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羡慕天才儿童吗?-闾丘露薇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7 22:53:07
大家对于我写的北京出租车的遭遇有很多的回应,批评者都认为,我应该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我想,这些人混淆了一点,那就是个人遭遇和个人情绪以及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分清楚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烦恼,但是这决不是你不做好工作本分的理由,也不是你怠慢服务对象的理由。如果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都有这样的基本要求的话,我们的社会的运作就会畅顺很多,大家付出的成本也会低很多。这就是基本的职业精神。对于一个出租车司机来说,不需要你满脸笑容,满口英文,只需要发挥专业精神,专心开车,熟悉道路,满足客人合理的要求,不在车上用各种方式发牢骚,那就可以了。 不过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天才儿童的问题。香港出了两个天才儿童,一个九岁,一个十四岁,都被本地大学破格接受。有意思的是,媒体也好,社会公众也好,羡慕和赞美的声音不是太多,更多的是担忧,特别是对那个九岁的男孩子,大家担心两个问题,第一,他能不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第二,他大学毕业之后,又怎样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大家的眼中,大学是学什麽的。除了学习知识,大学其实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为踏入社会做准备,如何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如何学习独立思考,甚至是如何学习恋爱,而学习这些,需要的是心智的成长。天才儿童,在某些领域的智力水平应该已经达到了比同龄人要高很多的水平,但是在其他方面,则还停留在同龄儿童的阶段,就好像这个九岁天才小朋友,数学一枝独秀,但是语文水平也就是小学二年级。看他在记者会上的表现,不管他如何对答自如,还是会流露出小朋友的那种童趣。就连他自己都说,最喜欢的,还是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 为了这个小天才,录取他的浸会大学准备了一个特别小组,有四个教授贴身跟进,并且设计特别课程,不过大家还是不太放心,比如心理学家指出,大学里面再怎样有特别的课程设计,也不能提供同龄的朋友,这样对这个孩子的成长不利,因此家长有责任为孩子创造和同龄小朋友接触的机会。政府也表示,会跟进这个个案,确保大学能够负责任的为这个特殊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而不只是借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确实,对于接受这个九岁的天才儿童,在一些人的眼中,大学也好,孩子的家长也好,不免被认为有炒作的嫌疑。不少人指出,四年之后,也就是当这个孩子十三岁大学毕业,那又怎样呢?找工作?继续升学?家长想清楚没有,因为毕竟这样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家长,孩子还没有自己进行选择的能力。 对于出现这样的天才儿童,社会在欣喜之余,表现出担忧,其实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教育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思考。毕竟,读大学可以说只是人生的起步,走进社会之后,才是真正的考验开始。 类似的天才大学生,在内地大家并不陌生,因为不少大学都有少年班的学生,当年,当这些孩子步入大学的时候,头顶上是带着多麽巨大的光环,以及多麽沉重的期望,来自家长,还有社会,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我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不是比同龄人要更加的成功,或者成功的更快一些,但是我倒是认识一个少年班出来的朋友,和他聊起他当年的那些同学,他说,虽然他们可以工作的比别人早一些,但是过了几年,年龄的差别也就慢慢消失了,十多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他们这些人现在的境遇和同龄人没有差别,而回想那段大学时光,还觉得有点点遗憾,因为就好像一个小孩子生活在大人的世界,懵懵懂懂。不过他已经算好了,因为他是16岁上的大学。 对于有特殊才华的孩子,当然要悉心培养,但是提前上大学,是不是最好和唯一的办法?想想,人生里面跳跃了应该最快乐的孩提时代,提前进入青年生活,将来回想,是否有点点缺憾?性格上,是否也会产生影响?能不能够均衡发展?少年老成,是不是一件好事情?不过,通常这样的孩子,怎样走当时都不是自己决定,往往是那些付出很多的父母的安排。这些父母当然觉得,这样是让自己的孩子走上了一条快速通道,但是是不是真的是这样?会不会现在快,但是未来却可能因为现在的快而停滞下来? 和一些同事聊起来,发现羡慕得并不多,反而觉得同情天才儿童,因为觉得这样的人生实在是有点点辛苦。我想最重要的,还是父母需要想清楚,到底想要孩子得到什麽,自己又想从中得到什麽。至于这名天才儿童,专家的建议是,用半年的时间尝试一下大学生活,如果无法适应,真的不需要勉强。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