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重养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7:35
(一)直面人生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有三:
一是经济困难,生活无保障;
二是怕体弱多病,健康状况欠佳;
三是孤独,生活上空虚。从而产生孤独感、空虚感、不适应感和失落感。
其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因素:老年人离退休后,由工作到不工作的改变,使之有-种失落感及空虚感;地位的改变,以前接触较多的同事或上下级开始疏远,新的社会关系尚未建立起来,接触的人减少了,感到孤独和不适应。
二是家庭因素:子女成家立业,相继离开家庭或老年丧偶,都会使老年感到孤独和空虚。
三是身体因素:由于体弱多病,使社会交往活动受到了限制。
人到老年要面对人生,面对现实,走上新生活。要解决上述问题,得从三个方面着手:
1.社会方面
建立老年人民间团体,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社会活动,例如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老年体协、老年之家、老年活动室、老年同乐会等。这些组织与活动均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消除失落感、不适应感、孤独感和空虚感。老年人要主动培养新的情趣和爱好,如喜爱琴、棋、书、画,球、拳、跑、爬,花、草、鸟、鱼,集邮、藏画、剪辑,养鸡、种菜等。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条件和爱好,置身于一种或几种情趣中,使生活更加充实美好。实际上,一种情趣爱好就是一个保障身体正常运转的"安全阀"。医学家们认为,业余爱好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在消除疲劳、镇静安神方面常比药物更为有效。因此,医学家在总结业余爱好与健康的关系时指出:
爱书法一一能延长人的寿命;
爱音乐一一能增强人的食欲;
爱绘画一一能开阔人的思维;
爱弈棋一一能缓冲人的情绪;
爱赏鱼一一能调解人的血压;
爱养花一一能陶冶人的性情;
爱写作一一能丰富人的想像;
爱集邮一一能增强人的博识。
2.家庭方面
(二)交友谈心
老年人在实际生活中常会表现出心理上的劣势,如感到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生活领域开始缩小,内在活力衰退而产生疏隔,表现为孤独感、失落感和自暴自弃的情绪。此时,搞好家庭内部的关系及与社会之间的交往,促膝交友谈心,对精神调节显得格外重要。
老年人的交往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它既包括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又包括家庭外部的人际关系。在直系或隔代老人家庭中,老年人与已婚子女或孙子女共同生活;在独居的老人家庭中,大都同子女间和亲属间保持紧密的往来;对社会而言,老人们接触的对象是多角色、多层次的。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使自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思维,领略不同的人生乐趣。
老年人在社会交往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增加交往的灵活性。老年交友,方式多样,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健康状况灵活选择。例如,离退休后老友聚会,相互谈心,交流情感,既节省时间精力,又互通了信息。书信往来,与身居他乡异地的亲戚、朋友联系,畅叙旧情,互相问候、鼓励,增加了解。每逢节日,老友之间,互惠礼品,以达"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之效。平时与要好朋友,互相串门,结伴外出,下棋打牌,谈话交心,其乐无穷。只要善于安排、运用,老年人的生活也会充满情趣。
二要增加交往的宽容性。日本有句谚语:"人生所有的财富中,以长寿最宝贵。"要长寿就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情要宽广开阔,对往日的冤仇不必计较,对新的分歧笑以对待,要做到笑口常开,笑开天下古今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三)豁达超脱,知足常乐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指的是老人以不贪为贵。俗语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如果人生在世,忧名、忧利、忧私、忧家,难免包袱沉重,压得喘不过气来。心绪烦躁的人是不可能颐养天年的。
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既擅长治病,又擅长养生。
张仲景的精神养生益寿大法,内容丰富,方法多样。他认为"养神畅志、立志修德"是精神养生之根本。他的一生清心寡欲,排除杂念,思想清静,节制私欲(包括名利的奢望及酒色之欲等),并注意消除嫉妒心理。他不因当了大官,手中有权,就为个人为亲朋谋取私利;他不因有势而高高在上,周旋于官场;更不因有钱而挥霍享受或沉醉于色情之中。他两袖清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权、钱看得淡如清水,从不为身外之物而烦恼,从而使自己精神舒畅豁达,专心致志地攻读医书,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之德行。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为广大百姓治病,随叫随到;对来就诊者不分亲疏,不分富贵贫贱,一视同仁,一概不收报酬。对无钱买药的贫苦患者,他解囊相助。
古人云:"厚德载福",多做好事,本身就是幸福。这叫"外功内果",即利人利物之善苦.会给自己带来精神愉快,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给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提供充沛的精力和健壮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