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存在一种组织资源上的缺失-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04:28
中国农村存在一种组织资源上的缺失作者:光磊来源:农博网来源日期:2007-11-28本站发布时间:2007-11-28 13:57:56阅读量:169次    谢谢大家,非常感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中心,南方农村报和乡镇论坛,邀请我来参加这次会议。我这两天一直在仔细的听会议代表的发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不光来自学术界,还有许多来自基层的发言人。我刚才还跟徐勇老师说,这样的研讨会很好,好像把我们这些搞学术的人从不着边际的天上一下子拉到地上了,拉得跟现实更近,让我们有脚踏实地的感觉。我现在不是很系统的讲一些我对三农问题的一些看法。         我首先讲一点对此次会议题目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看法。中文词里面这个权子呀,好像至少有两个意思。权益里的‘权’字在我看来好像就是取‘权利’的意思,利益的利,英文说rights,或者甚至可以叫entitlement。比如某个政策赋予农民某种权益,我们现在要去维护它不受侵犯。这个‘权’字大家知道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权力,力量的力。我觉得我们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到农民或农村地区相对城市的权力失衡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城乡平权的话,我们这两天谈的很多问题也应该有所化解。而农村地区缺少权力,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有一种组织资源上的缺失。这种组织资源上的缺失表现在很多方面,有正式组织资源上的缺失,也有非正式组织资源上的缺失。它造成农村跟城市在政治过程中的博弈力量上失衡。         我是做学术的,所以还是先从天上讲起。我们对中国农村问题的一个初步认识,可以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在美国教一门课就叫国际政治经济学。这门课主要讲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为什么有些国家不发达,它们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第三世界总是发展不起来?在60年代70年代有一种主流的观点,就所谓的现代化理论。这个理论说,第三世界穷,发展慢,问题就在出在没有实现现代化。关于什么是现代化,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讲这个问题。比如说,经济学家说是因为工业化程度不够,所以发展要依靠工业化,产业升级等等。工业化好了,现代化就有了,就发展了,和我们现在以GDP为中心的发展观很相似。人类学家又说,第三世界不发达,是因为文化原因,人口素质低,搞企业的人没有企业家的心态,不注重积累,拿到钱就花掉了,所以他们看现代化,就是要在根本层面上进行文化改造,把传统文化改造成现代文化。也有政治学家,从政治腐败的角度,说这些国家的官员素质差,或者制度不健全,容易产生腐败,所以要搞现代化要从改革政府,改革政治的角度去实现。         所有的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学者们的视角都盯在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国家的内部,都想从这些国家里面找原因。70年代以后,主要是拉美一些国家,也包括西方国家的一些经济政治学者,他们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发展问题。他们说,不发达国家贫穷,不发展,已经讲了好几十年了,我们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增加资金,改造政府,文化启蒙都做了,就是不行,为什么?他们发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差别越来越大。他们于是提出,发展这个问题不能光从内部找原因,更主要的是从外部找原因,也就是说,要研究不发达国家不发展的问题,要把他放到和发达国家的关系之中看。他们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不发达国家的不发展,这两个问题是一枚硬币的两个层面,其实是互相紧密关联的。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才造成了第三世界的不发展。         七八十年代后,很多学者换了一个视角研究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有的从国际贸易不平等的角度,有的从西方霸权的角度,等等来论证为什么这些国家摆脱不了不发达的局面。         我说这些,无非想说明,国际上的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关系和我国的城乡关系有一定的类比性。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城市看成西方的发达国家,可以把我们的乡比喻成所谓的不发达国家。当然,任何类比都不能无限地推下去,推到最后就会破绽百出。所以我在这里说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类比。这个城与乡的问题不光是北京上海和其它地区的问题,也不光是沿海和内地的问题。在湖北,不也有武汉跟襄樊的问题,在襄樊,还有襄樊市和周围农村的问题,到了县里,还有县镇和周围农村的问题,在每一个特定区域都有一个中心和边缘的关系问题,而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对理解边缘之所以成为边缘很重要。所以我们研究农村发展,我觉得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把握这个中心在什么地方?边缘在哪里?         我们很高兴看到,最近几年国内关于三农问题的辩论,已经意识到城乡关系对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性。所谓三农的话语,是近几年兴起的。陆学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三农的提法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不过变得如此流行是2002年以后的事。我当时对人民日报做过一个检索,发现在2002年开始报纸上三农的提法大增,以至于现在大家已经非常习惯用它了。以前我们讲农业,就是讲粮食安全。偶尔也谈一下农民收入的问题。那么现在把农村,农民和农业并在一起考虑了。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开始把城市和农村捆绑在一起考虑。现在中央提出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就意味着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农村的不发展跟城市密切相关。贫穷、不发展、社会混乱,等等这些可能发生在农村,但是它的根源或者是药方子可能在农村之外。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昨天也有很多的人说到这一点,我在这里不展开谈讲这个问题。         那么,大家意识到城市在农村的发展问题上起很大的作用,那么,怎么来解决城乡关系、使城乡发展保持一种平衡,而不是光顾城,不管乡呢?我读国内近几年的研究,好像有几种观点。一种观点我可以把它叫做‘市场通开派’,就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市场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林毅夫的观点就是个代表。他认为应该允许农村劳动力向大城市迁移,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这样可以解决沿海民工荒的问题,让农村劳力流向城市。同时他也提出要改革金融系统,让银行更多的向农村投资,小额信贷也好,还是通过什么其他方式也好,让农村创业的人有资金保障。他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现在的农村市场发育不行,也就是所谓内需不足。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现在的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大概相对于十年前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但是现在农村的耐用品消费,比如冰箱,洗衣机,彩电等远远没有达到90年代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为什么呢?为什么达到同样一个收入水平,城市和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量不一样呢?难道是农民不喜欢看电视,不愿意用洗衣机?肯定不是。他指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农村的基础设施,比如水、电、路、气方面的问题。没有自来水,村民干嘛买洗衣机?三天两头停电,买电冰箱干什么?所以他说,其实农村现在有一个巨大的有支付能力的存量需求。所以他建议,通过国家初期投资,大规模的支持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激活农村的需求,扩大这个农村的内需。我们可以说他他有一个四步曲,先是国家投资基本建设,这些投资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把路修好了,电有了,水有了,他可以去买城市里面的东西,全国对城市产品的需求就大了,这样就解决了城市失业问题;城市发展了,需要劳动力,不够时可以从农村流动;最后是到城里工作的民工,攒了钱可以寄回家。这样城乡会有一个良性的互动。这样的良性互动能不能发生,在什么条件下发生,是一个可以商讨的问题。         另外一种思路对这种良性互动的可能性怀疑,基本上认为应该限制城乡之间市场性的某些交流,因为这种交流对乡村没有好处。我可以把这种观点叫做‘乡村建设派’。比如温铁军先生可能代表着一派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国家和市场都不灵。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土地除了生产之外还是农民的一种社会保障,土地市场化或者私有化会带来很多问题。而国家呢,首先是资金不足,再加上马钧刚说的,国家支农资金的管子漏洞百出,资金最后没有落到农民身上,反而被各级涉农政府机构截流了。所以这一派的观点是,不能过分依靠市场,也不能靠国家,国家少做点事,但必须保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行了。         这两种观点各有侧重,但在我看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盲点,那就是忽略了城乡权力上的失衡,而造成权力失衡的重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在组织资源方面的缺失。这种组织资源的缺失可以分两个方面:一个指我国正式的政治过程中,农村代表力相对于城市而言处于弱势状态,这些包括农村地区的党组织、团组织、人代会都比城市地区的少或者弱。比如在人大代表的选举问题上,现行选举法规定,如果每一万个城市选民选举一个人大代表的话,农村选民需要四万个才选一个人大代表,也就是说每位农村选民的选票是城市选民选票的四分之一。当然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到要逐步取消这种不平等,但在其他组织系统内农民,或者说能代表农村基层利益的干部人数,在下降。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农村在人大、党团的代表都是当地,至少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而像我前面所说的,对很多农村地区来说,县城是代表‘城’的。你在体制内组织里面没有声音,在正规的组织里面你没有资源,你怎么跟有资源的城市地区享有平权呢?         当然,我强调加强农村地区在各级正规组织中的权力,这并不够。因为这还涉及到那些在农村的这些正式的党团人大组织,以及基层政权和农民建立一个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农村基层政府往往成为农民反抗的一个目标,那就是因为它们在有权之后,不去利用它去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而是欺压老百姓。为了保证这些基层组织在强大之后继续为农民谋福利,还必须发展民间的监督力量,这也牵涉到发展农村民间组织问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市悄然兴起一场社团革命,各类社团数大幅增长,民间力量长起来了,对监督城市政府、改善城市治理起了很大作用。而在农村,除了农户家庭以外,就是各级政府组织,存在于两者之间的民间组织发育不良。一方面是受到政府的限制(比如有些传统的宗族组织),另一方面政府也不积极地去支持它们。这次会议上提到的温氏集团养殖者联合会这样的组织成立时都受到很大压力,这样如何能让农民取得平等的权力呢?农民没有权力,那就一定会出现权益受损的情况,才会造成维权的必要。近几年来政府倡导的市场中介组织也局限于经济层面,而且参与人数很少。农村地区还缺乏横向的、多功能的为农服务的组织。一个后果之一,就是农村地区在和城市地区利益博弈的时候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再一个后果,就是农民在和正式组织打交道的时候又处于无权的劣势,只好去寻求外在的力量去维权。谢谢大家。
中国农村存在一种组织资源上的缺失-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2006年末中国农村常住人口中劳动力总资源5.3亿-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探讨-中国选举与治理网n 中国农村田野研究单位的选择-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走出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困境-中国选举与治理网orz 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缺失的原因-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大学教育的三大缺失-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屋顶上的悲剧-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关于进一步促进小额信贷组织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以党政主导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家庭三十年-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金灿荣:现代化三部曲与中国的未来(上)-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许纪霖:他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写史方式-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我看到的台湾选举-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上)-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戏剧史上的俞珊与蓝苹-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袁伟时:让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一个80后青年的朝鲜之旅(上)-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陈云谈“文化大革命”未能避免的原因(上)-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江青的亲情世界(上)-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我所知的中共诤友梁漱溟(上)-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站在历史老人的肩膀上看清自己和未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