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与心理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04:14
炒股人的心很容易随行情走势的变化而变化,容易让我们看到的一些现象可能是假象,养套杀是基本技术。
       [淘股吧]
       
       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关于心理学的资料,也许会对大家炒股有用,供参考。
       
       一、心理障碍治疗实用指南 
       
       怎样判断您是不是患有心理障碍?
       
         自己是不是患了心理病,可以从以下6方面加以判断:1、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前是否感到自卑?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2、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焦虑、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3、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4、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明显下降等。5、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6、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等。
         上述六方面的表现,每一个健康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一些,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碍。所谓一定强度,是指这些症状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快乐和工作能力;所谓的时间,是指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要在3至6个月以上。
       
       怎样判断您所患心理障碍的轻重?
       
         对于一个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客观评价问题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可以使较轻的患者不必担负沉重包袱,使较重的患者能引起警觉,得到及时的治疗。
       
         判断心理障碍的轻重,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标准,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现实检验能力,它涉及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的吻合度,主观判断与客观吻合度越差,现实检验能力越弱,他的心理病也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对事物的判断被幻觉和妄想所控制,严重脱离现实,是现实检验能力最差的人,所以,他们属于最重的心理障碍。判断心理障碍轻重的第二条标准,就是他对人际关系和压力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越差,心理障碍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的适应性明显退化,只能躲在“自恋”的小圈子里,他的生活只能和自己、以及自己的幻觉和妄想进行;边缘障碍的患者只能适应非常有限的人际交往、处于半自恋、半公开的“边缘生活”状态;神经症患者通常都可以适应一般的人际交往和压力,只不过适应能力打了折扣。第三条标准,就是心理发育受损的阶段,受损越早,障碍越重。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心理发育受损,精神障碍在重症的范畴,可以出现精神分裂;六个月至十八个月期间受损,属于重症心理障碍,可以出现边缘型心理障碍、癔症;两岁至三岁期间受损,容易产生强迫或自恋障碍;三至五岁受损,容易出现社交恐怖等神经官能症和性心理障碍。把三条标准综合起来,就能对心理障碍的轻重,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了。
       
          患了心理障碍,您该怎么办?
       
         知道自己患了心理障碍之后,人们的第一个情绪反应,往往是自卑。觉得自己被划到软弱无能的那类人中去了。其实,一个人是否患心理障碍,是不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环境决定的,换句话说,是“命运”性的。它只反映和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发育背景,而不代表一个人是否坚强、是否有价值。
       
         得知自己患了心理障碍后的第二个反应,就是悲观失望。因为他们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不幸的人,自己患了没办法克服的疾病。其实,据最保守的估计,人群中的心理障碍患病率也在百分之二,就是说,在我国的十几亿人口中,至少也有两千万和你患有大同小异的心理障碍的患者,所以,你并不是孤立的。心理障碍也不是不可以治愈的,可以说大部分心理障碍都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和治愈。只不过缓解和治疗需要付出精神、经济和时间的代价而已。所以,患了心理障碍既不可悲、也不可怕,您只是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患了心理障碍的“命运”。
       
         有了冷静的思考之后,就可以慢慢地思考,怎样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采取以下的心态会比较有益,首先,必须接受自己的“患病”现实;其次,必须自己承担起克服心理病的主要责任;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专业心理治疗。
       
         在哪里可以获得专业心理帮助?
       
         目前,社会上提供心理帮助的机构和部门很多,概括地讲,有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心理病院和精神病院。这些心理帮助资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心理障碍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问题特点,选择求诊断部门。
       
         一般说来,紧急的日常心理危机,比如自杀、家庭纠纷和一过性的心理烦恼,适合通过心理热线暂时得到缓解。学习障碍、轻度社会适应不良,适合于到由社会教育工作者主办的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等发病时间较长、有一定人格基础的心理障碍,适合去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接受系统心理治疗。而精神分裂症或燥狂抑郁症等重症精神病,在发作期适合到精神病院,接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的专业治疗。
       
         怎样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师?
       
         可以根据以下三点,选择心理治疗师。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生的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对患者的影响,是心理治疗能够奏效的根本原因。人格是难以客观评价的,主要凭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在与医生有了初步接触之后,产生了信任和喜欢的感觉。即使这个心理治疗师的人格是基本健康的,也不见得适合所有患者。因为研究表明,并不是一个心理治疗师能够适合所有类型的患者,只有医生与患者的人格比较匹配的,才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而,那些在初次见面,容易使患者产生好感的医生,可能对这个特定的患者更有帮助。
       
         第二点,就是医生的理论水平。这可以从其所受的教育、所获得的学位、所受的训练、以及咨询过程中对于心理问题的解释,得到间接的了解。
       
         第三点,就是治疗技术。治疗技术包括倾听技术、解析技术、修通技术等。对于技术水平的了解,可以通过治疗师工作经历的长短、治疗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关键点的切入能力、核心情结的深入透彻理解力,来逐渐进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术界或心理治疗的同行那里,了解治疗师的背景和能力作为选择心理治疗师的参考。
       
         总的说来,那些看起来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令人信任和喜欢,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学历较高、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年龄在30岁,最好在中年以上、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治疗师,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心理、治疗师。最终是否适合,还是要靠患者自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去实际感受。当您考虑了上述的一些参考条件后,可能会使您的选择效率更高。
       
         怎样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治疗?
       
         为了配合医生做心理治疗,患者必须做好以下准备。首先,必须为心理治疗留下固定的时间。这对于成功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在一定时间内,施加恒定的治疗和心理影响本身,就是心理治疗奏效的基本因素,时间保证不了,治疗就无从谈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治疗时间总是改来改去的治疗是不会奏效的。这是一种对于治疗和改变的阻抗。通常心理治疗的频度在每周1至5小时,个别甚至可以达到10小时,总的疗程,根据疗法不同,时间长短不一,行为疗法可以是几个月,精神分析疗法需要几百小时,通常都需要几年,个别严重的,可能需要终生咨询。所以,决定治疗前,必须做好时间安排。
       
         第二个必要准备,就是做好经济上的准备。心理治疗费通常是比较昂贵的,大约在30—100元/小时,平均每月的治疗费用,要在200-600元左右。而且,大部分治疗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奏效,所以心理治疗的总费用大约在5千至两万元左右。在进行治疗前,必须对此有充分准备,量力而行。
       
         第三个准备、也是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必须准备好承受治疗和改变过程中的痛苦。无论是行为疗法、森田疗法、或者是森田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都必须承受一些焦虑和痛苦,都必须面对、接受、承受自己的内心冲突,这是无论任何心理疗法都无法避免的。它相当于外科手术中,不可避免的疼痛和失血。这些痛苦在治疗的一定阶段,甚至会超过心理病本身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说,“小痛小悟、大痛大悟、无痛不悟”,没有痛苦的心理治疗,只能算做止痛针和麻醉剂,真正的治疗并没有进行。伴随痛苦和改变的心理治疗,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没有勇气承受治疗痛苦的患者,是无法从真正的心理治疗中获益的。
       
         在上述的准备比较充分之后,就可以与医生进行治疗了。治疗中的配合包括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在治疗中尽可能做到真实,真实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其实,通常医生对患者几乎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能按时与医生接触,一切就都可以听其自然了,听其自然,是最佳的也是最难达到的理想治疗状态。
       
         决定心理障碍预后的因素
       
         心理病人在心理诊所中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病能不能好?我的病治起来难不难?”通常心理医生很难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决定心理病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病人的治疗动力,治疗动力越足、决心和恒心越大,治愈的可能性越大。第二个因素是病人与心理病症状的和谐性,病人越适应症状、对症状的排斥性越小,治愈的难度就越大。因为这类病人的治疗需要两步,第一步,是增大病人与症状之间的不和谐,然后,才能进入对心理病的真正治疗。第三个决定因素,是心理病的严重程度。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对心理治疗的反应极差,可以说基本不适于心理治疗,顶多可以进行一些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在适于心理治疗的患者中,边缘型心理障碍最难治疗,即使病人非常配合,疗程也要在三、五年以上。相对来讲,神经症的治疗要容易一些,但通常也要三百小时以上的心理治疗。第四个决定因素,是发病的病程和年龄。初发者、年龄小者疗效好,发病在一年内、处于青春期是最佳治疗时机,病程在三年以上,年龄超过45岁的心理病患者,治疗难度明显增大。第五个决定因素,是患者是否具有“心理学头脑”,换句话说,是否有一定的领悟力,缺乏必要的领悟能力,心理治疗将难以进行,心理病也难以治愈。第六个决定因素,是患者的依赖性。依赖性越强、越难治愈。当您充分考虑了以上所说的五个因素之后,您就可以回答“我的心理病能不能好?我的心理病治起来难不难?”这样的疑问了。
       
         心理病为什么难治疗?
       
         不但心理病人哀叹“心理病难治”,就连一些心理医生,私下里也认为,心理病确实难治。那么,为什么心理病这么难治疗呢?原来,这是由心理病的特殊性决定的。心理病的核心问题,是一些持久的、无法排遣的“内心”痛苦,病人能感觉到,但它是无形的东西,谁都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把它拿出来、搬走、或用刀把它切除,即使用药物,也无法把它彻底消除。心理治疗技术有能力使病人的问题再现于心理治疗室中,但治疗仍很困难,因为据研究,心理病一方面妨碍病人的成人生活,另一方面,它也是心理冲突的一种妥协,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它对病人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消除了“心理病”也就等于消除了保护、使病人得面对更大的压力,自然会遇到来自患者的抵抗。心理病难治疗的第三个原因,是心理病的发生是在成年,而它的形成是从童年期就已经开始,早已为心理病的产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心理病状态早已成为病人习惯和人格的一部分。当心理治疗触及到它的时候,也就触及到了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和人格,而人本能上拒绝改变形成多年的习惯和人格,所以,心理治疗总会遇到来自病人本身的顽强抵抗。这就是心理治疗与其他种治疗最突出的差别——病人一方面来寻求治疗,一方面又下意识地抵抗治疗。这就象一个病人一只手拉着医生请求施治,另一只手推拒医生拒绝治疗一样。病人的不自觉的抵抗,使心理治疗变得困难,而患者或医生对于抵抗的无知,将使治疗难上加难。
       
         心理治疗有什么副作用?
       
         世界上没有只有治疗作用而没有副作用的疗法,心理治疗当然也不会例外。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患者停滞不前、二是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三是使患者增加了新的问题。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使患者停滞不前。比如,一个依赖型的患者,把依赖的模式转移到医生身上,而这个医生没有察觉,下意识地在满足和鼓励患者的依赖模式,这将导致患者的依赖模式难以解决,治疗当然就会停滞不前了。还有的患者心理问题的核心是被动、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控制,如果恰好遇到一个习惯于控制别人的治疗师,患者和治疗师会形成“控制-接受控制”的病态同盟,这样的关系表面上似乎非常舒适,但是,患者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患者的人格没有得到发育和成熟。
       
         第二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加重患者的病情,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通常发生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由于这些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比较脆弱,如果治疗强度过重,会使患者的防御机制崩溃,使病情一过性地加重。还有个别患者,存在着隐蔽很深的自虐心理,将心理治疗视为自虐的工具,这样的人,心理治疗在表面上越成功,他的受虐心理越得到满足,病情也就越重、越顽固。
       
         第三种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是制造新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将是非常罕见的。它通常发生在一个非常变态的医生和一个心理上非常幼稚的患者之间,是以医患双方严重的施虐受虐心理做基础的。这种情况似乎只是在西方的心理片中可以领略得到。
       
         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来自于医生的不成熟。好在心理治疗是一种“自纠”过程,患者会本能地退出这样的治疗。而且,对心理医生督导制度的产生,也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心理治疗的副作用。所以,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比起来,还是属于安全度比较高的治疗,不必过分担心。
       
         心理病治疗的常见误区
       
         在诊治心理病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心理病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患者陷入了某些误区。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病人一味地去寻求特效疗法,什么特效药哇、什么高级仪器呀、什么外国疗法呀,凡是媒体上宣传过的,都要匆匆忙忙试一试,而每种疗法又都是浅尝辄止,忽视了调动患者本人的内在潜力和能动性。而调动患者本人的内在潜力和能动性,恰恰是心理治疗的核心,也是治疗取得疗效的根本原因,如果忽视了核心和根本,治疗当然不会取得成功。第二种常见误区,是病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颠倒了医生和病人间的主次关系。心理病的诊疗与一般疾病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患者是治疗的主体,医生是辅体。如果把心理病的治疗比做一次心灵手术的话,那么最合适、最理想的手术者并非心理医生,而是心理病患者本人,心理医生只是手术的助手和顾问,绝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只会拔苗助长。第三种常见误区,是病人对于治疗的难度和所需时间估计不足。据研究,任何心理病的产生,都有病态性格做基础,性格基础不动摇,心理病的症状也将难以根除。而性格是在五岁以前的铸型作用形成的,五岁以后,就基本定型,一旦定型,终生难以改变。我国的谚语里,也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可见,心理病的诊治原本就是艰难而漫长的。对此缺乏认识和没有足够的准备,陷入急于求成的误区,治疗就容易失败。
       
         关于“心理病治疗指南”,牵涉的问题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透彻的,所以这篇文章,只能是蜻蜓点水地做一些简介。而且,有些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答案。以上的观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心理病患者有所帮助。
       
       二、关于股市心理学
       2007-05-19 16:04:4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在资金推动行情中,投资者的心理基本左右了市场的走势。 
       文/屈乐伟 
       
       分析股市的方法很多,较为主流的有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然而针对目前已存在一定泡沫的市场,二者都显得力不从心。要想读懂目前的行情,股市心理分析似乎更重要。因为在资金推动行情中,投资者的心理基本左右了市场的走势。
       
       最常被引用的股市心理分析结果就是,当满大街的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市场就见顶了。然而让多数人困惑的是,“市场见顶”与“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并不一定同时发生。
       
       实际上,在“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事件的后面,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现象,正是由于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决定了股市继续涨还是转为下跌。
       
       我们可以这样判断,当“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而且“手上还有钱准备买股票”时,市场一定还会涨;而当“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但“手中已没有钱再买股票”时,市场就见顶了。放开新基金发行后的火暴现象说明,目前仍属“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而且手上还有钱准备买股票”,所以这波行情难以刹住车。
       
       从众的冲动情绪常常会战胜理智思考而引发错误。许多投资者犯过以下错误:经过反复思考后终于决定要在第二天早上卖出手上的股票。但当他踏入市场后,却又耳闻其他投资人对后势持乐观看法。就在这一瞬间,他马上变卦,反而又买进了新的股票。实际上,即使在一群特别聪明、相当沉稳多虑的人当中,从众的冲动情绪仍然能够发挥作用。目前市场就存在着较大的从众心理,这也是造成市场成交量持续于高位的一个原因。
       
       现阶段,不只广大散户头脑发热,许多分析员也落入了股市心理所导致的陷阱中。由于市场有效性的相对增加,上市公司业绩相对更透明一些,研究员给对股票价格预测的差别更大程度取决于估值水平——市盈率的确定,而对市盈率的判断可以说是纯粹心理性质的判断。在对市场心理不了解的情况下,研究员只能随着市场指数不断变化而不断将市盈率水平一改再改。这种略显随意的预测实际上与过分看重现价或买入价有关,这也是多数投资者所常犯的错误。
       
       投资者常常只从自己的买入价或现价出发来判断股票。如果他买的股票从10元升到了20元,他会认为现在太贵了,如果降到5元,他会认为太便宜了,而那个在较早时间用另外价格买入了同样股票的人就完全从另一视角来看。然而一种股票是贵是贱,只取决于这家公司最基本的数据和它的前景,投资者的买入价和现价严重影响了其对股票价格的理性预测,不断修改目标价格在所难免。(作者为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 
       
       三、股票心理学 
       1 、股市定义: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股票市场就是运行在涨涨跌跌、高高低低、生生死死、真真假假、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时尔狂追、时尔狂抛、时尔要死不活、时尔过高过低等等的非传统状态和非理性情景之下,——金钱与心智的较量,——自我与本我的争斗,——人性与股性的角逐,——主力与非主力的博弈之中的“金钱换股票、股票换金钱”的大型游戏市场。 所以,您无须太认真、无须太相信、无须太勇敢、无须太自负,——我应该是孙子…! 做一颗星星永远跟着月亮走! 做一个“懦夫”或“傻 、股市定义: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股票市场就是运行在涨涨跌跌、高高低低、生生死死、真真假假、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时尔狂追、时尔狂抛、时尔要死不活、时尔过高过低等等的非传统状态和非理性情景之下,——金钱与心智的较量,——自我与本我的争斗,——人性与股性的角逐,——主力与非主力的博弈之中的“金钱换股票、股票换金钱”的大型游戏市场。永远跟着主力走! 
       
       2 、股市原理就是: 主力的低吸高抛 + 非主力的追涨杀跌 = 股市全貌 主力的画线描图 + 非主力的加料填色 = 股市全景 主力的春进秋放 + 非主力的春给秋收 = 股市全程 主力的呵哄骗诈 + 非主力的舞枪弄棒 = 股市内容 
       
       3 、市场主力演变的过程是: 个体大户时代 → 券商机构时代 → 券商基金机构时代 → 基金机构时代 → 外资、银行、基金机构时代 → ……。 
       
       4、股市真理: 
       
       第一真理: 市场永远在变幻!其变化规律遵循趋势理论、相反理论、波浪理论和庄家理论。 (政策在变、主力在变、公司在变、规矩在变、价格在变、性质在变、…) 
       
       第二真理: 市场永远是对的!(千万不要与市场作对、市场是最好的老师) 
       
       第三真理: 大盘永远比个股重要!(大盘是领导、是前提、是舵手、是导师 ... ) 
       
       第四真理: 顺趋势者昌,逆趋势者亡!(顺势而为、趋势不会随意改变、趋势一旦改变股票性质就将改变) 
       
       第五真理: 没有不赚钱的股票,只有不赚钱的时机!(时机永远比股票重要) 
       
       第六真理: 时机不可创造,只能等待,失去不可遗憾。(买股票如同招出租车,失去一辆,还有下一辆) 
       
       第七真理: 股市在绝望中新生,在迟疑中上涨,在欢乐中死亡,在希望中下跌。(股市路线) 
       
       第八真理: 没有不赚钱的股票,只有不赚钱的时机!(时机永远比股票重要) 
       
       第九真理: 空仓休息是最高水平的操作。(不战而胜、以逸待劳、成功的基础)
        
       5、股市定律:
       
       第一定律:价格反映一切。(包含一切信息) 
       
       第二定律:价格变化呈趋势。(上升趋势、下降趋势、水平趋势) 
       
       第三定律:历史会重演。(踏空不可急,损失才可悲,你可以重来嘛) 
       
       6、股市定理: 
       
       第一定理:(千万定理 1 ) 千万不要把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应用到股市里来,否则你将输得很惨。 
       
       第二定理:(千万定理 2 ) 千万不要相信大多数股评家,因为他们是为庄家和老板服务的。 
       
       第三定理:(安全定理) 安全第一,获利第二;能赢则赢,不赢则跑。(安全是获利的保证) 
       
       第四定理:(狗屎定理) 大盘在上升趋势时,股票是金蛋;大盘在下降趋势时,股票是狗屎。
       
       第五定理:(及时定理) 及时认清市场趋势,及时把握市场主题,及时跟随市场主力。 
       
       (试盘、建仓、吸货、LY: ,arial">
       
       第六定理:(就怕定理) 不怕犯错误,就怕拖着不改正。(不怕错,就怕拖,庄家喜欢,笑呵呵) 
       
       第七定理:(好坏定理) 股票没有贵廉之分,能否上涨是衡量股票好坏的唯一标准。 
       
       第八定理:(作废定理) 某个假设被完全证实是正确的时候,其事实即将作废。 
       
       第九定理:(二八定理) 四分之一的看盘和操作时间能创造 80% 的收益。 
       
       第十定理:(应看定理) 该涨不涨,理应看跌;该跌不跌,理应看涨。 
       
       第十一定理:(莫追杀定理) 急涨了莫追,急跌了莫杀。 
       
       第十二定理:(最后定理) 最后的爆跌是大赚的开始,最后的大涨是大赔的序幕。 
       
       在无数次自己的炒股操作失败的事例中,我们分析和总结后惊奇地发现: 
       
       第十二定理:(最后定理) 最后的爆跌是大赚的开始,最后的大涨是大赔的序幕。 
       
       由于技术分析失误而造成失败的数量比例为 15% 左右; 由于其它误导而造成失败的数量比例也为 10% 左右; 但是由于自己心理因素原因而造成失败的数量比例却高达 70% 以上; 其经济损失的比例也惊人相似的高达 70% 以上。(因人有差异,但变化不大) 同时,我们又进一步的发现,由心理因素造成失败的直接原因有: 1 )、如饥似渴的购买欲, 10% 左右; 但是由于自己心理因素原因而造成失败的数量比例却高达 70% 以上; 其经济损失的比例也惊人相似的高达 2 )、自鸣得意的购廉欲, 3 )、奋不顾身的追涨欲, 4 )、心安理得的亏损欲, 5 )、痴心妄想的持有欲, 6 )、心惊胆战的卖出欲, 7 )、屁滚尿流的杀跌欲。 简称“股市操作七大欲望”或“股市七大致命欲”。 “股市七大致命欲”是从我们心底的“本我”涌出,而“无意识”地支配着我们的操作行为。 
       
       
       四、德国研究报告:学心理学的人最适合买卖股票  2006-01-22 
        德国波恩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的经济学家牵头搞了个试验,查看几十个大学里学各种专业的人交易股票的成功率,结果是:学心理学的人买卖股票的成功度高于学习经济学等的。
       
       这个互联网试验是在35个德国大学中举办的,共有约6500人参加。做法是,由专家几个月之久观察学习各种专业的人购买与出售股票的情况。结果是,学心理学的人平均赢利超过8%,高于学企业经济学和数学的,甚至相当于国民经济学和物理学的人的三倍。
       
       这个研究报告的撰写人之一、波恩大学的安德列斯.罗伊德尔认为,心理学学生和老师取胜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信任被捧得过高的证券,经常作出反对一种在此之间有许多参加者去购买,从而使之变得太贵的股票。”
       
       游戏的方法是,参加游戏的人要在A和B两种虚拟的股票中作出选择,这两种股票只有一种是赚钱的,而另一种是赔的。组织者提供了11000欧元的奖金,目的是让游戏参加者认真地去对待,对他们的决定作出认真的思考。在购买股票之前,他们得到投资银行的咨询意见,但投资专家们的看法只有三分之二是正确的。同时,参加游戏者可以随时看到,其他参与者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这个研究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这些虚拟投资者往往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重视其他人的购买行为,经常选择别人多选择的反面。罗伊德尔说:“在许多专家的想象中,股票投资人就象北极旅鼠,他们购买抢手的股票,从而把股值推向过高或过低。”传说中,北极旅鼠繁殖过多后就涌向一个地方去集体自杀。当然,这种传说现在已被许多科学家给否认了。股票市场上出现大波动,专家们就经常认为是群体旅鼠行为造成的。罗伊德尔说:“完全可能的是,每个股票投资者不去管别人的行为,而独立地自己作出决定。不管怎么说,群体论是应该怀疑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专家都持罗伊德尔这种看法。法兰克福金融服务公司Cognitrend的约阿希姆.高尔德贝格就认为:“市场上是存在一种群体行为的,这是很久以来就众所周知的事,而且有研究报告为证。”而且他指出,股票投资人经常相信所谓的重要信息,有许多人在市场上毫无计划地行动着,“比较也起到作用:我的邻居在干什么,为什么他比我成功。”
       
       然而,在这份研究报告里,股票投资者们却绝不是盲目地随大流的。有些参与者甚至故意为终止当前的趋势而投资,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稳定下来。结果告诉大家,在人们认识到股值被夸张了,并且是建筑在别人的不合理行为的基础上的情况下,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往往是有意义的。罗伊特尔说:“正是心理学家们对这种发展有一种良好的嗅觉,这对他们的成就是关键的。”
       
       专家们认为,要学会不管股市上的发展,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反应。Cognitred的专家高尔德贝格说:“值得推荐的是,在投资之初搞一个计划,然后坚持这个计划。”对罗伊德尔来说,这份研究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谁能够对简单的声明采取批评态度,把自己的直觉考虑在内,保持一定的距离,谁就给股市上的成功创造了良好前提。” 
       
       五、揭密股票炒作的心理根源——股市心理学 
       2005年08月22日 深海中的鱼 
       
       股市,从经济学上来说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这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至少在我国不是这样,它是国民经济的反情雨表,玩笑!)。从现实来讲,它是人和人之间的一场游戏。人们为什么会买、卖股票?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看到这支股票在升,还会升;看到那支股票在跌,还会跌。因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股市是股民心理的晴雨表,几乎股市运行的每一阶段都能够从市场心理学的角度找到解释。说到底,炒股就是炒心理,炒的是投资大众对国民经济、股市未来的预期。 
        
       正因为如此,研究和利用投资大众的心理,便是庄家制胜的法宝。庄家往往是利用投资大众的心理弱点,如恐惧、贪婪、心存侥幸、急功近利和优柔寡断等来设计操作方案,以达到操盘目的。如在吸货和洗盘阶段,将走势做坏,做得异常恐怖,大有天塌地陷之感,或长期横盘,如一潭死水,使投资大众惟恐避之不及,匆忙抛出手中筹码,从而达到吸货或洗盘之目的。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市场心理,即“走势不坏、庄家不爱,走势不恶,散户不割”。在出货阶段,则股价上窜下跳,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舍不得抛出手中筹码,从而使庄家从容退场,投资大众则成为无奈的套牢一族。此时的市场心理可以形容为:“走势不好、庄家难逃,走势不妙,散户不要”。 
       
       逆反操作和夸大操作是庄家经常采用的手法,主要表现为底部的折磨术和顶部的引诱术。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许多技术陷阱,如形态上的假突破和指标上的骗线等等。故股谚有云:“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发展,在满怀希望中毁灭”。 
       
       识别问题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庄家的持仓成本,只有这样,才算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掌握主动权。 
       
       六、金融心理学对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解释 
        1.市场是非理性的 
       
         在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中,的确有一部分行为机理体现的是理性和明智,而其余的却往往是愚蠢的和荒谬的。有效市场假设下的这些模型可以模拟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这些模型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对基本经济条件做了详细研究,尽可能地收集最多的信息以确定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来理性地确定金融资产的价格,这样做的结果的确在数学上很完美,但不实用。 
       
         现实中,金融市场定价常常千奇百怪,极不理性。因为当一个投资者的头寸过于巨大并且已经开始考验其心理极限时,那么任何反方向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后果都将是灾难性的,此时该投资者开始陷入非理性感觉。也就是说,该投资者的情绪跟着价格走。如果价格上升,感觉是它应该继续上升;如果价格下跌,则感觉它也应该继续下跌。这无论对职业人士还是新手都适用,唯一的差异是职业人士能够保持一定的冷静。但是,有时候一种特殊的情绪会从少数几个人逐步蔓延到更多的人,演变成群体运动,最终导致集体歇斯底里。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1557年法国国债崩盘,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均能阐明在特殊时期和特殊事件中的这种人性弱点。 
       
         2.人类的动物本性是股价变动呈现趋势性的内在根源 
       
         人性的弱点起源于所具有的动物本性。假设某投资者的仓位对于其财务状况来说已经显得足够大时,他会全神贯注于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如果股价的变动方向与其预测相反,他的感觉就开始由好变坏,因为任何相反的股价变动都会开始分解和改变他的态度。由于他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周围人注意力的影响,因此,随着股价相反变动偏离的逐渐加大,他的这种不安会逐渐加强,也会产生认知失调,并开始产生焦虑。 
       
         由于大多数动物都有焦虑的感觉,因此人类也时常受到焦虑的困扰,尤其是人类在面临危险时会很自然地产生焦虑,这本身就是一种本能和必然的反应。总的来说,焦虑是人类的动物本性。 
       
         焦虑使投资者时刻处于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紧张状态之中。如果事态进一步恶化,局面会逐渐处于失控状态,投资者随时变得恐慌和处在被吓倒的崩溃边缘。 
       
         因此,当投资者处于很大压力之下时,投资者改变他们自己态度的倾向性会大大增强,也就是说,肾上腺素可以分解和改变态度。换句话说,当股价下跌时会使投资者产生精神压力,精神压力会引起投资者的态度改变,态度的改变会导致新的卖压,卖压的增加反过来又会促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股价的下跌会使投资者的血压升高、大汗淋漓,瞳孔放大,而这些症状又会加快投资者的态度改变,并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下跌。最终的结果是股价会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呈现单边大幅下跌。当然相反的情况会促使股价大幅上涨。 
       
         3.心理现象和人格异常构成股价变动趋势的内在基础 
       
         现实中,股票市场上的大多参与者不仅表现出诸多的心理学现象,而且许多参与者自身往往还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个或多个人格障碍,如行为主义的奇幻思维、确定性效应和期望理论等;格式塔理论的说服效应、自我说服、代表性效应、自我实现态度、知识态度、错误的舆论效应、自我防御态度和身体标志理论等;认知心理学的感觉综合症、后悔理论、认知失调、参照效应、精神隔离、成本沉淀谬误、析取、选择性暴露、选择性理解、自负、事后聪明偏见和验证性偏见等;心理分析的妄想狂人格障碍、虚伪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绝望型人格障碍(或抑郁型人格障碍);社会心理学的自适应态度和社会攀比。 
       
         这些心理学现象和人格障碍是形成股价变动趋势甚至是产生羊群效应的内在基础,这是导致股价暴涨暴跌的一条看不到的主线。 
       
         4.结语 
       
         常态均衡下,市场参与者是以理性人为主,在理性的主导下,非理性行为很难有所作为,因此股价变动大都会呈现为随机游走。但是当市场中的非理性比重逐渐超过理性并占居主导地位时,随着非理性市场参与者比重的增加,股价变动所呈现的趋势性会明显增强,如果市场中的理性成份极小(非理性成份极大),那么股价变动将会呈现出极强的趋势性和远离均衡的非常态。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的强弱决定了股价变动的趋势性的强弱,作用机理是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经过交叉影响放大后以正反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