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元青花背后的冷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2:41

天价元青花背后的冷思考

2010年10月02日 08:26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2

元青花蒙恬将军图玉壶春瓶,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图片来源:新华网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举行的佳士得“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绘有鬼谷下山图案的中国的元青花罐以约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震动全球,更是震惊了中国收藏界。一时间,围绕元青花,不知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然而,笔者却希望关注元青花的人都能冷静下来,进行一番理性思考:当年天价元青花拍卖的当事人,在拍后数年内就销声匿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天价元青花背后或许是局,或是阴谋。如果是局,那么买卖双方都是一个共同利益体,自己的东西自己去买回,只花佣金就可赚到广告效应和名声,又可在全球大大提高此物的经济价值,同时又可奇货可居伺机而出。如果是阴谋,那就是利用从国内廉价流出而到他们手中的元青花(也许是数十件或百件都有可能),自己分别扮成买卖双方,利用有影响力的拍卖行成功高价拍一件,首先让华人震惊,继而引起华人的购买欲望。近几年国内有不少实力投资家、商人、收藏家争相在国内外高价收购元青花,而国内大量元青花赝品的出炉并被无数人购买收藏,就充分说明了后续的连锁反应。

元青花真的值天价吗?当然不值,并不是我们的文物无价值,而是这种一夜放卫星式的升值肯定不正常,也不合规律。这其中的泡沫给我们的收藏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和影响,我们大都没有过多认真思考,只是被2.3亿元牵着鼻子,做了几年无谓的争吵,致使今日元青花的研讨鉴定越搞越乱,理论越争越糊涂。

首先,2.3亿元瞬间把元青花捧成圣物神品,也可说是异类。如果谁炫耀他手中藏有元青花,听的人本能地就和2.3亿元挂钩,说他的东西不可能是真的。如果可能,你手里不就有2.3亿元或数个2.3亿元吗,持有者也美滋滋地做着将要一夜成为亿万富翁的美梦。

如果一件元青花瓷也就几万元、几十万元,顶多百万元,听的人和持有人还会这么敏感吗? “民间没有元青花”、“全世界只有三百件元青花”、“某收藏家一人花巨资在民间收藏了数百件甚至上千件元青花”的各种论点和传说,一时间沸沸扬扬、甚嚣尘上。请问坚持“几万件”和“几百件”者,你们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具体数字又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几万件和几百件都被分置在何处、何地、何单位、何人手中?数字的科学量化依据是什么?科学的数字要靠科学的考证才,而绝不是靠推断估计,更何况是科学考古的文物精确数字。

二是要以极平常心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拥有的“元青花”,真品和赝品皆有可能。在未被权威的鉴定理论、权威科技设备和权威专家共同验明正身前,都要把它视为平常之物。

三是一定要清醒勇敢地面对、承认近几年来市场上铺天盖地出现的元青花赝品,它确实是目前收藏行业混乱现实的缩影。如果能如此做到以上三点,元青花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就会健康深入地发展,藏家各自所坚持的观点理论,都会自觉重新审视修正。如能以极平常的心态和观念来研究元青花,那将是元青花研究的福音和良好开端。

 

笔者认为,元青花研究者应该静下心来,面对大家共同认可的馆藏元青花,以现有显微仪器及科技设备,用辩证思想方法,结合传统目鉴方法,认真从中找出其历史时代特征,对元青花分别从胎釉、色料、气泡、釉质、器型、纹饰等元素入手,找出真品及赝品之间的对立特征,总结出科学客观、与时俱进的全新鉴定理论与标准,做到让所有人都能接受认可。然后再用全新理论标准重新审视鉴定民间元青花藏品,统统放在客观标准下来鉴定认知。有一件认一件,有万件认万件。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特别是坚持民间没有元青花者要注意,我国民间肯定有元青花,至于数量有多少不清楚,有待大家共同探索发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一、我国现有馆藏的出土元青花共205件,均是在1950年至2006年在全国16个省市出土。其中安徽30件、北京20件、河北13件、江苏20件、江西61件、湖北5件、湖南3件、河南1件、山东5件、四川4件、内蒙31件、甘肃4件、广西1件、新疆2件、浙江4件、吉林1件。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205件中有193件是1950年到1992年这之间所出土的,1993年到1996年一件也未出土,1996年至今仅出土12件。

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1992年前也没有什么大的基本建设,动土方量较小。可就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出土了193件元青花。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的基本建设热火朝天,可是从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才出土12件元青花,这种奇怪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近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常常披露,某某建筑商发现文物遗址不报告,强行破坏进行施工。近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苏镇江13座宋元粮仓在挖掘机的不停施工中遭到巨大毁坏,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大型商住楼盘“如意江南”。虽然此项目已被当地政府叫停调查,却再也无法恢复宋元粮仓的历史原貌(此粮仓曾入围2009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初选)。再如2007年国家在宁夏盐池古峰庄修路,挖掘机一下挖出三块重达3600克的金牌(后经考证是隋代末期农民起义领袖向海明遗物),被四位农民捡得,然后在银川古玩市场兜售半月余竟无一人敢确认,还有不少人认为是铅上涂了化学金粉,将其赶出店门。幸得盐池文物、公安部门闻讯及时追缴,现得以珍藏于宁夏博物馆。只是我们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珍贵文物仍然湮灭在民间,不为人所识及重视,甚至损毁。

二、1980年11月29日江西高安元代窖藏被发现,内藏245件文物。其中元代瓷器67件,特别是23件元青花更是精美绝伦。当时民工和文物工作者都不识其是何文物,后经国家有关专家才得以认定。此事发生在1980年,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均还停留在文革阶段,一旦发现文物古玩,均视为垃圾和“封资修”的东西,一律销毁,同时百姓大都视出土文物(除金银外)为不祥之物,所以才有当时国家从民间老百姓手中发现征集文物,也有不少百姓主动报告上交文物的事例。再看今天,全国上下谁人不知文物珍贵值钱,甚至收藏热已把不少人搞得连赝品都当国宝。很少再有老百姓发现文物主动上交报告的事。此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偌大中国难道只有元代官员伍兴甫、伍良臣一家在高安窖藏元青花吗?元代其他官员不会窖藏吗?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三十年间,在大量土建工程中,再也没有发现元青花窖藏了吗?

三、扬州博物馆有件元代蓝釉白龙梅瓶,堪称镇馆之宝,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先生在扬州曾调侃,愿出3亿来买它!此瓶原是民间的传世之物,在1976年唐山地震一周后,此瓶的原主人(一农村老妇)怕此瓶遭地震之险,主动将此瓶廉价卖给了博物馆,此事还惊动了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亲自前往考察。2009年五六月间,首都博物馆展出了国内外出土、传世的76件元青花瓷器,其中有一件松竹梅八棱罐重器,谁能知道这样一件重器,竟是上个世纪80年代辽宁文物商店用80元从民间征得,现藏于辽宁博物馆。1999年5月新疆伊犁州文管所从霍城县芦草沟镇西宁庄村征得一件元青花凤首扁壶(把缺少一小块),系一位农民1998年挖得,其品相完整度大大优于首都博物馆藏的元青花凤首扁壶(系破碎36片而修复)。这些就足以说明民间还是有元青花及元青花精品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四、收藏热潮引发盗墓之风,给国家的文化遗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致使许多国宝包括元青花流失民间,流落海外,甚至损毁。国家文物局长曾谈到,我国目前盗墓之风猖獗,盗墓贼的活动已呈现组织集团化,装备现代科技化,其专业水平不亚于甚至超越专业考古人员,盗掘之风蔓延全国。不少文物考古专家也感叹说,在国家正规发掘的古墓中,已是十墓九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林从事考古近30年,主要负责陕西唐陵考古工作,一次在就唐乾陵是否挖掘的采访中,他就曾说过:“100座墓中有99座是被盗的。”这是他多年从事考古挖掘的实际情况。安徽蚌埠博物馆现珍藏的元青花大罐,就是从被盗过的明代开国功臣汤和墓中发现盗墓贼所弃的一件残器,其余完整元青花今又被当时的盗墓贼置于何方?许多国家考古发掘的古墓,大都是发现盗墓后的被动抢救性发掘,致使承载大量历史文化、科技信息的文物脱离原地流入民间,使文物价值大大缩水,真是令人心痛。

怎样正确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已是政府和文物工作者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然而十分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专家在面对民间出土之文物时,不敢面对也不敢承认,而是一个“假”字便了事。他们的理论依据是:如果说真,那将会更加助长盗墓之风。如此认识实在是个别文物工作者的沦落和无能无知,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国家文物政策的滞后。作为政府文物部门和文物工作者,其职责和义务就是发掘、研究保护文物。不但要研究保护好考古出土和馆藏文物,同时更要能敏锐地去发现流失在民间的文物,国家有条件则征集,如无条件征集则要向民间文物持有者宣传教育保护好文物,并登记在册,让国家择机征购。这应是每一级每一个文物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更不应该主观上为了防止盗墓之风蔓延,而故意将真文物鉴定为赝品,致使文物不是被损毁就是湮灭在民间或廉价流出国门,如此做法实为文物工作者的无知和失职。

当前面对猖獗的盗墓行为,国家应采取严厉打击的政策和措施,看好“三门”(墓门、馆门、国门),特别在教育防范打击三个环节并重应对,才能奏效。时下不少文物部门和文物专家对于文物有偿鉴定的各类活动,真可谓趋之若鹜,利用收藏热的机会,四处走穴,大敛钱财,不负责任地出具鉴定书,真是有辱文物工作者的使命和脸面。据了解,国外特别是大英博物馆针对民间求鉴的文物一律免费,他们认为,是文物工作者拿着纳税人的薪金,理应为社会免费鉴赏文物。文物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就是研究保护文物,鉴定发现民间文物就是义务和责任的具体体现。我们国家的文物工作者,如果能转变观念并付诸行动,那将是我国文物事业和收藏行业的福音。 (来源:东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