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 2.0--老師使用科技的三種方式 | 企業學習2.0-Enterprise Learning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8:25

edu 2.0--老師使用科技的三種方式

 

我很喜歡隨意瀏覽slideshare上的投影片,它常帶給我意外的驚喜和收穫,最近又重新觀看Jessen Felix所製作的「三種老師(3 types of teachers)」,更加堅信科技只是配角,教學的魅力來自老師的真誠、投入與積極應變。

 

一般而言,老師們對於科技的態度有兩種,一種是以不變應萬變的保守派,另一種是樂意嘗試的積極派,Jesson首先用問題激發大家思考,他問「科技能讓老師教得更好嗎?」,假如你的答案是正面的話,那就錯了!

 

他舉出美國柏克萊大學講師Americ Azevedo為例子,他在工學院同時教了三門「電腦入門」課程,每班的學生人數都是四百到五百人,從2002年開始,他就採用各種最新的教學科技及與學生互動的網路工具,原以為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卻發現學生的上課出席率大幅下降,而且其他的教授也是如此。

 

例如2006年,教天文學的AlexFilippenko教授,選課的學生有700個。大約只有兩百個會出現在教室,其他的人則採用稍後觀看網路上錄影轉播方式學習。教社會學的Kristin Luker發現學生的出席率比五成還低,因此發出短訊問同事:「這是我班上的特殊現象?還是新趨勢呢?」

  

這個問題引發老師們熱烈的討論,有些教授認為出席率的下降,跟網路上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增加有關,有些人則認為跟許多老師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有關。

 

曾獲得柏克萊和史丹佛的教學獎,教統計學的Ani Adhikari講師卻沒有這種困擾,她覺得這一方面跟統計學的內容比較複雜有關,但也跟她引以為傲的互動教學風格有關。她說"在學生面前蹦蹦跳跳是件好事情,假如我的學生能從書本上或播課中得到所有他們需要的東西,那他們不來上課,我也無所謂!”

教授們與其懲罰缺席的學生,還不如找出方法來跟不到教室上課的學生們互動,因為現在的學生都是數位原住民,既然科技提供他們彈性與便利,為何不多加利用呢?老師的挑戰就是順勢而為,創造一個能吸引學生投入的線上互動環境。

當學生不出現在教室時,Americ Azevedo承認自己感受到「存在危機」,所以他發展出第三種對待科技的態度,那就是老師要用網路科技來跟學生連結和對話。他使用以討論為中心的平台來鼓勵大家進行蘇格拉底式對話,他說:「我們必須使用許多媒體和回饋模式,來鍛鍊科技做蘇格拉底式對話。」

Azevedo發現「線上討論對於那些不敢在教室發言的人而言,是個好機會。」,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和溝通模式。有些學生喜歡現場教學,有些喜歡線上學習,有些喜歡結合視訊、聲音與文字的學習資源。所以老師要整合現場教學、網路傳播和線上討論工具。最終的挑戰是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溝通才是最重要的任務。

Azevedo發現要學生「提出問題」的學習效果,比「回答問題」還大許多。他先針對每次上課內容與指定閱讀材料作成檔案夾,學生可以把自己設計的問題放在相關檔案內,若是誰設計的問題被老師採用在試卷內,他就可獲得特別的作者加分,這方法讓學生能更有效的整合學習內容。

Azevedo認為班級的規模太大,其實比科技更有挑戰性,老師必須考慮學習支援、如何針對教學講義、作業、學生爭論等發展出成功的介入策略,同時還要關注培育虛擬學習社群所需之社交/社群動力因素。Azevedo為了維持良好的五百個學生線上互動環境,聘用了十八位助教。

Azevedo認為"二十一世紀是跟學生要有更多互動的時候,而非更少!我已到了一個新階段,我開始要求學生到教室上課以體會面對面與線上學習之間的差別!"

 Azevedo對線上對話的互動結果很滿意,也從學生那收到許多正面回饋,他開始覺得科技使他的課程更有個人魅力了!Azevedo因為善用科技優勢,因而跳脫出原先的教學模式,成為第三種使用科技的老師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