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变成铜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54:30
当文化变成铜臭

发布时间: 2009-12-16



    年关将近。这边厢,张艺谋拍出了一部《三枪拍案惊奇》来“贺岁”,票房全线飘红,赚得盆满钵盈;那边厢,作家排起了富豪榜,不比谁这一年里的作品好,专比谁这一年里赚得多。

  赚钱,收钱,数钱……这本是商人津津乐道的事儿,现在却成为了文化人追逐的目标。

  如果作品真值那个价,还另当别论。问题是,大名鼎鼎的张艺谋导演的贺岁大片,口碑却差得创下了新纪录。被“明星效应”忽悠进影院的观众在看完一场闹剧后,带着最大规模的骂声走出了影院。

  “以前我们受的教育是谦虚使人进步,现在是芙蓉姐姐自我表现都能被接受。价值都动摇了,这就是多元化。”快被口水淹没的张艺谋进行了这么一番辩白,却更让人担忧。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张艺谋想避开第一种,却陷入了第二种。在文化人“一切向钱看”的错位中,这样的结果便顺理成章。

  拜金,媚富,居然已越来越多地成为文化人共同的情绪。在作家富豪榜中,一个个金钱符号特别扎眼。当榜单一步步误导人们做出金钱等同于影响力的判断时,文化的恶俗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文化赚不了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迷失。文艺作品该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一直稳居作家富豪榜前三甲的文化商人郭敬明,曾被一位同龄作家批判过,他“给青少年灌输的是很贱的价值观”,因为他的价值观是最纯粹的物质追求,所以不高贵。

  而青少年读者对他的追捧依然在市场化的浪潮里汹涌着,年复一年,这种存在问题的价值观依然能够制造出一个个财富神话。在文化的逐利意识不断滋长的当下,人们发现,道德、责任、灵魂、美等概念正在被逐渐淡化。

  文化“化”人,艺术“养”心。如果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文化人,也在喧嚣与浮躁中抛弃了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沾染上满身的铜臭味,我们又怎能指望文艺作品有纯粹的表达和神圣的话题?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