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退学只是底层的一种“生存理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22:58

2005年,湖北省一年内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退学总数达2800人。据了解,当年全省在校大学生有100余万人。武科大中南分校有关负责人称,“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处于卖方的状态下,个别学生的退学,实际上是对招生计划的浪费,但又普遍缺乏有效的约束措施”。有教授认为,高校学生的中途流失是一种“正常现象”。[新闻回看]
大学教育真的已令人非常痛苦?
学生退学只是当下底层的一种“生存理性”
在世俗标准前,退学成了退学者的“墓志铭”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退学仍是不光彩的事情
上大学不应成为底层社会向上流动的唯一渠道
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社会成功的标准和渠道也应多元化
本期责编:徐永刚

大学教育真的已令人非常痛苦?
学生退学只是当下底层的一种“生存理性”
实际上,对大学生退学这样的案例,我们应该能够看到现象背后当事者的无奈,看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子以及背后的机会不平等的制度性因素。对于当前的教育体制和就业问题,除非出现普遍的对目标和手段的双重拒斥,从而寻求新模式的替代,否则在结构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退学行为不将在残酷的就业面前愈演愈烈。
学校的教育体制和模式让他们无法承受
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无用且陈旧的教学内容,不公正的学校管理模式,让他觉得待在学校里毫无价值。当下中国大学开设的好多课程教材早已过时,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自己在求职时高不成低不就,做工人没技术,搞管理没经验,在求职时没有竞争力…[详细]
大学教育无法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产出”
在一些退学者眼中,目前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非常不成比例。一名退学者就表示,大学4年下来,学费、书费、路费、生活费加起来,起码也要5万元人民币,而毕业以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只有大学生的身份,而没有大学生的能力…[详细]


在世俗标准前,退学成了退学者的“墓志铭”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退学仍是不光彩的事情
据了解,主动退学现象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普遍出现的情况。据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在2005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英国大学一年级退学率高达20%以上,人数超过7万。但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退学仍是不光彩的事,而退学者更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
生活压力让他们一直难以消解
即使在退学后,这些退学者仍然觉得压力很大。比如苏杨,他觉得必须努力赚钱,才能向父母证明自己。因此每天拼命干活,常常只睡五六个小时,老是琢磨着怎么赚更多的钱…[详细]
家庭的寄望成为无法绕过的“墙”
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和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背负的是改变代际贫困的理想,怀揣的是离开起跑线导致的较低竞争力,眼望的是不确定未来…[详细]
社会各方的质疑将他们“逼入冷宫”

于江老师认为,大学生退学是“很不理智”的。她认为,每个学校都能造就人才,退学后再去复读风险也太大,对学生自己不利。“如果再次失败,会长期陷入紧张、焦虑和压抑的状态”…[详细]


上大学不应成为底层社会向上流动的唯一渠道
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社会成功的标准和渠道也应多元化
我们可能正在犯一个无以名之的错误,姑且称之为“应该主义”: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比高中毕业生干得更好,名牌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比普通大学毕业生更扬眉吐气。或者说,文化层次低的人就应该去“做小生意”,大学生或名牌大学出来的才子就应该去“成大事业”。
别让知识改变命运变得愈加沉重
在我们的社会里,大学生已被赋予一种光环,公众也有一种普遍期待,似乎他是在政治、在经济、在文化,在各个方面什么都能干的精英,所以也成了提拔干部的必要条件。现在的大学,仍然在以培养‘无所不能’精英的模式离专业素养越来越远…[详细]
当代中国成功的标准和渠道相当单一
尽管随着教育深化有所贬值,但大学文凭仍然是这个社会中实现跨越阶层流动的一块敲门砖和基本的通行证。在一个开放多元的常规化社会,成功的标志多元化,获得成功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然而相比之下,在当代中国成功的标准和渠道却仍然是相当单一的。而且,成功毕竟是稀缺的概率事件…[详细]
开辟更多的社会流动渠道并通过制度将之稳定下来
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人们流动的社会渠道也不再局限于高考这一条路。以前,高考的严酷不仅在于竞争的激烈,还在于高考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至于保证社会流动的多元,就是开辟更多的人员流动的渠道,并将这些流动通过更有效的制度稳定下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