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展思维深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19:10
(一)什么是思维深度?
答:思维是对存在的认知和反映,思维对某一特定对象反映的准确程度和深刻程度表明了一个人在该事物上的思维深度。假如只是认识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那么这种认识就没有思维深度。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对他的思考力水平具有根本性影响,如果没有思维深度就没有思考的根基,思考力体系就无法建立起来,从而思考力水平也就无法得以充分发挥。一个人只有首先具有思维深度,才能延伸思维广度、提升思想高度;但当思维深度与思维速度结合在一起,那么对于许多复杂现象就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快速作出判断,并迅速形成清晰的思路。
有人经常问我写文章的速度怎么那么快,一个策划方案,一般专业人员要用15天左右的时间,我在一两天之内就做得非常完善,这是因为我能够将思维深度和思维速度结合在一起的原因。有一次,我搭乘一位文化公司老总的便车去庐山,途中这位老总要顺便去市政府送一份项目招商方案,于是车子停在楼下,我在车上等他。不一会儿这位老总急匆匆从市长办公室出来,急得额头冒汗,说市长明天就要率领代表团去国外招商,市长对这个方案很不满意,需要重写或者大修,由于时间很紧,大概要放弃这次机会了。我拿过方案一看,确实,不但废话太多,很多需要说明的地方没有细说,层次也很混乱。于是我用文化诊断学的十字口诀迅速对项目的性质作出判断,然后用时空扫描方法拓展了方案的深度,再运用一体化运作理论对方案加以完善,连修改再打印出来,前后不到20分钟,再送给市长审阅,市长看后大为满意,连连称赞文化公司的老总果真是有文化的。事实上,当一个人的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思维速度达到了相应的水平的时候,就会出现出手成文出口成章的现象。关于如何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加思维速度的方法我们以后再说,在本期辅导材料中我们重点谈谈如何拓展思维深度。
要想使思维具有认识深度,必须深入到认识的对象之中做深入具体的分析。但是在拓展思维深度上也表现出一般意义上的共同特征,这种共同性对拓展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具有指导作用。《文化诊断学纲要》第一章第一节指出:“任何存在实体都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不管它的结构是否具有无限可分性还是表现为何种具体的形态,没有结构属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的结构而存在。”因此,要想使思维具有深度,首先必须对认识对象的结构性有清晰的认识——即不但要认识到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也要认识到该对象是属于什事物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所谓事物的结构性,通俗一些讲,可以从对象的系统属性上(包括有序和无序)加以分析,假如思维认识不到对象的这种系统属性,那么这样的认识就很难说具有思维深度。
仅仅认识到事物的结构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不能因此就确定说一个人具有了思维深度。《文化诊断学纲要》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同时指出:“任何存在都具有特定的联系性,尽管这种联系具有直接和间接、纵向和横向、隐性和显性的不同,但是绝对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特定的联系性而存在” 。孤立的看问题很难把握事物的本质,往往会导致偏执和片面,因此,要想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对事物的联系性有基本的认知,也只有认识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这样的认识才不会偏执和片面。《文化诊断学纲要》将通过时空扫描技术引导人们准确把握对象的时空联系性。
认识了事物的结构性,思维就具有根基;认识了事物的联系性,思维就不会狭隘。但是,要达到文化诊断学建立思考力体系所要求的思维深度,还必须认识到事物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诊断学纲要》中说:“任何存在,只要它存在,都必定具有时间上的过程性,即使存在的时间短促到只有亿万分之一秒,它同样具有存在的时间属性。没有时间属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时间而存在” 。时间属性即事物的过程性,所谓过程性即事物的发生、发展、转化关系,也就是事物的来龙去脉。假如思维不能理解认识对象的来龙去脉,那么这种认识就很难说具有思维深度。
事物最本质的东西还在于事物的矛盾运动,因此能否认识到事物的矛盾性是决定思维深度最关键的因素。《文化诊断学纲要》说:“任何存在都处于运动状态之中,静止不过是运动的特定形式而已,没有运动属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身的运动而存在” 。所谓运动即事物的矛盾关系,假如思不能理解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了解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转化规律,那么,这样的认识很难说具有思维的深度,只能说思维的浅薄程度而已。
时间属性、联系属性、结构属性、运动属性是任何事物得以存在的四个基本属性,四个属性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存在的整体。当这种本质属性与人的认知形式结合在一起,就外化为认知现象,从而也就形成了它的表现方式。因此,存在的时间属性、联系属性、结构属性、运动属性、表现方式的有机统一体即为对象的“存在根模式”。一方面,一个人思维的深刻程度可以通过思维对这个认识对象的存在根模式来衡量;另一个方面,通过存在根模式理论的指导可以帮助一个人拓展思维深度。对象的时间性、联系性、结构性、运动性与表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性及其统一,是文化诊断学存在根模式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些内容对于运用时空扫描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存在根模式理论的指导能够拓展一个人的思维深度。随着思维深度的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也随之延伸,在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和应变思维的提炼和升华,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就会得到提升。只有在思维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的前提下,通过文化诊断学的十字口诀就能够增加一个人的思维速度,这时思考力体系就基本上形成了。有了这样的思考力体系,再通过智慧曲线加以完善,一个人就具有了诊断文化的思考力水平了。因此,从思考力的体系上来说,思维深度是最根本的,只有首先具有了思维的深度,思维广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就能够随之而来,反之,离开了思维深度,思维广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整个思考力体系的分析测评表中,思维深度占有大约50%的权重,而思想高度反而只占到15%的权重。
(二)如何分析和测评一个人的思维深度?
答:一个人的思维深度体现在他对认识对象的过程性、联系性、结构性、矛盾性、表现方式等内容的认识完整性和完善性程度上。所谓完整程度即内容的具体程度——也就是《思维深度测评表》中各列项的具体内容;所谓完善程度,指的是思维对各列项内容之间关系的理解不会出现僵化和相互割裂。因此,只要分析一个人认识事物的过程性、联系性、结构性、矛盾性、表现方式的具体程度(关于思考力体系一共有6个列表,各列表又各自有具体的列项),就可以对一个人的思维深度有比较准确的测评。为了便于具体的分析和测评,我们设计了关于思维深度的分析测评表作为分析的辅助工具。测评表对思维深度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列项,有了这些列项的指导,我们就可以根据一个人对这些列项的具体认识程度进行评分,进而对他的思维深度在完整性的意义上作出评估。
思维深度分析测评表(Ⅱ)
占思维深度的比重
分析测评内容
权重
分数
分析/评分
备注说明
表现方式
(15%)
基本形态的描述程度
5
个别性与一般性的认识程度
5
经验性认识(比较)程度
5
结构属性
(30%)
对层次可分性的认识程度
10
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程度
10
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认知程度
10
联系属性
(10%)
内外联系性的认识程度
4
直接与间接的认识程度
3
横向与纵向的认知程度
3
矛盾属性
(30%)
对立面及其关系的认识程度
10
同一性及其关系的认识程度
10
统一性及其关系的认识程度
10
过程属性
(15%)
对象发生的认识程度
5
对象发展的认识程度
5
对象转化的认识程度
5
小结

评语
思维的完整性决定着思维的完善性。关于《思维深度分析测评表(Ⅱ)》的具体运用方法,我将根据学友们的学习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不过在一般性的意义上,学友在帮助别人或者给自己做思维深度分析测评的时候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个性化原则: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每个人在思维深度上都会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定量分析上,每个人可以针对不同的职业特征设计不同的权重分数,不能千篇一律,抹杀思维个性。但是在定性的意义上,或者说在思考力体系的要求上,思维深度基本上是由这些测评内容的列项决定的。也就是说,权重分数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职业要求做不同的设计,但是测评的各个列项在思考力体系中不能缺少。
(2)时代性原则:一个人的思维深度与他所在时代的文化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因此在测评一个人的思维深度的时候应该坚持时代性的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思维深度去要求古人的思维深度,也不能用100年以后的思维水平来衡量我们今天的思考力水平。例如,这种时代性原则的重要内容有:当我们在分析思维对结构性的把握能力的时候,系统论可以作为衡量我们这个时代思维深度的相对标准;当我们在分析思维对矛盾性的把握能力的时候,辩证法和对立统一规律可以作为衡量我们这个时代思维深度的相对标准;当我们在分析思维对联系性的把握能力的时候,制衡理论可以作为衡量我们这个时代思维深度的相对标准。
(3)与专业学科相结合原则:建立思考力体系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思维具有完整性和完善性,这样可以克服由于学科日益专业化发展而产生的文化不协调和隔行如隔山现象。当认识对象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的时候,不但可以使衡量标准更加准确和具体,而且使思维具有深度。因此,与专业学科相结合的原则是测评思维深度的重要原则,也是拓展思维深度的重要方法。
性质是结构的组合,结构是制衡力的合成,制衡力来自矛盾,事物的结构特征总是与事物本身的矛盾运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结构是存在的实体,事物的矛盾性、联系性、过程性、表现形态都是通过结构的内外关系来体现的。因此,一个人关于认识对象结构属性的认知程度对拓展他的思维深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认识到了结构的 “制衡”性质,认识到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矛盾和统一性关系,思维就具有相当的深度。其实,在自然科学领域,爱因斯坦通过光速找到了质量与能量的定量关系,从而使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光速是运动的数学认知形式,矛盾是运动的哲学认知形式,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也可以通过矛盾运动找到结构和性质的定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把它转化为定量关系,从而奠定全球化时代文化诊断学的理论基础。一旦我们洞悉了存在的运动本质,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关于存在的认知系统和逻辑机制,多元文化将在“存在”的根本意义上形成统一,这时人类文化将真正跨入全球化时代。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将在存在根模式理论的结构关系式中做专门论述,届时我将开设专门的课程举例说明“质能关系式”、“ 结构关系式”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运动又是如何成为存在的本质,通过运动及其制衡力可以达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融合,从而使文化诊断学成为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分析工具。不过,在这里大家只需要掌握思维深度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在思考力体系中的权重关系就可以了。
(三)拓展思维深度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从思考力结构上拓展思维深度?
答:《思维深度分析测评表》及其运用方法,为我们分析测评过去状态下的思维深度提供了方法和指导,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指导未来的思考活动,使思维深度朝理想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起到拓展思维深度提高思考力水平的作用。拓展思维深度的方法有很多,如果要进行分类的话,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作结构性方法,一类称作工具性方法。所谓结构性方法,指的是从思考力体系的要求上入手。由于思维深度是由认知对象的时间属性、联系属性、结构属性、运动属性、表现方式的认识程度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认识程度来拓展思维深度。关于这一点,《文化诊断学纲要》中的存在根模式理论和时空扫描技术提供了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所谓工具性方法,就是借助一些外在的工具,使思考问题时思维变得更清晰、更轻松一些,或者说把抽象的内容通过线条和简单的形象表现出来,使思维变得直观一些。关于这一点,我们将介绍和推荐“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