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连环画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51: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现代连环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6年,为了取代反动、荒诞、淫秽的连环画,政府把发展新连环画做为一项紧迫任务。到1956年全国累计出版新连环画1万余种,总印数2.6亿册,规模空前。新连环画创作,把文学脚本提到重要地位,改变了旧连环画由作者随编随画的草率做法。在形象描绘上注意人物性格的表现,旧连环画的那种抄袭、模仿戏剧电影形象的弊病得到了改正,不断出现了富有教育意义并真实感人的好作品,如刘继卣的《鸡毛信》、《东郭先生》,王绪阳、贲庆余等的《童工》、《我要读书》,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华三川的《王孝和》等。这时新连环画基本上占领了图书阅览阵地。
第二阶段:1957~1965年,是现代连环画迅猛发展的阶段。一批优秀作品相继问世,长篇连环画如《水浒》、《三国演义》、《岳飞传》等画库也相继出版。连环画开始进入国际文化交流领域。1959年莱比锡国际图书展览会上中国连环画获得了金质奖章。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于1963年举办了第 1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共有80件作品获奖(绘画53件、脚本27件)。获绘画一等奖的6部作品是:《山乡巨变》(贺友直)、《穷棒子扭转乾坤》(刘继卣)、《铁道游击队》(丁斌曾、韩和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钱笑呆)、《我要读书》(王绪阳、贲庆余)、《西厢记》王叔晖,(见彩图《西厢记》之一(中国现代))。获脚本一等奖的 4部作品是《鸡毛信》(张再学)、《穷棒子扭转乾坤》(姜维朴)、《风暴》(费声福、吴兆修)、《屈原》(董子畏)。这期间的连环画,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主要地位,出现了像《山乡巨变》这样富于浓郁生活气息和民间风格的作品。不少画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贺友直、刘继卣、王弘力、程十发、刘旦宅、林锴等。
第三阶段: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连环画无例外地受到了浩劫。1966~1970年,几乎没有出版连环画。1971年2月,周恩来指示出版部门尽快恢复连环画编创出版工作以后,才稍有松动。
第四阶段:1976年10月以后,连环画获得新生。首先是一批反映“文化大革命”浩劫的批判性作品,如陈宜明、刘宇廉、李斌创作的《伤痕》和《枫》等,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枫》在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评奖中获一等奖。有些老画家的作品,如费声福的《三个法庭》等,获得了好评。1980年全国出版连环画1000余种,4亿余册。1981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出版局联合举办了全国第2届连环画创作评奖,共110件作品获奖(绘画77件、脚本33件)。获绘画一等奖的 5部是《白求恩在中国》(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白光》(贺友直)、《十五贯》(王弘力)、《白毛女》(华三川)、《伤痕》。获脚本一等奖的是:《中国成语故事》(杨兆麟等)、《胆剑篇》(邱扬、陈长明)、《草原上的小路》(任伍改编)。卓有影响的《连环画报》在推出新作者、倡导新风格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在江丰的倡导下,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