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合并 后遗症发作 - 五柳村导游 - 博客大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46:46

高校大合并 后遗症发作 - [教育学术]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56cun.blogbus.com/logs/54890376.html

2009年12月24日出现在网上的《科学新闻》09年第24期 ,推出了一组关于高等教育的的报道:

从这些报道可以看出,2000年发动的高校大合并,弊病很大,留下的后遗症至今难愈。

武大落寞---就在武大今年的116周年校庆前后,生命科学学院西面的广场上新树立了一方大石头,上面刻着顾海良手书“止于至善”4个大字。有武大人猜测:是不是这个地方放个大石头风水好,可以把武大的晦气震一震啊??更有武大人传言:“这么一块破石头花了40万,运费5万……?”
      沉沦,这个字眼总会不时出现在武大人的心头。至少在一部分武大人看来,他们的这种沉沦,是从武汉大学十年前的合并、膨胀开始的。合并后庞大的武汉大学在一些校友眼中完全成了一个江湖。

“高校从‘少而精’走向了‘多而杂’”---“教育部没有吸取教育大跃进的教训,没有一点反思精神——不是大学生越多越好,研究生越多越好”

见证高校膨胀---扩招导致高校膨胀,而教师数量却不能同步跟上,造成师生比急剧缩水;为了调节失衡的师生比,学校迫不得已鼓励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去当教师,形成所谓的“双肩挑”

会诊中国高教改革---高等教育的核心作用应该是什么?是培养 “精英”还是为社会培养产业技术人员?现在这种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与近十年来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升级(学院升高校)、合并、大规模的校园建设以及大量扩招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改出了一系列问题,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针对这些问题,三位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颇有研究的专家——新加坡的郑永年、美国的罗珊和中国的张鸣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很显著的特征便是官僚治校,从本质上说,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实际上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郑永年“中国的教育改革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脱节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量,并没有中国经济发展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大。”——张鸣“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能找到工作,究竟是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还是说毕业生的数目太过庞大?我认为两方面的原因都有。——Stanley Rosen高教十年改革完败?---数据显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随着2009年全国611万人从高校毕业,待就业高校毕业生将临时超过1000万(林细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应对措施》)。——这个数字约等同于中国高校扩招之初、1999年全社会所有拥有大学毕业文凭者的总和。那时,全国各类高校待就业毕业生还不到30万。而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造成这一现状,最直观的原因便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根据2009年11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消息,全国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8年的2263所,增长比例超过120%。其中,地方高校由1998年的759所增加到2008年的215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目则锐减——这是高校大量合并所致。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由1998年的 225.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850.5万人,增幅达8倍之巨。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十年大跃进,带来的好处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以前多多了;带来的问题,则不仅仅是毕业生失业率的上升,更有教育资源分配更加不平衡、高校的腐败滋生等等。

《科学新闻》推出本刊这一组文章,是期望能对未来高教带来借鉴和参考意义。需要补充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与大合并同时展开的教育产业化。但愿今日之当政者能面对现实不护短,敢于负责,弥补已造成的过失。

[附]五柳村2003年8月4日发出的一组文章 高校合并恩怨是非透视(陈敏策划)

高校合并事关百年大计,本来应该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之。但事实上,合并明显缺乏必要的理论和物质准备;几度春秋,合并引发的阵痛仍在持续,其源盖出于此。回避这些阵痛,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首先必须直面阵痛,才可能认识现实,把握现实,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高等教育有没有客观规律?如何处理主观意志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大学的发展需不需要个性化?怎样才能做到个性化?我国大学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撬动我国大学发展的支点究竟在哪里?合并引出的诸如此类的困惑,是我们的,相信也是读者的。但愿这组文章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动荡的蜜月 ——武汉理工大学两年合并之旅, 陈敏 

习惯捆绑 --“余家头保卫战”---分权乎?集权乎?

新复旦大学三年之痒,中国改革特约记者 石扉,

             校名之争----单一制还是联邦制----合并还是兼并

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李刚

             自主权丧失 大学成政府附属物 --肢解人文学科 大学蜕变为技术培训学校

中国高等教育亟待“松绑”,潘 维

合并大学有助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航空母舰”?

合并大学可以“集中高等教育的资源”?

合并大学能减少冗员、削减机构?

合并大学内的系科有何益?

高等教育的兴旺之道——松绑

 

 


随机文章:

"中国工人"入选《时代》人物 各方观点五味杂陈 2009-12-23英国金融时报评中国的强大和脆弱 2009-12-19肖传国在清华讲演受到热烈欢迎? 2009-12-21张绍宗、蔡新平撰文纪念张文佑先生百岁诞辰 200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