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的诗:仰望星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36:28

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2007年09月04日00: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链接:刘日知畅谈阅读温家宝总理的诗《仰望星空》后的感想
日前出版的《客家人》杂志2008年第一期刊登了记者采写的访谈文章《在绿色崛起中“仰望星空”——与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一席谈》。访谈中,刘日知畅谈了阅读温家宝总理的诗《仰望星空》后的感想,他希望干部群众“除了事业的实践,还要‘仰望星空’,唤起大家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对崇高的向往与追求,唤起人们心中感到温暖的东西,使之自觉地把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充满激情地投身到事业之中去。”刘日知还提出了在“绿色崛起”中“城市精神崛起”的概念。他说,“‘绿色崛起’就是要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使人们在精神上感到快乐和幸福”,“梅州‘绿色崛起’更深一层的关键在于‘城市精神的崛起’”。现全文转载这篇访谈文章,敬请读者垂注。
近日,梅州市举办了“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高峰论坛”,破解了梅州很多发展中的难题,使与会者非常振奋。在解放思想“以人为本”的问题上专家们也有所涉及,只是还没有充分地展开谈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请刘日知书记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记者:刘书记,我们想请您谈一下在解放思想中该怎样理解“以人为本”?
刘日知:“以人为本”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我们国家经历了几次思想解放,不同时期的思想解放有不同的内容。第一次是刚刚粉碎“四人帮”,从“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发展观;第二次是经济领域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一次解放思想是破解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下来的不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思想和观念,是人的精神的再次解放,所以“以人为本”显得尤为突出。
记者:您在解释“绿色崛起”的内涵时有一部分讲到:“绿色代表生命,象征活力,预示健康,可以引申为平和、和平、和谐、和而不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信仰。”听起来是一种很诗意的、充满灵性的解释。
刘日知:人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载体。人心灵的饥渴、精神的需求是物质所不能满足和给予的。我们的“绿色崛起”,就是要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使人们在精神上感到快乐和幸福。
记者:在这次“高峰论坛”中,对人精神层面的问题有所涉及,可是好像还没有充分展开,没有“破题”和“落地”。
刘日知:这一次论坛,没有把这个问题单拿出来作专门的选题探讨,说明我们对这个问题还缺乏关注,这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深化。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比如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阻力,深深感觉到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可如何去破解它,又不是一下子能说得清楚。
记者:这个时候觉得权力的作用也不够了吗?
刘日知:是的。人的思想问题不是用权力所能解决的。
记者:您很坦率,也很真诚。
刘日知:这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前不久,一位朋友转给我一首温家宝总理的诗《仰望星空》,读后感触良多。这首诗以前我也读过,发表在2007年9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题记中提到2007年5月温总理在上海同济大学即席演讲时的一段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这首诗质朴而又意味深长。诗中对真理、正义、崇高以及对神秘的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令人感动,也发人深省。特别是他在演讲中说的“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句,大有“一语惊醒梦中人”之感。其实在群众中,那看不见的力量正是需要我们认识、激发的令人敬畏的力量。而激发的办法,除了事业的实践,还要“仰望星空”,唤起大家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对崇高的向往与追求,唤起人们心中感到温暖的东西,使之自觉地把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充满激情地投身到事业之中去。而就事论事,只关心脚下的事情肯定是很有限的。具体到一个城市来说,只有人的素质提升了,才有真正的未来。听说这首诗已谱上乐曲,在很多大学中传唱,我倒也希望我们的青年学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来学唱这首歌,从而陶冶情操,激励心志,做一个担负社会责任、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记者: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越单纯就越有力量。
刘日知:在这次论坛中,专家们也提到要全民参与、全民创业的问题,强调增强软实力建设,让经济有形的手与文化无形的手握在一起,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有能力承担梅州跨越式的、高端的发展。所以梅州“绿色崛起”更深一层的关键在于“城市精神的崛起”。
记者:是啊,解放思想更要唤醒心灵,思路是方法,心灵才是根基。杀出一条血路,敢为天下先,首先要有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做基垫。心灵的方向决定行为的方向。解放思想要看他愿不愿意解放,这是前提,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在袖手观望。
刘日知:是的,在诸因素中,态度决定一切。这就需要“仰望星空”,解决价值取向的问题。想一想我们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观,该做什么样的人,是不是该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承担社会责任?十七大提出要倡导“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也在这里。
记者:您觉得我们的城市精神该怎样塑造呢?
刘日知:解放思想,实现“绿色崛起”,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在这伟大的实践中,一定会铸造伟大的城市精神。梅州是世界客都,专家们认为,客家文化是和谐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应该建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我们也正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我们要把客都建设成世界客家人心灵的家园,把客家文化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历史文化活化和再生。
客家乡贤黄遵宪、丁日昌、叶剑英,他们都是思想解放的先驱和榜样。黄遵宪被誉为近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是站在世界看中国的典型代表。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新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有重要影响。丁日昌则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为中国同西方的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的叶剑英元帅,更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和保驾护航人。他在关键时刻挽救革命、挽救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功勋永远是梅州的骄傲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另外还有曾宪梓、田家炳等乡贤,客家博物馆介绍的梅州籍几百位将军、几百位大学校长和二十几位院士,还有世界球王李惠堂,他们都为民族和家乡做出了不同的贡献。这些客家乡贤给后人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国爱乡、崇文重教、无私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他们的精神活化、再生成现代城市精神的一部分,成为今天解放思想、实现“绿色崛起”的强大动力。
记者:是的,梅州那么丰厚的文化资源不仅要作为城市的符号给外来的人看,更重要的是梅州人自己不要把历史先贤束之高阁,只作为文物珍藏在那里,而是要真正在广大群众和后代中流传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感恩他们为今天付出的一切,使之成为活在梅州人们心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营养,从而成为梅州鲜活的文化符号。
刘日知:感恩之心是培养价值取向的非常好的途径,是一种人生境界,可以净化心灵,唤醒良知,变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比如这次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到湖南协助抗雪灾的事迹就非常感人。他们那位带头人讲到,唐山大地震时他才四岁,得了肺炎,是抗灾志愿队的医生救了他的命。他母亲从小就教育他要感恩,要有良心,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义不容辞。就是凭着这一点感恩之心,也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只是一份情怀,就使他们做出了感天动地的事。大年三十大家连年夜饭都没吃就赶赴灾区,在冰雪中冒着生命危险奋斗了十几个日夜。
最近,汪洋书记号召全省人民学习抗灾救灾中的英雄人物,弘扬抗灾精神,使之成为继续解放思想的强大动力,意义深远。这令人更加认识到,精神可以创造伟大的奇迹。我们的“绿色崛起”,也要进一步唤起精神的力量,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感恩与关爱的氛围,感谢客家先贤和一切为梅州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让大家怀着感恩的心觉得自己是踏着前人的脚步在建设客都,在创业中感到一种心灵的神圣与崇高,感到创业光荣,奉献光荣,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与质量。
记者:没错,每个人都有真善美的一面,关键是要有生长的环境;每个人也都有创业和奉献的愿望,就看有没有那样的氛围。
刘日知:我们的确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听说深圳征集的大运会广告语“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就是出自一位普通的劳务工之手。
记者:您是否觉得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创业的过程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指数之一呢?
刘日知:应该这样理解。幸福的标准是各种各样的。我们的先烈“为了下一代,甘愿把牢底坐穿”是一种幸福;叶剑英“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是一种幸福;普通人过平安的日子是一种幸福;创业者在创业路上艰苦的付出也是一种幸福。精神上的幸福指数跟物质不完全成正比,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创造中享受快乐的机会,要让他们感到被理解、有奔头,让他们沐浴在一种充满活力的、高尚的创业文化之中,这一点很重要。比起物质和金钱,文化的影响力更要强大、久远得多,英国有一句民谚:宁要一个莎士比亚,而舍去一个印度。
记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唤起民众也是非常必要的。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的故事就振聋发聩。革命者夏瑜为人民流的血被百姓用来作人血馒头当药引子治病,真是一种悲剧!当人民群众对一种事业不理解的时候,就会给先行者造成困境,创业之路就会荆棘丛生,危机四伏,就必须杀开一条血路。现在时代不同了,还要让先行者有这样的牺牲吗?可不可以让创业的路上多一点鲜花和掌声?
刘日知:这就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要为我们的勇士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除了政府的政策机制之外,就是人民大众的觉醒和认知程度,要带领大家从旧思想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认同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关爱与理解,让先行者不但少受伤流血,还要得到应有的回报。这要形成一种风尚。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队伍中来。
记者:是啊,不然就会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革命的后方便成了懒人享福的地方。那样对革命者就会不公平,而不公平是和谐社会最大的天敌!
刘日知:这次论坛专家提醒我们既要注意经济的GDP,也要注意文化的GDP,不要认为文化是虚弱的,而软实力恰恰是非常强大的力量。胡锦涛总书记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记者:看见您和李嘉市长在高峰论坛上像小学生一样向专家虚心请教,用您的话说是“求贤求技若渴”,在场的人都很感动。专家麻国庆也对这一点感慨颇深,他说这是“梅州之福”。
刘日知:专家们为梅州出了很多金点子,破除了我们很多难题,专家和媒体朋友的工作精神也使我深受感动。“外脑”的参与使我们的发展有了更明晰的方向,但接下来的“绿色崛起”,毕竟要依靠全市人民和各级政府自己来承担。这就要求我们借助这次高峰论坛的锦囊妙计发挥全市人民的聪明才智,打破行业界限,破除门户之见,提倡在“绿色崛起”这个大主题下人人有责,人人对口,积极投身到“落地”项目中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媒体也都要行动起来,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振奋群众精神,掀起一个“造就人”的热潮,使大家同心同德,一心一意,走“绿色崛起”之路,共享创业之中精神和物质的丰硕成果!
记者:用丁力专家的话说:一个一心一意、一丝不苟的民族是可怕的。
刘日知:我们就是要培育一种众志成城的精神,形成一种“城市精神的崛起”。如果没有“城市精神的崛起”,“绿色崛起”就不会是真正的崛起,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功。设想一下,当客都梅州被梦想、奋斗、感恩、奉献、关爱的精神充满的时候,客都成为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了。
记者:让我们“仰望星空”,祈盼那一天的到来!祝“绿色崛起”全面成功!谢谢您!
刘日知:谢谢!
(李向阳 李慧鹃)
http://www.meizhou.gov.cn/zwgk/ldzc/ldjh/2008-04-18/1208503353d2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