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近60名教师为“上岗指标”离婚 学生全放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1:59
近一周来,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的80多位老师在见面时改变了问候语,原来是“吃了没有?”“忙啥呢?”现在则改成了“离了没有?”就连这些老师的亲戚和朋友,在见到这些老师面时,也问“离了没有”,这个问候语不是相互之间的玩笑话,记者调查得知,到目前已有近60名教师真的离了婚。
记者了解到,这些老师做出这样的“举动”,其动机竟然源于区教育局一个文件——在最近一次的上岗考核当中,如果有离异或丧偶且抚养未成年人的,可以不通过考核直接上岗。这原本是一个很人性化的政策,没想到被教师给利用了,这些教师为了逃离9个下岗名额,也不知谁先想出这个主意,但事实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这么一大批教师全离婚了。昨日,本报记者亲赴丹东,对此事展开全面调查,通过一天的采访,记者从各方面的谈话中得到的只有两个字:无奈。
之一:家长的无奈
“学生一天没见到老师”
昨日中午,当记者一走进同兴镇时,就被一群家长给围个水泄不通,他们向记者反映说,从开学以来,他们的孩子就没有好好地上过学,有时老师离开半天才回来,有时老师一天没了影,但回来后在上课时,这些老师对学生一点也不隐瞒,说自己离婚去了,落下了课以后会补上。开始时,学生对老师离婚的事儿还挺关心,可是在以后的几天,这个镇上的小学接二连三地发生这样的事情,学生也就见怪不怪了。有时,一有老师没来上课,学生就知道,这位老师也是去离婚了。家长们还说,仅12日一天,镇中心小学几乎没有几个老师,而家长却不知道,孩子们几乎在学校“放羊”一天。
“学生一天全放假了”
昨日,这个镇的所有小学的学生又是一天没有上学,家长们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说学校开会,就是解决老师离婚的问题。家长们到学校一看,没有见到学校在开会,见到的只是校里的几位领导,问他们为啥不上课,校领导说:“这些事不关你们的事,管好你们自己的孩子就行了。”于是家长们不理解了,这无故就给孩子放假了,问一问怎么还能不关家长的事呢?
“以后还能好好教孩子吗?”
和这些家长们交谈得知,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以后这些老师还能不能好好给孩子上课,谁下岗上岗与家长关系不大,他们关心的是孩子能有个老师好好上课。“老师们集体离婚的事他们早就知道了,但没想到孩子说没人管就没人管。”一位姜姓家长这样说。“真不知他们还要闹到什么时候,学校和区里有关部门应尽快解决,不然吃亏的还是孩子”。一周姓家长这样说。“为上岗离了婚,这对教师而言是件很残酷的事,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他们得在多长时间内才能达到正常状态?什么时候才能好好教孩子呢?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一位70多岁的老者这样说。
之二:教师的无奈
“我丈夫逼着我这样去做”
坐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位30岁出头的女教师,她在一开口时,眼里就含着泪水,她说,她是在三天前才离的,是丈夫逼的她。一周来,她身边的好几位男女教师说离就离了,她知道其中的缘故,但她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觉得为一份工作,背上个离婚的名声不值得,让父母知道了父母的脸都没处放,所以决定不离,但丈夫知道了此事,他说啥也让她这样去做。那一夜,丈夫和她闹了一夜,不离他就要离家出走,因丈夫没有工作,怕她真的丢了这份工作这家就没法过了,所以只好依了丈夫。在她和记者交谈时,她的眼睛告诉记者,她离了很后悔,心里的阴影很重。
“怕丢人,但也没有办法”
“我是在昨天才拿到离婚证的,差不多是我们这大批离婚队伍中最晚的了吧,说白了怕丢人,但人家都离了,我要是不离,那下岗的9个人很有可能就有我一个,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位教师对记者说,她真的服了,也不知谁能想出来这个招儿,如果数量少她也不怕,她相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可这样一来,不离就将她自然甩出来了,怕丢人也不行,只好这样做了。
“这事最怕老人知道”
他是一个很健壮的小伙子,一看就是个体育教师。他说,他和妻子的关系特好,妻子还在一家银行工作,从结婚开始,一直和父母在一起,为了这次离婚的事,特意从父母家搬出来,租个房子住了,原因就是怕在家两人闲唠时说走了嘴,这事要是让父母知道了可不得了,他们肯定得有去医院的。在他离开记者时,还再三嘱咐,千万不要提他的名字,最好他的体育教师也不要提,他除了怕老人知道外,还不想让妻单位人知道,他开句玩笑说,一是好说不好听,还有,妻长得漂亮,这给她身边的人增加了机会,弄假成真了他要后悔一辈子的。
“不知如何对孩子解释”
这是记者找到的惟一的一对夫妻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他们女儿今年才5岁,是个特懂事也特敏感的孩子,妻子是镇中心小学的一位班主任,这位老师对记者说,他们离婚的事,亲戚朋友包括老人都知道了,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几天来,一直不想让孩子知道此事,但孩子好像是知道了点什么,有两回就问爸爸和妈妈:“你们不能离婚吧?”面对孩子的发问,夫妻俩一口咬定:“不会的,不会的,我们好好的那能离婚呢?谁也离不开你呀。”可是孩子毕竟太小,她听不懂大人的解释,如果有一天,她真的知道了,那将是个什么场面没法想得到。这对夫妻说,这事,要是孩子太小或大些都好办,就怕刚刚懂事又和他们说不明白,那时大人的一切话他们都会听不进去的。
“寻不到保护措施”
这位老师是去年才参加工作的,但今年一样地要面对这9个下岗的名额。她对记者说,像她一样的,全镇教师队伍大约有10个左右,都是没有结婚或没有孩子的,她说,他们这些人惨了,没有孩子就寻不到保护的措施,这样就很有可能进入到下岗的行列。她还说,她们这些人都是两年前就毕业了,都是国家统一招生并包分配的那一批,现在还要面临这样的选择,但到现在,他们想不出办法来,只好等着命运的判决。
之三:镇政府的无奈
“没想到有这样的后果”
教师集体离婚事件,可难坏了当地镇政府。主管教育的副镇长一见记者就哭丧着脸,这位焦副镇长说:“真的没想到会有这样大的后果。”焦副镇长给记者拿出了名称叫做丹东市振安区教育局《关于振安区中小学人员聘用制实施办法》的通知,是丹东市振安区教育局2006第50号文件,其中第十七条第三款中规定:“离异或丧偶且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这就是可以不用竞聘可直接上岗的一个条件,也就是这个文件中的这个条款,才引发这近60人的集体离婚的闹剧。但在文件中,记者还看到,有人在离异两个字上,又划出了具体的日期,用黑笔写着:“指2006年9月1日之前”,问焦副镇长这是为什么,在场的区教育局领导说,这是在事情发生后,局面控制不住了,想用时间来卡一下,后来一问相关部门,说这不符合法律要求,所以也没有实行。
“不给办理是违背政策”
在没有到学校之前,记者先来到这个镇的民政所,这是为这个镇上居民发放离婚或结婚证的地方,记者想要查看底案,但门紧锁着,别的部门工作人员说,不锁不行啊,如果再有教师来离婚的,他们是给离还是不离,只好躲开了。记者和这里的工作人员通了电话,此人名叫李霞,她说,经她手办了多少个记不清了,但底子不能看,因她这几天不上班,她还一再强调,说是她发放的每一个教师离婚证,都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都是符合法律的。焦副镇长也说,他们在办了十几个离婚后,就觉得这事不对头,但不给办又不符合政策,所以只好给办了。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全镇上就有这么多人同时离了婚,记者问镇里和区里的领导,就没有控制的办法吗?拖一下也行啊,他们苦笑着说,控制不住呀,第一,镇上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户口不在镇上,或另一方不在镇上,这样离婚就到自己户口所在地或一方户口所在地去离婚,为了能控制这事,区里民政干部曾派了几个人来到同兴镇和其他的镇,但都不好使。第二,有的教师在离婚时不说他们的工作和职业,在双方早都写好的并签了字的离婚协议书上,也显示不出双方的职业,在最后几天,全区凡是离婚的全问是干什么的,双方都说没有工作,这就不好办了,只好给离。
之四:区教育局的无奈
“事先想到会出现这事”
昨天,全镇的小学都放假了,是为了竞聘校长,教师竞聘是过些天的事。可这一天,校长竞聘会没有开成,反成了离婚教师的大会。在记者刚一进校园,就有一辆小车奔向医院,车里躺着的是一位班主任,是在和区里领导谈话时,太激动了犯了心脏病,好在没有生命危险。振安区教育局局长赵溪哲说,这个文件是今年8月份制定的,当时是按丹东市教育局的文件制定出来的,在制定这文件时,就想过会不会有人用假离婚来钻空子的事,但因市里文件也是这样规定的,他们不能改变,也有人说不会这样,因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条款,没想到,为了上岗名额,这些人真的去做了,人又这样多。
“这下没有了办法”
中心小学领导说,同兴镇总共有在岗小学教师81人,编制是70人,有两人刚刚退休离岗,这样就要有9个人在这次下岗,但下岗也不一定就是回家。赵溪哲说,他们全区共有中小学教师1065人,还超编98人,同兴镇和其他差不多,都超十个八个的,但其他的镇还没有开始竞聘,所以这个镇最先反映出来。赵局长说,事情发生后,他们第一个想法就是改日期,同时也和部分教师说过,只有在9月1日前离婚的才算,但这一下更坏事了,教师全找上门来闹,因他们大都是在这个日期后离的。还想过以9月3日校长传达会日子算,以后的就不行,但还是有教师不干,这下他们没有了办法。
“会很好地处理此事”
记者离开这所学校时,已是昨日晚8时多了,这时,区里又来了一批领导,他们说当晚不一定休息了,就是要找出个解决此事的办法,不能再拖下去了,因为这个镇只是个开始,要是其他的镇全这样做,那事就更大,更不好收拾。前来的领导向记者一再表示,他们肯定会处理好此事,这是市里的指示,也是学生家长的愿望,再大的事也不能误了课程,不能误了孩子。昨日在学校里,能拿出离婚证的教师就30多人,他们说,已有近60人离了婚,记者算了一下,如果这个数是真的,那凡是在线里的几乎全离完了。为核实这个准确数字,从校领导、镇领导到区教育局领导,都不能说出准确数字,只知道数字不小,三四十人肯定有的,具体数要等教师竞聘的那一天,他们会全拿出来以示自己不用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