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丰田老板急:专程到北京向中国领导人道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00:33:45

-日本丰田老板急:专程到北京向中国领导人道歉!-

本人说话中频度最高的词之一就是「对不起」,开口闭口就要道歉。1月6日,作家、教授、孔子学研究家、第75代直系子孙、孔家滕阳户掌门人孔健在其博客发表文章,剖析了中日道歉文化的异同:日本人用道歉来挽回面子,而中国人则是以不道歉来维护面子。

与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的老板对谈,首先谈到中日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和道歉观的异同。比如,近三十年前,日本车进入中国,就是电通策划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这一广告词在进口车受限制的当时,掀起了拥有和走私日本车的风潮。

后来,由于丰田老板看不懂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量开上自家车。不听小平同志的指点,放弃在中国生产车辆的机会,等到德国在中国产的车满街跑的时候,丰田老板急了,赶紧专程到北京向小平道歉:「对不起,邓大人,我们向您谢罪,不应不重视中国市场」。不过,谢罪已晚,晚进中国15年。

日本汽车在中国发展很快,于是「牛」起来了,竟用天安门广场做了「霸道」的石狮子背景广告,引起一阵反日浪潮。丰田又对中国人民谢罪道歉。

为此,不少中国人有点得意,只要我们一强硬,日本方面就道歉。

例如,近十年前,日本首相小泉访华,参观卢沟桥后讲了一番话:「谨向遭受侵略而死难的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道歉和哀悼」。中国人认为日本总理向中国人民公开谢罪了。其实,小泉用的是敬语名词,不过是表明了他的个人情感,而不是向人道歉。

到过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说话中频度最高的词之一就是「对不起」,开口闭口就要道歉。

为什么日本人老是喜欢道歉?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把道歉看作是维护自己「面子」的一种方法。

道歉在日语里写为谢罪。谢罪意为:自认有过,请人谅解。

如果一个日本人做了一件错事,他害怕周围的人从此就要轻视小看他,所以,他要设法挽回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尊严。办法就是道歉。

日本谢罪一般分为:个人之间的纠纷、企业团体发生丑闻、历史上的侵略战争给对方造成损害等。

我们经常看到日本的政府机构或公司出了什么丑闻后,领导人就要在公众面前鞠躬道歉,深刻反省,期望挽回一些形象,取得谅解,赢得机会。

前不久,鸠山首相就其母给他政治献金未申报被媒体曝光之后,不得不向国民谢罪道歉。这就是日本人来洗刷自己错误的一种表现和姿态。在中国人看来,很不理解,一位堂堂的国家总理出来谢罪,这活往下咋干呢?其实,这在日本司空见怪,如家常便饭。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两国的道歉文化大不同。比如中国人很少向家庭成员道歉或致谢,这种现象在父母与子女间尤为明显。就拿我家来说:女儿在中国生活时间长了些,在家里犯了错,很难马上道歉;儿子则相反,知道自己错了,马上道歉,获得谅解。

中国人的道歉观与爱面子联系在一起,大家认为坚持「不道歉」才能来维护自己「面子」。所以常可看到,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还要强词夺理。

「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要面子。」这是日本化妆品公司在中国市场做的广告词。可见连日本人都知道,中国人的面子比命贵,中国人坚决不道歉,即坚决不失去面子。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在中国,脸面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它比命运和恩惠还有力量,比宪法更受人尊敬。」

所以,中国人把道歉看作是一个输赢问题,认为自己向对方谢罪,就是降低身份,丢了脸面,有损威严,甚至意味着认输失败。如果官员低头认错,谢了「罪」,罪更大,不但「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还会造成「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的乱世。

有一年,中国军警闯入日本领事馆抓北朝鲜人,日本要求中方道歉,中方不肯道歉,这点满足了中国人的虚荣心。

中国人认为不道歉就是中国占了上风,所以中国赢了,日本输了。在中日之间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细心研究一下两国不同的道歉观,按照国际游戏规则,该道歉时就道歉,这样不仅不丢我们的面子,反会增加我们在国际上的信用度。

经常激情抗议日本的爱国者和愤青们,一旦听说日方已经道歉了,就心满意足地鸣金收兵。他们认为日方道歉也就意味着向中国认输,就是日本人在中国人面前降低了身份。

现在,我作为媒体人每天在写博客,客观地评价和介绍日本的人和事,大胆地为我的先祖孔子呐喊,按愤青们的话来说却是「引火烧身,找摧招骂」,远在海外,看到这些恶语,我也有礼回应,同时也得到了部分人的道歉,我很感激。我也劝那些骂人爹娘的人有理说理,把骂人行为刹车,能道歉是最好。

更希望今后中国的爱国者在争取日方道歉的时候好好想一想:我们真的会在日方的道歉中赢得面子吗?

今天的中国,官员向百姓道歉已不鲜见,这就是一大文明进步。用道歉来确保面子,在制度上是主动认责,在道德上则是向孔子「仁义礼智信」的「信」靠拢。所以,我们有了问题,有了过错,能够大胆站出来谢罪,就是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对于当前遭遇的「诚信危机」的一大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