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战泰拳 生意背后的精神鸦片 [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31:42
公元2009年11月24日,面对泰拳王考克莱神要“秒杀中国功夫”的狂妄叫嚣,我神州武林接招了。中国武术对职业泰拳争霸赛组委会公布:2009中国武术对职业泰拳争霸赛将于下月在广东佛山举办。
有“中国散打王”之称的柳海龙已经准备随时跃上擂台,他是这样说的:“我会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哪怕血洒擂台也义不容辞。因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信仰。”此话有点耳熟,但却有恍若隔世之感,这种氛围多半是出现霍元甲、陈真、叶问等题材的电影里的,怎么都觉得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有点大。
说白了,搏击这东西,也就是个不那么正规的边缘运动项目而已,搞得好像一个国家就此将另一个国家彻底征服似的,似乎有点像小孩子的话语体系。职业拳击或者足球是比这些散打搏击重要得多的项目,乌克兰人克里琴科击败美国人伯德当上世界拳王,也没人觉得是替前苏联复了仇,伊拉克足球队胜了美国,也不会有人认为是该民族的崛起。
对于这件事,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释永信方丈当然兴趣不大。本来此次泰拳王最想对擂的是释永信,号称要“灭少林”。有记者拨通少林有限公司的电话,接线员称释方丈出差去了(不是云游),不便回答。当然啦,释董事长现在可能对“年度最佳CEO”、“福布斯排行榜”等兴趣更大,至于打擂台嘛,最多也是他手下保镖或者保安的事,董事长掌管一个营收几亿的公司,忙得连度假健身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空理那事。
这确实只是一桩生意!此类商业比赛在中国也搞过不少了。以柳海龙为例,今年初还以与“日本武士”伊贺弘治打了一场。2004年他也在佛山修理了一个日本空手道选手,次年又率中国队击败了普京保镖谢尔盖领衔的国际联队。
这些比赛的结果基本都是中国功夫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日本武士”和“俄国大力士”打趴下,通常是中国联队5:0、6:0大胜洋人联队。不过懂行的人士提醒,这倒不是说中国功夫真有那么厉害,商业嘛,最终给掏钱的观众一个乐子,再说了,对手可是洋人,不打赢对不起霍元甲以来的心理传统,要是被人戴上个汉奸的帽子怎么办?
我倒是觉得这桩生意不错。生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让参与的各方都得利,各取所需。就说这类揍洋人的赛事吧。对于举办方,门票收入相当可观,前两年的“中国功夫对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票房收入就超过了140万。对于柳海龙等中国拳手,当然是名利双收,在年初暴打“日本武士”之前,成龙和刘翔都曾打来电话,鼓励其为国争光云云。
对于被打的洋人,也是赢家,尽管他们的使命基本都是挨揍。以伊贺弘治为例,此人本来只是一个日本的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选手,战绩为21胜10负。中国组办方后来承认,为了宣传需要,其21胜10负的真实战绩被中方修改为2负,并给他戴上了一个“日本KO之王”的头衔。也就是说,本来他在日本国内也就是个经常挨揍的主,到中国来挨次凑又有什么关系呢?出来玩玩,还能挣一笔可观的出场费回日本,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所谓的国体面子,说句老实话,日本人不像咱们,早已过了那个啥事都往国家民族尊严上扯的心理发育期了,自从当年军国主义时代结束之后,他们就习惯了只代表自己,不再动则自封代表国家,更不需要再以打擂台的方式来找回国体尊严。
掏钱的中国观众也是赢家,赢的是心理上的巨大满足。你想想啊,在受尽了各种外辱和内辱之后,要最爽地找回尊严和发泄仇恨的话,莫过于用最直接最肉身化的方式将一个想象中的敌人直接打趴下了。
这种中国特有的武侠幻想文化,其影响之广泛,可达到妇孺老幼、三教九流。你在中国任何一个看似与文化无缘的普通人家,往往都能找出几本武侠小说。街头的租书屋里,武侠小说也占最大的比重。在一项“中国20世纪十大文化偶像”的评选活动中,金庸高居第二名,足见武侠文化在中国那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基础呢?说白了,人都渴望自由,渴望公正的对待。可小老百姓几千年来面对的却是血淋淋的丛林法则和血酬定律,当“清官明君”无法承载人们对正义的渴求的时候,那些武功高强,以一己之力独掌正义锄恶惩奸的侠客就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心灵上的一种慰藉。
在一个缺乏现代文明和法治的社会,暴民和奴才是所有人的基本标签,武侠小说就是以弱者为本位的,现实中的奴才可以安全地在武侠小说的精神世界里当一回自由的暴民,尽情地报复式地铲除那些恃强凌弱的奸恶之徒。中国人没有上帝,侠客就是中国人的上帝,他用超凡的力量来主持公道与正义。由于没有法治的保护和公正的安全感,需要用对侠客的信仰来完成一种自我拯救,使自己从奇耻大辱和渊深似海的苦难中解脱出来,以达到心理平衡而不至于完全发疯。
中国人的武侠文化,说得好听点,叫“成人的童话”,说得不好听,是“精神的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