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韵味长(已发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19:44
谁知盘中韵味长
文/丁桂兴
“煮干丝”在扬州和泰州并不稀罕,“烫干丝”流行于东台、兴化、高邮、姜堰等地,是苏北饮食文化独有的风韵。汪曾祺的《干丝》:“扬州一带的人有吃早茶的习惯。人说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一边喝茶,吃干丝,既消磨时间,也调动胃口。”我的故乡溱潼曾属过扬州,也有这种风俗。偕挚友或客人踱进茶馆吃早茶,“春风偏聚知己,相逢又在天涯”,真是乐在其中。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与扬州结下不解之缘。御诗有云:“清晨解缆发秦邮,落照维扬驻御舟。”扬州的名厨烹制了一道“九丝汤”,令乾隆大快朵颐。“大煮干丝”从此名扬天下。“烫干丝”也有精妙之处。中国烹饪原料学第一人、兴化市的聂凤乔先生在其《烫干丝咏叹调》中就写过烫干丝的做法。我的故乡不仅茶馆的师傅会做,而且家家会做。选用上好的卜页,切成长条,再切为象火柴杆那样的缕缕细丝,刀功要好。食用时抓上一大把干丝放进开水锅里或盛有沸水的盆中去烫,稍待一会儿,捞出挤干,这样做是去除卜页中黄干味,也可再重复一遍。烫好的干丝置入清水中,吃时抓出一团水淋淋的干丝再次拧干,装进盘中,上面放一些准备好的鲜生姜丝,加一小勺绵白糖,还有配料有肴肉丝、青椒丝、大蒜梗、脆花生米、香菜、芹菜、豆芽菜等,再浇上虾籽酱油、小磨麻油后,清爽醇香的烫干丝就可享用了。
我国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先生的老家在东台,他在《回忆家乡味》中写到:“在我们家乡过去有这样一个习惯,凡是有客人来,都要请他上‘茶馆’吃顿早面。主要吃用鲫鱼做成的白如奶汁的鱼汤面,还可以叫一碗煮干丝和小笼汤包等。”煮干丝用大碗,烫干丝则用盘子,具有江淮风味。我家盛放烫干丝的餐具略有讲究,一般用8寸或9寸的青瓷高脚碗(俗称八海、九海),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雅致。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过去盛干丝的碗是特制的,白地青花,碗足稍高,碗腹较深,敞口,这样拌起干丝来好拌。”有时也用景德镇产的红边花8寸平盘,盘子是金边,盘中四周印有红色或紫色的小花,很有情调;用白瓷的汤盘也可以,纯白瓷包边,四周翘起,若在盘的周围放上一圈肴肉片,让人心中腾起一种“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感觉。一壶芳茗,一壶佳酿,一盘烫干丝,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香软细腻,绵韵悠长。直到微熏薄醉,感知天上人间,酒茶同韵,真所谓“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来”是也。
我在江南旅居几年,几乎没有吃过烫干丝。每次回乡总少不了母亲亲手做的烫干丝,还是母亲知我心。每当夜深人静,我端坐在电脑前,轻敲键盘,写下所谓世间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的往事,心中充满温馨的回忆,常常沉醉在故乡的韵味里。
渐行渐远的乡土风味
http://www.xici.net/b1145655/d98188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