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葛岭泉”事件引发的思考__学在浙大__教育网__求是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04:55
由“葛岭泉”事件引发的思考
记者:马君雅
编辑:eye
发布时间: 2007-05-15
浏览次数: 165
“为了让师生喝上放心水,最近,杭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下沙工作站对高教园区常见的桶装饮用天然水、桶装饮用纯净水、桶装饮用矿物质水三种桶装饮用水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检。本次共抽检了10所高校15个牌子的桶装水,检测内容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共抽检16件样品,合格9件,合格率仅为56.3%。
从检测结果看,桶装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超标。本次抽查的7件样品不合格项均为菌落总数。其中超标最严重的产品是杭州葛岭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18.9L/桶的葛岭泉饮用天然水,菌落总数2400cfu/ml,是标准要求限量的48倍;杭州红珊瑚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的18.5L/桶的西子玉泉桶装饮用水,菌落总数1900cfu/ml,是标准要求限量的38倍。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娃哈哈饮用矿物质水等知名品牌饮用水连续两年抽检合格。”
这是笔者昨日引自98的热贴。葛岭泉饮用天然水,我校的饮用水以“菌落总数2400cfu/ ml,超标48倍”高居不合格榜首。在该贴发布后十二小时之内,仅98网友回帖已近300,再一次引爆了校园食品安全危机的炸弹。
超标48倍,谈“水”色变
“不知道喝水还是喝菌!”
“喝了两年的大肠杆菌啊!?”
“我们的健康被忽悠了。”
“这不是直接喝自来水??!!”
“再也不喝了!宁愿绝水!”
……
在此消息发布之后,众多同学表示自己发生过因为引用葛岭泉桶装水而导致腹痛,腹泻,肠胃不适的情况;另有一部分同学反映了自己的“饮水奇遇”——有尝到自来水味的,有遇上桶底破裂的,有发现肉眼可辨的颗粒的;其他一些同学虽然并未发生过不适反应,但想到超标48倍的菌落总数,也都谈“水”色变,表示不敢再继续引用该品牌矿泉水,许多网友在BBS上要求“把葛岭泉驱逐校园”,呼唤“娃哈哈”进驻校园。
小小饮用水,背后大玄机
葛岭泉问题水,为何能在浙大校园顺利出入?同学自定的其他品牌的矿泉水送到寝室,为何被楼长拒之门外?学校办公室饮用的为何均非葛岭泉矿泉水?超标48倍的饮用水,为何桶上还标着“浙江大学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监制”?
当被告知葛岭泉隶属于浙大旗下的物业公司,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一“问题水”行走校园的背后玄机。物业公司与学校之间存在着的利益关系成了“校园食品安全”的“隐形杀手”。
学生是一个稳定而又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校园市场一直是众多商家的觊觎之地。即使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状态下,学校旗下的物业公司作为学校的“嫡系血亲”,自然享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待遇,偌大校园市场轻而易举成为囊中之物,另外有了学校这顶“保护伞”,很多情况下物业公司免去了质量检测,卫生监督等重重繁琐环节,游离于质量监管之外。这就使得生产方在商品质量中“做点文章”,从而降低成本,增长利润则容易了许多,学校自然也能从中共享些许利益。学校与物业公司之间的亲密合作,实现双赢。而对这种黑幕一无所知得广大学生,则成了这种潜规则下得牺牲品,成了大肠杆菌得试验小白鼠。
当然物业与学校有关部门之间,究竟是怎样微妙的关系想必是鲜为人知的了。
谁该为此买单
校园食品安全红灯频亮, 不仅严重地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侵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而且在社会往往产生很恶劣的影响,也让家长们对学校甚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产生怀疑。
那么谁该为此买单呢?
面对逐渐庞大的住校生群体和红灯频亮的校园食品安全,尽快出台防治食品安全的措施,已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应该让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尊重作为被动消费者的学生和家长们的知情权,让他们放心。另外,在运作机制上还可通过开展全国范围的、高标准的市场竞争,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来保证学生奶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当下引爆民愤的“葛岭泉”事件,我们正急切等待葛岭泉公司以及学校给我们一个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说法,并且出台一套案,让我们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