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连在朝鲜(节选自<远东朝鲜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28:01
七连在朝鲜(节选自<远东朝鲜战争>)

注;这个七连是39军116师347团的七连,不知道是否突击中的七连,不过剧中也没有说明他们是38军,而且38,39都是京畿守卫部队,都是中国王牌军.而且剧情中七连历史跟本文描写的很象,我们就当是这个七连吧!
有哪位大人可以查一下孟良固首战是哪个部队,就可以知道是38军还是39军了.
不过,查资料是一回事,个人认为打孟良固这个事情还是尽量少拿出来说,毕竟那是中国人手足相残,而且打的是歼灭了无数日寇的国民党74军(后来的74师),死在那里的是国军打日本最勇猛的高级军官张灵莆将军,(他在带领敢死队突击日军时断了一条腿)和无数没有死在日本人手里却倒在中国人枪弹下的国共双方普通士兵



下面是正文:

突破汉城正面防御阵地的是中国第三十九军的士兵。
  负责汉城正面防御的南朝鲜第一师,在中国军队打响“第三次战役”的第二天,就把指挥部一下子撤到了汉城市区,以此可以想象到这个南朝鲜军的“精锐帅”溃逃的速度是何等地快。由于南朝鲜军队迅速溃败,于是在第二线防御的美军暴露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之下了,美军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师和英军第二十九旅团此损失严重。
  中国第三十九军突破临津江之后,昼夜急促追击当面的南朝鲜军第一师,其先头部队于回龙寺与美第二十四师的二十一因遭遇,在歼灭美军一部后,他们又在议政府以西的釜谷里围住了英军第二十九旅的两个连。
  釜谷里,中国第三十九军的军史中一个显眼的朝鲜地名。
  这是个距离南朝鲜首都汉城仅30公里的小镇,是通往汉城公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三岔口。中国第三十九军—一六师三四七团奉命迅速占领这个地人;全团立即分四路以强行军的速度前进,催促其前进速度的传令兵一个接一个地到达。三四七团有的士兵在极度的奔跑中昏倒,实在跑不动的伤员就躺在公路边,等待收容队。短暂的“原地休息”的命令一下,士兵们就躺在雪地上,胡乱地抓几把雪寒进嘴里。
  在接近釜谷里的一个高地上,团长李刚召集营长们开会:“这是一场艰苦激烈的战斗,但我们必须把敌人卡在这里等待主力的到来!”
  此时,连团长李刚在内,三四七团并不知道,已守在釜谷里的军队不是南朝鲜军。
  3日黎明,三四七团到达釜谷里。根据当地的一个老百姓的报告,这里的敌人是一个联队……三四七团因为认为这里只有南朝鲜军队,所以把“一个联队”听成了“一个连队”。在经过初步的研究之后,一营副营长傅学君带领三连冲了上去。激烈战斗的时候,傅学君觉得仗打得不对劲儿,没过多久他明白了:这里并非仅有“一个连队”,而是整整的一个团;和中国军队交战的不是南朝鲜伪军,而是英国人!
  三四七团遭遇的是英军第二十九旅的皇家来复枪团。第二十九旅是英军中的精锐部队,是著名的蒙哥马利将军的部队,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皇家来复枪团以善于打阵地战闻名,其官兵的军服上都佩带着这个团的标记:一只绿色的老虎。
  傅学君立即从阵地上撤下来向团指挥部跑。
  天色已亮。英国人发现了他,并向他射击。他的胳膊中弹,他跑进一个空展子中简单地包扎了一下,继续向团指挥所跑。
  英国人的火力继续追着他,他的腿也中弹了。等他坚持跑进团指挥所的时候,已浑身全是血。他向团长李刚报告了真实的敌
  情。
 这时,二连已经占领了一个小学校,歼灭了一个连的敌人,并且抓了300多名英国士兵,这些俘虏被关在小学校里。现在二连正和英军对峙着。
  又有消息传到团指挥所:在前边的七连副连长王凤江牺牲!
  就是那个在渡大冰河的时候站在齐胸深的冰水中,把他的士兵一个个托上冰层的王凤江。
  在和英军交战的前沿,王凤江看见团副参谋长上来了,大喊一声:“五号!你下去!这里太危险!”
  话音还没落,一发炮弹几乎是在他的身边爆炸了,一块弹片削进了他的头部。
  王凤江,中国东北地区的农民,参军后在第三十九军所历经的多次残酷的战役中,他成为立战功最多的人。
  王凤江牺牲后,他的战友在这个中国军队著名的英雄身上只找到两件东西:别在上衣兜上的一支用旧零件凑起来的自来水笔和口袋里的几粒充饥的板栗。
  三四七团面临的局面十分严峻。
  釜谷里是个洼地,三面是山,控制着山议政府通往汉城的公路和一条铁路。英军二十九旅的这个“绿老虎团”已占据着这里的有利地形,准备一旦战局有变掩护其主力向南撤退。
  天上的飞机来了,地上的坦克出动了,英军开始向三四七团的阵地反击。
  三四七团的几个连队伤亡巨大,眼看着要顶不住了。
  —一六师全师公认的又年轻又有文化的参谋长,28岁的薛剑强,他一直跟随着三四七团打到釜谷里。他在前沿与师长汪洋通电话的时候,声音很焦急:“抓了三百多俘虏,是英军二十九旅的!都在小学校里憋着呢!快让三四八团上来!”
  就武器装备来讲,英军占绝对的优势,因此与英军对峙,战斗空前惨烈。而且三四七团是夜晚打进釜谷里的,天亮后才发现,几个重要的制高点没有及时占领,它们对中国士兵构成了巨大威胁。战斗到中午,三四七团与师指挥部的电话和电台联系也断了。下午,军电台转来一封电报,说三四七团伤亡很大。师长汪洋和政治部主任急了,带上参谋上了前沿,他们直接上到了三四七团的阵地,汪洋师年刚上阵地,就行见担架抬着薛剑强下来了,薛剑强的警卫员在哭。
  —一六师年轻的师参谋长已经牺牲。
  必须把英军阻击在这里,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团长李刚决定把七连派上去,把卡在公路上的一个制高点拿下来并且守住。
  控制了这个制高点,英军就等于被关注了这釜谷里的洼地里。
  七连连长厉凤党和指导员张鼎先带领部队首先控制了公路边上的那个小学校。他们俩爬上学校的墙头往公路上打,公路上黑压压的一大片汽车。厉凤堂知道,汽车是敌人的命,逃跑全靠这玩意儿,守住公路和守住汽车,敌人就绝对跑不了。于是,他带领战士迅速抢占公路边的小高地,刚刚把这个高地占领,还没喘口气,英军就攻上来了。
 七连,这支由中国工农红军发展至今的连队,它的生死攸关的时刻到了。
  因为对于英军来讲,这个高地也关系到他们的生死。
  英军的炮火极其猛烈,高地上的一尺多厚的雪立即变成发烫的泥水。没有办法修筑工事和掩体,中国士兵们就在泥水中抗击着英军士兵的一次次的进攻。弹药很快打完了,指挥所派出的送弹药的士兵全部死在路上,英军密集的火力把高地通往
  团指挥所的路严密封锁了。
  很快,措导员张鼎先牺牲,接着,排长们也全部牺牲。当重机枪被打坏时,连长厉凤里负重伤倒下。阵地上没有干部了,厉凤堂在血泊中看着给他包扎的司号员郑起已说不出话来,但郑起明白连长的眼神,连长在对他说:去指挥战斗。
  郑起对奄奄一息的连长说:“放心,阵地由我负责,坚决守住!”
  郑起最崇拜的人就是副连长王凤江,突破临津江的前一天,在隐蔽洞里他和他崇拜的人聊了很长时间。从他知道玉凤江牺牲的消息起,他便觉得他永远地失去了什么,心口一直在疼。
  郑起集合了阵地上的人,一共还有十三人能坚持战头,其中有六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郑起把十三个人分成几个战斗小组。有的人建议指挥员的位置要靠后,郑起不同意,他知道连长就是靠前指挥战斗的,他也要在最前面、井且指定了在他牺牲后接付他指挥的人。
  英军在数门迫击炮的轰击之后又开始进攻了。公路上的坦克把炮口对准这个高地进行瞄准射击,英军士兵成散兵队形一排排地向高地上爬来。
  郑起在阵地上奔跑:“打!打!打胜了明天过汉城!”
  在打退英军的几次进攻之后,郑起发现阵地上没有子弹了。
  他决定去敌人的尸体中搜集子弹。
  郑起在英军士兵的尸体小爬来爬去。英军的机枪几乎是跟着他的身影来回射击。他不断地跳进弹坑躲避,最后他用树枝把自己的军帽挑起来乱晃,帽子被子弹打得碎片乱一飞。
  他从敌人的尸体中背回来十几条子弹袋和一堆手榴弹。
  在他分这些弹药的时候,发现又有六个人牺牲了。
  高地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寂静。
  向公路上看,英军的汽车还在那里,汽车上坐满了英军士兵。由于这个高地在中国人手里的缘故,英军仍然无法逃跑。
  郑起把干粮袋中的最后一点干粮给大家分了,然后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英军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六辆坦克参加了向高地上的冲击,而步兵人数是前面数次进攻的几倍。
  等到已经能把英国人的钢盔看得很清楚了的时候,郑起发出了开火的命令。
  阵地上仅剩的七名中国士兵几乎是同时站起来开枪了,并扔出手榴弹。郑起一边打一边喊:“阵地是同志们用血换来的!
  不能让敌人夺去!”
  英军士兵已经拥上阵地,所有的中国士兵都端起了刺刀。
  突然,郑起跑向阵地上最高的地方,站在那里,举起了自己的小钢号。他拼尽力气,把这把军号的最大音量吹了出来。
  突然出现的号声令英国士兵疑惑了一下,然后他们立即转身向后跑。
  正准备迎接死亡的中国士兵感到奇怪:就快占领高地的敌人,听见号声,突然停止了射击,大祸临头似地向下狂奔!
  在三四七团指挥所一直紧张地观察这个高地动向的人也迷惑不解:这军号声是什么意思?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郑起一遍一遍地吹,吹得嘴唇出血,一直把敌人吹到公路上。
  公路上已经起了大火,英军的汽车在三四七团主力的打击下开始燃烧。
  七连,以几乎全部伤亡的代价,在这个高地上守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等到了主力部队,把英军二十九旅的“皇家来复枪团”
  的一个营歼灭在这里。
  今天,英国皇家“绿老虎团”的团旗,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同时陈列的,还有郑起在阵地上吹的那支小铜号。 釜谷里的战斗结束一年以后,郑起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北京参观了几天之后,9月30日,郑起接到了一个红色请柬,上面写着:谨清光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在中南海的怀仁堂。毛泽东宴请200多名各界来宾。
  毛泽东所坐的桌子是一百号,郑起坐的桌子是六十六号,由于排列的原因,郑起和毛泽东仅仅相隔一张桌子。
  19岁的郑起,出生于一个苦命人家,两岁时父亲去世,三岁时母亲改嫁。他要过饭,放过猪,要不是参了军,他根本不知道人吃饱饭是什么滋味。
  郑起端着一杯酒,走向毛泽东。
  他说:“敬毛主席一杯酒。”
  毛泽东问:“是志愿军的代表?”
  郑起说:“是,从前线来。”
  毛泽东放下酒杯,拉起了这个年轻士兵的手。

  1951年1月3日,中国军队全线逼近汉城。
  这时,志愿军部队中开始流行这样一支歌:志愿军不怕困难多,经得起寒冷经得起饿。
  两条腿撵上四个枯辘,翻了高山过大河。
  不怕美国反击凶,隐蔽好了它炸不着。
  不管飞机满天飞,照样开会照样唱歌。
  朝鲜人民军一起干,朝鲜游击队来配合。
  美军的防线ABC,一攻就是全线突破。
  志愿军不怕困难多,经得起考验经得起磨。
  不到胜利不停休,不赶走美帝不回国
回复:七连在朝鲜(节选自<远东朝鲜战争>) 39军不是京畿守卫部队,他是属于沈阳军区的,和北京没有关系。

其实38军也不是京畿守卫部队,真正的北京京畿守卫部队则另有其他的部队,过去有警卫1师(8341部队,负责中央首长们的保卫),2师(负责北京城内的警卫,相当于现在的武警),和3师4师(属于保卫北京的正规野战部队)。38军只不过是靠北京最近的一个集团军罢了,再加上他万岁军的外号和某些历史事件的原因,38军被认为是"御林军"了。

38军39军都是朝鲜战场上英雄部队,但朝鲜战场最为悲壮的,最为惨烈的部队应该还是15军。当年只是3流部队的15军和后来增援的12军血战上甘岭,上甘岭主坑道中前后进驻的上千名官兵中,最后能活着出来的只有十几个。15军中无数个连队整连牺牲,但阵地确始终没有后退半步。电影上甘岭中7连8连真是这一悲壮的体现。

国内无数战争片中无数个部队番号我一个都没有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但上甘岭的7连8连确让我记住了,我记住了上甘岭战斗后,8连连长带着全连仅剩的7人向45师师长报告的情景。

知道后来98年的时候,在电视上我又看见了九江大堤上的"上甘岭特功8连"的连旗,那时我又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