活动需要他参加。由于时间紧急,来不及等上海市委组织部门的公函寄过来,黄菊便找到学员管理部门请假,并表示中午乘飞机回上海,晚饭前赶回来。学校同意后,黄菊在中午“悄悄”地离开党校,并按时回来。此事本无人知晓,谁知当晚《新闻联播》将他参加的这次重要活动报道了出去。当时与黄菊同班学习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看到这则报道,便开玩笑要黄菊“交待”到底干什么去了?黄菊只好“交待”了请假经过。随后,黄菊补办了一张上海市委组织部门盖章的正式请假条。如今,这张请假条被中央党校保留着,用来教育后来的学员。

“我们班的同学很守规矩,每次出去,哪怕时间不长,都会遵守制度,向老师请假。这让我们的班主任很感动。”请假的学员,必须在晚上11点之前回学校。这是宿舍关门的时间。到了双休日,家在北京的学员们可以回家休息,外地来的学员则多数留在学校。当然也有些学员因为要处理公务,会赶回去,星期天晚上再返回学校。

在课余时间,省部班也会组织一些娱乐和体育活动。“一个班的同学基本都住在一个楼里,我们那个楼里还有藏族女干部。同学之间经常一起去打乒乓球、太极拳、游泳,有时也有同学打扑克牌。但大家最喜欢的还是散步。散步时往往能碰到不少同学。我们算过,绕党校大院的最外围走一圈,正好需要45分钟。”

“毕业论文做起来有难度”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后,省部班进入课题调研阶段。和其他班不同,省部班没有考试,课题调研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大考”和毕业论文。

“我们这份毕业论文,不管选的是什么题目,做起来都有难度。所以毕业也不容易啊。”这位学员笑着说,“老师会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熟悉的领域报课题。课题汇总后,教务部把同一课题的六七个人编为一组,选出一个组长,去某个省或某部委进行调研。到省里的时间是一周,每个人都得抓紧时间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地方上对我们很重视,会向我们反映一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对我们的采访、开会、座谈、调研都很支持,我们一般都能看到各地的第一手材料。回来以后,小组成员每人写一个分报告,然后汇总,由组长或统稿人形成课题报告。和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不一样的是,我们的课题报告会送交相关部门,对部门决策会起到参考作用。它是有价值的,不会白写。比如我所在的节能减排课题小组,就是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牵头的,课题报告后来送交了环保部和有关部门参考。”

在毕业论文通过之后,省部班就迎来了毕业典礼。每年的毕业典礼,都是由党校校长亲自出席并向学员颁发毕业证书。毕业那天,同学们都起得很早,庄重地换上正装,走进大礼堂。先是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地和校长等领导同志合影,然后是毕业典礼。照完相的同学,先进会场坐好,等同学们都照完相并落座后,习近平校长、李源潮部长等领导同志上主席台就座。台下,省部班的学员坐在前排,后面依次是中青班、地厅班、县处班和其他培训班的学员。每个班派一位代表上台领取毕业证书。由于上台领证书的人较多,校方安排每个代表见到校长时只说两句话:见面说“校长好!”领完证书后说“谢谢!”没有想到,省部班第一个上台领证书的代表见了习校长就“走不动了”,两人聊了起来,后面的代表一直站在那里等着。台下的同学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些着急。

散会后,大家笑着问那位同学:“你领了证书怎么不走了?”他回答道:“习校长很关心我们的学习,问我学得怎么样,同学们的思想、身体状况怎么样。我哪能走啊?”

“能够见到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这是中央党校学员和一般大学生不一样的地方。省部班的学员一般能见到习校长两次:一次是开学典礼,一次是毕业典礼。平时,习校长也会来学校开座谈会,听取学员的意见,学员能够借此反映情况和问题。”这位学员说,“能和习校长对话,能从习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这培养了我们的自豪感、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和大学生一样,省部班的学员们在毕业时,也充满了不舍之情。有的同学还特别舍不得中央党校的学习生活,向老师提出:“我能留级再学一段时间吗?”有的中青班学员学完后就直接报考中央党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继续做在职研究生。

(本文来源: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 http://www.huanqi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