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死亡76人换GDP:盐城癌症村化工污染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28:05
叶文添
70块钱了结?
“从地理位置上看,以盐城建湖县到淮安楚州区是癌症的高发区。而这一带正是化工企业的聚集地。目前阜宁县癌症发病率主要集中在杨集镇、古河、陈良等地区,这种发病率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了高速增长的现象。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大批20多岁的青年患者。环境污染和癌症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个间接漫长的过程。”阜宁县人民医院放疗科一位医生表示。
村民段德桂对记者说,村民们不止一次将情况向上面反映,甚至跑到了南京的省环保局。省环保局批示盐城环保局办理,盐城市局又批示阜宁县环保局办理此事,结果一拖三四年过去了,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现在,巨龙化工厂已经填平了污水库,并且筑起很高的围墙,以后很少看到污水四溢,但都更加隐秘地排到了附近的田里,而且化工厂还经常半夜里悄悄地排污、排烟。所以白天看不到排烟。一有上面的人来检查,他们就会往河里倒很多的洗衣粉,所以看上去会变得很清澈。”一位村民说。
段德桂告诉记者,村民曾于2005年11月上旬到省里上访,但11月11日,十几辆警车、41名干警来到东进村抓人,带走舒其昌、段德桂、朱月华、卞俊仁等4名村名,逼村民交出部分材料。
4月初,东进村全体村民联名将阜宁县环保局和阜宁县巨龙化工厂告上阜宁县中级人民法庭。事后,镇里有关领导分别找有关村民谈话,希望他们撤诉。段德桂说,领导们开出的条件是给予每个村民每年70块钱的补助。
阜宁县环境保护局一位自称姓许的中年男子说,巨龙化工不存在任何问题,排污达标。至于周围的癌症,他说,即使没有化工厂,也会有癌症患者,和污染没有关系。但记者问起县环保局被起诉一事时,该名男子表示不清楚。
记者以电话的形式联系到了阜宁县环保局副局长王良富。他对记者说:“工厂排放的全是生活用水,不存在废水的排放问题,村子周围的水清澈见底,工厂周围绝对没有任何气味。”
对于环保局被村民起诉,王良富表示:“有些群众受了挑拨,我们将进一步进行相关工作给予妥善解决,他们最终会撤诉的。”
段德桂则告诉记者,村民们已经下了决心,“要将给我们带来死亡的化工厂赶出家园。”
相关报道
苏南污染借“招商”北漂
王兴忠(化名)是盐城响水县招商局一名普通员工,今年他的招商指标大约是300万元左右,“如果这个金额完不成,我就会下岗,”32岁的王兴忠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
他近期准备动身去无锡江阴,一个朋友帮他联系了一个化工厂。由于环保等限制,该厂在当地已无生存空间,正准备转移到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等苏北城市。王兴忠此行的目的就是把这笔业务拿到手。
在苏北主要城市,几乎每个政府部门都有招商任务。为刺激GDP增长,苏北正陷入全民皆“招”的热潮中。而在苏锡常地区,一些由于污染严重而在当地无法生存的工厂也在寻找出路。于是,一些苏南企业和苏北地方政府一拍即合。苏南污染随着化工厂的搬迁“漂移”到苏北。
产业和污染的平行转移
“不仅是苏北其他几个城市在争夺这个项目,据我所知,本市的阜宁、建湖、宾海等县也加入了这次引资的争夺。”对于最后这个化工厂能否如他所愿落户响水,王兴忠说:“这很难讲,竞争相当激烈。”
记者以一家苏州企业投资化工厂为名,拨通了阜宁县化工园区的电话。在电话里,一位姓万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只要规模可达1000万元以上,土地每亩45000元,投资越多优惠越多,排污等问题都很好解决。”
该负责人说,苏州的化工企业在阜宁的投资占30%以上,再加上无锡、常州过去的厂子,苏南在阜宁的化工企业占当地的化工企业的70%左右。
据了解,化工行业是盐城市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末崛起,到2004年全市化工行业就实现工业增加值23.1亿元。盐城市已形成建湖、滨海、阜宁三大化工产业带,而盐城市接受苏南转移过来的化工企业也同时逐年快速增加。
2004年,阜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化工企业起到了显著作用。巨大的统计数字对当地的这些官员们鼓励极大,“这说明工作是有成效的,我们将把招商进行到底。”一阜宁县官员对记者说。
“中国石油和化工园区”网站发布的“招商园区”网页上,全国共有17家石化园区在列,苏北的盐城和连云港两市所设立的化工园区占了6个。而在“盐城化工网”上,该地区以化工园名义对外招商的多达8个。
资料显示,江苏省自1994年开始由苏南企业向苏北5市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6770个,总投资1875亿元,实际引资766亿元。在2005年仅1~11月,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的总投资就达到702.3亿元。在转移的名单上,污染较重的化工、印染、金属电镀等仍占较大份额。
苏州大学商学院孙永正教授认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中有“20年周期”这一说法,即一个产业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成长发展,必然要向成本较低、资源较丰富的地方寻找新的落脚点。在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工业化较早的苏南地区如今向苏北转移产业,因此苏南向苏北转移的项目不可能是最好的、最先进的,通常会造成产业进行了转移,污染也同时转移。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