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无赠品时代”的报刊发行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8:53:32

核心提示从赠品促销过渡到无赠品发行,一系列新话题摆在发行人面前,礼品发行促销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应对报纸发行的“无赠品时代”? 转向理性促销

  赠品促销是商品营销中的常见措施,甚至有所谓“赠品所至,市场为开”的说法。在报纸营销中,赠品发行促销也曾长期普遍存在。

  在美国,从19世纪中期廉价报纸问世到20世纪80年代,赠品发行促销延续长达130年之久;在日本,赠品发行促销也有7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自1985年自办发行兴起以来,各地报纸礼品发行促销愈演愈烈,不少报纸在发行上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赠品上下工夫,常见的如雨伞、厨具、饮料、洗衣粉等实用廉价品,更有食用油、饮水机、电饭锅、学习卡、电话卡、旅游票甚至轿车、房屋等高价值产品也成了赠品。不可否认,赠品在拉动发行数量,培育读者读报习惯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从赠品发行促销的现实效果来看,报纸与赠品之间的有效衔接成为难题,带来一系列难以化解的矛盾。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与一般商品的营销有着重大差异:

  一是报纸属文化产品,本身是承载着信息与公信力的传播媒介,赠品与报纸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较差,赠品发行则令读者对报纸本身产生怀疑,从而对品牌形成不良印象,背离了赠品促销的初衷。

  二是高价值赠品的成本大大超过了常规营销成本。(从一般商品的赠品规律来看,如果是激励立即购买的赠品,一般最高占到商品本身价值的10%~15%左右;其他非即时激励的促销赠品一般只占到商品本身价值的3%~5%)实际上多数报社的报纸征订赠品价值超过报纸定价的1/3,甚至赠品价值超过报纸定价,越过了赠品促销成本的高压线。

  三是报纸属分散性大众商品,分布广且数量大,终端赠品的大量使用,部分低端读者形成“赠品发行”的惯性,无效发行攀升,使发行陷入“低价死循环”的危险境地。鉴于礼品发行促销弊大于利,西方国家报纸发行界已经普遍放弃了赠品促销发行模式,转而采取更加理性的营销策略。

  无赠品时代报纸发行的任务更加艰巨,报纸促销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转型:报纸发行由感性促销向理性促销转型,由粗放型促销向效益型促销,由低层次促销向高层次促销策略转型。具体而言,无赠品时代,报纸发行可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塑报刊形象,做足“概念营销”

  概念营销,即通过塑造核心概念来吸引眼球,是一种典型的注意力经济。买方市场的重要特征是大量商品的同质化,概念营销是产品同质条件下的一柄利器,通过塑造概念为产品的有形同质构造无形差异,进而赢得消费者、市场竞争。报社可以利用读者的从众心理、媒体的权威性和报纸产品的特殊性,进行“概念”营销。

  《环球时报》的“我们报道整个世界”,突出了报纸的功能概念,《南方周末》的“深入成就深度”,彰显了自身的特色概念,《经济观察报》的“理性,建设性”,强调了自身的形象概念,《大庆晚报》的“没事读晚报,有事找晚报”,传播了自身的品牌概念等,《中国旅游报》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神州内外收眼底”道出了自身的服务概念等,都可说是概念发行促销的成功案例。不管报社处于何种境况,都会有自身的优势资源,如特色板块、知名栏目、名记者,可以依据这些特征规划自身的独特卖点

  显服务威力,做足“情感营销”

  美国推销大王坎多尔福曾说过:“推销工作98%是情感工作,2%是对产品的了解”。对于发行环节来说,情感营销主要是要为读者提供精心服务,达到“亲情”和“感恩”的境界。

  所谓“亲情发行”指发行员利用长期服务读者时建立起来的和读者的深厚感情,充分发挥自己与读者的专有感情,促进订报的发行方式。所谓“感恩发行指发行员利用平时为读者服务,使读者产生亲近感,为了报答发行员的无私奉献而订报的方式。例如,传统的报纸发行规定“送报上门”,《襄樊日报》规定凡残疾订户需“送报上床”,让残疾人感受到特别关怀;《新京报》的投递员除为订户送报上门外,还顺手将读者门口的垃圾袋拎下楼;在美国,发行员通常会在节假日或生日给订户送去祝福的信件,即使读者停订,也会收到发行员的来信。这些看似平凡细微的贴心服务会让读者感到特别的尊重。

  扬媒体权威,做足“社区营销”

  当今市场营销已从渠道为王的时代步入有效终端制胜的时代,即所谓的“终端为王”。社区被誉为“最后的终端”。在社区营销的初级阶段,城市社区管理比较松,敲门发行广为流行,但现在社区物业管理日益看紧,消费者的免疫力也日益提高,传统的“敲门发行”必将被新的“窍门发行”所替代。那么,社区发行营销的“窍门”何在呢?

  报纸发行的社区营销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积极利用社区传播,在社区广场、单元大堂、会所、停车场等地点,充分利用新型社区媒体—电梯、咨询百宝箱、液晶显示牌、宣传栏、灯箱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是携手相关企业,以“宏扬社区文化,繁荣社区活动”为旗帜,以举办演出活动、公益会议和教育服务型讲座等新型活动方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变被动式发行为诱导式发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重庆商报》主动参与投资社区指示牌建设,在每个指示牌打上“重庆商报”标识;《新京报》在发行中心下设发行推广部,专门成立了一支演出队伍,长期扎根社区进行活动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当然,社区营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实施社区发行应具备“三心二意”,即“对社区发展要充分关心”“对读者要充满爱心”“对发行服务要有十分恒心”以及“对合作方充满诚意”最终达到“读者满意”,如此才能见到稳定发展的效果。

  摸读者心理,做足“快乐发行”

  在发行操作中贯彻“快乐”理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在决策层,提倡快乐决策,创新决策,先找战略,再找策略。

  美国不少报纸发行部门允许读者“破周”订阅,推出个性化订报菜单,读者可选择每周“1、3、5”,“2、4、6”或“5、6、7”等多种灵活订阅模式,读者遇出差或旅游亦可延期取报;再如湖北一报业集团内有两份都市类日报,定报价格相同,决策者允许订户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随时更换其中的一份;《南方都市报》2001年推出“报纸时装秀”,用感性介质来包装理性的办报理念,吸引了大量读者。这些人性化的决策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框架,更是适应市场需要的快乐决策。

  在执行层,提倡正确做人,快乐做事,始终把读者的快乐放在首位。如《广州日报》的广告口号“比太阳更早,比昨天更好”就给人以愉快的联想;《重庆商报》定期给订户洗报箱就给人以愉快的享受;日本《读卖新闻》的送报员每月月初给订户送一个装废旧报的纸袋,月终上门收购并送上精美礼品,精细的服务给人以愉快的回味。

  在关联层,对发行代理商以及相关利益单位,提倡权益共享,互利双赢。《特别关注》杂志社为吸引邮局代理发行其杂志的积极性,邀请全国各省报刊发行局长来报社参观旅游,并给予优惠折扣政策;《南方周末》每年定期举行优秀代理发行商年度会议,并提供娱乐、旅游服务,全部费用由报社承担。这些互惠互利的措施提升了代理商积极售报的积极性,必将为提升报纸发行起到有益作用。

  总之,无赠品形势下的报刊发行市场,需要采用特别的订报技巧、方法、策略。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信心百倍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直面报刊发行的无赠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