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金桂:50年代的党风有多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03:07
50年代的党风有多腐败?
我和几个颇有些经历和学识的50后聊天,不论出于礼貌,还是鉴于他们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态度,我都保持了虚心听讲的态度。他们争先恐后,以比对的方式描述50年代党风多好,政治多清明,现在多黑暗,多腐败,等等。我一个混历史饭的,动辄就犯了拿事实判断和说话的洁癖。这几个人的年龄,比我大不了10岁,也就是50后的尾巴了,我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好时代,可他们经历过吗?我说的是开始有所判断和记忆的时候。显然没有。他们在延续一向来自各方面的错觉。
5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是否腐败,有多腐败?我们看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怎么说,就能得知大概。
1951年10月30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反贪污浪费指示中指出:“这是全党一次大事”,“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1957年,他在批评党内的特权官僚主义作风时说:“现在,有这样一些人,好像得了天下,就高枕无忧,可以横行霸道了。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打石头,打锄头,我看是该打,我最欢迎。而且有些时候,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1957年整风运动前,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说:“现在不是极端民主,而是民主不够。群众写信不敢写名字。”“虽然我们进城只7年多,但特权思想那么重,宗派主义,党外人士有职无权。(有的党员干部)说:‘我是领导人,你那算得什么!’大学校中,对教授发通知不用‘同志’称呼而用 [ 此令 ] ,这简直不像话!有的干部把自己的老婆硬要放在学校收发室、人事室,工作能力没人高,级别却比别人高。党内拼命争级,不争自己做了多少工作,不讲贡献,这不是咱们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人家比你能力强,本事高,是15级;你却13级,还与人争。还与人争,你那么低级趣味!应当自动提出降级。不要搞成低级趣味。一个校长,同在一个院子,还(专为你)搞个收发室,你不是找挨骂?![ 此令!] ——你为什么不 [ 此致敬礼!] 市委给你来个 [ 此令 ] ,你舒服吗?一个干部升了级,又撤(换)桌子又撤(换)椅子,……为什么如此低级趣味!有些党员就会打推身拳,自己的事都推出去,不为群众打算。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像个党员样子。自己工作根本没有作好,一遇到别人批评,就打离身拳,自私自利!”
同样的材料还有许多。
实际上,不用看这么多,就知道当时情况的大概:严重缺乏民主和法制,造成反右扩大化和自然灾害,不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吗?既然如此,50年代为什么成了党风最廉洁、似乎张子善、刘青山是稀有动物的时代?我想,大概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密切关系:
信息不畅通。
腐败机会和特权在任何时代都是稀有的,刚过渡到新政权的人民天真地相信口号,按部就班生活和工作,形成了社会上浓厚的清教徒空气,由于普通民众接触的事实和信息非常有限,错觉被当成了一般常态;社会生活的表面被推理成领导层的生活常规。群众自己是真诚廉洁的,把领导层也看成了跟自己一样的。当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后,群众中的不满迅速爆发出来,这也是一种觉醒吧。
民主空气稀薄。
连续的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大大绷紧了群众精神上的那根弦;个人崇拜思想逐渐升级。群众对党提出怀疑和批评,会付出重大代价。虚假清明在当时社会文化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迅速传染,以后又为我们的思想教育载体继续延续。
政治透明度差。
50年代的许多重大问题,有些对中国历史的消极影响极难得到消除;对某些个人,则是永远的、包括生命的损失。而这些,只有在近些年才逐渐得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信息,真真的受害者多已烟消云散,感受不到切肤之痛的后人,或有意对其湮灭;或当成掌故;或根本就不想了解。
以上诸种,难道不主要是当时的党风腐败所成?
50年代党风廉政的假命题,被我们一代代传下来,现在又被许多人当作攻击改革开放的证据。它还继续坚持一种错误,即没有监督的政党,一个人说了算的政府首脑,完全可以实现执政党的清明廉洁,成就不少人梦想中的“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