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周恩来精神形成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8:08
 

中、西文化对周恩来精神形成的影响

江泽民曾把周恩来精神概括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周恩来精神的重要渊源。西方政治家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人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和中国文明的精华的结晶。”又说:周恩来的修养,“来自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和‘上等人’应具有的品德、智慧、尊严、宽厚、仁慈、决心、刚毅”。(见他的《领袖们》)

正像中国传统文化和域外文化是相互融会、相互渗透的,周恩来同样受到国外优秀传统和当代优秀文化的影响。周恩来精神的形成,周恩来之所以成为历史的和世界伟人,还在于他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有机汇集在一起。1914年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南开学校创办于1904年,该校创办人严修清朝翰林出身,官至学部侍郎。严修重视西学、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他认为:“求西学者须有经学之根柢,读经学者当有西学之法眼。”,而其旨归是学以致用。他的观点实际是晚清思想界学术界教育界的普遍观点。

因此,南开学校的学科设置虽然重视西学,但对传统文化教育并未废弃。严修的这种办学思想不能不对周恩来有重大影响,周恩来在南开求学期间所写《答友询学问有何进境启》一文即表达了他力主“以国学役西学”以实现“实用之旨”的观点。在这篇文章中,他写道:“西学非可卑也,兼而学之,要不失将来实用之旨。以国学役西学,吾主之。”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期间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这一点周恩来到日本后写的日记中也有反映。1918年2月15日,他在日记中这样说:“从前我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学校里的事情忙,对于前年出版的《新青年》杂志,没有什么特别的去注意……加着我那时候正犯着研究‘汉学’兼‘模仿古文’的二个大毛病,哪有心肠去用在这些改革的想头上呢。”可以看出,周恩来正是重读了《新青年》,才得到新的启示,认为在南开学校时为研究汉学和模仿古文,用去了太多时间,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注意中国社会的改革。显而易见,也正是“研究‘汉学’兼‘模仿古文’的二个大毛病”使他深刻把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受到深刻的影响。

1916年,年仅l8岁的周恩来写成了《老子主退让,赫胥黎主竞争,二说孰是,试言之》和《诚能动物论》两文,可以看作他早期思想形成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也充分显示出他对中、西文化研究的深厚功力。在《老子主退让,赫胥黎主竞争,二说孰是,试言之》一文中,周恩来对道家学说和进化论推崇备至。认为此二者“实一为二、二而一也”,道家的主张是“遵进化之轨,循天地之经”的“生存常道”。这个观点和不久写成的《诚能动物论》一文中提到的“大同世界”共同构成了周恩来的早期人生理想。周恩来这个早期人生理想一直到两年以后留学日本时还依然延续着。l918年2月15日周恩来的日记:“后来我就将我的心,仍然要用在‘自然’的上,随着进化的轨道,去做那最新最近于大同理想的事情。”在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它融会了中西方文化 ,经受了长期的实践和考验,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爱戴的人民的好总理,世界人民心中的卓越领袖。   

周恩来有段名言:“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我想,这是周恩来一生经历及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也是周恩来精神的写照。

有位哲人说,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周恩来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