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烟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1:40:22
唐诗中的“烟霞”
丁启阵
“烟霞”二字,为历代诗人所喜用。唐朝诗人,自然也不例外,大部分著名诗人都曾经将其写入诗中。
烟霞,其实就是烟雾、霞光(如果需要指出颜色,便是紫烟、丹霞)的缩略,通常用于写景。不用说,这是一种山林、寺庙之景。举唐诗为例:
李益(一作李逸)《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岁晚烟霞重,川寒云树微。
杜甫《谒真谛寺禅师》: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由于烟霞之景通常见于高岭深山,故常以其描写山水游客、隐居者、出家人的生活环境。例如:
白居易《祗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三韵》:平生烟霞侣,此地重裴回。
王维《过太乙观贾生房》: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
贯休《怀香炉峰道人》:日日先见日,烟霞多异香。
当然,也常被用于表示栖隐遁世的志趣。例如:
李白《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
顾况《题明霞台》:莫嫌憔悴无知己,别有烟霞似弟兄。
封建时代,栖隐遁世虽然不过是许多人进入仕途、飞黄腾达的跳板,但是,在诗歌、文章中,烟霞却从来是可恋的景物。因此,“烟霞”引申而有美好之意。例如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写李夫人:“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能艳能芳自一家,胜鸾胜凤胜烟霞。”
用于指文章绘画,“烟霞”用法大致有两种:一为纪实,二为赞美。纪实,是指诗文描写的是烟气霞光的山林之景;赞美,是指诗文有灵气、仙气、才气。例如:
韦庄《袁州作》:烟霞尽入新诗卷,郭邑闲开古画图。
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
郑谷《寄同年礼部赵郎中》:彩笔烟霞供不足,纶闱鸾凤讶来迟。
余秋雨先生应邀为南京钟山风景区作碑文,末尾“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数语,批驳者有之,辩护者亦有之。有天南海北若干朋友,不约而同问我:余秋雨先生那样写,到底对不对?
我在这里一并答复如下:余秋雨先生的大作,模棱其辞、似是而非乃其一贯之显著特点。倘若余先生碑文大作,是于钟山景区某处(露天)抻纸捉笔写就的,那么,“烟霞满纸”也许是写实,不能算错;倘若是在他自己家中宿构、书写而成,就难免自吹自擂之嫌疑。
其实依我之见,余秋雨先生这篇大作根本不值得大家如此热情关注,热烈讨论。除了已经为人所指出的立意浅薄、无深思、无精义之类弊病外,这篇大作根本就是一锅杂烩,语句明显是从王羲之《兰亭序》、范仲淹《岳阳楼记》、毛诗等前人名作中摘抄、模仿而来的,创作成分相当稀薄。大家尽快将它遗忘,此乃上策;钟山风景区有关部门若能迅速将此碑文连同大石块一并铲去,不立文字,此乃上上策。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