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河消失的秘密找到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15:55
故乡小河消失的秘密找到了 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降水方式,使山体、地表越来越不易形成径流
http://www.dahe.cn 大河报 A15 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地球家园 2009年12月15日
1215a1501.jpg
 
 
守着淮河源也遇吃水难 淮源生态县桐柏遭遇水荒
http://www.dahe.cn 大河报 A14 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地球家园 2009年12月15日
1215a1401.jpg
 
1215a1403.jpg
 
1215a1402.jpg
 
 
“奇峰竞秀,层峦叠嶂,森林密布,瀑泉众多”,是自古以来人们对桐柏这个淮源生态县的记载和描述。然而,记者在桐柏县采访发现,曾经喷涌而出、形成千里淮河之源的“淮井”早已停止喷涌;桐柏县城今年甚至出现吃水危机;就连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也变成了“人造”的……
□特派记者黄普磊李岚文张鸿飞图
淮井不再流水
和赶赴黄河源的记者相比,我们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淮河的源头——淮井。按照传统的说法,这里就是千里淮河的源头“淮源”,滔滔淮河之水就是从这三口井中流出的。
12月10日,我们来到淮祠。这里是历代君王祭拜淮河的地方,就在桐柏县城西14公里的淮源镇。2003年前后,这里被水利部门改建成了淮河源民俗博物馆,三口淮井的两口也被淹没在了一群仿古建筑之中。
像很多旅游景点一样,围绕着三口井也有各式各样的传说。最有名的传说是水妖“巫支祁”作怪——大禹屡派人降伏未果,最后大禹将水怪锁在这口井里。“巫支祁”就是吴承恩笔下孙悟空的原型。
水妖作怪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记载了三口井的出水量——平静的水面,无论怎样也不会让人想象到水怪出没。文献记载表明,三口井都是涌泉井,千百年来,三口井喷涌不断,一直是淮河源头处的一个重要水源。
但是现在,如果不是有各种文献记载佐证,记者无论如何是不会相信这里就是“淮源”——眼前的三口淮井,都被民俗博物馆贴上了瓷片,写上了“淮井”字样,但已经没有水从中喷涌而出了。几乎每一口井的水面都距井口有一人高的距离。
导游郭丽遗憾地告诉记者,1980年的时候,三口井还有西边的一口井向外涌水,其他水井水位虽然下降,但仍触手可摸水面。可数十年来,三口井的水位越来越低,最终成了今天的状况。
淮井不再流水了,那么淮河呢?郭丽告诉记者,博物馆的西墙之外便是淮河,淮井停止喷水,只剩下山上流水在附近汇集形成了淮源之水。
记者在围墙外的西侧,见到了这条几乎没有水的淮河。这里的淮河,流着的不过就是一股从许多沙砾、野草和垃圾中穿过的细流。水虽然很清,但少得可怜。
民俗博物馆的杨葵馆长告诉记者,因为水太小了,实在不好看,他们曾按照县里的要求在河道里面堆起了几道围堰,目的是想把水蓄积起来,好看一些。但是水流太小了,蓄积的水又从下面渗到了下游,最后目的也没有达到。
正在一洼河水中洗衣服的淮源镇淮源村妇女张中告诉记者,以前淮河源头水流量很大,水位最高时家里打的水井都往外冒水。可最近几年,河水一天比一天少,洗衣洗菜都要下到河底找水多的地方了。
谁动了淮河的第一滴水?
事实上,虽然现代水利部门把淮井作为淮河的零公里起点,但淮河真正的源头确实不在淮井。
直到康熙年间,上千年来官方说法一直是,淮河的源头在桐柏县固庙镇(今淮源镇)的“三井”。但是康熙的孙子乾隆却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怎么就这么巧,滔滔淮河的源头正好是三口井呢?即便三井之水是淮河之源,那么这些水在到达井底之前又在哪里呢?
为弄清楚淮河的真正源头,乾隆曾专门委派官员前往勘察,最终查明:“淮,始于大复,潜流地中,见于阳口。”这个“大复”就是桐柏山的太白顶。
淮源起于太白顶,无数道溪水潜流于千隙万罅中,表面是看不出的,但是流到固庙镇之后便突然涌现地面,汇入井中,让人误以为源出淮井了。这种说法得到现代水利专家的认可。
12月11日,记者登上太白顶。此处海拔1140米,极目群峰,可见淮河真源始于太白顶和“小太白顶”之间的宽广山谷,那是一个巨大的“集水戽斗”,无数雨水、雪水、露水、泉水、溪水、渗水在山谷中富集。被乾隆皇帝认为是淮河第一滴水的泉眼,就位于太白顶的白云禅寺的山门口,和淮井的外形差不多,这个泉眼被围成了井的模样,而且其外面正在修建亭子。
“也不知啥原因,井里面的水比以前少多了。”寺里的知客僧释静明师父告诉记者,在寺院的记载中,寺院最多时有500多个僧人使用井水,井水也从未枯竭,而且井中之水不仅甘甜而且“蹲身垂手可及水面”。但是这些年来,井水水面一直下降,最严重的2007年,井水竟然一度出现干涸,无奈之下,寺院里只好用车往山上拉水。
“我也奇怪了,眼看着山上的树越来越多,植被越来越好,水咋会越来越少呢?”翟国民已在桐柏山护林25年,带记者上山的途中,他不时指着以前曾经渗水而留下水渍的石缝发出疑问。以前,桐柏山到处都是山间小溪,但现在很多山间小溪即使在雨水季节也不见踪影了。
翟国民说,另外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冬天变暖和了。25年前,他刚到山上当护林员时,每年的11月份就封山了。因为此时山上已经下雪,积雪很厚,要到春节过后才开始融化。而现在“山上根本存不住雪”,即便积雪很厚,但没过几天就融化得差不多了。
水帘洞的“水帘”是人造的
桐柏县城向西两公里的峡谷中,峰峦叠翠间有一天然石洞,崖上之水沿崖顶倾泻而下,其状如帘,将洞口遮掩起来,这便是《西游记》中所说的水帘洞。
据资料显示,水帘洞上的水常年不涸。若逢雨季,瀑布犹如一排排巨大的雪团排空涌下来,发出轰鸣之声,如龙吟虎啸,声传数里,十分壮观。明嘉靖年间,吴承恩曾在邻县新野县做知县,其间多次到桐柏山水帘洞游山玩水。《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就是由此构思。
12月10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水帘洞前看到,此时的“水帘”只有一米多宽,刚能遮住洞口的五分之一,不少游客露出失望的表情。
“从30多年前开始,水帘洞的水就越来越小了!”74岁的刘桂荣老太太就住在山下,她告诉记者,她从出生到现在都生活在水帘洞边。年轻的时候,水帘洞上面的水非常大,宽大的瀑布,能把山洞全部挡住,从外面根本看不到山洞内的景象。瀑布流下,形成一潭深水和一条齐腰深的小河。“那时候一年四季都不断流,现在的水和那时候根本没法比呀!”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年前,因为水流越来越小,景区只好在上面建坝蓄水,有时甚至还用水泵向上抽水。为将上游流下来的水储存起来,景区晚上或者游客少的时候会关闭闸门,游客多的时候再开闸放水,水帘洞的美景才会显现出来。
水帘洞的水流出山谷,便成了小河,水帘洞的水少了,小河也就越来越细。不过,水帘洞的流水毕竟还能形成小河,可桐柏县有的小河已经断流了。
“这条河已经断流好多天了,你看河床都干了。”在距离县城不远的龙潭河边,当地村民张红军告诉记者,龙潭河以前从未断流过,但自从上游建造龙潭河水库之后,这条河就很少有水了。他认为上游水库才是造成龙潭河断流的根本原因。“大禹治水时,基本是疏,可现在基本都是堵(建坝拦水)!”
“龙潭河水库的水连人吃都不够了,怎么还能向下放啊!”桐柏县城的杨翟萍女士告诉记者,桐柏县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缺水问题,3个月来,她所住的家属院三楼以上一直停水,停水的原因是龙潭河水库里的水太少,一些地方都见了底,水压太低。
“今年夏天桐柏县虽然下了两场大雨,但却没有下到水库流域内。没有水源补给的水库水位直线下降,最终导致全县城吃水受到影响。”桐柏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桐柏县委县政府正准备启用备用水源,全力解决居民生活用水。
请继续阅读A15版
▲淮源镇淮源村淮河源头,一个土坝拦住了一洼河水,正在洗衣服的农妇告诉记者:“过去的水比这大多了!”▲水帘洞的“水帘”现在只有一米多宽。只有游客多的时候景区才会开闸放水,水帘洞的美景才会显现出来。▼太白顶上,被称为淮河第一滴水的这口井,水面一直在下降。
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桐柏的缺水状况并非是当地环境恶化问题所致。数十年来,当地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污染企业基本没有……淮源生态县遭遇水荒危机,更能让人切身感到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桐柏水荒危机的成因,更让我们明白了故乡小河消失的秘密……
生态变好水资源却匮乏了
桐柏的缺水现状,似乎让人感到无法理解。因为气象资料表明,50年来,桐柏县年降水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稍有增加,桐柏平均气温虽然有所上升,但年蒸发量却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降低。降水多了,蒸发得少了,山上的水为什么还会越来越少呢?
至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在桐柏县更不存在。近30年来,桐柏县森林覆盖率总体来说是逐年上升的,数十年来,由于该县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县政府未在桐柏山区批准一家污染企业。“从淮井向上,几乎没有用水,所以也根本不存在过度用水的问题。”翟国民很纳闷,没有污染,植被丰富了,森林覆盖率增加了,水为什么反倒少了?
生态好了,降水量多了,蒸发量减少了,桐柏山的水资源却匮乏了!这样的结果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桐柏的水荒到底和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呢?
降水方式改变把小河变没了
气候专家们将桐柏地区50年来的气象资料放在一起分析发现,虽然50年来,桐柏县年降水量稍有增加,但一年之中降水的日数则呈现极为明显的下降,每一次降水的强度和时间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如此,在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其冬季气温升高更为明显。
“虽然桐柏地区的蒸发量有所降低,但其数值还是大于降水量。”河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告诉记者,在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山上之所以会有水分存储,完全是由降水方式决定的。
降水量多少重要,降水方式则同样重要。专家认为,雨水的过于集中和分散都不利于河流的形成,这正如浇花,一大盆的水猛地倒进花盆,水未渗透便溢出花盆。反之,每天早上只浇一点点水,水量不及根部便会被全部蒸发,这两种浇水方式,即使水盆很大,花盆内也难以存水。
“山上虽然也有大雪,但气温的升高使其加速了融化,融化的雪水恰好又满足了蒸发,雪水都被蒸发了,山泉也就难以形成了,没有山泉也就没有小河了。”河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余卫东说,本来寒冷的冬天会将大雪一直保持到春天再融化形成小河,但在目前,雪在冬天就全部融化蒸发了,没有融雪的春天将会更加干旱。
虽然近几十年来,桐柏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越来越好,但降水方式和冬季气温的升高却是由全球大气候决定的——一团来自于西伯利亚的寒流瞬间就能给桐柏带来气温的变化。毫无疑问的是,50年来,桐柏的降水方式变得越来越不利于山体、地表存水了。
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在桐柏发生。12月8日~13日,记者分别探访沙河、颍河源头,以及沙颍河流域的多条小河,这些地方的气候变化情况也都和桐柏相差无几。
全球气候的变化改变了降水方式,使得降水方式越来越不利于山体、地表形成径流,这就是故乡小河消失的主要原因。
稿件统筹路红
太白顶上的积雪将要融尽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