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曜坊 一个王朝的身影在风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6:25:38
心灵地图 广州不像北京、西安和南京,它没有多少帝王将相的遗迹,历史上屈指算来,也只有南越和南汉这两个堪称可以称作定都广州的较完整的王朝,其余的,要不是国之凋零时的临时政权(明末隆武帝),要不是羽翼未丰的割据王爷(平南王尚可喜)。 南越的历史广州人大都清楚,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部下赵佗的杰作,在广州也可以找到南越王墓。但是南汉,这个仅仅存在五十五年的短命王朝,却甚少留下值得后人瞻仰凭吊的地方。 九曜坊里分明徘徊着一个湮没王朝的背影。 九曜坊一带是一个例外。    余秋雨曾经把避暑山庄作为满清王朝的背影,如果从同一思维出发,五代时刘龚所开凿的西湖(如今东起大马站,西至起义路,北为中山五路,南起惠福东路,包括九曜坊在内)应该可以见证南汉王朝的命运。 不过西湖没有避暑山庄那么幸运。避暑山庄的主人虽也有些无能之辈,但终究还出了康熙、乾隆这样的盛世君主;而西湖的主人刘龚根据史书记载。虽然聪明英勇,但是苛刻严酷,嗜好杀人,建造了好多刀锯、支解、刳剔的刑法;同时为人比较奢侈,即位那年,他下令悉聚南海珍宝,营建玉堂珠殿。不久又选择在甘溪流入珠江的河口风景区修建御花园,西湖就是此时开凿的。当时方圆五百丈,刘龚还聚集方士于湖中沙洲上修炼长生不老药,派人从安徽太湖的灵璧由海道运回九块每块重逾万斤、高八九尺“翠润玲珑、似崩云复屹”的日光奇石,叫九曜石(九曜坊因此而得名)。    刘龚的闹剧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有资料说,刘龚御花园中的南宫(今西湖路市教育局,龙藏街和九曜坊)建成后的翌年八月,发生了一件奇事:—道白虹出观在南宫三清殿。初时,很多南汉官员认为是灾异的征兆,弄得人心惶惶,昏庸凶残而又贪生怕死的刘龚更加忧惧万分。正当此时,一个叫王宏的翰林学士为讨皇帝欢心,硬说白虹是一条白龙,他煞有其事写了—篇《白龙赋》,说白龙入宫是“天降灵物”,是刘龚受命于天治理国家的吉兆,闻言眉飞色舞、踌躇满志的刘龚迷信地把年号乾亨争改成白龙,白龙现于南宫的那年叫白龙元年。刘龚还把自己原来的名字刘岩硬制造为观在的刘龚,以应现龙之兆,取飞龙在人之意。其实按照今天的科学论证应该不难解释这道白虹,我想多半是阳光射入水滴,经过折射、分光、反射而形成的观象,南宫在河口之畔、珠儿之滨,空气中极细水滴组成的雾幕被阳光穿过,就有了道淡淡的白色。    如今的西湖洗尽铅华,在时间的磨砺下,只剩下不足一个篮球场大的水塘(药洲遗址中);如今的九曜坊改头换面,在历史的沉淀中,已经变为普通百姓的民居;西湖和刘龚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过眨眼之间的事,却在广州,在九曜坊留下了一个王朝的背影。   地名溯源 在诗行里渐渐黯淡    从公园前的地铁口出来前行约200米,就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南汉御花园——九曜园,九曜园是我国目前尽存的千年园林遗迹之一。内有古碑刻、太湖石、水池,是古药洲的一部分,虽小巧玲珑,但名气很大。刘龚当年在此凿湖500余丈,聚方土炼丹,“以药投之,水遂变色,故称药洲”;或说因栽植红药而称药洲。    根据《广州地名志》的廖汝忠老师介绍,南汉以后,九曜园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宋代,建“航海门”,转运使司设置于此;又辟“来远驿”,招徕外国贡使。许彦光诗云:“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直应路与银潢接,槎客时来犯斗牛。”“槎客”即指外商及其水手们。南宋,经略使刘岘大竣九曜园中西湖,广植白莲花,更吸引游客来参观。元代,陈大震在《大德南海志》中提到有“一碧”、“奥趣”、“观鱼台”、“藏春园”、“濂溪书院”等景点。明代,西湖上建“爱莲亭”。亭上有人题诗云:“当日红蕖蘸碧波、薰风时节一来过。与今景色非前度,谁知元公又爱禾?其“药洲春晓”之迷人景色.列为明朝羊城八景之一。但此时,西湖水源文溪改道东濠涌入珠江,所以西湖逐渐淤塞,九曜石亦被土掩。    由于河流淤塞,清代的九曜园逐渐破落,有诗为证:“莲池东畔草芊芊,剩许残碑卧断烟。文字有灵能不朽,千年波璨尚森然。”,清嘉庆年间建西湖书院,区范围不断缩小,大部分渐成为街道,剩下的就只有我们现在能看到的1500平方米。   1988年重修的九曜园已不复当日风采。   今天的九曜园是1988午后熏修的样子,在商业繁华的北京路。依然庭院深深、湖水清清,有—种古色古香的味道。但这些景色不能跟当年相提并沦,因为遗址多年失修,早已不复当年风采,九曜石也经长年风化,受损严重,有的甚至—分为二,“九石”已经变成了十几块,随便置于地上。石上的珍贵题字也已面目全非。同时,园内数十方历代碑刻也都残破不堪,字迹模糊。 安静的街口,一个婴儿茫然地望着这过去与未来的界点。   发现之旅 “曜”字之辨的地理变迁 从九曜园往前100米不到,就是九曜坊。九曜坊现在是一段长68米的居民住宅区,它被教育南路切成了两段,东边一段联接龙藏街,西边一段联接盐运西正街。不过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东边这段叫九曜坊没错。可西边那段的名字变成了九耀坊,而且,同一条街,东边九曜坊的1—37号归龙藏居委会管理,西面九耀坊的38—42号归盐运西居委会管理。    坊间居民仍然喜欢手工,比如刮胡子。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这两个居委会的上级主管部门——北京街街道办事处。得到的答案是曜字是正确的,之所以西边那段会变成耀字,可能是由于历史上的笔误,但因为这个笔误已经有一段时间,而且这边的居民也习惯采用此名,所以不太可能作出更改。至于分管问题,是因为广州市的街道划分标准一般以大马路为界,而九曜坊在教育南路建成的时候就已经被分为两段,以教育南路为界,由两个不同居委会分别管理,所以这也是一个历史传统习惯。    龙藏街里,出土的古水闸已露出了脊梁。 东段的九曜坊比较长,巷头有一个比较大的牌坊,除了九曜坊的字样,还刻有旭日东升四个字,这个牌坊是90年代初越秀区统一给一些街道建立的。在牌坊的对面,就是光明广场工地,这里曾经发现了西汉南越国水闸遗址。记者在现场看到,约700平方米的遗址矗立着大批排列有序、纵横交错的"八”字形大型的木结构建筑。东段九曜坊的路面是绿白瓷砖铺地,根据龙藏居委会的介绍,这里的居民以越秀区机关、北京街机关的工作人员为主    西边的九耀坊比较短,目前正在施工,根据北京路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徐朝辉科长的介绍,这里正在建设广州市的绿色小区示范点,盐运西小区(包括西段九曜坊)和南华西路以及荔湾的流花路等地段被广州市定为绿色小区示范单位,建成后,每年的5月和11月,广州市环保部门将组织工作组就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美化等十一个方面进行绿色社区考评。 被记忆串起的碎片 华佗庙和金花庙   自小在九曜坊居住的谢周礼老先生介绍说,现在的九曜坊1号(建于90年代初的居民楼)的位置上,原先有两个庙宁。一个是华佗庙,也叫九曜古庙;另一个是金花庙。华佗庙在当时祈药十分灵验。金花庙供奉的是金花夫人,是广州过去民间普遍供奉的女神,有祈求子嗣的功效。每年的旧历四月十七是她的诞辰,九曜坊都要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守经堂  九曜坊32号可能是整条街道最老的房子了。因为在门的上端,记者发现了“三元坊造”的字样,这种刻上施工者字样的建筑据考证属于民国时期。谢周礼老先生告诉我们,这家原来是“守经堂书局”,专门从事皇历的出版印刷,在解放前相当有名,—些东南亚的华侨都特地到此处来或批发或购买。但是,过去挂着的浮雕招牌已经杳然无迹。从事皇历制作的戴姓人家也流落海外,如今的守经堂,只剩下这栋楼房。    印刷作坊 谢周礼老人还告诉记者,原先九曜坊有很多从事印刷行业的人。私人手工印刷厂很盛行。记者猜想,这或许和周围的书院群落有关系,像九曜坊东北不过两百米的地方——大、小马站和流水井一带,就是广州最大的古书院群。而且,九曜坊东边的北京路以及南边的书坊街,是过去广州最大的书籍市场。此外,坊字在汉语词典里有“店铺”的意思,九曜坊之所以和周边的街、巷、里不一样,极有可能就在厂它是一个印刷手工作坊的集中地。    现在的九曜坊就只剩下谢老先生一家印刷作坊了,谢老先生干了一辈子的印刷工作,现在子孙在外面各有成就,他打算关掉这家印刷作坊。随着他的退休,印刷业将完全告别九曜坊。             六脉渠   谢周礼老先生记得好象在华佗庙的附近还有—条河,他小时候在里面钓过黄鳝。根据他的印象,记者采访了《广州地名志》的主要撰稿人廖汝忠老师,他介绍说,广州古时城内的下水道,是自宋迄清建的六条排水大渠,称为“六脉渠”:正是这条排水渠经过了九曜坊,它并不是一条天然河流。   个人闲逛指引     从公园前地铁口出来,沿着教育路不多远就能将九曜园和九曜坊一网打尽。所以在仔细逛完这两个地方后,我决定以两者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一下。    九曜园的旁边就是南方剧院,这里经常会有粤曲名家登台演出,而九曜园在相当长一股时间里就是南方剧院的后花园。从九曜园往北几十米,有一条南朝街,沿着这条街道进去,就可以发现广州最大的越秀古书院群,你不时地能发现在某间大屋的上方印刻着“某某书院”的字样。    最后一家有趟栊门的老房子现在成了垃圾站。 九曜坊的东边就是龙藏街,目前这里正在大兴土木,修建据说是中国第一家的有古文物遗迹的主题商场——光明广场。九曜坊的西边往北是朝观街,据说南汉时在西湖之滨,明代后虽然西湖渐淤塞,但涨潮时,珠江水仍可达此处,故形成街道时称潮灌街,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朝观街。西边往南是盐运西街,因位于清代盐运司之西侧而得名,街中多是华侨回归所建楼房。    九曜坊和九曜园之间是西湖路,这里曾经有广州市最早开设的灯光夜市,但是今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灯光夜市去年被取缔了。   路有拾遗 道光二十五年火灾    根据《广州城防志》记载,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二十日,九曜坊等街道祭神演戏(金花诞)时,发生重大火灾一起,死亡一千四百多人,起火原因是吸水烟遗留火种。据说当时梨园负责鼓乐的人在出事前一天晚上曾经梦见凶兆,有红须赤面人,有披头散发折颈之人。   历代教育衙门所在地     九曜坊有教育部门驻地的传统,宋代嘉佑年间,九曜坊为转运使司署。到了明代正德二年,广东提学副使林廷玉在 九曜坊又设立崇正书院。明嘉靖二年,提学副使改为提学道 署。嘉靖三年,欧阳铎增筑照壁和牌坊。康熙平定三藩时期,将提学署调到番禺育贤坊,康熙四十九年,重新调回九曜 坊。此之后,清代广东提学司署(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教育厅)—直在九曜坊。记者采访中发现,现在的广州市教育局也在九曜坊附近。    相关地名 仙湖街    大南路北侧,东起北京路,西至广州起义路。因南汉南 宫的仙湖而得名。长326米,宽4米,石板路面。多为居民主宅。 西湖路    东连北京路,西接广州起义路,与教育路相交。因南汉南宫旁的西湖而得名,明代西湖渐淤塞,清代已称西湖街。1932年扩建成马路,改称西湖路。长461米,宽约13米,混凝土路面。市教育局位于本路,夜间设有灯光工业品市场,现已停业。每年春节设有“迎春花市”。 朝观街    分南北两段,北段在教育路两侧,北接南朝街,南段在西湖路南侧,南接九曜坊和盐运西正街。南汉时在西湖之滨,明代后虽然西湖渐淤塞,但涨潮时,珠江水仍可达此处,故形成街道时称潮灌街,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朝观街。北段长136米,宽3米,南段长90米,宽2.9米。街内多为居民住宅。     简氏祖祠    为纪念广东南汉状元简文会而建的,祖碉原来在广州市中山五路桂香街,由于规模较小,后来在简照南兄弟(南洋烟草公司董事)倡议下,迁建到广州市盘福路今第27中学内。    相关羊城八景——   菊湖云影     菊湖是文溪流经洼地所形成的湖泊,其故址有二说。其中一说约在今越秀山东南麓小北路、挞子大街、小北花圈一带。这是古代广州城北的一个著名风景区。湖水来自白云山蒲涧。唐后是五代十国。南汉在广州建都,在这里建所谓甘泉苑,栽种花木,并建泛杯池、濯足渠、避暑亭等。成为南 王消暑玩乐的行宫。广州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宋灭 南汉,南汉王刘龚下令放火焚烧各处行宫园林,当时的广州城是“兵火四焚,天地黯惨”。幸好宫廷楼阁毁坏而菊湖犹在,宋代时被定为羊城八景之一。可惜这湖泊在元代时淤塞开敛十涸,从此消失。      药洲春晓        在教育路、西湖路一带。今仍存于药洲遗址(九曜坊药洲是南汉皇家园林的中心地带)。当年洲旁立有巨石九堆称“九曜石”,为药洲主景。明代初年,湖的面积仍达数百丈犹存宝石桥、黄鹂港等胜迹,更有高大的九曜石傲立湖中拂晓之时,城中万籁俱寂,旭日冉冉升起,东方彩霞满天,映湖中,水天一色:名石古桥染上一层金黄。碧波粼粼,涟漪荡漾,水面上绿莲红荷,堤岸边垂柳飞絮,更显天地幽清,安静安详,而成此“春晓"之迷人景色。   相关人物 陈子壮    明代名上,字集生,号秋涛。原籍广东南海沙贝乡,生于 广州城内九曜坊之呆日堂故宅。4岁在广州受书成诵,7岁能文,号为神童。万历四卜七年(1619年)殿试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四年(1624年),自翰林院去浙江主持乡试,发策问历代宦官之祸,因忤魏阉被削籍南归,于广州盐仓街(旧仓基)建筑新邸。崇祯十年(1637年)在广州辟云淙书院于白云山,集众讲学;次年修葺南园,与弟子升复修南园旧址,世称南园十二子。其后,吴越江楚闽中诸名流,亦来入社。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刘勇 实习生 关丽    本版搔影/本报记者 黄皓 下期预告: 羊城西廊的一座名园,成就了一个风雅的地名。敬请关注下期广州地理。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