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变形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32:58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变形记”


 


  
  最近一段时间,位于嘉兴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一直麻烦不断。
  先是该市场总裁刘佳林于去年底被江苏警方悬赏通缉;6月15日,又发生交易系统“金蚕网”被迫暂时关闭事件;近日,包括大江南丝绸有限公司在内的交易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保证金并承担赔偿责任。
  中国目前茧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70%、丝绸贸易量占世界80%以上,而嘉兴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在国内交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事件背后到底有何内幕?
  
  “期货”交易
  去年底,该市场就曾被曝涉嫌“非法组织期货交易、欺诈客户”,账户遭公安、司法机关冻结、查封,导致长达29天的停市。
  6月15日,又有10多位德清籍丝绸经营户前来“讨说法”,令合同实时交易系统暂时中断。
  参与当日行动的丝绸经营户蔡先生告诉记者:同样是“期货交易”纠纷,该市场半年前就向浙江巴贝集团赔付6950万元损失费。而他们损失5000多万元,却一直无人理会。
  显然,纠纷的根由在所谓的“期货交易”上。
  该市场1992年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与江苏省、四川省、浙江省丝绸总公司及“嘉欣丝绸”设立,并由国家资助建立“金蚕网”,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国家茧丝宏观调控的场所之一,其每日交易价格信息(业内称“嘉兴指数”)已成为国内茧丝绸行情风向标。目前,全国丝绸100强中有95%已进场经营,其产品95%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出口。
  1992年12月22日,原外经贸部印发的一份文件明确:该市场建立初期“交易方式为引进期货机制的现货交易,逐步创造条件向标准期货交易过渡”,市场内允许远期合同转让。1994年,该市场未获得期货交易试点资格。此后,该市场继续比照期货交易模式运营至今。
  “换汤不换药,实质就是期货交易。”江苏启东茧丝绸有限公司老板黄天辉表示,结算公司的法定经营范围是现货交易的结算和担保,实际上,它一直操作期货交易的结算。
  而第一次停市即源于此。据知情者向本报记者透露,2004年8月,巴贝集团下属巴贝丝业有限公司、巴贝领带有限公司交纳5%的保证金后开始操作干茧、生丝的B2B远期合同交易。2005年5月起,两家企业看空大势订立大量远期合同,仅签订2006年3月25日前供货的干茧数量即达到16000多吨。
  11月7日,结算公司以防范风险、减少新增仓量为由,将保证金比例从5%提高到20%-40%,并重申所有交易会员应严格遵守该市场规则,拒不履行合同即为违约行为。到2005年11月11日止,两家巴贝企业合计欠交合同履约保证金约2.16亿元。
  2005年11月14日,巴贝以该市场不属国家法定的期货交易场所、合同订购交易“违法”为由,拒绝缴纳新增保证金及履行相关合同。随后,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嵊州市公安局迅速冻结、查封了该市场账户,案值9200余万元。
  2005年12月8日,浙江省分管副省长召开协调会,该市场书面承诺向巴贝赔偿6950万元经济损失。2005年12月12日,该市场重新开业。
  
  强行平仓“获利”
  两家巴贝企业何以会在“违约”的情况下获赔?
  据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收到的一份举报材料称,该市场已被结算公司及其股东和关联企业操纵。例如,按结算公司规定,从2005年11月7日起,在会员不预存20%-40%保证金的情况下应暂停交易。但结算公司却通知会员自2005年11月14日起再按新增比例交纳保证金,诱使会员继续透支交易,从而产生了更多的仓单。
  接着,结算公司通过市场内的37号、57号、80号等至少8个席位,大量买入仓单拉抬价位。到2005年11月14日,结算公司发出通知追加巨额保证金,空方无法按时交纳巨额保证金,被迫强行平仓。
  这份举报材料称,强行平仓本身也有违法嫌疑:由结算公司以空头会员需买进合约为由大量挂出买进合约,先将价位拉高,再以结算公司操纵的多头席位也未交纳保证金需平仓为由,通过技术手段,将双方合约对接强行平仓,使得“多头”获取上亿元利润。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浙江省高院终审裁定书印证了上述说法。该裁定书称,“2005年2月间,嘉兴市大江南丝绸有限公司持有合约420手,经结算公司撮合,协议平仓241手。在大江南公司并未违约的情况下,该市场扣除违约金808.4万元,继而又多次改变交易规则、违规操纵,将大江南公司的全部合约强行转让,又将巨额保证金占为己有。”
  6月15日至21日,本报记者多次电话联系该市场总裁兼结算公司董事长刘佳林、市场副总裁兼结算公司总经理叶金松,二人均未就此回应。
  6月15日当天,该市场大股东之一、中国丝绸总公司党委书记王洪强在嘉兴参加该市场股东会,但他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交易中心的变异
  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个专业中介机构,该市场政企不分、交易主体(结算公司)及其关联方违规逐利,是问题症结所在。
  据介绍,1992年该市场设立之初,即被定位为中国茧丝绸行业的宏观调控平台和物流商贸中心。由于该市场不是企业法人,上述六大股东注资2250万元成立嘉兴中丝茧丝绸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发展公司),负责该市场的日常运营。1996年,发展公司(95%)与嘉兴中丝进出口有限公司(5%)合资1000万元设立结算公司,负责有关账务往来。
  近年来,市场发展公司的国资股东先后改制,该市场管理团队掌握了控股权。截至2005年底,其股权结构见附图。
  同时,该市场以结算公司和发展公司为母体,注册了十多家子、孙公司。
  对此,大江南丝绸有限公司代理律师应胜南认为,这些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使得发展公司与结算公司参与做市牟利,乃至最终操纵整个市场提供了可能性。
  今年以来,该市场涉嫌违法交易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4月7日,在由国家茧丝办主办的2006年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上,茧丝办副主任王北鹰表示:“市场不能给人为炒作提供超利润空间,不能反行业发展而行。如果市场内部总是失控,国家从行业发展大局出发,将进行监管性干预”。
  据悉,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大江南等公司的起诉,将于7月18日正式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