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秋: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在改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03:57
十一长假未完,中秋又至。对于中国六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许多人都是意兴阑珊,觉得除了月饼和吃吃喝喝了无心意,况且,现在的生活富足了,根本不需要以节日为由头来犒劳以往少油寡肉的胃。
可既然是节日,而且是个一家围坐共对明月话团圆的节日,总得有个表示吧,好在现代通讯极其发达,动动手指,按按键盘,礼仪、祝福就随着手机短信、电话、电子贺卡源源而出,可谓轻省便利。但不幸的是,这样过法总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更加怀念很久很久以前的中秋。
“中秋”一词早已有之,《周礼》中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但那时的“中秋”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中秋成为节日,还是唐宋以后的事情了,它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实际,纵观华夏诸多传统佳节,或早或晚,多由节令演变而来,由纪而祭,由祭而庆。
每到这个一轮清辉满人间的时节,人们常常在园中摆设香案,以月饼和各色瓜果奉敬月神。大人虔诚焚香祷告之时,小孩子则一脸神往地望着。不需多言,临睡前的传说故事已然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一颗种子:月亮上有脱自凡尘的仙子嫦娥,有个叮叮当当伐桂树的西河樵人吴刚,还有手持棒杵捣药的玉兔……虽然不懂“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寂寥,但神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秘让孩子相信这是一个充满善良与美好的世界。
比有神话故事更动人的是,月神在享用祭品,将福祉寄寓在祭品中之后,中秋酒宴便铺陈开来,长辈会依长幼之序将祭品分食。有的家庭则会携带月饼食盒挈妇将雏迤逦而出,至湖边堤畔把酒对月通宵游赏。小孩子此时一手兔儿爷,一手瓜果月饼,天上一轮银月,地上八桂飘香,长辈们此时也分外和蔼可亲,恍惚中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
只是,令人心生叹惋的是,如此良辰,如此美景,现在也只能是依稀梦里闻了。当时光穿梭到现代社会,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面前,精神文明的发展显得严重滞后而又力不从心,以往的云鬓花颜一路姗姗行至近日,已然满面尘灰、两鬓苍苍。
美人迟暮,英雄垂老犹可哀,今人了无牵挂更可怜。中秋的美妙如今已去十之八九,徒留一个徐娘半老的月饼在人们面前招摇,又被现代人别处心裁地重新描眉画眼装扮起来,锦衣华服已不再新鲜,金银作骨玉石为肌来一番脱胎换骨才是人间正道。
再望望工业化的天空,月朦胧鸟朦胧,星子看不清。再看看旁边的人,如果你再说月影是桂树,小孩都会嗤之以鼻:幼稚。大人也是桃花谢了林红,匆匆太匆匆,匆忙的不只是形体,还有精神。在强大物质欲望和经济压力下,他们不肯停下,也来不及停下,更不要说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了。田园将芜,人不归。在城市坚硬而现实的钢筋水泥中,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容纳传说与童话的梦。
在中秋节,忽然想起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既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是啊,今夜几人会望月,秋思平明落谁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