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工人同等享有劳动的尊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5:19:18
[社论]让所有工人同等享有劳动的尊严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5年12月10日0:59· 来源:
12月8日,居住在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北口一简易房屋内的14名工人向本报反映:他们为某电信公司挖沟埋电缆,工程完工已四五天了,可工钱还没有结算。他们身陷困境,住在四面透风的简易房屋里像冰窖一样冷。
看到这样的新闻,读者恐怕会觉得眼睛湿润。这些工人也是血肉之躯,但他们却不得不忍受刺骨的寒冷。因为项目还没有初检,他们的工钱就不能结清,只能在寒冷的冬天滞留在北京。而因为市政道路施工,所以,原来还能御寒的简易房也被拆得四面透风。
其实,在每一个环节,只要有关企业、有关人士稍微有一点责任感,能设身处地想想,都可以不让那些农民工遭受寒冷的折磨。为什么不能早点初检?为什么不能先结清工资?为什么不能晚点拆除简易房?如果必须要拆,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找个临时避寒之所?
副市长陆昊前一天的一个讲话解释了个中原因。有统计说,今年6月以来,北京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2起,死亡115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98人,占总数的85.2%.陆昊指出,外来务工人员之所以占了死亡的大头,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些企业法人、雇主和实际控制人“漠视外地人生命”。
本地企业管理层之所以漠视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命,原因有多种。随着外地工人进入本地劳动力市场,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的工作逐渐替代本地工人,转由外地工人承担。这样的分工格局是自然形成的,本身并无不妥,对外地工人来说,甚至是一种机会。
但工作岗位的分工,绝不应当等于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问题就在于,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很难主张自己获得劳动保障和免遭损害的权利。因此,即使企业没有给予他们必要的安全培训,也可以派他们从事危险工作。有些企业已经计算过,即使这些外地工人出了事,遭受了损害,所要付出的赔偿也明显低于本地工人。企业也知道,这些外地工人通常缺乏维护自己权利的知识、勇气和渠道,因此,拖欠起外地工人的工资来,也更为无所顾忌。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也未必有意识地进行过这样的“精明”计算,他们只是本能地冷漠而已。如今,城乡之间的隔阂已经变成了某些人的本能,对农民的习惯性歧视,已经在城市人口中塑造出了程度不等的对农民及农民工生活、生命的蔑视和冷漠。
正是这种本能让本地企业管理层把外地工人安排在最危险的岗位,而且,很少对他们进行安全保障的投资和基本的职业培训。
这种冷漠心态,不仅在企业管理层身上可以看到。其实,在许多普通市民身上,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对外地工人的冷漠。外地工人每天就在我们身边辛苦地劳作,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们?
听到他们的不幸故事,我们又曾经动过多少怜悯之情?
对外地工人,我们是否有过多的防范之心?又有多少人曾经嫌弃他们脏,嫌他们不懂得城市的文明规则?
爱有等差,原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会关心自己的家人甚于外人,关心熟人甚于陌生人,关心本乡人甚于外乡人。但是,作为具有正常理智与情感的人,总有起码的恻隐之心。对于那些外来工人,我们总该具有最起码的同情之心。毕竟,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人,眼看着他们置身于痛苦、危险之中,怎能无动于衷?
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本地企业让外地工人跟本地工人一样享有劳动的尊严。毕竟,尊重所有的生命,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
在这一点上,让所有工人享有劳动的尊严,就不能分本地与外地,而这也将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政府也可以通过劳动监察和司法机构,有效维护外地工人的权益。不过,城市其实可以做得更多一些。比如,市民、慈善组织等能否进行一些简单的救助活动,向那些没有地方住的外来民工提供稍有点温暖的住房,让他们能够每天早上起来喝上一大碗热粥?
或者帮助准备回家的外地工人筹措回家路费。
令人欣慰的是,在有关部门的及时介入下,这14名工人已经领到工钱返乡。我们衷心希望,“漠视外地人生命”这样的事不要在北京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