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篇(战友聚会、记录军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59:14
第六编   战友聚会
一   山西战友聚会









10月18日在杏花酒都早餐厅  遇见分别28年的战友——知名画家柴京津





培训班偶遇老科长(2008-09-10 12:20:43)
参加省培训班偶遇部队30年前的政治部老科长关自发


————————————————————————————————
二 四川战友聚会




69军和206师在成都市的部分战友军嫂相聚
赵晓晴、黄靖宁、管隧虹、于女士、张廷兰、周慰琪等六位军嫂

陈大顺、余太龙、李杰才、张福清、杨延芳、张大河、何兴梧、孙绪伟、杨振东等九位战友

(后排)李杰才、余太龙、陈大顺、何兴梧、杨延芳、孙绪伟、杨振东
(前排)张大河、周慰琪、管隧虹、张廷兰、于女士、黄靖宁、赵晓晴、张福清

于女士、周慰琪、管隧虹、黄靖宁、赵晓晴、张廷兰等六位军嫂

(后排)李杰才、孙绪伟、余太龙、杨振东
(前排)张大河、陈大顺、张福清、何兴梧、杨延芳、

部分战友军嫂在绵阳相聚(2009-05-26 16:12:19)


——————————————————————————————————————
三    北京等战友聚会



————————————————————————————
第七编    记录军嫂
一    军嫂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军嫂之家
(一)1974年结婚照片



(二)天伦之乐





(三)1989年转业前的照片




(四)合影
















































我永远的糟糠之妻
——写在我的前妻周春英逝世9周年
作者     张福清
2008年11月2日,是我的前妻周春英逝世9周年的祭日。9年来,我们没有忘记她。我和孩子们把她有生之年的照片和参加活动的录象片段收集起来,制作了一盘《春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录像片。每年到她的祭日,我们都要播放。我还整理了1974年至1984年我们分别在部队和地方时的两地书《青春夜话》,收录在《我的文集》(军旅篇)。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周春英1952年农历12月30日出生于太原市。籍贯沁源县。因为她出生在春节,她父母给她起了小名年花。父母在年轻时候就在沁源县老区参加革命,随解放太原,定居在太原市。我与她1973年7月认识。当时我是部队干部。我俩1974年10月13日结婚。我1989年10月转业到太原市。1999年11月2日,她因脑主干出血倒在工作岗位上。我们生有二女。我们在一起生活了25年,其中10年的两地生活。5年的随军生活。到地方生活在一起整整10年。周春英虽然有生之年仅47岁,但她的为人、处事、居家、事业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勤俭节约、艰苦度日,是她的第一个特点。她出生在全国刚刚解放之时,全国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新国家,本来就困难。她在家又是老大,她出生后,后面又有了一个弟弟和四个妹妹。困难生活的家庭,培养了她勤俭节约的精神。1966年,她小学毕业后,因“文革”开始,没有能上中学。1969年12月,她父亲联系让她在山西机器厂上了班。这时,她刚17周岁。也就从这时候起,她帮着父母承担起了全家养家糊口的责任。家里每月买米买面的家庭事务都是她干。还要带弟弟妹妹们。我俩结婚后,也帮不了家里什么忙。我们十年的两地生活,两个孩子她都要带着,家里的活,她什么都干。她知道,她的努力是在支持我的工作。她说,她是混不出什么样了,就支持爱人工作吧。
我俩结婚,仪式也很简单。一辆小汽车,在“一张毛主席像和两面红旗”下举行婚礼。没有录像机,只有黑白照相机。然后是一顿饭,饭钱还不够现在的一桌饭。抽的烟是“墨菊”。我们收的礼是“马蹄表”“枕巾”“温水瓶”等。新房是她们单位照顾军人家属的10多平方米的工棚改的予制板的平房。是无水、无煤气、无卫生间、地下铺的砖的临时房。因地势低,一下雨,院里的水往家里灌。房顶是补不住的烂顶。下雨时,外面下大雨,家里漏水滴;外面不下了,里面还滴嗒。家里还要满地接上水盆子。做饭用的是“煤泥”,即把煤面与烧土和起来。冬天家里烤火用的是煤糕,即用煤面与烧土和成的晾干的长方形煤糕。要经常倒烟筒,防止中煤气。
她还在外面拣过东西吃。在部队时,她到部队食堂用过的菜窖里拣过土豆。我和他还在垃圾堆里拣过有人扔掉的一袋子土麦子。我们俩一起把土洗干净,晾干。然后磨成了“一烂面”,即只磨一次,也不用筛。从部队拿回太原,全家人吃了一顿烙饼。
她穿衣也节约。能补的就不买新的。她自己下决心学会裁缝,自己做衣服。到部队后,她把我穿烂了的袜子收罗起来,给我补好。我又能穿一阵子。在部队时,我喜欢书,她的宝贝是布,单“烂破扯儿”即各种布条块,就包了几大包。
豁达开朗、为人友善,是她的第二个特点。有春英在的地方,就有笑声。在家里、在工厂、在部队,她都是热闹人。平常,凡是她经历和看到的新奇事情和消息,她肚里藏不住,都要热情地告诉朋友们。
她乐于帮助困难的亲朋好友。每当农村困难的亲戚来城里,或她到农村亲戚家,她都要收拾几件多余的衣服给亲人们带上。家有困难的亲戚,她还拿钱支助。她在部队期间,还要给太原的妹夫们做棉衣,给外甥子和外甥女做衣服。亲戚朋友家办喜事,她都乐于捧场、帮忙。有的还要请她这个“笑星”当总管。她热情参与组织同学们的聚会活动。每年过五月端午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她都要自己买了江米、粽叶、枣等料,包粽子和自己准备面、料在单位的炉子里打月饼。然后,分送给亲朋好友。冬天,她自己庵咸菜、庵辣椒酱,做好后,也要送给亲朋好友。
她对亲朋好友的事情总是热情帮忙。我的哥家大小子,快18岁了,想当兵。正好赶上是我们部队来太原接兵。她热情地帮助联系。终于办成了当兵手续。她妹夫朋友的小子在我们部队当兵,想学司机。她认为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她要我帮这个忙。我帮了,她很高兴。她的堂弟在24军当兵,想转到我们部队来,她答应帮忙。我通过我的军队高级陆校的24军的同学关系,把她堂弟调回来,以便好照应。
勤奋刻苦、心灵手巧,是她的第三个特点。她上学的时候,就爱看小说或各种文艺作品,有时候看书看得很晚。她爱看电影,从电影中学习。女大18变。她18岁左右就向手艺人学习各种编织、刺绣。她做的有图案的枕头套和“喜雀登枝”的门帘子很好看、很精致。我们结婚以后还挂了老长时间。可惜因搬家时丢失了。成家后,她又刻苦学习缝纫技术,学会了作衣服。她很有心。她把亲戚们的衣服尺寸都记到本子里,需要做衣服时拿出来就可用。在部队时,战友们都佩服她打毛衣的技术,夸她一边看电影或电视,一边打毛衣。
她参加工作期间。当过机器厂的煅工,当过制药厂的洗瓶工,还当过市政设施所的收费员。她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学习业务,做好工作。她从企业到了事业单位后,觉得自己文化不高,应该多学一些坐办公室的本领。于是,她买了写字帖子,练习写字。
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在机器厂时,为了完成任务,她加班加点。有了差错,从不过夜。当收费员时,帐目有时对不上。她拿回来,我与她逐项核对。直到弄清楚为止。有时候要核对到凌晨四点钟。
刚直不阿、拒理力争,是她的第四个特点。她看不惯不公平的事情。她从小就精干泼辣。上学时,她不让同桌多占她们的桌面。她在桌面中间画了一条线,作了记号。1967年“文革”当中,她单位因她参加过一张大字报的签名,而被一些人指定成单位的“四人帮”。她认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为此,她拒理力争,以事实驳得那些人无言以对。在部队时,因两军合署,我从事纪委工作得罪了人。有的军领导对我有偏见,冤枉我,对我的“以副顶正”拖着不给办理。她看不惯,几次提示我找他们问清楚“原因”。后来,我被调出单位,刚调出就赶上过年。原单位就没有了我的福利。她觉得不合适。她拒理力争,找到了当时的政治部主任,当面问个清楚。终于争回了这份福利。到地方新单位,她看不惯个别小组长的工作作风,和她当面对执,弄得那人下不了台。
她对不公平的事情,不管你是什么龙潭虎口,也敢于抗议和斗争。有一次,她利用周末和两个邻居姐妹在一起玩麻将,叫三拐。免不了过个块块钱。老百姓叫磨手指头。没有想到刚刚开始,就有几个说是派出所的人,说她们赌博,把她们三人领到公安分局关起来。并把她们身上的钱全部搜走。她看不惯这些部门的做法,大声抗议和斗争,并说明事情的原委。他们把她单独关起来,她还是要陈述理由。弄得那几个“狗子”们十分尴尬。
老电影集锦
过去人们看电影是在电影院。那时,人们花上五分或一角两角就看了电影。现在,人们看电影方便多了。有豪华影院,一张票十元以上。不愿意到外面,还可以在家里上网,可以下载电影。也可以有手机电影。国内和国外的电影片都可以看。
我的爱人周春英就是那过去的人。她出生在城市,从小就有机会看电影。她比我强。我是个“山里娃”。一没有钱去看,二看的机会少。这一点,我比不过她。我们在一块,她经常给我摆啦她看过的电影,还一部一部地记下来。在部队时,她也看了不少电影。我很欣赏她的那种学习精神。因为那时看电影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我一直保留着她看过电影的记录。我经常翻看她的记录,寄托我的哀思。
她在地方看过的电影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送货路上》《海港》《海霞》《山花》《阿下河的秘密》《沙漠的春天》《第二个春天》《春苗》《江水涛涛》《创业》《节振国》《金光大道》《万紫千红》《艳阳天》《白毛女》《小将主课》《侦察兵》《奇袭》《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草原小姐妹》《草原儿女》《车轮滚滚》《磐石湾》《伏击战》《森林之火》《小火车站》《今昔儿童两重天》《宁死不屈》《永生的战士》《英雄儿女》《沸腾的群山》《打击侵略者》《不平静的海滨》《看不见的战线》《脚印》《原形毕露》《东海小哨兵》《小号手》《女理发师》《地道战》《朝阳沟》《七天七夜》《万水千山》《小铃铛》《槐树庄》《李双双》《女跳水队员》《带兵的人》《沙漠追匪记》《激战无名船》《战斗的早晨》《海崖风雷》《广阔的地平线》《上甘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洪湖赤卫队》《山本五十六》《军阀》《三上桃峰》《追鱼》《抢新郎》《三妯娌》《金鸡和银鸡的命运》《碧海丹心》《碧海红心》《党的好女儿》《英雄虎胆》《渡江侦察记》《战船台》《清宫秘史》《舞台姐妹》《祝福》《幸福》《柳毅传书》《哥俩好》《独立大队》《野火春风斗古城》《兄弟的中国人民使者》《火车司机的儿子》《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地雷战》《地下尖兵》《地下游击队》《战上海》《金沙江畔》《延建湖》《半夜鸡叫》《放学以后》《年青的一代》《难忘的战斗》《第八个是铜像》《牛角石》《金锁》《英雄小八路》《劳动家庭》《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
她在部队看过的电影有:《高山下的花环》《自然之子》《大地之子》《爱并不遥远》《夜色多美好》《游侠传奇》《华陀与曹操》《莫愁女》《随军记者的手记》《劫持》《红叶洒满小路》《女侦探》《非法入境者》《金牌》《再生之地》《归乡》《生财有道》《最后的选择》《西子姑娘》《父女情》《白发魔女传》《溪水清清》《天涯并不遥远》《运虎记》《不愿当演员的姑娘》《秋天的印象》《除霸雪根》《经理室的空隙位》《金不换》《巧哥儿》《媳妇们的心思》《电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