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 - gaowuyi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24:12

月饼

家庭生活   2009-10-06 18:13   阅读4   评论0   字号: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过去了,剩下了不少的月饼,数一数还有五盒,都是女儿和我丈母娘家送来的。我丈人已80高龄,依然兴趣盎然地搞着“家教”。故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生家长,往他们家送月饼,他俩口子吃不了,就一个个子女地送过来。望着这一堆漂漂亮亮的月饼礼盒,我不知所措。要是早两年,这区区的五盒月饼,并不在话下,但今年很明显的不行了。前几天去看母亲,她老人家跟我说:“想想以前,胃口是好,但没钱,有东西也吃不起。现在倒是有钱了,东西也多了,自己却一点也吃不下。”言谈中有些惋惜,也透着些许地遗憾。

    我们小时候,上海做月饼的地方,比较出名的,也就是那么几家,“杏花楼”、“新雅”、“老大房”、和专做素月饼的“功德林”。那时,每逢到了中秋,小孩子能吃上一整只月饼,是很奢侈的事。大多数人家,都是买上三四个月饼,一家人分着吃,一只月饼常常被肢解成四块,或更多,每人能分上那么一小块。那月饼里面的成分也是以豆沙、百果的为多。少有阶级异己分子。所以,当有机会尝到一小块“杏花楼”的“金腿”时,立刻就被它那甜甜的、咸咸的、油油的、香香的味道所征服。

   那个善于机变的郭沫若老先生,有时候也能说上几句令人深思的话,他说:“有鸩不可遽饮,有梦不可遽醒。”大凡一个人,从受苦到享福,最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生的福,在年轻时就享尽了,以后的生活,就会变的相当的无味。反过来,一个人年轻时历经千辛万苦,受尽磨难,到老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就会越活越开心。

    来到了黑龙江兵团,那时,我所在二营的营部,也有一个不大的商店,商店里永远出售着两种点心,一种是厚厚的,如同火柴盒似的饼干,还有就是月饼。当地的老乡走亲戚,常常是上商店幺上二斤月饼,拿一种粗粝的纸包一包,就可以很体面拿出手了。黑龙江的月饼和上海的月饼有很大的不同,浑身透着挺拔硬朗的形象。里面的馅也永远固定不变,红绿丝加糖面。吃这种月饼可是真考验你的牙口,梆硬!我们常开玩笑地说,这种月饼,要是砸在人头上,能把头砸出个窟窿来。不过玩笑归玩笑开,买还是要买的,不买就更没啥吃的了。

    近年来,随着物质的丰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花色品种也不断翻新。但说句实在话,口味却不敢恭维,所用原材料也颇为可疑。国人对于经商之道,的确研究的太地道,可惜失之于浮躁和厚道。总想在每一笔生意上都摄取最大的利润。这几年,月饼是越做越小,价格是越卖越大,而且尽弄些华而不实的包装来糊弄人。大概商家也摸透了客户的底牌,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买者不吃,吃者不买的货,所以就肆无忌惮地往里“掺水。”昨天,我打开了一盒包装考究的月饼礼盒,我估摸着,大概也得一百元以上才能拿下。华丽的包装一层层打开后,里面只有六个小小的家伙,每个的净重不会超过50克!看了看内容,两个豆沙、两个奶椰、一个栗蓉、还有一个莲蓉。材料成本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元。

    早年间,做月饼的厂家,对于原材料的选择,都是有规矩的。那时的“金腿”、“五仁”、“百果”份量足,用料精,不欺不瞒,每年做的都是一个味。现在的月饼,经过人们的不断革新,就如同现在的生产厂家和营销商家,已找不到原来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