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气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36:0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气,无形无相无色,是之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之源头,亦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修身元素,是人体内必具之力量。然而,气在中国哲学里却是很玄很奇妙的东西,对于一般中国人来说,也无法掌握得好,何况是外国人。所以李小龙的截拳道里所谈的气,虽同传统的一样,可是在演绎上却是有所差别,将传统神秘的气,演变成具体可感、清晰明辨的宇宙万物基本元素。
从截拳道的肌理中,虽然李小龙没有强调什么内家气功或者什么被传媒过份吹虚的神秘力量,但气在截
拳道的理念上是极其重要的,气可说是截拳道之始,与阴阳同等重要,而且阴阳之具体表现就是气,这跟中国传统哲学里的本体论思想是如出一辙。
气 = 意志
孟子曾曰:[吾养浩然之气]
在李小龙截拳道的哲学理念中,他甚是强调作为一个武术家的气节和尊严,正如他在《龙争虎斗》中的武术家角色就充分体现出这种个人尊严,但表现孟子“浩然之气”的具体例子,则非《唐山大兄》的郑潮安莫属。在返乡下照顾老迈母亲和为一班冰厂朋友报仇的问题上,他毅然放弃回乡避世,跟坏人拼死一战,这份义气就是充满正义的人气。其实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除了包含阳刚、道德、力量、性本善的特徵外,更大程度上将它视之为一个人之基本,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这样的气在李小龙的全新诠释下,就成为了强力意志的代名词或甚至乎是超人的强力意志。
本性有气
气,对于大部份人来说,都可能被视为一种很玄很奇妙而难于理解的东西,它看似无形无相无色,却又是力量无穷,而且,人天生下来就拥有这种气,亦即是说气根本就存在于人体内,只不过我们寻常所发现的气,都是在释放的情况下出来,愤怒、忧伤、喜悦、开怀,其实这些都是气的一部份,但因为没有具体的气,我们便不能感觉到。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妻要合气,子自生矣。万物之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毂可食,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面衣之。”——王充《论冲.自然》
早在东汉时代,王充就曾对孔孟和老庄的气重新在理念脉络上整理,从而得出上述的一个结论——就是气乃万物本源,而自然是气之流动过程,和受气感召而产生天地万物,即所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而当中所指的天地合气,就是指涉阳(天)、阴(地)之和谐论,阴阳结合,万物生无穷。当然,每个人的阴阳气比例不同,因而产生很多具有不同性格的人,但缺不可没有气,没气的人,根本就是没生命的人,何况气自小已存在于体内,只要我们肯花多点心思,自然可以将气发挥得淋漓尽致。
气的自我发现
气,既然是在人体内与生俱来的,要发现它然后善用它,就是一种要求我们反诸求已不假外索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李小龙就称之为自我完善,《死亡游戏》在李小龙最初的构思理念中,他曾提及到要透过一个武术家如何跟其他各大武术高手决战而带出自我完善之道理,虽然这从表面看来,是一种假于外求的探索,又或者是藉别人的攻击来引证自己的实力,可是李小龙着重的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藉着搏斗来明辨自己的不是,发现最终的自我,这个过程实在是有着很强烈的佛家禅宗苦行求道的味道,不过,禅宗苦行僧追求的是顿悟,正如惠能宗师不尚念佛经、不尚修行、不坐禅、不重视文字的研习记诵,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悟,就是本着“本性是佛”之理念而来。换句话来说,若对照李小龙这种求索自我的过程,则可说李小龙其实是说明了自我完善理念根本就从没有不在本性之内,只是我们根本从来不曾对着镜子(心灵之镜)自照,于是给蒙蔽,以致受到外间环境世俗之念所牵引,令自己迷失方向,不能忠诚地表达自己,甚至因此引来痛苦的矛盾思想,及受世俗理念如物欲情欲的折磨。所以,假若能将早已存在于本性内的强力意志(即是气)重新提升出来,自我完善的话,个人的成就将可达到最高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
所谓忠诚地表达自己,除了是透过具体的性格化行为体现个人品性外,最大的目的是将真我本性还原。当然在李小龙眼中本性不是佛。那么又会是什么?就是气,即意志。其实惠能提出“空即是空”的观念,追求纯粹发源于内心的佛性,这方面的思想对李小龙的影响甚深,不过,在李小龙的处世哲学里,毕竟唯心主义的消极处世之道并不适合他的个性,品性善良活跃好动的他始终是个积极乐观的人,所以他不像惠能空谈心性,而必须要求现实的行动去扶助,他用的就是镜子。
镜子理念
李小龙的镜子理念是出于他构思《死亡游戏》时成立的,而《龙争虎斗》对镜子迷惑人心的责难,则是镜子理念提倡的始创期。在后者影片中,众多的镜子反映出不同面相的李小龙,而这些镜子的潜文本就是欲望。现代法国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镜子理论曾明言镜子除了反映出主体的自我,还有他的欲望以及社会制约力量。在充满欲望情色世界,要找到真我谈何容易,连自己也不知是什么,更枉论可以打倒敌人。所以该片于开首已透过乔宏和李小龙的对话,指出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名义上的敌人,有的也只是自己,因为迷失自我的人,比敌人更可怕。亦由此而可知,《死亡游戏》的终极宝盒内藏的应是镜子,而不是传闻中的他者。
不过,话分两头说,镜子照出自我,也照出我们的花花世界,而李小龙主张先入世后出世,要认识这个世界,才可以寻到自我,继而跳出框框。他鼓励博览群书,自己甚至中外古今皆宜;他主张经验为先,自己亦曾在事业旅途上痛尝无数失败之路;他强调[心]体力行、不尚空谈,自己就与挑战者讲手无数,且事事亲力亲为。
换言之,镜子可以是知识,可以是女人,可以是金钱,可以是一切,它的作用是助你寻回自己。而这个过程就是名之曰————自我完善。
中国传统武术以气功为内家功夫最高的修炼指标,而个人功力的多寡,与体内可吐纳之气成正比例,换言之,内家功夫高强者,气量汪涵,吞吐奇巨。然而在李小龙眼中,气功除了涉及习武者的吐纳运气(即发拳踢腿时的呼吸之道),更大程度上是涉及合乎自然法道的意志力量运动。个人意志力量愈强,其气功之成就愈高,相反,意志薄弱者,气功修为难以登峰造极。是故历来武林高手必然是意坚志高者,傲气盖天,即使是枭雄,其志气必大,否则绝无法成为一方之霸主或武林盟主。
完人理念
气,是意志之基本,也是宇宙万物生成之基础元素,虽平常无法可轻易察觉,但它实已早存在于人体内,只要耐心往自身中求取,必可发现本性之气。而气又分阴阳二气,但阴阳之差别并非在于强弱之分,是在于刚柔之别。李小龙一向强调阴阳是太极之所以永恒不息的两个最基本的互补元素,阴中见阳,阳中见阴,两相互补,衍生无穷。所以阴阳二气不是分割的概念,应是一个整体。而由这个整体发展出个人的性格、嗜好、习惯以至生存方式等等,因此有些人个性温驯如白兔,但有些人则比狮子更可怕。不过,在李小龙眼中,这样迥然不同的性格绝不代表失败,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未完全开发个人意志或寻获[气]的人,才有机会成为中庸之人,亦即所谓完人。
   当然,完人(prefect man)理念是每个有志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但能够达此境界者,人类历史中仅是寥寥几人,即如李小龙般伟大,亦跟完人相差一截,但李小龙已比别人优胜百倍,因他早已发现自己的气,继而不断寻找体内的气,可以说在其短促的一生中,他的气每天都不停地在增强。面对身体很多天生的缺陷(深近视、长短脚,甚至后期有严重腰患),在练武及开创截拳道的路上,他都从不气馁,对着既定的目标,他只管奋勇向前,择而固之。
气 = 水?
气是无形无色之价值观念,虽则李小龙在哲学层面上将它化作意志来表现,可是意志毕竟是个抽象观念,对某些人始终未能领悟其中之要,所以在阴阳、意志提出之后,李小龙强调如水的适应力,亦即是气由无形无相无色,变作实体可感可见的物质。
水遇障碍而不息,即使缝隙如何狭小,它也顺势而过,绝无半点犹疑,因为水以合乎自然之道而行。
正如李小龙曾以庄子的《庖丁解牛》一文来解释何谓顺应自然的无为之道。其实庖丁以[无间入有间](意即以无刃的刀进入有缝隙的空间),看似无为实则有为,只是庄子强调个人行为应顺应自然(亦即自己的气/意志而行),否则在世俗客观规条的枷锁下只会成为建制的奴隶,被盲目的潮流拖着走,完全埋没了自我。
更甚者就是无法洞悉全盘大势,导致个人在俗世洪流里失掉自主性,而仅以个人狭隘的眼光处理问题,于是就像庖丁初解牛时只见他要解剖的那部份牛器官,绝不见全牛,以致被象征为个人的刀不出一年已经弄得遍体鳞伤,如此者,试问怎可令生命添丰盛,保养天年?
道中之道
水有大小、强弱之分,气亦然。虽大小、强弱有别,但若是顺乎自然之道,即使是柔弱也能致胜,刚强也不致伤身。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假如无法顺应大势而行,凡事只懂勉力而为,最终只会令自身受损,所以若能像水,遇强者以柔制刚,遇弱者以刚克柔,则百得而无一害,非但不伤身,更可得保天年。
不过,倒水入杯成杯形,倒水入壶成壶形之顺势之道,绝非教人没宗旨去做阿庚奉承之辈,李小龙所强调的是合乎法则之道。在这个[道]上,他渗进了很多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把一套井然有序的价值系统作为人类行为的指导原则,但他跟孔孟不同,认为这些指导原则绝非牢不可破,而应该是因势力利导,不断修改。然而在改变价值系统之同时,关乎个人尊严、人际道义、民族尊严等之观念则绝不可改动,而这在老庄看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所以,李小龙可以在小事上忍让(唐山大兄郑潮安初到泰国哑忍恶霸欺侮弱小),但是关乎民族大事则不可(陈真怒打日本武士)。坚持个人意志,任凭世俗洪流的冲击也不失去自主性。这就是李小龙所欲表达的如水之气的理念。
无涯世界
气弱即意志薄,意志薄即如水之适应力荡然无存;相反,气强即意志坚,意志坚即面对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色。因为意志坚强,李小龙可以克服重大挫折而不断奋勇直前,亦因为他的强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远胜他人,所以他能说得出做得到。另一方面,他亦明白到知识无非是让人发掘体内的气,所以在其一生中,他不会困于某种知识领域的限制。他博学多闻,无书不看,无武术不去认识,但他也同时不会穷一生精力去砖研某一件事或个别知识,除因他深受庄子的[以有涯随无涯则殆矣]的知识论影响(意谓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穷一生而不能),还因他明白如水之气的重要性。
意志之流动如水般适应眼前任何世相,先决条件是意志的主人能够看清事物之重点所在,正如以柔制刚,以刚克柔一样。因此李小龙未学足全套咏春已通晓人生世道,而且他更能从过去所吸收的知识中,抽取最精炼的养料化为自己的知识,发掘体内更多的气,亦因此愈是发掘李小龙的哲学世界,愈见其博大精深不困于一格之妙。气既是无形无相无色,亦是世间一切有形有相有色之源。所以能够将自身天赋的气不断发掘的话,要成为“超人”(Over-Man)也绝不是遥不可及的事。