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医疗费事件引发的政策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40:28
天价医疗费事件引发的政策思考(2007-03-06 09:48:58)   分类:每周政策献言专稿

《公共政策献言》第八期

天价医疗费事件引发的政策思考

  

  一、事件回放

  1、哈医大第二附属医院550万元天价医药费事件

  2005 年6 月 1 日,患者翁文辉经诊断患上恶性淋巴瘤,住进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此后到8月6日翁病逝的67天时间里,患者家属共向医院缴纳139万7千多元,另外还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 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 550 万元。

  在料理后事准备和医院结账时,翁的家属意外发现住院收费明细单上的一些问题,例如账面上有病人严重过敏的药物;在翁去世后两天,还记载着两次胸腹水检查的收费;7月31日的收费单上显示,这一天医院收了22197元的血费,一天给病人输血达83袋。

  2、深圳市人民医院120万元天价住院费事件

  2004年9月13日,患者诸少侠因心脏衰竭住进深圳市人民医院ICU病房,2005年1月10日病逝,共119天。医院账面显示,住院费用高达90余万元,患者家属称自费购药23万元,总共花费达120万元。医院某一天账单显示病人当天有26次抽血记录,账单上还有一天抢救60次,59次成功的记录。2005年1月11日,病人已去世后,医院仍打出了15页的收费账单,共1.5万多元。

  此事被报道后,广东省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到深圳调查。患者家属曾到深圳市物价局了解查账结果。物价部门表示在50多项收费项目中就明确查出医院多收了4.7万多元,而患者的收费项目共计有9000多项。

  二、当地医院对事件的反应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己的调查结论为:对翁文辉的收费不但不存在乱收费的问题,而且医院还减免了他不少费用。

  在120万元天价住院费事件曝光后,深圳市人民医院表示要整改。但是2006年9月28日,患者孙某因突发脑溢血住进该院,67天后病情稳定出院,医疗费用21万多元。经有关部门核查,该院多收了2729.55元,漏收280元;对于孙某医疗收费单上出现的一天按25小时收费的记录,医院解释说是电脑原因。

三、政策分析者述评

  评论一:天价医疗费事件是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的表现

  2005年7月,某国家级研究机构发表了一个关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认为医改是不成功的。天价医药费事件正是医疗体制改革不成功的典型案例,其根源是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双重因素。首先,由于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非常突出,如果医院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在缺乏政府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医生开大处方、滥用贵药新药,让患者做不必要的仪器检查等,患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天价医药费事件只是这些现象的极端个案,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监管不力造成的“看病贵”是现在的普遍现象。其次,在我国医疗领域存在着垄断经营,公立医院拥有技术、设备以及国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民营医疗机构难以与之形成良性竞争,垄断经营地位造成少数公立医院“店大欺客”,这也是天价医疗费事件频现公立大医院的重要原因。

  评论二:天价医疗费事件反映了医院管理的混乱

  天价医疗费事件都有医院乱收费的因素。两位患者的案例都有这种情况,即医院没有为患者做项目,却有该项目的收费;或者只做了一项项目,却收了多项的费用;或者有国家明文规定的收费标准,医院却自行规定收费办法,如分解收费等。这种明知不该收的费用,医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收费,是性质相当严重的,应当严格加以管理和处罚。同时,医院还存在由于设备、操作技术等问题以及工作中的疏忽,导致的误收费现象,这也反映了医药收费秩序的混乱。

  评论三:天价医疗费事件折射出医疗体制的不公平

  在两例事件中,两位患者及家属均能支付医院的高额治疗住院费用和额外昂贵的药品费用,是因为两位患者不仅是公费医疗享受者,而且其家庭有着足够的经济实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低收入贫困人口得病后没有条件就医,不敢就医,小病扛、大病拖。有数据表明,每年有接近50%需要就诊的患者、30%应该住院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得不到相应的救治。目前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险所覆盖的人群约有1亿人,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非公有制单位的从业人员,以及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口被排斥在外。农村中只有相对富裕的群体才有条件参加医保,很多贫困的农民因为缺乏缴费能力而无法参加。

  四、政策献言

  1、下决心尽快落实医药分离,铲除以药养医弊端

  “以药养医”原本是对我国医疗服务低收费实行的一项国家补偿政策,其意图是以政策补偿代替资金补偿。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不分促进了医院的趋利行为,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开新药特药、多检查等。要遏制看病贵,医药分离是合理的政策选择。应该说,各级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都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陆续出台一些办法对以药养医进行遏制,但直到今天,效果十分不明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是主管部门决心下的不够大,措施和办法不够严格,执行的不够有力。建议采取更严格的措施铲除以药养医弊端,使医院从“卖药品”转为“卖处方”、“卖医疗服务”,医院应该也必须靠优秀的医疗水平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来赢得声誉,创造效益。

  2、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投入

  医疗卫生事关社会公平和正义,搞好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现代政府都应该保证其公民公平地享有基本的卫生医疗保障。建议,政府一定要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包括对已实行医药分离医院的资金补偿,对不同区域群众享受同等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为落后地区建立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机构档次、引进高技术人才、培训人才等),对城市医保、农村医保的投入等。在公共财政不断壮大的形势下,政府的很多领导敢投入,敢花钱了,但请千万不要忘了哪些地方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哪些地方是最应该也是最需要由政府投入的。

  3、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医疗体制改革把医疗机构引向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政府在这一市场领域的监管如果出现漏洞,被影响和牺牲的将是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建议政府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包括医疗服务市场的进入管制、医疗服务质量管制以及价格管制等,要制度化并定期监督检查,保证严格执行。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要求住院收费实行一日清单制,至今还有许多医院做不到。制度不落实等于一纸空文,出台的办法再多,如果没有实效,是得不到老百姓真心欢迎的。由于医疗领域的特殊性,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职能,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和有序。

  4、引入社会资金,实现医疗市场良性竞争

  发达国家医疗服务日益走向市场化的实践表明,只要不存在垄断,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良性竞争可以提高质量和效率,而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则公立医院也会损害社会公益,几起天价医疗费事件都发生在公立大医院就是证明。因此,政府是医疗保障的提供者,但不一定是具体的生产者,医疗服务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实现。有研究者提出,医疗卫生提供应该是一种有管理的市场化模式,这样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建议政府要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医疗卫生事业,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给予其平等的竞争地位和竞争机会,从而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

  5、高度重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

  任何事业的成败,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事关百姓的健康和生命,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异常重要。当前医疗领域存在的少数医生学术造假行为,少数医生开大处方、开高价药,少数医生玩忽职守拿患者生命当儿戏,少数医院管理混乱,等等不一而足的问题,无一不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关。我们承认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职业素质是好的,存在问题的是少数,甚至极少数,但问题落到任何一位患者身上,都是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承受的。而很多医疗机构当中的少数合到一起,就成了百姓难以容忍的普遍问题。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如果能有越来越多裘法祖、吴孟超式的医生出现,则是患者之福、百姓之福。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  执笔人:苗月霞、宸心)

分享到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