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政改 四川女书记推行基层改革已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28:58

  近段时间,围绕着改革、民主等话题的讨论已呈现太多,《南方周末》26日发表七千字文章,报道了四川雅安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已经在体制内推行了十年的基层政改情况。文章强调,十年改革中的艰辛、青涩、游移、困惑、惊喜,也许值得改革设计者们仔细研究。

  文章介绍说,在国内首次公选镇长(保石)、首次直选乡镇长(步云)、首次县级党代表直选,以及在党代会内部试行监督、决策、执行三权相互制约等一系列“超常”之举,皆出自张锦明之手。

首位党外镇长

  张锦明1998年首先在川北保石镇突破传统体制藩篱,时任四川遂宁市市中区区委书记的张锦明当时仅数月,一个十分严峻的基层官员现状摆在面前:下辖四个乡镇领导班子多名成员相继出现经济问题,一些官场素来看好的下属,却还有另一副面孔。

  她总结道:“大家来公选,风险至少可以分担。”于是在这一年的4月,保石镇实行镇长公选,六百多名人大代表、村官、村民代表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再经乡镇人代会投票决定最终镇长人选。较之过往,民意被公然推上前台,组织意图则为之让位。

  经此一役,随后的推进路线低调而前卫,几个月内跨过了基层民主几十年的“掣肘”。十年后,人们还在期待能有更多党外人士担任行政首长正职时,遂宁已经诞生了一个党外镇长。

  然而,乡镇公选后,依然有民众认为,所谓民意代表、村官,还是被组织意图左右。这句话刺激了张锦明,顺理成章的逻辑是把选举权直接归于普通选民,公选变直选。

  而支持推进基层民主的学者则总结了三个收获:事实证明,政党提名候选人顺利当选,并没有出现削弱党的领导的后果;认为中国民众民主素质不够,缺乏参政激情和能力的判断受到质疑;一直被视为不可克服的农村选举中贿选和宗族势力,并未干扰选举公正。

探讨体制内改革

  一位亲身经历直选的记者离开步云时断言,“张锦明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改革者,多悲歌”。1999年2月24日,省里有关部门通电各地,批评步云乡直选。而匪夷所思的是,这个批评没有文头,没有签名,历史将无法找到文件的制作者。

  在北京的一次有关基层民主的研讨会上,她听到社科院一位学者的批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想着突破体制,其实体制内的空间已足够。”这令她颇为感慨,“基层民主生长,土壤何其脆弱,过分冲撞原有体制,其实是堵塞革新之路”。

  2002年,再次换届的步云启动了第二次民主选举试验,副市长张锦明请缨将步云列为自己的联系乡镇,在她的力推下,步云完成了一场被认为“完美”的体制内“直选”实践。

  全体选民投票推选出一名乡长候选人,再由党委提名进入人代会等额选举,明眼人一看即知这背后的改革思路。张锦明说这是一次保留了直选内核的公选。结局是,2003年,在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上,第二次的步云选举拔得头筹,从体制到民间获得了最大的肯定。

雅安政改名动一时

  2002年8月,45岁的张锦明由遂宁副市长调任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党内民主被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重要位置,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县(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政策试点包括:党代表直选制、党代会年会制、党代表述职测评制、党代表席位制,以及更具实质意义的谋求监督、决策、执行分离的党代会常设机构的配置改革。

  雅安政改的另一个亮点是,荥经县政协委员不再列席同级人代会,转而列席每年召开的同级党代会,以使基层政协成为真正意义的政治协商机构,而不是通常的经济事务议事机构。这项试验仍然坚持,但少有宣传。

  2003年,四川省下发《关于市、县(市、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意见》,雅安的一些经验被吸纳,此后全国大部分省份先后前来交流学习,雅安政改名动一时。

  2004年2月,她升任分管组织工作的市委副书记,位置高了,却决定重启基层乡镇民主实践,同年,她推动在下属芦山县飞仙关镇试行镇党委书记选民公推,由党员直选,还开启了镇团委书记、妇女主任直选的改革。社团组织第一次被纳入改革视野。

  2006年,在仁义等四个乡镇全面开展人大代表竞争选举和党委班子政府班子选举改革。自此,不难看出,权力体系中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几乎所有可以尝试的改革点,均已被涉及,甚至连妇联这样的社团组织,亦未错过。

  2006年,张锦明在对历年组织工作的述职报告中说:“如果已经没有如果,我将无怨无悔,因为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我已尽了全部努力!”

高潮过后 润物无声终

  回首过往,张锦明不否认,她遇到的阻力或争议却是一种潜在的,但又是更深层次的分歧。比如对政改的行政成本,曾有县领导以此为由一口回绝被选为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县。有人讥讽,花这么多钱搞民主试点,值不值?张锦明回应,“这是执政党在自身建设上一直积累下来的欠账。”后来再无人提费用。

  然而,她努力践行着一条极力摒弃人治的体制变革之路,十年下来,她的困惑还在于,以人治推动,终又难脱人治之惯性,于是总是急风骤雨始,润物无声终。她也会内心挣扎:走过的为官之路,是对还是错?

  有官员忧心忡忡,市委组织部一官员就坦言,雅安改革,高潮过后,现时怎么办?一个基本担忧在于,党代会常任制在形式上已经调动了基层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但若改革不能深化,会不会挫伤党员和党代表们的积极性?

  甚至被张锦明主导的改革裹兵进来的基层官员,也殊途各异。步云直选的乡长谭晓秋,仕途坎坷,自嘲道:我是个早产的私生子。而另一些因为公选而步入政府序列的村官,则再三感谢,“谢谢张书记给了我第二次政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